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石化工业的区位优势(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

动力转换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要特征和必然要求,解决动力问题,关键在改革创新。只有坚持创新发展,才能避免重蹈动力衰退、低水平循环的“平庸之路”,才能尽快完成动力转换,实现从后发到先发、从跟跑到领跑,最终引领发展潮流。
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石化工业的区位优势(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
沈阳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推动新一轮振兴
——专访省委副书记、沈阳市委书记曾维
5月6日,省委副书记、沈阳市委书记曾维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曾维表示,一定要牢牢抓住中央深入实施振兴战略的重大机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重要论述,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全面践行新发展理念,切实以“四个着力”为根本遵循,不断开创沈阳振兴发展的崭新局面。
曾维说,“百舸争流,奋楫者先”。面对难得的战略机遇和重大的历史考验,必须认清沈阳在老工业基地振兴全局中的标志性、引领性地位,更加增强扛旗意识、争先精神,切实以各项工作当先锋打头阵体现使命担当、不愧时代重托。要积极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紧密围绕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总目标和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总任务,率先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率先突破体制机制障碍,率先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率先完成发展动力转换,真正用思路更新、措施更实、力度更大、成果更多的工作实践,为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曾维接下来说,要切实把推进项目建设作为重要载体。无论是稳增长、调结构,还是抓创新、促转型,归根到底都要体现在项目上。要坚持优化存量与扩充增量相结合,着眼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持续涌入的各类项目成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的有力支点,加快构建高端引领、多元支撑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切实把“沈阳装备”的文章做足做实做优。坚持重点突破与全局发展相结合,以中德装备园建设为重点,围绕形成全新装备制造业发展模式、园区开发建设管理模式和对外开放合作模式,进一步放大现有优势、推动产业融合、培育高端项目、优化空间布局,推进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的战略对接,着力打造带动传统制造实现智能升级的重要引擎。
曾维还说,在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唯有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才能实现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沈阳必须以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为统领,勇于冲破思想观念障碍,敢于突破利益固化藩篱,着力破除影响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的体制机制障碍。大力推进国资国企改革,进一步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和市场活力。加快行政体制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着力打造服务型法治政府。围绕建设国家级军民融合示范区,充分发挥在沈大院大所和中省直企业的优势和作用,最大程度地促进创新资源整合、创新活力释放,推动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同时,着力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重要依托,用力用情抓好营商环境建设,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以铁的手腕加大专项整治力度,真正让投资者安心经营、放心发展、顺心办事。
曾维最后强调,推动新一轮振兴发展,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一定要压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引导各级干部自觉把管党治党责任牢牢扛在肩上、时刻抓在手里。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结合市县乡三级党委换届,真正把政治强、懂专业、善治理、敢担当、作风正的优秀干部选出来、用起来,努力建设高素质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努力把每个党支部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让立足岗位作贡献、全面振兴当先锋在全市上下蔚然成风,进一步凝聚把沈阳振兴大业不断推向前进的强大合力。
大连 切实担负起大连的历史使命
——专访省委常委、大连市委书记唐军
“全省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精神 全面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推进大会召开,吹响了辽宁新一轮全面振兴的号角。”省委常委、大连市委书记唐军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大连将认真学习贯彻大会精神,把落实“四个着力”要求作为推动振兴发展的主旋律,坚持“四个驱动”共同发力,大力培育和壮大“六个新的增长点”,加快建设产业结构优化的先导区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区,切实担负起大连的历史使命,成为辽宁新一轮全面振兴的中坚和骨干。
一是大力推进“四个中心、一个聚集区”建设。进一步认清大连的发展定位,加快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和现代产业聚集区,切实增强城市综合功能。主动对接国家实施“一带一路”、东北新一轮全面振兴等重大战略,推动“四个中心、一个聚集区”互相促进、融合发展,充分发挥支撑作用。打造国际航运枢纽,完善物流网络体系,培育对外贸易优势,加快发展金融市场,广泛汇聚资源要素,不断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更好服务辽宁新一轮全面振兴。
二是加快实现发展动力转换。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大胆开展先行先试,形成增长新亮点、发展新优势。营造良好环境,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平台,构建大中小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创客多方协同的新型创业创新机制。强化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培育一大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落实好人才创新政策,加大人才培育、引进力度,建设人才高地。
三是紧紧抓住结构调整牛鼻子不放松。按照既定思路和主攻方向,保持战略定力,坚持把做大增量和调整结构结合起来,在调结构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做大做强传统优势产业,推动石化、造船、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和储能产业,因势利导发展其他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放手发展金融、物流、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业态,扩大规模,提高档次,加快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导的经济结构。
四是坚持以深化改革激发发展活力。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的改革决策部署,准确把握改革方向和改革大局,攻坚克难,锐意创新,巩固深化已有改革,加快推进新的改革取得突破。大力开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各项任务,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加快推进重点领域专题改革,统筹推进各项改革,多点发力、全面推进,确保改革举措落地生根、见到实效,进一步激发振兴发展活力,充分释放改革红利。
五是充分发挥对外开放龙头作用。大连的优势在开放,今后的发展潜力和希望也在开放。坚持开放引领战略不动摇,在对接国家战略中谋划对外对内开放新格局,主动参与国际产能合作,积极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大力推进与山东半岛经济区互动合作,加快建设中韩国际合作示范区。加快金普新区开发开放,积极申办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抓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促进投资和贸易便利化,打造引领东北全面振兴的重要增长极。
本溪 将发展健康产业作为结构调整重中之重
——专访本溪市委书记高宏彬
说起《若干意见》对本溪的里程碑意义,本溪市委书记高宏彬深有体会。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他说,本溪作为一座典型的资源型城市,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注重以区域化、全国化、全球化思维和视野谋划产业布局。特别是随着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健康中国”、《若干意见》提出东北地区要发展壮大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以及2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部署推动医药产业创新升级等国家战略的确定和实施,给本溪立足“中国药都”发展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的大健康产业迎来了黄金时代。
高宏彬说,我们要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基础上,推进医药产业创新升级,把发展大健康产业作为本溪“十三五”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建设以大健康产业为内涵的全域药都,到2020年将本溪建成国内知名的大健康产业集聚区,实现大健康产业千亿销售收入、近百亿税收的目标。为此,重点做好以下五项工作。
一是向思路要机遇,着力政府引导推进。统筹推进全市大健康产业发展,市、县(区)成立以主要领导牵头的领导组织和工作机构,从规划、布局到项目策划和具体实施全过程,协同推进抓落实。同时制定组织保障、执纪问责和实绩考评的工作机制。
二是向市场要机遇,着力服务存量企业。推进够条件的医药品种进入“两网四目录”,探索与中青旅实业、金马甲交易平台等企业合作组建东北药材药品交易中心,组建医疗器械创投基金和大健康产业发展基金。
三是向政策要机遇,着力争取专项支持。畅通与部省沟通渠道,形成发展思路对接、工作有效互动的良性发展态势,积极争取政策、资金和项目。申报国家健康科技产业示范基地,引进和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的优势品种和专利技术。
四是向策划要机遇,着力引进优质项目。引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疫苗、基因重组药物、保健品等“高端”和“特色”产业项目。打造日月岛国际医疗健康城。引进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海外学子创业团队。举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论坛。
五是向党建要机遇,着力干部队伍建设。宣传并落实学习毛丰美活动,引导党员干部善于运用原典思维研究工作,培养造就创新实干、勇于担当,甘于奉献、严格自律的党员干部队伍,为发展大健康产业、为本溪全面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总之,本溪将聚焦落实好《若干意见》精神,坚持一张好的蓝图绘到底,积极培育大健康产业等新的增长点,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为辽宁新一轮振兴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辽阳 主动融入沈阳经济区
——专访辽阳市委书记王凤波
“我们要认清大势,抢占先机,因势而谋,应势而起,乘势而上,聚焦建设智慧文明美丽幸福新辽阳的发展战略定位,确保辽阳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经济总量和发展水平在全省位次前移,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辽阳市委书记王凤波在专访中说。
王凤波强调,“落实好《若干意见》精神,关键一点是要认清目标,攻坚克难。”辽阳要实现全面振兴目标,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明确主攻方向,下大气力破解体制机制和产业经济结构这两大核心症结。
一方面,要完善体制机制,必先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去计划经济色彩,以新理念、新体制、新载体加速振兴发展进程。打破计划经济下的思维定式,进一步加强政府与市场的互动,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深入推进“产、城、人、文”一体化发展,下大气力抓好佟二堡、汤河等特色小镇建设,积极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文明城市,不断提高城市发展软实力,把辽阳建设成东北地区重要的休闲旅游目的地。
另一方面,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必须处理好经济增长新动力不足和旧动力减弱之间的矛盾。既要加快构建替换旧动能的产业支撑,做到“换挡不失控、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更要树立强烈的前瞻意识,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设法变跟跑为领跑。具体说,辽阳市要集中精力打造芳烃及精细化工和铝合金精深加工两个产值千亿元的产业基地,为辽阳“十三五”乃至未来更长远的发展提供动力保障。一是以俄油增效改造项目为牵动,依托辽阳市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原料资源、技术、人才等优势,积极参与、融入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建,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打造全国重要的芳烃及精细化工产业基地;二是以提高产业关联度为核心,主动融入沈阳经济区,接受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的辐射,借助沈阳装备制造产业特别是飞机、汽车等重大项目,承接产业转移,推动战略合作,发展铝板带箔及下游应用产业、工业铝合金型材和铸件、全铝半挂车及配套等产业,促进产品结构由初级品向深加工制品等多元化产品转变,打造世界级铝合金精深加工产业基地。
同时,辽阳市作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必须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走在前列,发挥出示范作用。“十三五”时期,辽阳要进一步做大做强优质粮食、绿色蔬菜、生态养殖和特色林果四大主导产业,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辽阳市要把《若干意见》精神落实到具体项目上,坚持项目化标准、工程化推进、台账式管理,只争朝夕、争分夺秒地搞好政策对接,“好政策不悬空、好机遇不放过”,在“东北振兴、辽宁先行”的全省战略布局中大有作为,提高贡献率。
体制机制不活、动力不足,是辽宁振兴发展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辽宁计划经济体制建立早、退出晚、影响深,重政府、轻市场,重审批、轻服务,碰到问题习惯于“找市长”,而不是找市场,国企改革滞后,历史包袱深重。这些问题躲不开、绕不过,那就必须迎上去。辽宁振兴要走出困境,出路在哪里?出路在改革,关键在改革,谋改革就是谋振兴。

鞍山 增长动力从改革创新中来
——专访鞍山市委书记王世伟
面对新一轮老工业基地振兴,增长动力从哪里来?鞍山市委书记王世伟这样回答:“从调整中来,从创新中来,更从改革中来。打响一场空前的全面深化改革、结构优化、创新驱动、民生改善的决胜之战,鞍山努力保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践中稳中求进,保持在全省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中走在前列,保持在东部地区工作实绩考核中居于领先。”
王世伟说,鞍山因钢而立、因钢而兴,工业结构比较单一,加快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势在必行。鞍山市确立把开发园区作为落实“四个驱动”共同发力、培育壮大“六个新增长点”的最优平台,大力培育激光科技、先进装备制造、菱镁新材料、纺织服装、健康产业、现代服务业等六个区域性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同时,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鼓励企业应用信息化、互联网 、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拉开一次脱胎换骨的产业转型大幕。到2020年,力争全市60%以上的传统企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超过15%、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49%以上。
王世伟说,当前,鞍山乃至东北地区发展所遇到的一些困难和问题,归根结底是体制机制问题,是产业结构、经济结构问题。要战胜这些困难,唯有坚定不移地全面深化改革。鞍山简政放权已走在全省前列,下一步,全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抓好审批制度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早日完成全地区网上审批系统建设和市级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继续推进开发园区体制机制创新,实施开发园区项目“一局制”审批等改革。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大国有资产整合力度,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以海城被确定为国家级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为契机,抓好农村改革,充分释放振兴发展的新动能、新活力。
同时,鞍山市将突出做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着力解决好群众关心的就业、医疗、生态环境等民生热点难点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抚顺 用简政放权之“痛”激发市场活力
——专访抚顺市委书记王桂芬
“我们将坚持‘抢’字当头,深刻领会《若干意见》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积极营造‘抢机遇、谋发展、促振兴’的浓厚氛围,努力为新一轮振兴发展赢得先机、赢得主动。”抚顺市委书记王桂芬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
王桂芬说,要积极围绕辽宁新一轮振兴发展的目标任务,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细化任务分解,制定落实路线,切实做到人人有任务、人人有动力、人人有压力。市四大班子领导要以上率下,认真研究所分管领域的政策措施,积极策划和包装项目,切实抓好项目推进落实,确保用好用足用实各项支持政策。全市各级各部门逐字逐句研究《若干意见》中政策措施,逐个逐项摸清摸实抚顺具体情况,结合实际抓紧研究制定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和实施细则,切实把《若干意见》中的每一项措施都当作一项重要工程和项目来全力以赴加以推进实施,确保各项政策举措精准落地。
要全力开创抚顺新一轮转型振兴的崭新局面。按照中央确定的东北地区“一带和五个基地”发展目标,坚持创新驱动城市转型振兴,努力打造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先行区、沈阳经济区产业区域协作配套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加快建设产业环保的绿色抚顺、生态环境优美的美丽抚顺、生活品质不断提高的健康抚顺;坚持深化改革培育发展新动力,进一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切实用政府简政放权的“痛”激发市场活力的“爽”;坚持把改善和保障民生作为推动转型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地,努力解决养老保险、大集体和采沉区等制约抚顺发展的历史顽疾,全力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营口 发挥三大战略叠加区域的重要作用
——专访营口市委书记吴汉圣
“营口是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沈阳经济区建设三大国家战略的叠加区域,地位重要,在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中,理应走在前列,争当排头兵。”日前,营口市委书记吴汉圣在采访中这样定位营口在辽宁振兴中的地位和作用。
吴汉圣说,省委书记李希要求营口“要在政治生态、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美丽海滨城市方面为全省做出榜样,在沈阳、大连以外勇当排头兵”。我们必须要用实际行动,坚决完成省委交给的任务。
一是坚持改革开放,完善体制机制。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扎实推进非公经济试点改革工作;推进双向对外开放,充分发挥港口的龙头作用和园区的支撑作用,打造“一带一路”战略重要节点城市。
二是加快结构调整,提高发展的质量效益。做好加减乘除文章,在适度扩大总量的同时,注重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坚持在总量扩张中加速结构调整,在创新中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三是鼓励创新创业,增强内部活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着力优化投资环境,进一步完善有利于创新发展的政策和制度,营造尊商、安商、扶商、兴商的良好环境。
四是注重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抓好精准扶贫,加快发展社会事业,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五是保护好生态环境,建设美丽海滨城市。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高标准推进新老城区开发改造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宜业的美丽滨海城市。
六是抓班子带队伍,持之以恒地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
铁岭 项目牵动农业地区实现振兴新突破
——专访铁岭市委书记吴野松
“作为工业大省中的农业大市,铁岭具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广阔的农村市场;作为沈阳经济区八城市一员,铁岭是辽宁中部城市群重要的能源基地、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基地、新兴装备制造产业配套基地;作为辽西北地区,铁岭是面北开放、连接东北腹地的重要通道,是“一带一路”、辽蒙俄经济走廊上的节点城市。铁岭要挖掘潜力、放大优势,坚持不懈抓开放上项目,实现农业地区振兴发展新突破。”铁岭市委书记吴野松这样阐述铁岭在辽宁振兴中的位置和优势。
通过连续11年开展项目年活动,铁岭打造起从沈阳到四平绵延120公里的沈铁工业走廊,发展壮大了专用车、换热设备、起重机械、石油机械、汽车零部件等重点产业集群;建设了沈铁新型城镇带,实现了传统农业地区向新兴工业城市的转变。
吴野松说,落实好中央《若干意见》,推动新一轮振兴,必须坚持不懈抓开放上项目,以项目落实“四个着力”,以项目实施“四个驱动”,以项目培育壮大“六个新增长点”。一是要领导带头,以上带下抓项目。二是要突出创新发展,面向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抓项目。落实去产能、去库存要求,紧紧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农产品精深加工、旅游业等上项目。推进100万吨燃料乙醇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确保铁岭保税物流园区年内封关运行,启动一批重大民生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推进金飞马制漆、辉山乳业、乾丰专用车等一批重大项目投产达效,梳理辽宁石油机械等38户重点企业参加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拓展发展新空间。三是要深化改革,创优环境抓项目。从完善体制机制、搞活体制机制入手,全面推进深化改革,用改革为振兴发展开路、清障、除弊。开展软环境建设年活动,推进简政放权,建立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创造良好营商环境,引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让各类市场主体不断涌现,在民营经济上培育壮大新的增长点。
盘锦 用好政策窗口期
——专访盘锦市委书记孙国相
“既要有短期的行动计划,又要有长远的战略考量,实现与国家发展战略真正的同频共振。”盘锦市委书记孙国相在专访中开门见山。
第一,思想必须“入轨”,理念必须对接。中央对老工业基地的政策,实际上就是两句话:加大支持力度,增强内生动力。新路到底怎么走?深刻地把握《若干意见》的含义,我们要在增强内生动力上下功夫。
第二,抢位、抢票、抢座,用好政策的窗口期。我们向上争,目的是要干两件事:一个是赢得国家政策上的支持,把项目做实;一个是要争取更多的允许“闯”和“试”的空间,把改革做实。从战略上想问题、从项目上找突破、从政策上寻支持,盘锦正力争在战略布局、政策扶持、项目安排、资金奖补等方面更多地纳入国家的“大盘子”。 目前,盘锦明确了19个方面86项工作任务;对争取兵器项目专项建设资金、列为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市、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等109项任务进行分解落实;力争将忠旺铝材全产业链基地项目等119项重点项目纳入“三年滚动计划”。已在争取双元培育改革试点市、申报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市、设立自由贸易园(港)区、实施一批重点技术装备首台(套)项目等项工作上得到了国家部委和省直部门的明确支持意见。
第三,按照“四个着力”的要求,真抓实干拼命干, 推动一批事关转型发展全局的大事难事得到有效解决。
转型是盘锦最首要的任务。我们提出转型发展“三步走”战略,决心利用三个五年的时间跨度完成盘锦全面转型任务。
目前,转型发展第一步和第二步战略已经顺利实施,空间、经济、社会和体制机制“四个转型”完成历史性转折。“十三五”是盘锦全面转型的决胜期、综合优势的释放期、走出新路的关键期、全面发展的孕育期。
孙国相最后说:我们有“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决心与定力,又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担当与胸怀。以严格考核和奖惩推动责任落实,为转型发展第三步战略的顺利实施,提供坚强保证。在辽宁振兴中,盘锦将努力为一域争光、为全局添彩。
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借力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些举措无不指向三大国家战略。开放是辽宁振兴的必由之路。只有坚持开放发展,才能避免重走画地为牢、自我设限的“封闭之路”,才能拓展国内外市场,获取动力、激发活力、拓展空间。必须主动融入、积极参与三大国家战略,加快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务实合作,全面开展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丹东 建设东北振兴沿边开发开放先导区
——专访丹东市委书记孙兆林
“到2020年,丹东要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努力把丹东建设成为东北振兴沿边开发开放先导区和生态宜居滨城,再用10年左右时间实现全面振兴。”日前,丹东市委书记孙兆林接受记者专访时如是说。
孙兆林表示,丹东要开创振兴发展崭新局面,就要紧紧抓住《若干意见》和国务院《关于支持沿边重点地区开发开放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的重大机遇,将政策措施用足、用活,特别是要促开放,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作为“辽蒙欧大通道”起点,丹东将在“十三五”期间全力建设“东北振兴沿边开发开放先导区”,坚持“以港兴市”战略,“港区一体”发展,加快港口和临港产业发展。同时,要大力发展临港产业。如总投资100亿元的“木材加工产业集群”,全部达产后年产值将达到500亿元,成为长江以北最大的木材加工基地;粮食加工产业集群,已形成200万吨生产能力,350万吨谷物加工综合利用规模,成为中国沿海首屈一指的大型临港谷物深加工企业。
要加快推进沿边开发开放。落实国务院支持沿边开发开放意见要求,加快推进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目前,丹东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实施方案和规划已上报国家发改委,力争早日获批受益。积极设立综合保税区。丹东具有沿海、沿江、沿边的独特区位优势,已经启动综合保税区申报工作。加大中朝互市贸易区的建设。目前已进驻100多户企业,年底争取完成出口2亿美元。大力发展旅游业,加快推进登岸游项目,预计开通后,年游客将达到40万人次。
同时,做好稳增长惠民生等工作。狠抓企业运行,采取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包扶项目等措施,由市委常委带头,全市1200多名干部包扶1200多户企业,促进企业“稳增长、降成本、增效益”,确保企业正常运营,确保职工稳定就业。实施“项目园区化,产业集群化”,系统打造产业集群。同类项目要落到同类产业园区,形成集聚效应。探索“共同开发、共建共享”产业园区的发展路子。推进服务业集聚区建设,通过引导,促进相同业态集聚,提升服务业档次。通过增强造血机能,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等措施,抓好扶贫攻坚,确保三年内(到2018年)实现124个贫困村、4.4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打赢脱贫攻坚战。
锦州 加快辽西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步伐
——专访锦州市委书记王明玉
“锦州要加快辽西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步伐,为辽宁全面振兴做出新的更大贡献。”锦州市委书记王明玉这样阐述在新一轮振兴发展中的责任与担当。王明玉向记者介绍,努力在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上取得新成效,是锦州全面振兴的核心目标。要扎实开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年活动,围绕培育“六个新增长点”抓招商、上项目,全力以赴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大力实施工业“6921”、“中国制造2025”提升、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质量品牌建设四大工程,加快推进北镇国测石墨科技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做大做强石墨深加工、生物医药、汽车及零部件、光伏等新兴产业,夯实全面振兴的经济根基。
同时,要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努力在拓展发展空间、厚植发展优势上取得新成效。积极抢抓国家“支持辽宁西部地区加快发展,打造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先行区”“推进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等重大机遇,主动融入“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入实施对外开放、以港兴市战略,完善“一港双区”发展规划和功能定位,加快推进中蒙铁路出海口建设,加快推进锦州港保税物流中心建设,大力发展临港经济。发挥好锦州作为全国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等优势,进一步深化与省内外发达地区的互利合作。
坚持不懈推进改革创新,努力在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增强发展活力上取得新成效。围绕抓好“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向纵深发展,有序推进国资国企、农村土地流转等各项改革,全面完成县域产业园区改革。发挥好滨海新区国家级开发区和松山新区国家级高新区两张“国家级”金字招牌,全面加快大学城、大学科技园、军民融合产业园建设,打造创新驱动先导区。
要努力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开展海岸带专项整治,实现城乡环境整治的全覆盖;开展南山周边环境治理,建设环境优美的南山城市公园;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确保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开展文化建设年活动,推进文化繁荣发展。抓好安全生产、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确保全市社会和谐稳定。举全市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阜新 打造中蒙俄新欧亚国际通道新枢纽
——专访阜新市委书记张铁民
“阜新作为全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是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重点和难点,只有阜新在新常态下走出困境、转型振兴取得重大进展,才能跟上辽宁全面振兴步伐。我们的任务很重、责任很大。”这是阜新市委书记张铁民对新一轮辽宁振兴中阜新市所面临形势的总体判断。
张铁民表示,《若干意见》为我们带来了新的历史发展机遇。在全省振兴的大决战中,我们要在2015年转型实践的基础上,走出一条结构更优、质量更好、效益更高的转型发展新路,打造阜新转型振兴升级版。
要围绕产业升级攻坚,让转型振兴基础更坚实。以争创国家级接续替代产业示范城市为目标,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主要任务,加快实施“344”工业发展战略布局,即做强做优装备制造及配套、农产品加工和能源三个支柱产业,发展壮大煤化工、氟化工、皮革制品和板材家居四个成长型产业,重点培育新型建材、钛金属制品、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四个具有潜力的新兴产业,推动重点产业集群向中高端迈进。
要突出改革创新攻坚,让转型振兴动力更强劲。将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深化与中科院上海有机所、浙江大学、辽工大等院校合作,扩大产学研合作成果。大力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加快形成以创新为引领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狠抓体制机制改革,集中清理阻碍创新发展的“堵点”、企业和群众办事的“痛点”、公共服务的“盲点”。
要开展对外开放攻坚,让转型振兴空间更广阔。抓好巴新铁路延伸线建设,推进京沈客专及其彰通连接线建设,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切实打造中蒙俄新欧亚国际通道新枢纽;持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使阜新成为国内外资源流向的集聚区域、开发开放的热点区域;抓住阜新列入国家产业合作与转型升级示范区的机遇,加快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沈阳经济区一体化建设,努力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壮大阜新实力。
改善民生,让转型振兴成果更丰硕。扎实推进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建设,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深入实施就业、安居、社保等重点民生工程,统筹推进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发展,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在未来5年内,我们力争把历史遗留问题解决好,主要经济发展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确保与全省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朝阳 打造对接京津冀先行区
——专访朝阳市委书记蹇彪
“坚决落实中央7号文件精神,抓住重点、抓住关键,全力对接和融入国家战略,推动朝阳转型发展。”日前,朝阳市委书记蹇彪在专访中这样阐述朝阳振兴战略。
一是要全力打造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先行区。朝阳紧邻京津冀,区位优势明显,特别是京沈高铁建成后,朝阳就成为北京一小时交通圈城市;土地、矿产、劳动力资源非常丰富,旅游资源极具优势,优质农产品资源已初步覆盖京津冀市场。“更为重要的是,我们用全新体制机制打造‘五个一’开放发展平台,狠抓面向京津冀招商,成功引进了中信、万达、航天科技、中国供销等一批大国企、大民企。我们要下决心抓好京津冀招商,在先行区建设中率先突破,切实把朝阳建设成为京津冀转移产业承接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旅游休闲养生基地和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
二是要全力打造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城市。朝阳具有较强的矿山机械、工程机械、钢材、水泥、蔬菜花卉产品生产能力,与俄罗斯、蒙古、中亚五国等国家的市场需求十分契合,并且事实上已经成为俄罗斯、蒙古等国重要的产品输出地。“我们已经启动了全省首家海外仓库建设。要抢抓机遇,全力扩大优势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全力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城市,实现朝阳装备和农产品‘走出去’的重大突破。”
三是要全力创建全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市。推动朝阳发展,归根结底要靠改革。朝阳坚决落实中央和省委改革要求,特别是狠抓简政放权和园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行政职权、审批前置要件、审批用章已平均精简70%以上,审批效率大大提高,营商环境明显好转。“我们要强力推进行政审批和市场监管职能整合集中,强力推进审批中介体制机制创新,下决心把朝阳建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审批事项最少、审批体制最优、审批效率最高、市场监管最严的地区之一,大力创建全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市、示范市,切实营造企业家‘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好’的优越营商环境。”
葫芦岛 发挥“关外第一市”的桥头堡作用
——专访葫芦岛市委书记孙轶
葫芦岛市委书记孙轶认为,要针对葫芦岛国有企业一枝独大、民营企业相对薄弱、体制机制历史遗留和创新活力不足等问题落实《若干意见》,承接京津冀产业转移,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发挥 “关外第一市” 的桥头堡作用。主要是做好“四个突破”。
一是在营造“亲商清商”环境和“洼地效应”上突破。通过优化软环境和干部队伍建设“两手抓”,实现“软环境暖心、新班子干事”的目标。通过建立评优评差机制,形成服务软环境、服务大企业的良好生态。树立鲜明的干事创业用人导向,真正把那些党性强、敢担当、有本事、能跑项目、能抓发展的好干部选进各级党委领导班子,逼走官气和惰性,逼出干事创业的激情和状态。
二是围绕《若干意见》中提出的“支持辽宁西部地区加快发展,打造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先行区”要求,对涉及葫芦岛的重大项目,抓好政策支持、资金倾斜、项目跟进等工作,举全市之力配合徐大堡核电一期工程开工建设,力争年底前获国家能源局核准。全力推进猴山水库工程建设,做好南票和杨家杖子独立工矿区改造工程,争取将其列为国家支持的独立工矿区搬迁改造范畴。
三是在企业运行和引进项目上突破。树立“以项目论英雄”理念,做好“有中生新、无中生有”两篇文章。“有中生新”,主要是服务好国企改造升级,真正帮助国有大企业确立市场主体地位,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增强企业内在活力。“无中生有”,就是把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作为第一要务,加速葫芦岛“弯道超车”转型升级。落实县区几个班子人人抓项目的工作机制,围绕在外招商、飞地招商、以商招商“三个常态”,采取小分队、点对点、高层次、快节奏“四个办法”,领导上阵、干部带头、人人争先,确保盯紧盯实项目落地达产。
四是在机制保障上突破,探索追责问效的最佳途径。突出领导带头,形成示范和带动效应。完善责任体系,形成狠抓落实工作机制。强化督察问责,把项目落地作为干部升迁、年终履职的重要考核指标,构建起同级协动、上下联动、干群互动的督察体系。加大奖惩力度,对抓得好的加大奖励力度,对不作为、不落实的严肃问责,以敢于担当,勇于负责的干劲,全力推动葫芦岛新一轮振兴发展。
新媒体编辑:王晓领
责任编辑:杨东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