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请看下面链接:
金融战?下大棋?阴谋论?拉闸限电,炸出多少反智言论?
有人说,中国缺煤缺电,多省都陷入用电荒;
有人说,中国最不缺电,拉闸限电只是国家的一步大棋,是在争夺大宗商品的定价权,是对美国金融战的有力反击。
那么,真相到底是什么?
拉闸限电的背后,究竟又是怎样的国家大计?
要搞清楚最近为何频频限电,就要先搞清楚中国到底缺不缺电。
这些天,在看遍材料、报告和文献后,一种观点令我印象深刻。
他说,中国是电力大国,是世上最不缺电的国家。
2020年底,中国总电力装机22亿千瓦,也就是说每小时能发电22亿度,一年可发电近20万亿度,而我国一年的总用电量也就只有7.5万亿度,电力供给绰绰有余。
即便只看火电一项,目前装机12.45亿千瓦,正常年发电10万亿度,也供得上。
初看之下,这分析好像是那么回事,数据详实、逻辑清楚,属于是牛A到牛C之间的存在。
但仔细一想,这简直就是傻A到傻C的逻辑。
这种分析最大的问题,就是只考虑了总量,没有考虑结构和实情。
比如,装机量和发电量是两码事,一年发20万亿度电的前提,是全国所有电厂全天24小时、一年365天连续运行,但这种设想显然是不可能的。
水电受季节性水位影响,风电受风力状况限制,光伏晚上不能发电等等,因此,实际发电量肯定是大打折扣的。
事实上,2020年我国的总发电量只有7.4亿度,相比7.5亿度的用电量,还稍有不足,更不要说只考虑火电的情形了。
再比如,资源分布不均也会打破各地的电力平衡。
在我国发电结构中,火电和水电是大头,合计占比超过85%。
而煤炭、水力资源又主要集中在西部、北部,因此我国的电力供给总体上呈现出西多东少的格局。
2020年,四川发电4182亿度,用电2865亿度,电力供给就很充裕;
而浙江发电只有3531亿度,用电却高达4830亿度,电力供给就十分紧张。
所以,在某些时候某些地方,我们真的会缺电,就比如现在。
但是,有些自媒体,却不这么认为。
在他们眼中,中国根本不缺电,限电只是为了限产,是有意为之,是国家的一步大棋。
目的是为了淘汰落后产能、升级产业结构,更是为了防止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通过金融战打击中国,薅14亿人民的羊毛。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一篇《世纪大通胀中,一场金融战打响了!》的网络爆文。
有多爆呢?
朋友圈疯狂刷屏,微信群频繁转发,想不看到都难。
短短两天,公号文章阅读量破千万,涨粉数十万,狠狠收割了一波流量红利。
U1S1,就文章整体的阴谋论而言,我本来是不置可否的,但对于文章中存在的几个明显的问题,我原本还想秀下实力,做些质疑和分析。
然而央媒的权威评论没给我这个机会,很快,央视网评:“拉闸限电里,没那么多‘大旗’”。
评论直言,这种阴谋式的“大棋论”是“乱带节奏”、“颇具误导性”、“背离了基本常识,也制造了信息雾霾”,要对其“果断说‘不’”。
至此,唬住了好多人的阴谋论彻底粉碎。
全国多地拉闸限电的背后,很简单,就是各地电网公告的那样——缺电。
而造成现如今这种缺电局面的,主要是煤炭紧缺的严峻形势和能耗双控的严格执行。
我们先说煤炭紧缺。
今年出现煤炭短缺的供给危机,其实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政策的强力限产。
煤炭作为能耗高、污染重的夕阳行业,在节能减排背景下,煤炭能源向光伏、风能等清洁能源的转型过渡是大势所趋。而在政策调控下,2016-2020年,全国煤炭去产能近10亿吨。
其次,天公不作美,该下雨的地方晴空万里,不该下雨的洪涝不断。
比如,在云南,由于二季度降雨较少,澜沧江、金沙江来水同比减少2-3成,导致电站水位降低,日均发电量骤减近2000万度。
而受水位影响,其他各水域电站的发电量均出现大幅下降。
水电供应不济下,只能火电加码发力,煤炭加速消耗,电厂煤炭储量降到历史低位。
除此之外,受国外怡情和外贸波动影响,我国煤炭进口量大幅下降。
2021上半年,中国进口煤炭约1.4亿吨,相比去年下降近20%。而其中,受中澳关系影响,澳洲煤炭进口量更是从去年的5000多万吨暴跌至几十万吨,降幅高达99%。
因此在多种因素叠加下,即便坐拥庞大的煤炭资源,我国还是出现了缺煤危机。
而需求方面,由于在抗疫上的卓越表现,中国经济强势复苏,加上7-8月的夏季用电高峰及为冬季供暖而进行的采购准备,国内煤炭需求十分旺盛;
同时,欧美怡情好转下需求持续扩张,但德尔塔变种毒株,让越南等东南亚国家怡情反弹,工厂长期停工,大量制造业订单被迫向中国转移。
大量国外订单造成的强劲工业用电需求,也导致了煤炭需求的猛增。
一边是可怜的供给,一边是火爆的需求,疯抢之下,煤炭价格一改往年颓势,开启暴涨模式。
以发电用的动力煤为例,价格从500多元/吨一路飙升到超过1300元/吨,年内最高涨幅超过100%。
用煤成本猛涨,上网电价却调整缓慢,很多电厂利润被大幅压缩甚至出现亏损。
稍早之前,曾有大唐发电、京能电力等11家火电企业联名向主管部门上书“哭穷”,请求上浮电价,表示煤价太高,京津唐电厂成本和基准电价出现严重倒挂,亏损面达到100%。
越发电越亏钱的残酷现实下,很多电厂宁愿面临因停工导致的政府罚单,也不愿开机发电。
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缺电的局面,就一点都不奇怪了。
再说能耗双控。
字面意思,就是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
其实这个政策早在2015年就提出了,之后的每年,由国家设定总体目标,再将其分解到省、市、区等各级行政区具体执行。
2020年,国家进一步提出了“30·60”的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
而2021年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开局之年,因此对于能耗双控,必然是要严格控制的。
8月12日,国家发改委专门印发文件,公示了上半年各地能耗双控目标的完成情况。
广东、云南、江苏等9省(区)能耗强度不降反升,被给予一级红牌警告;
浙江、四川、安徽等10省也因能控状况不达要求,被给予二级黄牌警告。
被公示打脸后,地方也纷纷出台严格举措,不仅限电,还对化工、钢铁等能耗严重的行业进行限产。
不过,仔细一看,广东、浙江、江苏等多地的限电停产时间都是截止到9月底,短则一两天,多则十天半个月,怎么看都更像是为完成任务而进行的集中“休克”,就像开学前不少童鞋都干过的集中赶作业。
所以,为了实现“双碳”目标而进行的能耗双控,也成为了限电的一大原因。
煤炭危机加上能耗双控,也就导致了这一次中国近十年来最严重的缺电危机。
“正在家上网课,时不时停电断网,没法上学了。”
“一家三天没洗脸洗头洗澡了。”
限电后,怨声四起,网友们更是纷纷现身说法,让区域限电停电成了全国关注的焦点。
一边,是公众对限电的不理解情绪;
另一边,则是部分地区在限电过程中的“强硬措施”,让公众措手不及。
于是矛盾逐渐被激化。
从长期来看,中国能源结构和电力市场的改革是大势所趋,在这个过程中,公众的生活受到影响是在所难免的。
不过对公众而言,限电、停电不可怕,无预警、无限期、无计划的停电才可怕。
做好限电的通知工作与应急预案、提前协调好停电的区域与期限,让有序用电对民生影响最小化,避免公共设施停转或居民家庭长时间缺电,就会从源头上缓冲限电带来的冲击。
各地电网系统多听听民众的声音,从已经发生的情况汲取经验,国家才能更好地打赢这场“电力保供攻坚战”。
我们也会持续关注国内电力形势,及时跟进最新动态和进展。
参考文献:
能耗双控加速能源转型,风光发电更上新台阶,王刚等
国家电网:多措并举最大可能避免拉闸限电,张翼
能耗双控的经济影响,段玉柱等
中金:大幅提高四季度出口预测,张文朗等
能耗双控与限电下的减产与涨价,张继强等
从“限电”看双碳时代的趋势性机会,张忆东等
央视网评拉闸限电背后的大棋论l(央视网批“限电背后的大棋论”)
编辑:昊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