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晓光哪里人(王晓光案)

王者荣耀这款手游真能影响现在的小学生吗?

人民网批王者荣耀“陷害”未成年人 腾讯股价跌3.7%

“怼天怼地对王者荣耀”,上个月杭州夏衍中学老师蒋潇潇怒怼《王者荣耀》,蒋老师称:“我比很多家长都要痛恨看到孩子们沉迷手机的样子。”

姚晓光哪里人(王晓光案)

昨天,王者荣耀又被“怼了”,这次“开腔”影响有点大。人民网7月3日发表社评“《王者荣耀》,是娱乐大众还是“陷害”人生”。文章称,《王者荣耀》不断释放负能量,给孩子施加了不利的影响。在人民网发文之后,今天收盘腾讯股价累计下跌3.7%。

面对人民网的指责,腾讯今天也发文进行了回应。腾讯称,不会放弃自己的社会责任,《王者荣耀》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不是“洪水猛兽、精神鸦片”。

就在今天(7月4日)下午,人民网刚刚又发布了一篇文章——“人民网二评王者荣耀:社交游戏监管刻不容缓”,继续批评《王者荣耀》。

腾讯股价

实际上在此次批评之前,人民网已经谴责《王者荣耀》篡改历史。但是这次不一样,人民网的社评让《王者荣耀》直接走到了“风尖浪口”。

人民网文章称,多数游戏是无罪的,依托市场营利也无可厚非,但不设限并产生了极端后果,就不能听之任之。这种负面影响如果以各种方式施加于未成年的孩子身上,就该尽早遏制。

人民网批评王者荣耀篡改历史

人民网说,以《王者荣耀》为例,对孩子的不良影响无外乎两个方面:一是游戏内容架空和虚构历史,扭曲价值观和历史观;二是过度沉溺让孩子在精神与身体上被过度消耗。因此,既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用户的游戏需求,又要对孩子进行积极引导,研发并推出一款游戏只是起点,各个主体尽责有为则没有终点。

小学生被游戏影响,认为荆轲是女性(图:微信“关爱少年成长”)

人民网批未成年人沉迷其中

但是人民网抨击的第二个问题,才是目前的重点。首先,《王者荣耀》的确是目前中国“国民级手游”。

先看一组数据,据财新网统计,根据腾讯2016年财报,腾讯2016年全年总收入1519.38亿元,同比增长48%。其中,2016年全年腾讯网络游戏收入为708.44亿元,手游收入377亿元。据中国新闻网报道,2016腾讯手游收入同比增长了80%,而这一增幅主要来自于《王者荣耀》的推动。《王者荣耀》的极佳表现被市场认为一路助推腾讯控股市值突破3400亿美元大关。

目前,《王者荣耀》的注册用户超过2亿人,比a股的股民还多。另据新京报报道,国内媒体称,小学生玩家占据“王者荣耀”用户57%以上。对此数据,腾讯表示否认,称12岁以下玩家约占比3.62%,而据极光大数据《王者荣耀研究报告》显示,14岁以下的用户占比3.5%,15-19岁用户占比22.2%。

手游收入排行榜,王者荣耀高居第一(图:澎湃新闻)

鉴于游戏的重大影响力,人民网说,立足平台,要市场更要责任。智能手机普及,手游市场火爆,但手机不能沦为“黑网吧”甚至“手雷”。游戏研发者不能只重刺激性而忽视潜在危害,不能只重体验而不计后果。如果一款游戏埋藏了“魔鬼的种子”,那么一旦推向市场,就会害人害己。作为企业,利益的吸引不能取代责任的担当,正如一知名企业所坚持的,“不要作恶。我们坚信,作为一个为世界做好事的公司,从长远来看,我们会得到更好的回馈——即使我们要放弃一些短期收益。”为社会尽责、为发展尽力、为人类增添价值,“王者”才会真正“荣耀”。

监管部门需要加强监管

最后,人民网认为,立足政府,要创新更要监管。游戏毕竟是市场行为,其研发与营销也代表了一定的创新与活力。政府要鼓励企业创新,支持企业开拓,但是监管是永远不能松的那根弦。即便几年前就发布了《关于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实施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的通知》,但监管的滞后性仍旧明显。是否强化游戏审核?如何建立游戏监管规范?可否实行手机游戏分级制度?这些问题都需要相关部门抓紧论证、出台并落实。“汝之蜜糖,彼之砒霜。”游戏究竟是魔鬼还是天使,不能让研发者一人说了算,监管主体有必要让游戏多一些“善意”。

“我比很多家长都要痛恨看到孩子沉迷手机的样子。”当一位老师“怒怼”游戏时,满纸透着无奈与悲愤,我们需要认清的是,手机和游戏没有生命力,责任意识更应战胜商业利益。须知道,游戏需要设计,孩子的未来也需要“设计”,而这才是妙手文章。

图:网络

对于人民网的批评,腾讯也进行了回应。在今天腾讯的微信公众号上发表文章:对话《王者荣耀》制作人:道阻且长,我们已启程。文章称,腾讯认为,游戏本身是完全符合国家要求的。但是作为一款国民游戏,腾讯不会放弃自己的社会责任,《王者荣耀》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不是“洪水猛兽、精神鸦片”。

以下为腾讯文章全文:

防沉迷是腾讯一个持续推进的系统工程

问:你想过《王者荣耀》会到达今天的量级吗?

李:还真没想过会做到今天的量级。《王者荣耀》今天能够成为国民游戏,跟当下中国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国民对国产文化娱乐产品的强烈需求、中国移动互联网全球领先的发展程度等等客观因素都有着密切关系——可以说,是各种各样客观因素共同把王者推到了现在的高度。

问:目前,部分青少年过度游戏引发不少社会争议,王者团队有关注到吗?

李:随着我们服务的用户规模越来越大,我们很早就开始思考如何对青少年用户进行有效的保护,对于做游戏研发的我们来说,这是非常严肃的问题,因为这关乎每一个家庭孩子的健康成长。

其实在这次力度空前的健康系统推出之前,我们已经做了很多针对未成年人保护的举措,比如游戏内部分原画,包括一些英雄的台词和语音,我们都陆续做了针对性调整。

健康游戏系统是在6月初上线的,当时我们还很不安,毕竟国内此前并没有其他手游做过类似的防沉迷设计,我们也是第一次来做这种尝试。但经过一个月的测试,我们觉得功能上比较稳定了,因此选择在此时推出来。

问:随着青少年防沉迷话题讨论越来越热,王者团队怎么看?

李:在这个话题变成热点前,我们就一直在关注和思考。这次一系列措施的推出,我们希望通过作为游戏开发者的努力,与家长协作,帮助家长更好地管理孩子的游戏时间,为家长与孩子提供一个更好的沟通平台,让亲子双方共同约定,享受游戏乐趣的同时,能有更多交流陪伴的时间,共同守护孩子的健康成长。

我们的理解是,未成年人保护将是一个长期持续的工作。现在不仅是王者团队,腾讯集中了整个公司的力量,调动了公司各模块的能力,在建设整个保护未成年人系统。不止我们天美工作室群的总裁Colin(姚晓光),甚至Pony(马化腾),Martin(刘炽平),Mark(任宇昕)等高层也亲自牵头,推动相关工作的落地,确认配套的策略甚至是细节。

问:有报道称小学生可以用“小号”绕过成长守护平台,难以实现真正的监管,你怎么看?

李:上面说到的,针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是一个长期的工作。《王者荣耀》健康系统,其实是配合成长守护平台来做的。对于小号问题,不止是游戏行业,而是包括视频、电商等整个互联网行业都面临的难题。在这种情况,成长守护平台经过多次验证和评估,认为直接绑定硬件设备是较好的解决方法,这个功能也将在近期上线。

腾讯作为一家互联网企业,天美作为一个游戏研发的工作室,我们都没有去鉴定和甄别用户完整准确身份信息的能力。但我们会持续的完善未成年人保护系统,尽我们所能的为家长提供有效的手段。

比如成长守护平台,可以帮助家长实现随时随地查询孩子的消费和游戏记录、设置消费和玩游戏提醒、规定时间、时间段,甚至一键禁玩。后续计划推出家长登记游戏设备,通过设备端而不是账号端来进行防沉迷。

我们真切的希望有更多的家长加入成长守护平台,并分享给身边的家长朋友。因为只有在每一个家长参与和协助下,我们才能更快地对平台进行优化。

防沉迷是腾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它不是一个游戏系统、一个功能就能实现的。没有任何一家企业和游戏可以单方面解决, 我们也希望每一位家长可以多花时间陪伴孩子成长,让每一个孩子都全面发展,我们现在迈出了这一步,也希望全行业和社会也和我们站在一起,共同守护我们的下一代。

“实名认证”虽难,小号问题多路径解决

问:实现100%覆盖的高精准实名认证,难点在哪里?

李:当前国内实名制认证的体系,是基于“用户提供的信息是准确且真实的”这个前提。当然,腾讯方面也在努力通过数据库及征信手段进行信息补充验证。

另一方面,我们也正开发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对游戏设备管理,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青少年用小号隐瞒家长的问题。但就像上面提到的,完备的系统和功能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也在持续努力完善中,也希望家长给予协助和配合。

问:当前游戏行业实名认证的情况如何?

李:国家对实名制这块是有要求的。但当前确实存在用户通过网络搜索到虚假的身份证账号等现象。

有网友建议通过摄像头确认身份证和用户是同一个人,这一点从技术上来说存在很大难度,而且它还涉及到用户个人隐私问题。

问:《王者荣耀》健康系统里的“三板斧”的推进时间表是怎样的?

李:我们肯定希望整体的措施能够尽快上线,“三板斧”里面有的是我们游戏研发团队自己就可以完全独立解决掉的,比如针对未成年人做累计时长的限制。

但其他的一些功能,比如通过守护平台绑定硬件设备,这需要依托于公司整个集团的开发力量一起协作联调,需要一定的研发和测试周期。

我们会尽快公布相关功能的具体上线时间计划。这是一个持续性的系统工作,今天大家看到的措施只是一个开始。

伟大的游戏要有价值观的输出和情感连接

问:有人说,腾讯做这些是迫于舆论压力,你怎么看待呢?

李:当然不是。今年2月份,我们已经率先推出腾讯游戏成长守护平台,5月份我们再推出了移动端游戏实名注册系统,还有6月份主动推出的《王者荣耀》健康系统——其实在舆论高度关注之前,我们已经一直在努力推出各种措施了。像守护平台和健康系统,都是我们率先做出的探索和尝试。

其实,王者作为一款游戏产品,在游戏设计本身是完全符合国家规定的。但我们现在已经是一款国民游戏,就必须承担起对应的责任。

虽然目前我们的相关措施会牺牲一定的短期效益,但我们还是坚定要跨出这一步。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用户和社会的长期尊重——这是王者这款游戏,我们腾讯游戏,乃至整个游戏行业长期的追求。

问:如果你有孩子,你愿意让他玩王者荣耀吗?

李:我还没有小孩,但有可爱的小外甥,王者团队有很多已经为人父母,我们非常理解家长对孩子沉迷游戏的担忧。但玩乐是人的天性,无论游戏,动漫,甚至运动,都是形式有别的娱乐方式而已。娱乐确实需要被管理,但也许疏导而不是限制会是更好的方法。

我们自己团队很多同事都会和自己的孩子一起玩我们自己的游戏,毕竟这是我们很自豪的作品,大家会规划好时间,甚至设定一些跟历史,文化有关的命题。其实游戏和其他娱乐方式一样,也能够成为正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会被社会诟病的洪水猛兽,精神鸦片。

问:您最欣赏的游戏是哪一款,为什么?

李:我自己最喜欢的是《黑暗之魂》系列,它是有价值观,能触动我强烈的情感的游戏。我觉得王者它也许已经是一个好游戏,但离伟大的作品还有比较遥远的距离。一个伟大的游戏,从它的本质和内核来讲,应该有价值观的输出,应该和玩家产生情感连接。我们做王者的初衷也是希望能够有一些中国游戏人自己的表达,对我们自己文化的表达。

我坚信,有一天我们中国的游戏人,也能做出伟大的作品,向我们中国的玩家,甚至全世界的玩家,传递我们自己的价值观,我们中国的文化。为了这个理想,我们还需要继续脚踏实地的努力。

人民网全文:

《王者荣耀》,是娱乐大众还是“陷害”人生

一款游戏成为全民性、现象级,足见其魅力;又被称为“毒药”“农药”,可见其后果。最近,当《王者荣耀》在一波波圈粉,又一波波被质疑时,该如何解“游戏之毒”令人深思。

作为游戏,《王者荣耀》是成功的,而面向社会,它却不断在释放负能量。从数据看,累计注册用户超2亿,日活跃用户超8000余万,每7个中国人就有1人在玩,其中“00后”用户占比超过20%。在此可观的用户基础上,悲剧不断上演:13岁学生因玩游戏被父亲教训后跳楼,11岁女孩为买装备盗刷10余万元,17岁少年狂打40小时后诱发脑梗险些丧命……到底是游戏娱乐了大众,还是“陷害”了人生,恐怕在赚钱与伤人并生时,更值得警惕。

多数游戏是无罪的,依托市场营利也无可厚非,但不设限并产生了极端后果,就不能听之任之。这种负面影响如果以各种方式施加于未成年的孩子身上,就该尽早遏制。以《王者荣耀》为例,对孩子的不良影响无外乎两个方面:一是游戏内容架空和虚构历史,扭曲价值观和历史观;二是过度沉溺让孩子在精神与身体上被过度消耗。因此,既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用户的游戏需求,又要对孩子进行积极引导,研发并推出一款游戏只是起点,各个主体尽责有为则没有终点。

怎么做,不仅是态度,更要见成效。面对各种声音,游戏出品方近日推出了健康游戏防沉迷系统的“三板斧”,如限制未成年人每天登陆时长、升级成长守护平台、强化实名认证体系等。有人说,这是中国游戏行业有史以来最严格的防沉迷措施。在某种程度上,人们看到了防范的诚意,但“三板斧”能否“解毒”还有待时间检验。

不止于“三板斧”,如何给游戏立规矩,需要做到的还有很多。

立足平台,要市场更要责任。智能手机普及,手游市场火爆,但手机不能沦为“黑网吧”甚至“手雷”。游戏研发者不能只重刺激性而忽视潜在危害,不能只重体验而不计后果。如果一款游戏埋藏了“魔鬼的种子”,那么一旦推向市场,就会害人害己。作为企业,利益的吸引不能取代责任的担当,正如一知名企业所坚持的,“不要作恶。我们坚信,作为一个为世界做好事的公司,从长远来看,我们会得到更好的回馈——即使我们要放弃一些短期收益。”为社会尽责、为发展尽力、为人类增添价值,“王者”才会真正“荣耀”。

立足政府,要创新更要监管。游戏毕竟是市场行为,其研发与营销也代表了一定的创新与活力。政府要鼓励企业创新,支持企业开拓,但是监管是永远不能松的那根弦。即便几年前就发布了《关于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实施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的通知》,但监管的滞后性仍旧明显。是否强化游戏审核?如何建立游戏监管规范?可否实行手机游戏分级制度?这些问题都需要相关部门抓紧论证、出台并落实。“汝之蜜糖,彼之砒霜。”游戏究竟是魔鬼还是天使,不能让研发者一人说了算,监管主体有必要让游戏多一些“善意”。

“我比很多家长都要痛恨看到孩子沉迷手机的样子。”当一位老师“怒怼”游戏时,满纸透着无奈与悲愤,我们需要认清的是,手机和游戏没有生命力,责任意识更应战胜商业利益。须知道,游戏需要设计,孩子的未来也需要“设计”,而这才是妙手文章。

人民网二评王者荣耀:社交游戏监管刻不容缓

《王者荣耀》作为舆论焦点,并没有因为推出防沉迷系统的“三板斧”而变得平静。围绕游戏与孩子、游戏与健康、游戏与沉迷、游戏与市场、游戏与教育、游戏与监管等方面的讨论一直进行。从一定意义上说,《王者荣耀》不仅点燃了手机游戏的热潮,而且为相关方出了一道新课题。

这道新题与游戏的特点密切相关。从风靡的原因看,主要有两个特点:其一,门槛低,操作简单,入门容易,便于不同年龄、职业、身份的人参与其中;其二,团队作战带来的社交功能满足了游戏之外的人际需求。可以说,玩一款游戏和注册一款交友软件的简易程度相当,算得上是“社交游戏”。或许,游戏的社交化及其产生的后果超出了设计者的预想,不过在这种背景下,不管是自我娱乐的需求还是对外社交的需求,无数游戏玩家包括未成年孩子沉迷其中,决非好事。一道从未有过的“社交游戏”监管难题,亟待破解。

政府和游戏制作方在监管方面也做出了一定的努力。例如,这次推出的升级版防沉迷系统就是举措之一;再如,早在2007年下发了《关于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实施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的通知》,2010年发布了《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等。从目前来看,监管的力度和效果与人们的期待存在较大距离。更重要的是,此前的监管方式主要针对网络游戏、页面游戏,而针对手机游戏尤其是“社交游戏”的监管和规范还存在空白地带。如何有针对性地根据新情况制定规则和办法,就需要及早地纳入议事日程。

游戏不是天然的恶,但监管是少不了的关键环节。特别是,当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化、大众化程度越来越高,手机不仅成了人体的延伸,更是作为一种移动终端集纳了各种各样的功能,如果不从源头、过程中把好关、站好岗,很容易让用户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最后受害的就不止用户一人。如此看,“社交游戏”的监管不该只堵不疏,而应树立“大监管”理念,游戏制作方的源头设限、政府部门的审核监管、家庭成员的陪伴监护等,一个不能少。

正如《王者荣耀》游戏要求团队协作一样,真正让一款游戏成为全民追捧且健康向上的产品,也需要协同的力量。如果开发团队只考虑市场效益和用户数量,对游戏内容和游戏形式放任自流,纵使在短时间内能取得佳绩,也会因过度消费用户而败下阵来。如果政府部门只在一些节点上把一把、管一管,对游戏全流程置之不理、对社会效应视而不见、对新动向缺乏敏锐,纵使出台了一些政策文件,也不过是形式大于效力。如果家庭成员,尤其是家长对孩子或者不管不问,或者一封到底,纵使气急败坏也无济于事,与其关上游戏的门还不如打开疏导陪伴的窗。“游戏世界的规则很简单”,但引导游戏的规则却不能过于简单,只有各方力量的手紧握在一起,才能让游戏成为精彩生活的有益补充。

很多人玩游戏的目标就是“赢”。有的为了盈利,有的为了高分,有的为了称赞,有的为了排遣空虚,但是当游戏超出了娱乐的边界而成瘾时,“连《王者荣耀》都控制不了,还谈什么掌控人生”。那一刻,或许赢得了游戏,也已经输给了自己。由此,不管是游戏制作方、政府部门、家庭、学校等,都不能只顾眼前的输赢,只有站在同一战队,才能打赢这场“社交游戏”的监管战。

案发现场马伟英第几集?

1.案发现场第二部 第33集《鸦片》

某公园女会计马伟英深夜冻毙在市郊鱼塘,胃内容物中发现烈性安眠药,办公室发现遗书,死者声称是因为多次受到顶头上司王处长的奸污,才愤而走上轻生之路,孟凡军接触了王处长,王处长交代,在死者临死前的傍晚,他的确与死者发生过性关系,但那是第一次,而且是死者主动勾引于他,遗书的出现,使女会计之死看上去像是含羞自杀,经过DNA检验,死者尸体上遗留的精斑,确系王处长所留,看来此案可以定性,但孟凡军却从死者内衣内裤上喷洒有大量名贵香精“鸦片”这一细节上推断,死者有可能是在有意勾引王处长,如果这样,那么死者的遗书就不可信,通过医院住院处一块看似被风打碎的玻璃上留下的弓形花束痕迹,利用3R定律,何川发现玻璃是被人从里边打碎,有人看似不在现场,其实曾经深夜溜出,而王处长的竞争对手公园园长胡峥,案发时正在这里住院,王晓光发现女会计马伟英的电脑时间被人调整过,从而推断女会计的日记是有人伪造的,而她的电脑的密码只有自己和胡园长知道,再加上比对医院住院处碎玻璃上的指纹和胡峥的指纹,从而认定罪犯就是胡峥,证据面前,胡峥交代了自己利用女会计陷害自己想当局长的竞争对手王处长的罪行。

2.案发现场第二部 第33集

《案发现场》每集有两个独立案件,节奏快线索紧凑,主角们一步步发现线索解决案子并不会让观众觉得很慌乱。每个案件都讲的很完整。

《案发现场》不仅仅是因为引人入迷的破案过程,还因为它让我们看到了各种各样的人性,各种匪夷所思的杀人动机,各种令人或气愤或惋惜或唏嘘的故事。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