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营销渠道有哪些(保险销售与保险营销的关系是)

保险营销渠道有哪些?

1.

保险营销渠道有哪些(保险销售与保险营销的关系是)突发的疫情给倚重线下服务的保险行业造成一定冲击,企业营销、展业、增员、培训都面临严峻形势:从销售渠道看,传统代理人渠道显著承压,银保、电销渠道最终交易频频受阻;从业务服务看,保前核保、保后理赔的运作和安全均遭遇挑战。面对全面收紧的保险业务,全面减少物理接触和空间接近的线上服务,也被保险业愈加青睐。正如银保监会《关于加强银行业保险业金融服务 配合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中“鼓励积极运用技术手段加强线上业务服务,提升服务便捷性和可得性”所强调,保险线上服务依托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保险科技,能够实现销售渠道、业务服务的转型升级,带动保险业再上一个台阶。

1

渠道转型

据统计,2019年个人代理渠道和银行邮政代理渠道占据人身险总保费收入的90%,该比例在财产险中也居高不下,严重局限了疫情阶段的保险销售。这一现状与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历史息息相关,代理人制度点燃了第一把火,银保合作继而又将先发优势延续至今;这也与保险行业的产品结构有关,理财属性强、保障属性弱的产品特征较多依赖传统线下渠道,渠道与产品相辅相成。疫情催生“无接触”经济,保险业的互联网销售渠道也得以趁上东风。互联网保险平台中,水滴保险商城的1月新单年化保费收入近为去年7倍,慧择保险更是在疫情期间突围上市;保险公司的线上商城与智能终端中,健康险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具体而言,互联网渠道不仅仅是将业务自线下转移至线上,更是对渠道思维的全面颠覆。一方面,网络营销能够发挥数字化与智能化优势,解决传统营销中的获客成本高、客户转化率低问题,并攫取新生代客户资源;另一方面,随着消费场景的互联网延伸,细分保险市场逐渐显露头角,客户需求潜力也被进一步挖掘。不难发现,互联网渠道的应用能够推动营销深化与场景细分,从而挖掘消费需求、创新产品设计;也能够将代理人集中在高度意向客户的营销服务中,实现传统模式自数量至质量提升。当然我们也应看到,并不是所有保险产品都适合线上交易,互联网渠道与传统渠道应为相互补充的关系,险企在拓展互联网渠道的同时也应部署传统渠道升级。

2

服务升级

疫情推动保险销售渠道向线上拓展,也要求保险业务服务向智能发展,以技术创新驱动服务升级。此次疫情中,保险业在核保、理赔、客服服务环节的智能表现尤为亮眼。在核保环节,针对疫情期间的特殊情况,部分险企一方面延长了核保有效期,另一方面也积极应用在线核保与智能核保:在线核保即由核保人员通过视频与客户交流并收集所需信息,完成核保评估;智能核保即由智能机器人提供自主核保服务,如健康险将人工核保简化为健康告知,客户在线填写表单即可得出核保结论。

在理赔环节,各险企第一时间开设了“无接触”理赔绿色通道,也通过微信自助理赔、线上视频调解等在线开展理赔工作。如平安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提供的“信任赔”服务,可帮助客户在理赔信任额度内自主理赔。中保协还发文要求各会员单位主动排查出险客户、先行理赔,充分发挥社会“稳定器”作用。在客服环节,不少险企在启动远程办公模式的同时,也开始采用交互技术提供语音、文字服务,通过智能客服机器人实现线上7×24小时客户服务,以及应用智能保险顾问全面提供保单客户服务。在运用科技手段实现全流程赋能的过程中,保险科技还能够帮助解决核保信息不对称、理赔难、销售误导等行业问题,引发全流程升级的“蝴蝶效应”。

3

产品创新

保险科技的价值不仅在于渠道转型和服务升级,还在于产品创新:通过大数据采集保险保障需求,保险科技能够显著提高保险产品开发效率;通过物联网获取风控数据,保险科技也能够精准保险产品设计,并强化事故预防服务。创新产品对于保险需求的贴近性、在保险领域的垂直性,也天然吸引保险科技予以赋能。当前,保险产品创新已积极承担起风险兜底角色。一方面,人身险公司纷纷在原有险种基础上扩大保障范围、延长保险期限、创新保险保障,如截至3月4日共有1810款保险产品扩责至新冠,惠及更多保单客户。另一方面,为发挥财产险公司助力企业经营的经济“减震器”作用,多地政府先后发文鼓励险企推出复工复产企业疫情防控综合保险。

事实上,保险产品在战“疫”过程中还可承担风险管控作用,变“事后赔付”为“事前预防、事中参与”。如通过设计与防疫措施相结合的财险产品,保险公司能够激励投保企业提高防疫意识、采取积极措施,主动降低风险、减少损失。

近日众安金融科技研究院发布的《保险行业全景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报告》认为,新冠疫情将加速险企线上渠道的完善,科技赋能保险和保险产品创新的步伐也将加速。长远来看,这必然推动保险业向线上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保险为本,科技赋能”也将成为大势所趋。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