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有哪些大学呀(珠海有名的大学有哪些)

珠海高校资源全省排第二

而近期

在珠海的这所211大学有20亿元的大动作

除了高校之外

涉及到中小学教育方面的好消息也不断

珠海正在朝着教育大市的方向迈进

暨南大学珠海校区

珠海市和香洲区政府将共同投入约20亿元,建设暨南大学科技创新园(珠海)二期工程,暨南大学珠海研究院(筹)同步启动。

暨南大学科技创新园(珠海)

早在2016年1月28日,珠海市人民政府与暨南大学签订共建广东省高水平大学战略合作协议,支持建设暨南大学科技创新园(珠海)。科创园一期于2018年正式开工建设,2020年建成并交付使用,总建筑面积达31500平方米,包含会议中心、学术交流中心及高端研发楼各1栋。

珠海有哪些大学呀(珠海有名的大学有哪些)

▲科创园一期建成实景

而科创园二期工程是继一期之后,珠海市政府为暨南大学珠海校区扩容提质进行的又一次大型基建投入。

未来,科创园二期的科研、产业楼群将与已在科创园一期中建成的学术交流中心合并成为暨南大学科技创新园(珠海),与香洲区正在为暨南大学珠海校区建设的公办幼儿园和此次配套建设的公办小学一起,共同用于学校在珠海校区开展新一轮的学科建设、人才引进、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

▲科创园二期项目效果图

▲暨南大学珠海校区建设项目位置示意图

暨南大学珠海研究院(筹)

暨南大学珠海研究院(筹)是由珠海市/香洲区政府与暨南大学合作共建的独立法人单位(事业单位),是采用市场化、产业化运作的新型研发机构。

研究院将立足珠海、面向粤港澳,以产业创新需求为导向,集聚一批高端创新人才和团队,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培育一批国际化创新平台,产出一批重大原始创新成果,为珠海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并力争成为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型研发机构。

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近期,该校位于香山楼旁边的机电工程学院、航空与海洋工程学院教学实训中心项目已动工。

▲施工现场

项目分为地上7层、地下1层,楼高37.1米,总建筑面积为30560平方米,建筑立面采用动感化的三段式立面构图,实墙与长条玻璃窗相间,既体现西方古典美学,又与学校总体建筑风格相融合。据了解,实训中心预计2年后可投入使用。

▲效果图

珠海市斗门区西湖学校

西湖学校项目位于白藤七路南侧,占地面积为54761.30平方米,定位为义务教育九年一贯制学校,兼具向社会开放的全民健身功能和完善的中小学教学及体育训练功能。

▲效果图

项目目前正处于主体施工阶段,教学楼、实验楼、行政楼等部分楼栋主体已建设了4至5层;体育馆综合楼、食堂主体已封顶,正在进行外墙装饰和内部装修阶段。预计2021年8月份可建成并交付使用。

▲施工现场

斗门区教育局日前发布的《斗门区西湖学校(初中)学区划分方案(征求意见稿)》显示,该校初中学区或将这样划分↓↓↓

▲学区划分示意图

地理范围:

东至友谊河,西至翠湖路(规划中),南抵白藤三路,北至幸福河。

主要街区:

包括湖心路、白藤三路、白藤四路、白藤五路、白藤六路、白藤七路(建设中)、白藤八路(规划中)、白藤九路(规划中)、白藤十路(规划中)。

目前该校初中学区划分方案,仍待听证和讨论。

珠海市金湾区金山实验学校

金山实验学校建设项目位于红旗镇矿山路口金山花园三期东侧、珠海大道南侧。用地面积为50580.15平方米,建筑面积为44381.51平方米。该建设项目已于3月15日竣工验收,今年将正式启用。

▲校园新貌一览

变化看得见!

期待更多的学校建设好消息到来~

珠水潮涌,伶仃澎湃——珠江口西岸的珠海,宛若南海之滨的一颗明珠,在过去四十多年里,从一个边陲小镇,成为一座现代化花园式海滨城市……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总体方案》即将公布,《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珠海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的意见》已经出台。大湾区时代,新担当新使命,珠海责无旁贷。

裂变、重构、跨越——如今,这座以“小而美”著称的城市,正加快向“大而强”“大而优”转型跨越,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和幸福民生新标杆的未来之城。

湾区极点——历史时空新坐标

在历史的时空坐标系中,一座城市的位置并非一成不变。百年以前,这里是南海之滨的小渔村;四十多年前,这里是改革开放确立的首批经济特区之一;近二十年来,这里是“小而美”的旅游胜地和宜居之城。   

如今,在粤港澳大湾区朝着建成世界级城市群的目标迈进的途中,珠海被赋予了“湾区极点”的新坐标。   

2019年2月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极点带动”,发挥香港-深圳、广州-佛山、澳门-珠海强强联合的引领带动作用。   

近年来,珠海的城市框架逐步拉开,城市新中心加快建设,支撑城市发展的基础设施日新月异。到珠海的人们都能直观地感受到,路畅通了,到哪都方便了——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黄茅海通道等重大工程加快推进,珠海机场迈入千万级机场行列,高栏港成为亿吨大港,洪鹤大桥、金琴快线、珠机城际一期等建成通车……给予了“澳珠极点”发展坚实的“硬联通”保障。

在“软联通”方面,珠海和澳门以横琴为主阵地,推进包括创业孵化、高校合作、跨境执业、跨境办公等一系列创新做法,让澳珠在产业上的深度聚合成为可能。

2020年底举办的“澳珠企业家峰会”上,22个产业项目现场签约,涉及医疗健康、生物科技、科技金融、文体旅游、人工智能、物流等领域,协议签约总金额达823亿元。而一年前的首届澳珠企业家峰会,协议签约总金额为198亿元。一年时间,超过4倍的增长,澳门与珠海产业正聚合发力,助推“澳珠极点”建设跑出了加速度。

“站在新的时空坐标上,珠海必须从偏安一隅走向聚光灯下,从舞台边缘走向舞台中心,从助攻部队变成冲锋主力。”珠海市委书记郭永航说。

势能转换——跨越发展新格局

“十三五”期间,珠海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2020年,珠海地区生产总值近3500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近60%。然而,2020年,珠澳GDP总量仅为深港的9.96%,广佛的14.40%,珠海GDP占广东省比重仅为3.14%。   

拉动大湾区发展的“三驾马车”中,澳珠这一驾亟需“强壮”起来。   

“湾区极点”的新定位赋予了珠海新的使命。珠海自我加压,提出到203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万亿,常住人口500万的发展目标。这无疑又将是一场跨越式发展。

  

新的动能从哪里来?创新!   

位于珠海的格力总部生产车间内机械轰鸣,穿梭在高大的精密仪器间的工人仅10多位,高度自动化已成为格力工厂的常态。上下舞动不停歇的机械手臂上,烙刻着格力的品牌标志。   

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说,格力电器坚持自主研发、自己掌控技术,已经从一个家电消费品领域企业发展为能够同时自主研发智能装备的企业。   

格力的坚守正是珠海坚持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缩影——目前,珠海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超过2200家,全社会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15%、位居广东省第二。珠海正推进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和全球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形成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打印设备等若干千亿级规模产业集群。   

2018年,珠海出台培育高成长创新型企业的政策,每年遴选若干“独角兽”企业,集中资源给予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政策支持。“政策出台之后,越来越多的‘链主’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涌现出来。”珠海市科技创新局副局长伞景辉说。

支撑创新的关键是什么?人才!   

2014年,从国外带着一支七人团队回国的包晓军,在面朝大海的唐家湾镇创办了珠海纳睿达科技有限公司。他说,这个来自五湖四海、由科学家和工程师组成的团队选择落户珠海,因为“环境好,不浮躁”。如今,“七年磨一剑”的纳睿达已经是珠海独角兽企业名单上的一员,在粤港澳大湾区建立了全球首个超精细化的协同式天气观测网络。   

“不浮躁”也正是珠海这座城市的气质——特区建立40多年以来,珠海没有拼环境、拼资源、拼速度,没有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守住了碧海蓝天下的绿水青山。开发强度低,环境承载力强,恰恰为其储备了充足的势能。

势如扩弩,节如发机——长期积累的势能正在转化为“二次创业”的新动能。   

2010年,正在香港科技大学攻读博士的张云飞在珠海创办了云洲智能,他和团队攻克重重技术难关,成功推出环境监测无人船、海洋调查无人艇、安防救援无人艇等多个自主产品,成为目前国内唯一实现批量生产和国内外广泛销售的无人船艇供应商。   

“我们涉及的很多领域都是没有前人经验的,前期投入大、未来不明确,在这种情况下珠海市政府给了很大的支持。”云洲智能董事长张云飞说。   

2020年底,珠海召开的珠澳人才交流大会上,张云飞与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大可、汤涛等人一起获评首届“珠海十大英才”,这场大会珠海市委常委班子几乎悉数出席,政府对人才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人才会用脚投票:日前发布的《广东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珠海常住人口近244万人,相比2010年增长近88万人,增幅超过56%。如今,珠海正着力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爱才”珠海正成为大湾区的“创业天堂”。

见微知著——民生幸福新样板

不管定位如何改变,无论产业怎样发展,城市的根本追求是让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大自然给予这座城市碧海蓝天的禀赋,珠海要做好生态的“守门员”。   

走过40多个年头的珠海特区,在经济总量和人口数量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始终坚守着一颗初心,让这座城市在经历了几十年高速成长后,仍然有碧海蓝天与绿水青山相伴。   

如今,在珠海大部分山顶上远眺东南,大海可尽收眼底。沿着海岸线的情侣路,已成为这座城市最美的一道风景线。有业内专家评价,在城市建设中,珠海有效保护了滨水岸线、建筑轮廓线、城市天际线,形成了特有的“山海相拥、陆岛相望、城田相印”的城市风貌。

近年来,珠海建立了生态环境指数发布机制和创新生态补偿机制,实施生态文明考核,推进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绿色发展模式。   

见微知著,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更要靠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的春风化雨。   

近日,在珠海斗门区有一座叫“南门冲”的公交站“火了”——从居民上报需求,到政府确定实施,再到工程完工线路开通,仅仅用时半个月。   

此前,距离镇上3公里远的南门村的冲口和渔业两个村民小组的村民出行先要步行半个小时到镇上公交站坐车,出门买个菜都要花一个多小时,每到夏日,途中不是暴晒,就是暴雨。现在,新的公交站就在村口,“吹着空调十五分钟就到了”。   

今年2月,珠海市正式启动“民生微实事”工作,聚焦群众关注度高、受益面广的惠民小项目,挖掘群众的小诉求、微心愿,针对性解决群众身边需要解决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民生微实事”还建成了“云平台”,出行不方便、门口垃圾堆、小孩托管难……市民用手机即可完成事项申报、跟踪进度和办理情况反馈。

3月1日,珠海市召开全市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是此次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要把‘民生微实事’作为全市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环节抓紧抓实抓好,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切实把珠海‘民生幸福标杆’的愿景变为可观可感、可碰可触的生动实践。”郭永航说。

从“小而美”到“大而强”“大而优”,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和幸福民生新标杆的未来之城。

珠海,正在发力!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