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甘说青岛系列】再说说西镇小嫚儿/在青岛,想念野馄饨/中山路上三声枪响/青岛老地方(7)仲家洼/青岛老地方(6)黑澜/青岛老地方(5)海关后/青岛老地方(4)团岛/青岛老地方(3)大窑沟/青岛老地方(2)大花沟/青岛老地方(1)大鲍岛/西镇小哥和西镇小哥所说的西镇/西楼岁月/青岛老地方(8)老青岛的那些电影院/青岛老地方(9)波螺油子/青岛老地方(10)青岛的老电影院(中)/来青岛,一定要去嘉木美术馆/青岛老地方(11)青岛的老电影院(下)/青岛老地方(13)山 . 浮山
01万和春
第一次听说非遗大概是五六年前的事了,印象中,一直觉得非遗离自己很远,都是些即将失传,亟待保护的老传统,老工艺,需要不断有人呼吁才能留下来。2013年市文化局想做一个非遗博物馆,相关部门和我探讨怎么具体实施,才真正开始研究和非遗有关的材料,而研究下来才发现,原来非遗就在我们身边。
比如,每个月总要吃上几次的万和春排骨米饭,居然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而且还是国家级的中华老字号。
初识万和春
五四青年节
从二十出头开始就吃万和春。
排骨米饭对于大多数青岛人来说就是北京的卤煮、天津的煎饼果子,兰州的拉面,美国的麦当劳。但是仔细想想又不完全是,因为和那些快餐相比,排骨米饭其实还算得上是大餐,特别是对当年还年轻的我们而言,吃排骨米饭算得上是一种享受了。
第一次吃万和春大概是90年代初的事情,印象中是被小妹拖去的。小妹有俩特要好的闺蜜,其中一个新交了??男朋友,拉着妹妹一起逛中山路。小妹那会恰好单着,就拽上了我这个小哥。或许是那个男孩想炫耀吧,逛累了就叫着大家去吃万和春,一路上还一直说万和春的老板是他的同学如何如何。那时的万和春对于每个月工资173块的我来说,的确是奢侈的。印象中那家万和春在曲阜路上,东边不远是蓝宝石,老青岛都知道不多说了;而西边则是青岛饭店!再往西,是山东第一家肯德基。处于这样的位置,如果认为万和春不是高消费,打死我也不信。
万和春,排米的正宗
五四青年节
从此,爱上了万和春。
后来开始做销售,每天在青岛的大街小巷跑,东西南北几乎跑遍了青岛的角角落落。吃饭是所有业务员的重要功课,尤其是我们这些跑街的,去到多么陌生的地方,坐下来吃午饭实际上是为了歇歇脚。最常去的大概就是万和春了,虽然是快餐店,但是比很多的本土快餐要干净,整洁。更重要的是基本不用等餐,端上桌就可以马上吃,不会耽误工作。至于口味,更是不用说,直到今天不认为有哪家排骨米饭能够比得上。
前段时间,有人给青岛的排骨米饭排了四大门派。如果真的要排江湖地位,阿甘看来,万和春一定是少林。因为这才是青岛排骨米饭的正宗。为什么呢?说个题外话。06年的时候在纺疗办公,有一次上午拜访完客户急匆匆赶回公司已经1点多了,想到1点半还有会,看看时间只剩下15分钟,脑子里就一个念头,吃排骨米饭。只有吃排骨米饭才能够保证吃饱吃好的同时,又可以在15分钟内结束战斗。恰好纺疗门口就有一家排骨米饭,什么品牌不记得了。于是停下车就进去,要了一个小份。然而,想不到的是,等了几分钟,桌上空空的,去问老板,老板说:“要加热。”
从来没遇到过万和春需要加热的时候。但是其他的排骨米饭,尤其是加菜的所谓新派排骨是要加热的!这就是正宗不正宗的第一差异了。其中的奥妙,直到很多年和万和春的掌舵人成为好友才搞清楚。其实,这正是万和春长盛不衰的根本。
一碗有记忆的好排米
五四青年节
品质一直是万和春成功的根。
虽然配方和工艺传承了近百年,但是和很多老传统一样,要想发扬光大,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也是许许多多非遗项目所面临的共同困惑。老的传统,百年传承,如何更好的适应新时代的发展?不发展,非遗就变成真正的遗产,往往面临着市场萎缩,难于开拓的窘境;而发展呢?又需要面对传统如何照进现实,发展不脱离根本的困惑。
万和春最好的解决了这个矛盾。一方面,在经营理念上,在工艺、店面的装修布局上,在服务的诸多细节上,万和春始终不落伍,中规中矩却也不保守不守旧;而另一方面,在传统口味和传统??工艺上,万和春又始终是用一种匠人精神在苛求自己。从创始人王世河先生根据百年的祖传配方,不断研究、摸索开始,到今天专业化的团队不停歇的打磨,几十年来,用匠人精神做好一块排骨,一直是万和春坚持的。
从选材,到选择器皿,再到烹饪灶具,万和春在每一点上都力图做到最好。作为非遗的一分子,万和春从来不简单的是一个生意,而是一种真正的传承,传承的不仅仅是技艺,不仅仅是配方,更是一种精神。几十年不放开加盟,为的就是一碗有记忆的好排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