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餐具成本大概在多少(开一次性餐具批发店需要多少成本)

一次性餐具成本大概在多少(开一次性餐具批发店需要多少成本)
作者:程小琼,新零售商业评论高级编辑
“你的生活被塑料包围了,但你对它可能一无所知。”
1990年的上海街头。
一个20岁的年轻人在售卖亭买了瓶饮料,扭头想走的时候,被老板喝住:“瓶子不能带走,要还的。”
彼时,改革开放不久的中国,到处都是飘洋过海来的新鲜玩意儿,其中就有各类塑料制品。而在当时,国内食品饮料的包装多为玻璃瓶和金属罐,许多80后仍保留着罐装麦乳精,以及喝可乐还玻璃瓶的旧时记忆。
如今,塑料制品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主角。我们难以避免或拒绝使用塑料制品——用塑料包装的洗漱用品,一单至少两个塑料制品的外卖餐盒点,吃个早点、逛个超市都免不了拎着塑料袋回家,而菜场大妈给蔬菜瓜果套上塑料袋的熟练度也超出我们的想象。
从塑料被发明出来到占据我们的生活,不过百年历史。
重新认识塑料
1902年,奥地利科学家马克斯·舒施尼在实验室中发明了塑料袋。这在当时无异于一场科技革命:塑料以质轻、耐磨耗等优势被广泛应用到各领域。
20世纪初,得益于新的水力压裂技术,美国的石油和天然气开采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开采成本大幅下降。来自化石基的塑料,迅速凭借着性能和价格优势,成为了美国人生活中的标配,长达百年之久。
全球塑料产量在1950~2015年的65年间增长了190倍,这是2019年瑞士日内瓦国际环境法中心联合全球环保减塑NGO发布的《塑料与健康》报告中援引的数据。
到2015年底,人类已生产了83亿吨新塑料,回收率只有9%,12%被焚烧处理,剩余79%的废弃塑料则深埋在垃圾填埋场或在自然环境中累积。
这意味着,我们喝的饮料瓶,用的化妆品包装上虽然写着“可回收”,但并不代表它一定会被回收并重复利用。
这个“可回收”塑料制品的清单,除了较高经济价值的常见PET饮料瓶,还包括各类PP材质的一次性餐盒、承装蔬菜水果的托盘。
后端回收处理技术已经成熟,难点在于中间的回收链条断裂:谁负责回收?谁进行运输?因为缺乏后端完整的回收链条,许多“可回收”的塑料制品变成了干垃圾,被送入了焚烧炉和填埋场。
塑料在中国,只有短短40年历史,然而,巨大的使用量以及可回收链条的断裂,使得由此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不容小觑:
据快递业“十三五”发展指标,2020年我国的快递量将达到700亿件,人均快件从2000年的0.01件增长到2020年的约50件,由此产生的快递包装袋也迅猛增长。
一份来自《Nature Communication》杂志的报告显示,在世界污染河流对海洋的塑料输入估计量前20名中,中国大陆有6条河流入榜,分别是长江、西江、黄浦江、东江、珠江、汉江。

排名第一的长江向海洋投入的塑料垃圾总量约为33.3万吨,占世界总输入量的23.71%,远超第二名的恒河(8.19%)。
这些塑料随着洋流漂到马里亚纳海沟以及中途岛,被当地的生物误食,严重的后果便是致死。
看向全球的环境危机、污染事件,我们不得不面对减塑的紧迫性,在这场巨大的共同危机中,谁是最先跑起来的行动者?
政府、企业、NGO组织,还是消费者?
用完就扔掉的一次性容器
2020年1月中旬,喜茶公布了2019年的经营数据。截至2019年12月31日,喜茶在全国开出了390家门店,其中北京朝阳大悦城店全年共卖出113万多杯,日均杯量达到3300杯,成为年度销量冠军。
在此基础上估算,假设390家门店,每天单店平均卖出1500杯,2019年喜茶约卖出2亿杯茶饮。
2亿这一数字不仅仅意味着喜茶的超级IP和惊人的销售额,还有2亿个喝完后就被扔掉但质量还不错的奶茶杯。
2019年7月29日,美团外卖官方宣布日单突破3000万。经非营利环保组织“绿色和平”调查,平均每单外卖会消耗3.27个一次性塑料餐盒/杯。那么单单美团外卖一家,日订单就消耗了超过9000万个一次性塑料包装。
几乎不会有人吃完外卖,喝完奶茶,还有心思研究一下即将丢进垃圾桶的餐盒和饮料杯。
然而,这并不影响它成为一个千亿级的市场,并且是事关每一个人身体健康和环境安全的巨大市场。
因为你在陆地上丢进垃圾桶的外卖餐盒和饮料杯,可能是造成地球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一只乌龟死亡的元凶,也可能成为压倒日本中途岛信天翁的“最后一根稻草”。

然后这些被丢弃的食品包装悄悄潜伏进食物链,以塑料微粒的形式返回人类的身体,带来疾病隐患。
你只是不知道,这中间到底经历了什么。
一次性餐盒也有隐形冠军
留心大多数人不关注的细节,从而找到创业机会是一个商人的天赋。
当年那个被老板喝住要归还饮料瓶的年轻人,站在上海的街头研究起饮料瓶,用简单的逻辑想了想:瓶子回收,是否消毒干净不得而知,会有健康隐患,为什么不试试一次性容器,避免病菌传播呢?
于是,这个名叫何麟君的年轻人在浙江台州创立了新天力塑料厂,此后 30 年里专注热成型食品饮料容器领域,发展成了年产 30 亿只,销售额超10 亿的行业老大,并且只做高端产品。
如今在上海,点一个西贝外卖,预约一份盒马炒饭,喝一杯CoCo奶茶,在超市买一份蒙牛酸奶,这四大品牌和他们各自的竞争对手们使出各种大招,想要占领消费者的胃,虽然它们的产品各不相同,包装选择却出奇一致——这几家使用的一次性餐盒、饮料杯,全都出自新天力。
新天力对于外卖餐盒的研究和入局,始于外卖平台补贴风起云涌之初。
2012 年立项进入打包和外卖餐盒市场,2015 年正式投产并推入市场,现任营销总监的李晴文与何麟君在2012年的一次机缘见面,从其他快消品企业跳槽加入了新天力。
2015 年新天力在国内推出针对外卖市场的细分品类“防漏打包碗”,2019年初迭代升级成防漏打包碗品牌“密扣”,重点解决外卖打包盒难盖难开、密封性差、易碎等痛点。

目前,打包盒品类占到新天力整个餐饮事业部近50%的销售份额。
但在李晴文看来,国内外卖餐盒的市场集中度仍然较低,超过10亿元销售规模的头部公司不超过3家,大多数企业年销售额在1亿元以下,行业分散且杂,由此产生了一系列问题:
缺乏国家行业标准、产品同质化价格战、研发技术和营销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以及后端供应链配套不够成熟,等等。
江南大学包装工程系教授、国际包装联合会理事王军认为:外卖餐盒所在的塑料包装行业集中度低,造成的最大问题是在后端回收再利用的处理难度上。因为标准不统一,不同产品的工艺技术不同,后端处理难度就变大,成本高企。
在1688网站上,有着11万多条一次性餐盒的采购信息,低至3分钱一个。
而李晴文接受采访时表示,新天力不走低价竞争策略。在1688上新天力的店铺中,西贝所使用的类似同款圆形打包碗40个37.76元,均价0.944元。
西贝从2015年起就和新天力合作,期间升级了3次外卖餐盒,最终定下来目前外红内黑的这一版,红色选择了385专色,只为西贝提供。盒盖上有西贝的logo——为合作的品牌提供附加值,用细节赢得消费者的体验感。
一次性塑料的未来
作为连接餐饮企业和消费者的双边平台,饿了么和美团被认为应该承担起减少一次性塑料使用的首要责任。
事实上,处在风口浪尖的饿了么和美团,这两年都没有停止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步伐。
饿了么于2017年推出了可持续生活实验室,研发了可以吃的筷子和咖啡杯,鼓励点外卖的消费者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并且上线了安心名录,供商家采购合规的一次性餐盒。
美团推出了“青山计划”,鼓励商家参与减塑,在办公楼和居民小区建立餐盒回收试点,尝试打通餐盒回收的全价值链。
可这些,远远不够。国家出台相关政策,踏出了关键一步。
2020年1月19日,国家发改委联合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被行业和媒体称为“塑料新政”,这是自2008年6月实施的限塑令之后的第二例减塑法规。
其中强调:“在塑料污染问题突出领域和电商、快递、外卖等新兴领域,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塑料减量和绿色物流模式。”
2019年全国塑料包装行业营收是4300亿人民币,其中软塑薄膜占2700亿,硬质容器1600亿。塑料包装在塑料领域中产量第一,废弃量也最高。
事实上,电商、快递和外卖并非是塑料一次性废弃物的最大制造者,“目前塑料废弃物的产量中第一是塑料包装,其次是农用地膜,但因为快递、外卖这两年在消费者端影响较大,所以政府选择了从典型的标杆来推动。”
王军对新政的解读是“导向是九个字——可循环,易回收,可降解。”
他在接受零售君采访的一开始就指出,“首先要纠正两个概念”,第一,塑料新政不等于限塑令,更不等于禁塑令;第二,一次性塑料指的是使用方式,不是指哪一类或哪几类塑料,非一次性塑料也并非特指哪些材料。
王军指出的,正是当下对于公众甚至是行业内对于一次性塑料的最大误读——一次性塑料是对塑料目前所处状态的定义,是指仅仅一次性使用就丢弃无法回收,或者回收之后无法再次被利用的塑料制品。这跟塑料本身是化石基,还是玉米淀粉等可降解材质关系不大。

今年2月,海南省率先表示,2020年底前全省全面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塑料餐具。
与不可降解相对应的是,一次性可降解材质是万能的解药吗?
作为积极参与减塑的企业,李晴文认为可降解材料的规模化推广目前面临三个难点:
一是全球供给能力。据他介绍,全降解生物材料PLA的全球供应链采购成本比较高,其价格是目前最通用的PP材质的近2.5倍,并且全球的产量不高于15万吨,无法短期内满足国内市场需求。
二是,其他可降解材料(如PBS、PCL、PHA、PBAT等)目前技术不成熟,还在研发测试阶段,难以短时间投入于市场;纸浆、生物淀粉、蔗渣植物纤维材质产品在国内餐饮外卖使用场景中会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三是,可降解及全降解材料的降解是有条件的,随意丢弃在大自然或者周围环境中并不能自主降解,必须要做好垃圾分类、分捡及回收。
王军教授对可降解材质的未来的担忧也正是体现在这些方面。
问题再一次回到了回收链条上来,如何形成闭环,从源头上尽量减少一次性塑料的使用,同时确保使用过的一次性塑料制品可以被回收,回收之后能够被充分利用。
这是消费者、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平台方、NGO、政府共同面临的议题,因为地球只有一个。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