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天气(全国天气预报降雨图)

一年都有哪些天气?

1.为了充分反映季节气候的变化,古代天文学家早在周朝和春秋时代就用“土圭”测日影法来确定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并根据一年内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和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将全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给每个等份起名,这就是二十四节气的由来。

  立春:每年的2月4日或5日,谓春季开始之节气。

  雨水:每年的2月19日或20日,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惊蛰:每年的3月5日或6日,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春分: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清明:每年的4月4日或5日,气温回升,天气逐渐转暖。

  谷雨:每年的4月20日或21日,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

立夏:每年的5月5日或6日,万物生长,欣欣向荣。

  小满:每年的5月21日或22日,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芒种:每年的6月5日或6日,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种子。

  夏至: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小暑:每年的7月7日或8日,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

  大暑:每年的7月22日或23日,正值中伏前后。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热”,雨水偏多。

  立秋:每年的8月7日或8日,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季节。

  处暑:每年的8月23日或24日,“处”为结束的意思,至暑气即将结束,天气将变得凉爽了。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

  白露:每年的9月7日或8日,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各地气温下降很快,天气凉爽,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秋分:每年的9月23日或24日,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形成昼夜等长。

  寒露:每年的10月8日或9日。此时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南移动,北半球气温继续下降,天气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为“寒露风”。

  霜降:每年的10月23日或24日,黄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与“霜降”节令相吻合,霜对生长中的农作物危害很大。

立冬: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冬季开始

  小雪:每年的11月22日或23日,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气温迅速下降,降水出现雪花,但此时为初雪阶段,雪量小,次数不多,黄河流域多在“小雪”节气后降雪。

  大雪:每年的12月7日或8日。此时太阳直射点快接近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

  冬至:每年的12月22日或23日,此时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则形成了日南至、日短至、日影长至,成为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冬至以后北半球白昼渐长,气温持续下降,并进入年气温最低的“三九”。

  小寒:每年的1月5日或6日,此时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每年的1月20日或21日,数九严寒,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

中国降雨线已经北移,北方暴雨会成常态吗?

近期有一个很热门的话题,中国降雨带已经北移,笔者表示怀疑,不要轻易说雨带北移 了。

对于这种说法没有看到官方数据报道,目前仅支持今年的降水数据,今年京津冀带降水增多,笔者有亲身感受,8月19日看到官方媒体报道,北京密云水库较往年多蓄水7亿多立方米,较同期增加了3倍多,这些水主要来自于大气降水,从这组数据来看,今年的雨带是北移了。

河南郑州24小时降水量就达到了624毫米,全年平均也就是600多毫米,这一天就把一年的降水降下来,北方的雨是多了,

我们国家有一条界线分明的自然地理线——秦岭~淮河,线南降水量约800毫米,成为湿润地区,线北400~600毫米,为半湿润地区,这条线的稳定由来已久。

有什么天气(全国天气预报降雨图)

首先解释一点,所谓的中国降水线北移,是指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北抬,虽然这条线是我国重要的气象地理分界线,但其分界的是半湿润与半干旱,或者分界的是农耕与草原,而根本不是区分南方与北方。而且,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走向是沿大兴安岭—燕山西麓—陇西高原—念青唐古拉山脉,最终到到喜马拉雅山东南端,呈东北–西南走向,这与我国传统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的走向完全不同,两者甚至可以说是呈南北–东西交叉状。PS:400毫米等降水量线更是我国北方与西北的分界线,因此用这条线来衡量“北方”暴雨不太贴切。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