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初稿 2021.10.30整理补充
《李秀成自述原稿注》是罗尔纲的一部重要学术著作,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被俘后所写的供词为《李秀成自述》,而罗尔纲先生对原稿进行考证研究,在此基础上成就该书。
这是我看的版本,现在二手都两百多块了,已成为绝版
李秀成是太平天国后期重要将领,他的自述包含了太平天国起事十几年中李秀成的经历与见闻,提供了了解和研究太平天国史极难寻觅的第一手珍贵资料。当时的政论家王韬在其《瓮牖余谈》中便评价曰:“近得忠酋亲供,再证之以西人日报,参之以洪逆刊行之伪书,庶几贼无遁情矣!”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自述》原稿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其一,它是李秀成匆促草就,记述时间跨度较长,涉及内容头绪纷繁,加之记忆偏差,使得讹误较多;其二,受李秀成文化水平局限,所述多有杂乱舛误之处,使得难读费解;其三,李秀成作述之间真假掺和,使得扑朔迷离;其四,自述中夹杂许多方言俚语,使得难以解读;其五,曾国藩等对《自述》原稿进行过加工,使得真伪莫辨。
李秀成曾大力吹捧曾国藩,按罗尔纲的分析,这种做法是想鼓动曾反清,或塑造曾功高盖主的形象,离间他与清廷的关系
而罗尔纲先生作为太平天国史方面研究的大家,对原稿先考证其确为李秀成亲笔,至少大部分都是出自李秀成手笔,曾国藩伪造一说难以成立。
罗尔纲考证自述为真之后再对其作注,其自身有两个优点。一是作为太平天国史研究者,罗尔纲便于理清李秀成回忆中的真伪混杂问题,当然这一问题有其有意作伪,也有其记忆失真等原因。二是罗尔纲是广西桂县人,与金田起义的多数人能算上老乡,对太平天国起事的金田及附近地名、方言自然十分了解,解读方言俚语、地名路线时也较轻松。
然鹅这个起义百年纪念碑却是在南京的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里拍的,南京菜的口味倒挺合我胃口的,不知有没有太平军的影响
我读这本书的机缘也十分巧合。这不是我主动挑的,而是女朋友让我读的。她在上近代史时,老师推荐了很多近代史史料、著作,让大家挑一本读并做读书报告。她觉得我也是广西的能帮她讲解,就挑了这本。
图书馆里只有这一本,还好全班只有她一人选了这个。可借回来觉得太难读了,不太熟悉的内容、看不懂的地名方言、竖排繁体、复杂的考据,就想让我帮她先看看。
我想买一本回来收藏,无奈二手的也太贵了
我也是第一次知道这书,觉得她就随便挑的,图省事想让我看得方便,但仍看得格外认真,觉得确实是本好书,考据严谨,有不少方法论上的启发。最后只写了一页的笔记,权当给女朋友列的读书报告提纲。
一、考证真伪
从内容上看,自述中大量与曾国藩上奏不同的内容,揭露曾谎报军情,从这方面说是曾国藩伪造的情理上说不通。
从字迹上看:
先从太平军制度考证《谕李昭寿书》为李秀成亲笔;
从书法分析《谕李昭寿书》与《李秀成自述》为同一人所书,质疑司法部法医研究所的笔迹鉴定。
从语言上看(也以《谕李昭寿书》为底本):
语法相同,包括错误的语法;
用词习惯,偏好用词一致;
李秀成等太平军特有的梧州方言夹杂。
二、考证方法
考证部分与自述原稿关系微妙,若不能确定原稿为真品,则无注释研究的必要。若要考证,则可以学习其考证方法。
从多方面,情理上、字迹上、语言上思考,兼顾多学科,有语言学的文本分析、书法的字形分析以及历史本身的推理考证;
逻辑严密,没有足够的证据就不往下走,坚持史家以史料说话,同时求真务实,不主观臆断;
既然论证出来就不轻易动摇。法医的笔迹鉴定也有结果,但罗尔纲能坚持自己的观点,不盲从。
我和女朋友去过一次南京的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但只拍了几张照,不知道对应哪
三、自述注
因其写成的地点和动因的复杂性,自述中有许多错误,有的是李秀成记忆错误,有的是为了别的原因故意写错。罗尔纲对这些都加以注解,这也提醒我们使用史料时不能不加考辨盲目使用,为了求新求异而用错误史料,致使最后结论有违历史。
自述以个人经历看待我们现在所说的历史,更多几分人情味。如我们在分析太平天国失败时会说其内部变质,但在李秀成看来,他早意识到其他队伍的加入会损害队伍名声,致使他对这种改变无能为力。历史不能只用几个简洁的理由概括,那样有失历史全貌。
罗尔纲认为李秀成是诈降,却没有只注释对自己观点有利的材料,而是全面的考证注释,反而更能自己的观点。1964年,戚本禹等人断言“忠王不忠”,打着揪“叛徒”、彰“气节”旗号,掀起对李秀成的大批判,将学术问题上升为政治问题。其实对忠王到底忠不忠各有见解,时代不同也有不同的标准,罗尔纲因坚持认为李秀成是伪降而遭到批判,承受巨大压力,仍在他的考证中坚持自己的分析,将结论一步一步展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