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根据西方媒体报道,有西方商业光学成像卫星,在我国新疆若羌地区,拍摄到了一些“奇奇怪怪的玩意儿”:从画面中看,这些奇形怪状的东西有些似乎有“斜角甲板”,有些似乎有“舰艏主炮和垂直发射系统”,还有些东西的底下貌似还安装有轨道,可能安装了简易动力系统、可以使用火车机车拖曳在轨道上来回跑。
消息一出,国内军迷圈沸腾了,环球网也专门对这些靶标进行了报道,甚至在11月9日的外交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还有记者向外交部新闻发言人汪文斌专门打听过所谓的“航母靶标”的问题,不出意外,外交部新闻发言人用了一个简单的“没有听说过”进行了回应。
“航母靶标”的外观
那么,这些被西方商业卫星拍摄到的,在中国西北大漠深处的奇奇怪怪的东西,到底是些什么?它的作用到底是什么呢?其实,咱们暂时不要去看这些境外的卫星图片,咱就把视野放回到一个多月前的第十三届珠海航展上好了,在航展上,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在自己的展台上,已经展出过一个类似的东西。
▲珠海航展上公开展示的“陆上体系化综合电子蓝军系统”(图源:环球时报)
从外形来看,航天科工展出的这个东西,像是一个“没有舰体的航母甲板”,在它的“甲板”一侧安装有一个岛式建筑;在“甲板”上则安装有一些奇奇怪怪的天线状、盒状、圆球状物体,里边应该安装有射频元件;而在“甲板”的下方则是两条导轨,不清楚两条导轨的轨距,也不清楚“甲板”在导轨上运行,需要靠什么东西来牵引。
航天科工集团自己介绍说,这套系统是为用户定制的、为打击特定目标而设计的一套“仿真训练系统”,至于这套系统怎么个“仿真”法,用来打击什么特定目标,怎么训练,嗯,你懂的咯。
既然这些奇奇怪怪的东西能在珠海航展上找到原型,那这套“训练系统”的基本原理,尤其是为何会设计成一个“飞行甲板”的形状,还是值得咱们从侧面来稍微说一说的。
▲美国Maxar公司提供的卫星照片(图源:环球时报)
演练“侦察”
首先要强调一下,很多人一想到“训练靶标”、“模拟打击”,总会不由自主地代入到某种“从天而降的掌法”上,不过,从此次拍摄的这些模拟训练系统的外形来看,不一定只能模拟“打击”。它说不定还能模拟一下空基、甚至天基侦察系统如何使用光学成像、电磁信号被动测向等模式,怎样在特定的区域内“发现”大型海上目标。
就比如拿这些“模拟训练系统”的外形来说吧,咱们都能注意到,这些摆在大漠中的模拟训练系统,有些使用了和航空母舰外形比较类似的斜角甲板,有些则使用了和驱逐舰比较类似的舰艏、主炮和垂直发射系统结构。这意味着,这几种模拟训练系统,起码可以让光学成像卫星在“过顶”、甚至斜拍的情况下,能够辨认出它甲板的基本外形,辨认出它甲板上的一些独有特征,比如航母的甲板划线或驱逐舰的垂发系统轮廓等。
▲美国Maxar公司提供的卫星照片(图源:环球时报)
对于飞行在低轨道上的侦察卫星来说,这些特征足以用来“训练”卫星的成像能力了,甚至还可以用来改进卫星图像识别、人工智能处理的算法,提高卫星的光学侦察能力。
演练“侦察”
除了可以用来演练“侦察”,这套系统的外形在模拟“打击”的情况下,又可以有效验证打击手段发现、锁定目标的能力。咱们都知道,目前有些弹道导弹是采用了光学、红外成像制导模式,比如比较有名的、伊朗制造的、在2020年初打击驻伊美军阿萨德空军基地的Fateh-110型弹道导弹。
▲伊朗Fateh-110型弹道导弹
该型弹道导弹就采用了红外成像制导模式,在末端甚至可以使用“人在回路”进行引导,具备比较高的攻击精度,且可以实时选择打击目标。但对于部分无法进行“人在回路”引导的中远程弹道导弹来说,如果安装了光学、红外成像设备,则可能使用了性能更好的图像匹配和人工智能自动识别制导模式。
这种制导模式的要义,是采用接近算法。在导弹进入低层大气的时刻,利用导弹本身的拉起和进动等,对导弹下方的打击区域进行圆锥状扫描,并从中找出“长”得跟目标有点像的东西出来,找出这种目标后,再一个猛子扎下去。
▲伊朗Fateh-110型弹道导弹
因此,如果要对这些先进的武器进行测试的话,那肯定得确保靶标的外形跟它要打击的目标“有点像”,这样才能确保它的图像识别算法不出问题,如果更先进一点的话,甚至还可以用机器学习的办法,不断优化它的识别算法。而反之,如果用的靶标外形跟目标一点都不像,可能导致打击手段根本无法用图像识别算法找不到目标不说,更有可能导致它的图像识别算法优化出现问题,越优化越容易优化歪。
“航母靶标”密布的电线
说完了模拟训练系统的外形,咱们再来说一说在它的“甲板”上密布的诸多杆状、箱状、球状物体。同样是根据航天科工集团在珠海航展上的说法,这些杆子、箱子和球,包括有“角反射器”、“射频装置”等,那么,这些角反射器、射频系统,在这套训练系统上起什么作用呢?
单单是从“角反射器”和“射频装置”来看,这些奇奇怪怪的东西就是为侦察雷达、火控雷达准备的:
1、角反射器
“角反射器”不用说了,由于航天科工集团制造的这款“模拟训练系统”本质上就是一块板子,它的雷达信号特征跟需要打击的真实目标,肯定是不太一样的。因此,如果要确保训练系统的雷达信号特征与真实目标比较一致,在它的“甲板”上安装角反射器可谓是基本操作。
当然,角反射器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装的,它需要咱们根据日常收集到的、可能需要打击的预定目标的情况,进行精确计算和反推,明确每一个角反射器的安装位置。
▲美国Maxar公司提供的卫星照片(图源:环球时报)
而等到这些角反射器全部安装完毕后,这款“模拟训练系统”也就算是有了灵魂。虽然咱们肉眼看上去、使用光学和红外成像设备看上去,它依然是一块没有厚度的板子,但是在空基、天基主动雷达的面前,它就“活”过来了,在搜索雷达、火控雷达面前呈现的特征,和真实目标基本一致。
2、射频装置
美国海军在进行隐藏行踪作业时,往往会采取的手段:根据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经验,美国海军发展出了“电磁射频管理”(EMCON)概念,这一概念的前身其实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用的非常多的“保持电磁静默”,整支舰队不向外辐射电磁波,自然也就难以被苏军的被动测向设备发现了。
当然,美国海军的舰队不向外辐射电磁波也是不可能的,比如进入战区后,舰队内的防空巡洋舰需要启动远程警戒雷达、预警机需要在空中提供空战管制和截击引导、甚至连航母的精密进近系统,都在向外辐射电磁波。
因此,真正的EMCON作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综合性的过程,不仅需要谨慎地规划各舰射频设备的开关机时机,需要在主动射频系统上运用LPI(低可截获概率)概念,还需要结合电磁欺骗甚至行动欺骗来综合实施。
▲载有F-35C的美国海军“卡尔·文森”号核动力航空母舰
如果这款训练系统能够真实模拟出需要打击目标的射频信号特征,那么,在侦察手段进行信号测向作业时,在打击手段进行被动探测模式时,该训练系统所呈现出的性能特点,同样可以做到和真实目标完全一致,哪怕是真实目标采用了EMCON作业手段,这套系统也可以进行“仿真模拟”。
▲美国Maxar公司提供的卫星照片显示,这款靶标还能在6米轨距的超级宽轨特种铁路上做突然加速或减速的行驶,模拟航母目标在海上的机动规避。(图源:环球时报)
经过以上简单的分析,我们基本上能够明确,虽然这几块被航天科工在珠海航展现场展出的“板子”,看起来平平无奇,虽然大多数军迷都知道,这些板子的作用,大概率是为了研究怎样让我们的“掌法”顺利发挥作用,但是,事实证明,这几块“板子”的功夫,远远比大家想象的要复杂,甚至绝大多数都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的军工人员,为了达成一个重要的战术目标,到底付出了多么艰苦的努力!他们的努力,值得我们表达敬意。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