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需求池模板(产品需求分析范文)

产品需求池模板(产品需求分析范文)【环保】膜材料进口替代加速,膜法盐湖提锂技术落地

盐湖提锂技术多样,膜法技术适用于高镁锂比应用场景。1)大量锂资源分布于盐湖中: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2020年数据,已查明世界锂资源量8600万吨,其中58%锂资源分布在盐湖中。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我国约80%的锂资源分布于盐湖中,其中青藏两地占全国盐湖总量超90%。2)对盐湖提锂主流技术进行简单梳理,膜法技术适用于高镁锂比应用场景:盐湖提锂的主要难点在于伴生离子的分离。根据盐湖卤水中锂和其他伴生离子特征,盐湖提锂技术可分为高镁锂比和低镁锂比技术。低镁锂比盐湖提锂技术主要包括沉淀法、盐梯度太阳池法等。高镁锂比盐湖提锂技术主要包括膜分离法、萃取法、吸附法等。

膜分离法有望成为国内盐湖提锂的重要技术路线之一。1)我国盐湖卤水锂资源总量虽高,但由于镁锂比高,杂质多等特点,锂含量品位低。膜分离技术是适应国内盐湖提锂的重要技术路线之一。2)膜分离法提取碳酸锂的工艺流程原理为:当原料卤水通过纳滤膜时,锂、钠等一价离子透过膜,镁、钙等二价离子被纳滤膜隔离,从而实现了镁、锂离子分离的目的,分离后得到低镁锂比的富锂卤水;随后通过反渗透膜或其他方式通过分离低镁锂比的富锂卤水中的水和一价锂离子,形成富锂溶液,为后续进一步提纯供应原料,最终得到电池级碳酸锂。3)膜分离工艺具有镁锂分离效果优秀,回收率较高,工艺流程短,生产周期短,环保成本低的优点。4)膜法工艺局限性主要是膜长期依赖进口,存在膜使用寿命较短,维护成本高,能耗较大等缺陷,但是伴随国内技术替代率逐渐提升,碳酸锂的提纯成本有望出现明显下降,带动膜法成为盐湖提锂的重要技术路线之一。

膜材料进口替代比例提升,推动膜法盐湖提锂技术成熟、成本下降。1)历史上国内卤水提锂使用的纳滤膜和反渗透膜长期依赖进口,存在成本高、技术标准单一的缺陷,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膜法工艺在盐湖提锂领域的应用。2)目前我国的纳滤及反渗透膜生产技术已经较成熟,膜材料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已有较大提升。伴随中国膜技术的持续提升,在性价比优势突出的背景之下,本土龙头公司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值得期待。3)在膜材料进口替代比例提升的行业趋势下,膜法盐湖提锂技术成熟、成本下降,制约膜法工艺在盐湖提锂领域应用的多重因素逐步消解,国内膜法盐湖提锂技术进一步应用,有望带动具备高端分离膜材料生产能力的膜技术龙头公司开拓新的技术应用场景。

投资建议。我国盐湖提锂快速发展,膜材料进口替代趋势将推动膜法盐湖提锂技术应用,具备膜分离核心技术的龙头公司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推荐南方汇通。久吾高科、三达膜、津膜科技等为受益标的。

风险提示:锂需求低于预期、项目进度低于预期等。

>>以上内容节选自国泰君安证券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膜材料进口替代加速,膜法盐湖提锂技术落地》,具体分析内容(包括风险提示等)请详见完整版报告。【化工】锂电拉动需求,全产业链景气向上

投资建议:全产业链景气向上,一体化的PVDF公司最为受益。由于当前配套R142b企业和未配套企业因原料暴涨生产成本差异较大,且未来1-2年R142b供需或更为紧张,我们认为一体化企业最为受益:东岳集团、联创股份和巨化股份等。

需求端:锂电粘接剂是高增长需求,需求或5年翻三番。PVDF需求包含光伏、涂料、注塑、水处理膜和锂电等。近年来锂电需求量持续增长,需求占比从10%提升到当前的20-30%。锂电辅材中的粘结剂可以将活性物质粘结在集流体上,是锂电生产中不可或缺的辅料。PVDF为最常用的正极粘结剂,渗透率在90%以上。我们测算,从2020年到2025年,PVDF需求量有望从4.3万吨提升至12.5万吨,其中电池级PVDF或从0.71万吨提升至7.63万吨,需求持续高增。

供给端:从产能周期看,预计本轮PVDF全产业链景气有望持续2年,尤其是电池级产品。根据产业链调研,当前国内总产能约7.1万吨,海外产能约4万吨。新增产能方面,除联创股份0.8万吨预计2021年下半年投产,大多数资本开支规划企业尚在前期环评阶段,新增预计将在2022年年底左右和之后逐步释放。根据产业链调研,预计2021、2023、2024年新增产能分别为0.8万吨、3万吨和2万吨,未来合计新增产能5.8万吨,2024年国内总产能约12.9万吨。考虑到新增产能多为普通级PVDF(均聚法为主),电池级PVDF新增产能较少,且普通级转产电池级受到技术路径(海外共聚法为主,国内均聚法为主,共聚法产品多用于电池级)、生产配方、反应釜等条件限制,转产难度较高,再加上一定的认证周期,即使考虑海外新增几千吨产能的量,电池级PVDF仍或处于供不应求状态。

成本端:新增产能投放前R142b供需或更为紧张。R142b可作为第二代制冷剂,亦可用于PVDF原料。根据《蒙特利尔协定书》,发达国家已基本停止生产R142b,我国亦不断削减生产配额。当前R142b受下游PVDF拉动同样供不应求。根据产业链调研,国内R142b总产能约15万吨,商品量在8万吨左右,且2022年底前无新增产能扩张。2022年相较于2020年,PVDF需求增加1.9万吨,对应新增3.1万吨的R142b需求(按照单耗1.65测算),R142b有望持续紧张。同时考虑到政策限制,未来无法单独新增R142b产能,新建需配套下游PVDF装置(即R142b—PVDF一体化)。考虑到2023年新增PVDF产能或均有R142b配套,届时供需失衡或将得到缓解。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行业供给增加过快

>>以上内容节选自国泰君安证券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锂电拉动需求,全产业链景气向上》,具体分析内容(包括风险提示等)请详见完整版报告。

【新股】强监管背景下,中概股回归箭在弦上

事件回顾:滴滴美股低调上市,同期安全审查密集开展。在提交招股说明书20天左右后,6月30日滴滴于美国低调上市。而仅仅2天后,7月2日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发布公告,以防范国家数据安全风险为由对“滴滴出行”实施网络安全审查。7月4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因检测核实“滴滴出行”App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将其下架。7月5日,与滴滴同样在美股上市不久的满帮集团、BOSS直聘被停止新用户注册,实施网络安全审查(滴滴、满帮集团、BOSS直聘分别于2021年6.30/6.22/6.11于美股上市)。在紧接的7月6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意见》,在其中对加强中概股监管进行了明确。

A股红筹企业上市门槛相对较高,发行周期较长,美股上市成为资本退出便捷选择。从已发行公司来看,目前仅科创板有16家未盈利企业上市,平均上市周期184天,且集中于医疗保健与信息技术行业。具有不同投票架构的上市公司仅科创板优刻得和九号公司两家,上市周期分别198/372天,两家分别从事第三方云计算服务与智能服务机器人等智能短程移动设备,均具有强硬的科技属性。美股上市制度具有宽上市严退市的特点,市场化的上市制度使得公司上市周期较短,滴滴从提交招股说明书到最终上市20天的时间充分体现了美股上市的灵活性。

预计A股企业上市包容性有望提升,港股或将迎来中概股回归潮。随着信息安全监管趋严,“小红筹”企业出海难度增加,我们预计A股上市企业包容性将进一步提升,为关键领域红筹企业上市企业铺平道路。此外,在中美关系紧张,中概股生存环境压缩背景下,港股作为上市条件更为灵活、运作效率更高的市场有望迎来中概股集中回归。

风险提示:A/H股IPO制度改革速度不及预期。

>>以上内容节选自国泰君安证券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强监管背景下,中概股回归箭在弦上》,具体分析内容(包括风险提示等)请详见完整版报告。

【钢铁】甬金股份(603995)进击的甬金,迎来爆发期

维持“增持”评级。公司是我国冷轧不锈钢行业的龙头企业,正处于快速成长期。考虑到公司的高效扩张战略逐渐进入收获期,上调公司2021-2023年EPS为2.51/3.67/4.73元(原2.33/3.10/4.32元)。参考同类公司,给予公司2021年PE20倍进行估值,上调公司目标价至50.2元(原47.2元),维持“增持”评级。

最具竞争优势的不锈钢冷轧龙头,产能扩张进入快车道。公司自研设备成本远低于外购设备成本,有效降低了公司吨钢投资成本、折旧和利息费用。同时公司管理机制优秀、周转率高、生产成本低,造就公司远高于行业的ROE。相比上游,公司扩张不受限制,我们预期随着公司江苏、浙江、广东及海外基地逐渐投产,公司产量将稳步上升,公司产能扩张进入快车道。

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助力公司持续成长。公司计划2021年实现不锈钢产量215万吨,较2020年上升29%左右;同时公司计划拓展10万吨不锈钢钢管、13万吨复合材料项目。未来公司将在进一步强化宽幅规模优势的同时,主动重点发展精密冷轧业务。我们认为公司产品结构的不断优化将持续为公司带来更显著的业绩增量,公司成长性将不断兑现。

高效扩张不断推进,毛利率有望持续提升。根据公司公告,未来三年公司宽幅及精密冷轧产能进入高效扩张期。我们认为公司成本低、技术先进、效率高且融资能力行业领先,竞争优势突出,其高效扩张有望稳步推进,行业市占率将持续攀升,定价权将不断提升,公司成长性有望进一步凸显。

风险提示:新建产能进度不及预期,下游需求大幅下降。

>>以上内容节选自国泰君安证券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甬金股份(603995)《进击的甬金,迎来爆发期》,具体分析内容(包括风险提示等)请详见完整版报告。

【电新】BIPV蓝海来袭,分布式光伏风起在即

投资建议:BIPV有望成为分布式光伏重要应用场景,市场空间巨大,行业启动在即。我们看好积极布局BIPV业务和受益分布式市场发展的企业,推荐标的:隆基股份、阳光电源、锦浪科技等,受益标的:森特股份、天合光能、固德威等。

BIPV:“建筑 光伏”深度结合,助力分布式发展。随着全球低碳经济意识增强与光伏产业快速发展,分布式市场向纵深领域发展势不可挡,应用场景的丰富与创新成为光伏增量市场的重要突破口。BIPV将建筑与光伏深度结合,相较传统BAPV具有全方位优势,可形成多样化产品形态,全面覆盖客户需求,有望助力分布式光伏蓬勃发展。

收益率优势明显,商业模型极佳。测算屋顶BIPV商业模型,按初始成本5.5元/W、年发电利用小时数1100h,含税电价0.70元/KW·h测算,项目资本金IRR可达19.6%,静态回收期为4.4年,收益率可观。从全生命周期角度,BIPV屋顶较彩钢瓦屋顶、传统BAPV屋顶兼具经济性和美观性优势。随着光伏技术的不断进步,产业规模效应显现,单位投资成本仍有进一步下降空间。

政策支持空前,产业链风口将至。市场空间巨大,超千亿蓝海可期。近年来,国内密集发布近零能耗绿色建筑发展目标和支持政策,各省市绿色建筑补贴政策逐步落地。BIPV作为绿色建筑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显著受益于政策支持和引导。此外,近期分布式光伏整县试点政策发布,测算在该试点政策支持下,我国屋顶分布式光伏市场规模将超600GW。随着试点政策在基层落实,有望逐步发挥市场示范作用,快速激活BIPV广阔市场。中性测算至2025年,国内工商业BIPV年新增装机将达到27.5GW,对应市场规模有望超千亿元。

龙头企业引领发展,产业链加速布局。特斯拉收购SolarCity抢先进入BIPV赛道,开创高端住宅市场。国内龙头隆基股份,以工商业屋顶产品为核心,牵手森特股份,进一步整合产业链资源,精准卡位市场,有望在BIPV市场夺得先机。产业链多家企业亦加速市场布局。

催化剂。相关支持政策发布、BIPV项目大单签订。

风险提示。海外疫情影响装机的风险、意料之外的技术风险。

>>以上内容节选自国泰君安证券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BIPV蓝海来袭,分布式光伏风起在即》,具体分析内容(包括风险提示等)请详见完整版报告。

更多国君研究和服务亦可联系对口销售获取

备注

国泰君安证券销售交易部:

华北地区:莫言钧 010-83939863

华东地区:潘一楠 021-38676548

华南地区:刘令仪 0755-23976062

法律声明

本订阅号不是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平台,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均来自于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硏究信息,请具体参见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

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的内容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国泰君安证券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版权仅为国泰君安证券所有,国泰君安证券对本订阅号保留一切法律权利。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