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到寒假了,终于可以买电脑了!
你要买什么电脑啊?
我不知道啊……
那你知道i7处理器是什么吗?知道什么显卡适合打游戏吗?知道为什么有的电脑能十秒开机吗?……
我可能不太适合玩电脑,还是不买了吧……
先不要紧张,小编我会带大家把这些看似专业的术语一个个了解一番,让大家在面对电脑时做到心里有数,不被忽悠。
CPU
“i5”和“i7”的区别
为了满足好奇心强的观众,我先把结论放在前面——i5和i7,在多数时候几乎没有区别。
当然,这个结论与我们一般的认知有些不一样。一般人觉得,i5代表低端,而i7代表高端,买东西就非“高端”不买,其实不然。芯片的实际使用效果如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不同类型的芯片用途也不同,只有选择适合自己实际使用的芯片才是最好的。
世界上最大的CPU制造商英特尔旗下的CPU处理器目前有以下几个定位从低到高的几个系列:赛扬(Celeron)、奔腾(Pentium)、酷睿(Core)、至强(Xeon)。赛扬和奔腾主打低端市场,至强主要应用于服务器或超级计算机(比如天河二号)。而我们普通消费者最常见到的是定位主流的“酷睿”系列。酷睿系列芯片又可分为多个种类。按照定位分类,可分为i3,i5,i7,i9四个系列,定位依次增高;按照平台分类,可分为桌面平台(台式机)和移动平台(笔记本、平板),桌面平台整体强于移动平台;按照功耗分类,可分为标准电压、低电压、超低电压三个类型,标准电压性能最高、功耗也最高,超低电压性能最低、功耗也最低。所以,i5、i7的名称只能代表它们在同一类型产品中的定位高低,并不能代表它们的绝对性能。
以目前比较流行的英特尔第七代处理器为例,台式机上较为流行的型号有i3-7100(双核),i5-7500,i7-7700K(四核)等,游戏笔记本上主要流行的型号有i5-7300HQ和i7-7700HQ(四核,标准电压),轻薄笔记本是主要流行的型号有i5-7200U和i7-7500U(双核,低电压)。下面我们采用Fritz Chess Benchmark*软件来测试它们的理论性能,并附上它们的热设计功耗**。
*Fritz Chess Benchmark
一款CPU理论性能测试软件,根据计算机每秒钟所能运行国际象棋的步数来得出分数,从而评估CPU的理论性能。本文中的测试分数为单次测试得出,与实际分数可能有一定误差。
**热设计功耗(TDP)
又译散热设计功率。TDP的含义是“当处理器达到最大负荷的时候,所释放出的热量”(单位为瓦W),可以把它简单理解为CPU的满载功耗。
CPU的性能与功耗
从表中可以看出,在CPU总体性能上,台式机>游戏笔记本>轻薄笔记本。在功耗上,则是完全相反的顺序。CPU运行时消耗的电能基本上都转化为了热量,根据公式Q=Pt,我们可以得出:功耗越高,发热越大。台式机有足够的空间对芯片进行散热,而移动设备没有足够的散热空间,只能采用功耗较小的移动平台专用处理器。一般来说,越轻薄的设备,散热越差,所能采用的芯片的最大发热量就越低,它们的处理器在相同的架构设计和制造工艺下,性能也就越低。
i5和i7的性能差距
我们可以观察到,i7-7700HQ的理论性能相比i5-7300HQ强大约40%。I7-7500U的理论性能比i5-7200U强大约5%。这样的差距在实际体验中有多大呢?
根据测试分数我们可以看到,(同样在第七代酷睿处理器中)以HQ为后缀的标准电压移动处理器,性能是要明显超过以U为后缀的低电压移动处理器的。由于两款HQ处理器都是四核心设计,明显的差别只有基础频率差距的0.3GHz和英特尔开发的超线程技术*。在日常使用中,由于对性能的要求不高,两款处理器一般都不会达到满载,实际表现几乎完全相同。而当遇到高负载场景,比如玩游戏、做渲染、做计算时,差距才会被体现。但是,在目前的绝大部分游戏中,显卡是游戏体验的瓶颈,在i5(HQ)已经能满足游戏运算需求的情况下, CPU的性能差距无法体现,I5和i7标准电压处理器在游戏中的表现几乎完全相同。能使它们拉开差距的,就只有专业的做视频、动画渲染或做大型计算等场景了。
*超线程技术
通过采用特殊的硬件指令,可以把两个逻辑内核模拟成两个物理超线程芯片,从而实现在单处理器上模拟双处理器的效能。
对于低电压的i5-7200U和i7-7500U两款处理器来说,性能均不如标准电压的i5-7300HQ,而它们本身的理论性能差距又非常小,可以说是“i5能用的,i7肯定能用;i5用不了的,i7也好不到哪去”。两款芯片对于日常应用需求已经能完全满足,在有独立显卡的情况下一般也可以流畅运行英雄联盟等游戏。但对于绝地求生这样的大型游戏,两款芯片都有些力不从心。
跑分成绩和实际性能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点需要我们注意:以上所列出的所有跑分数据,都只能代表处理器的短时理论性能,实际性能会根据电脑散热设计的不同,被电脑厂商做不同程度的限制,也就是“过热降频”。大部分笔记本电脑的散热能力介于i5和i7之间,在i7处理器长时间满载时,会自动降低频率以保证电脑不会过热,这就更加缩小了同款笔记本i5和i7版本的性能差距。但在台式机上,由于内部空间充足,散热压力相对较小,降频问题会比笔记本小得多,实际性能也更加接近理论性能。
←
台式机散热器
→
笔记本散热器
另外,台式机的CPU是可更换的,而目前大部分笔记本的CPU是焊接在主板上的,无法更换。
第八代酷睿处理器
2017年8月,英特尔正式发布了第八代酷睿系列处理器。
从规格上看,第八代酷睿处理器主要是增加了核心数目,之前的低压处理器从双核升级到四核,桌面平台的i7从四核升级到了六核,这使得它们的理论性能有了巨大提升。从跑分成绩可以发现,桌面端八代酷睿的标准电压处理器性能超过七代50%,移动端八代低电压酷睿处理器的理论性能甚至已经可以比肩i5-7300HQ和i7-7700HQ。但这仅是它们的理论性能值。轻薄笔记本散热设计无法满足八代芯片的全速运行,一旦长时间满载,便可能过热降频。由于市面上装载八代酷睿的笔记本散热设计有很大不同,所以即使是同样的处理器型号,性能也可能会有较大的差距。但总体而言,八代低电压酷睿i7和i5日常使用可以接近七代标准电压i5和i7的水平,长时间满载运行时两者性能几乎完全一致,平均相当于i5-7300HQ,相比七代低电压酷睿仍有明显提升,值得购买。目前第八代酷睿标准电压移动芯片尚未发布,要想用上八代酷睿的游戏本,恐怕至少得等到明年四、五月份了。
关于AMD
除了大家都知道的英特尔(intel),还有一家在CPU市场占有一席之地的公司AMD。
在之前的几年里,AMD的产品性能一直相较于英特尔有一定的落后。2017年2月,AMD正式发布了锐龙(Ryzen)系列处理器,在同价位性能大幅优于英特尔处理器,引起了一波AMD处理器的装机热潮。但遗憾的是,在笔记本市场,AMD先前的产品仅用于低端笔记本,锐龙系列处理器在移动端还没有大规模铺货。要想看到采用AMD芯片的主流笔记本电脑,还要再等一段时间。
总结
电脑芯片的性能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台式机芯片性能主要取决于芯片本身性能,笔记本电脑性能根本上取决于散热设计。其实,CPU的参数有很多,比如核心数量、主频、缓存、总线,以及内部的指令集等等等等。过多的参数使人眼花缭乱,因为每个参数都不能完全代表处理器的特性。因此,在本文中,我们只看CPU的定位和实测数据,相比纯粹地看参数来说,这样更有助于我们全面掌握一款芯片的特点。如果还是对CPU的相对性能搞不清楚,可以去看看“CPU天梯图”,以此更直观地了解CPU的相对性能。
我们在挑选处理器时除了要考虑它的性能,还要考虑自己的实际需求。虽然相同平台上的各个i7处理器相比i5处理器有一定的性能优势,但对于没有特殊的专业需求的用户而言,差距微乎其微。在两种处理器价差较大的情况下,建议选择酷睿i5处理器。
今天小编为大家粗略讲解了目前电脑CPU的市场情况,大家有没有一些收获呢?下期电脑硬件小科普将会为大家带来关于显卡的介绍,敬请期待!另外,有关于本期讲解的内容,或是其他电脑硬件方面的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与小编交流哦~
图片 | 网络
审核 | 薄言 & 大羊 & 谢芊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