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什么意思(始作俑者的作是什么意思)

孔子说:“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究竟是什么意思?他为什么要骂用陶俑陪葬的人?

大多数说法认为,这是孔子谴责第一个制作人俑来陪葬的人。实际上“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最早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作为一句单独的引用语,这句话常常被冠以多种解释,而要理解这句话的真正含义,还得先回到它本身的语境中来看。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什么意思(始作俑者的作是什么意思)一、言出于孟子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句话的意思是第一个用俑作陪葬的人,他是没有后代吧?比喻苐一个做坏事的人或恶劣风气带头人。俑,古代殉葬木制或陶制偶人。

用俑陪葬不比活人好吗?为什么孔子要批评这种做法呢?因为用俑人陪葬是一种倒退。商朝时殉葬盛行,周朝作为仁义之师取代商朝,明令禁上用人作殉葬品,在相当长时间内,周朝并无殉葬,也没有出现人俑。然而,随着周朝后期,礼乐崩坏,人性滑坡,人殉的苗头又重新出现,表现在现实中的,就是出现在春秋未期楚国木人俑和最早出现在战国初期的齐国陶俑人。孔子支持周礼,反对殉葬,看到木陶俑人的出现,意识到人殉将有沉渣泛起,死灰复燃的可能。其无后乎,也并不是恶毒诅咒,而是发出慨叹,叹息,他们自己难道没有后代吗?难道不怕自己的后代为人殉葬吗?事实证明,孔子的担忧和判断是正硒的。战国中期,就陆续有君主实行人殉,人殉这个恐怖,黑暗,愚昧的东西,在国民之前,功朝功代确实难以禁绝。当时的人们哪能看的那么遥远呢?然而,圣人孔子预见到了。

始作俑者意思是什么?

1.解释: 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开始用俑殉葬的人,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恶劣风气的创始人。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始作俑者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shǐ zuò yǒng zhě,意思是恶劣风气的创始者。出自《孟子·梁惠王上》。【近义词】罪魁祸首

成语用法

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比喻首先做坏事的人

示例

北镇抚司狱廷杖立枷诸制,此秦法所未有,~,罪可胜道哉! ◎清·张潮《虞初新志·姜贞毅先生传》

成语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成语典故

战国时,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道。孟子问梁惠王:“用木棍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呢?”

梁惠王回答说:“没有什么不同的。”

孟子又问:“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

梁惠王说:“也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接着说:“现在大王的厨房里有的是肥肉,马厩里有的是壮马,可老百姓面有饥色,野外躺着饿死的人。这是当权者在带领着野兽来吃人啊!大王想想,野兽相食,尚且使人厌恶,那么当权者带着野兽来吃人,怎么能当好老百姓的父母官呢?孔子曾经说过,首先开始用俑的人,他是断子绝孙、没有后代的吧!您看,用人形的土偶来殉葬尚且不可,又怎么可以让老百姓活活地饿死呢?”

“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孟子 梁惠王上》)。这是最权威的解释,其经典之处在于,它不但是对这句话的解释,更是其出处。事实上“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一语既非出自《论语》,也非出自《礼记》。正是《孟子》史无前例地记载了孔子的这一句话,并同时阐述了孔子这么说的理由——因为俑太像人了。在这里孟子并没有解释“其无后乎”的具体含义,但言下之意无疑是鄙视的态度。从某种角度来说,孟子的理解是不容置疑的——与其质疑他的理解,还不如干脆质疑他凭空捏造孔子的话。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