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长子太子李弘是怎么死的?
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四月,太子李弘随唐高宗李治、皇后武则天出行洛阳,不久于合璧宫绮云殿猝然离世,年仅二十三岁。太子李弘的离世,不仅让唐高宗李治悲痛不已,对于李唐王朝来说更是个致命打击,因为只要李弘不死,根本就不会再有武则天大权独揽、称帝建周之事。那么,太子李弘到底是怎么死的?真的是武则天毒杀了自己儿子吗?
李弘深得高宗李治喜爱,然而年纪轻轻却暴毙而亡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李世民去世后,武则天按照惯例,与部分没有子女的太宗嫔妃一起入感业寺出家为尼。次年,李治前往感业寺进香时与武则天旧情复燃,于是便偶尔偷情温存一番,因此当武则天于永徽三年(652年)入宫后不久,便生下了皇子李弘。
武则天最初对于李弘可以说是非常的喜爱,毕竟这不仅是自己与高宗李治爱情的结晶,而且也是她能够在后宫立足并最终击败王皇后的一个利器。当年高宗李治“废王立武”的一个重要借口,便是王皇后无子,而武则天有。永徽六年(655年),唐高宗将王皇后和萧淑妃废为庶人,改立武则天为皇后。次年,太子李忠被废,李弘被改立为太子。
高宗李治对于李弘同样极为宠爱和重视,原因便是李弘仁孝,这与李治的性格极为相似。这点可不是李治装出来的,早年在向郭瑜学习《春秋左氏传》时,当读到楚世子芈商臣弑杀君王的故事时,便是一声叹息,大骂芈商臣太残忍,要求老师给自己讲别的,郭瑜于是称赞太子仁德,随即改授《礼记》。
此外,当时朝廷连年征兵,李治规定凡是逃亡或者在规定期限内没有报到的士兵,不问原因、全部处死,家人也要全部充为官奴。又是李弘上书求情,请求李治修改律法、兼顾实情,并去掉连坐,李治准了。
后来,李治由于身体出现问题,经常头晕目眩,难以处理政务,同时也为了培养李弘的执政能力,因而从显庆五年(660年)开始,在此后的十五年时间里,李弘先后七次奉命监国,甚至由于自己的身体问题,已经开始提前为李弘即位铺路,并一度决定提前禅让于李弘。由此也可以看出,李治对李弘的宠爱与重视。
可惜的是,李弘不仅遗传了李治的仁德,同时也遗传了李治脆弱的身体,年纪轻轻便体弱多病,以致后来监国时,不得不由东宫官员戴至德、张文瓘、萧德昭等人代为处理。
上元二年(675年)四月,李弘随帝后出行洛阳,在合璧宫绮云殿猝然离世,年仅二十三岁。太子李弘之死,让唐高宗李治非常悲痛,他破例追封儿子为“孝敬皇帝”,并以天子礼仪后葬于洛阳郊区唐恭陵,百官服丧三十六日。高宗还亲自书写《睿德记》缅怀李弘,碑石树立于陵墓之旁。
说法之一:武则天担心权力受到威胁,鸩杀太子李弘
关于李弘之死,以《新唐书》和《唐会要》为代表的史料,明确指出乃是被武则天所毒杀,“从幸合璧宫,遇鸩薨”。这种观点认为,武则天之所以鸩杀李弘,最为直接的原因,便是担心李弘即位之后,自己的权力受到威胁。
武则天虽然最初也是非常宠爱李弘,但李弘与武则天的结怨,却正是源于他的仁德。咸亨二年(671年),唐高宗出行东都洛阳,命太子李弘监国。当时,李弘的两个异母姐姐义阳公主和宣城公主,因是萧淑妃之女,因而一直被幽禁在宫中,即使年龄很大了也未能出嫁,李弘发现后便上书李治,请求允许两位姐姐出嫁,高宗准了此事。这无疑让母子之间开始生隙。
第二件事则是太子选妃事件,武则天最初选定的太子妃,乃是司卫少卿杨思俭之女,但定下婚期之后,杨氏竟然被武则天的外甥贺兰敏之奸污,导致婚事就此告吹,后来不得不改选左金吾将军裴居道之女为太子妃。此事,也极可能造成李弘同母后娘家人的宿怨和疏离。
不过,这两件事虽然足以让母子之间产生不愉快,但还不至于让武则天下狠心杀了儿子。因此持这种观点之人,认为最终促使武则天杀死李弘的,乃是李治有意提前禅位于李弘,如果这样无疑会极大损害武则天的权力,以武则天的狠辣来说,为了权力而杀死儿子,未必便做不出来。
说法之二:太子李弘体弱多病,因患肺痨而死
关于太子李弘之死,以《唐实录》和《旧唐书》为代表的史料,则明确表示李弘是病死的,“太子从幸合璧宫,寻薨”。此外,《旧唐书》中还附上了李治亲自写的悼文,《赐谥皇太子弘孝敬皇帝制》中说李弘自被立为太子后便染上了肺痨,又接受父君之命带病理政,“既承朕命,掩欻不言,因兹感结,旧疾增甚”。
由于《唐实录》和《旧唐书》的成书时间,要早于《新唐书》和《唐会要》,因而一般认为《唐实录》和《旧唐书》可信度要更高。此外,宋朝史学家司马光在作《资治通鉴》时,也对鸩杀说提出了质疑,称“《实录》、《旧传》皆不言弘遇鸩”。而且,李弘去世之后,武则天还曾用写经造功德的形式为其祈福,表达了内心的哀伤。
后来,武则天称帝,徐敬业造反,谋士骆宾王写了一篇《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文章中堪称将武则天说的一无是处,言称其“杀姊屠兄,弑君鸩母”,可偏偏就没有提到武则天毒杀李弘之事。如果李弘之死真的有疑点,骆宾王岂会不提及此事?
如此而言,太子李弘或许真的不是被武则天所杀,毕竟无论如何,造反的徐敬业、写檄文的骆宾王,是无论如何也没有必要替武则天遮掩此事的。
以上两种说法,哪种更为可信?
就以上两种说法而言,哪种都有道理,且都有史料作为证据,但说到底也不过是用一种史料来反驳另外一种史料,说服力实在有限。因此,如果没有足够的证据,关于他的死因恐怕还会一直争论下去。
个人认为,武则天鸩杀李弘的可能性并不高,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是毒药很难实现瞬杀。由于古代的提纯技术有限,毒药纯度不够高,因此服毒之人根本不会立即死亡,而是会折腾好半天才会死去,例如东汉权臣梁冀毒杀汉质帝刘缵,结果刘缵非但没有立即死亡,甚至还将太尉李固召入宫中,让李固喂给自己水喝,梁冀担心皇帝喝水后就毒不死皇帝了,因此坚决不给喝水,汉质帝这才最终死去。
要知道,当时李弘和李治都住在洛阳的合璧宫,只要不能对李弘实现瞬杀,那么李弘都有机会呼救,至少也应该会因极度难受而大喊几声,而当时宫中的人也未必全都是武则天之人,到时又能瞒过何人。
二是毒杀很难瞒过他人。《洗冤集录》有载,“凡服毒死者尸口、眼多开,面紫黯或青色,唇紫黑,手足指甲俱青黯,口、眼、耳、鼻间有血出……或有翻吐,或吐不绝,仍须于衣服上寻余药,及死尸坐处寻药物器皿之类……”可见,古代对于毒杀之事,早已有了相应的查验方法。虽说《洗冤集录》成书于宋代,但不可能唐朝就没有一点查验的手段。
虽然古代的医疗手段落后,可不代表古代的医生都是傻子啊,无论使用何种毒药,都无法让人非常平静的死去,更不可能留不下一点痕迹,因此一个人是自然死亡,还是被毒杀,古代的大夫不可能看不出来。而以李弘太子的身份,显然不可能在突然死去后,不经御医查验便下葬。
综上,关于太子李弘之死,其实我更相信唐高宗李治在《赐谥皇太子弘孝敬皇帝制》中所言,李弘更可能是因患有肺痨而死,毕竟在1952年之前,肺痨就是不治之症。当然,这只是个人愚见,具体情况如何,恐怕还得等进一步的证据出现。
不过,李治之死对于大唐来说显然就是个不可挽回的损失,直接改变了大唐的权力机构,毕竟之后再也没有一个儿子能够像李弘那样,让李治能够放下戒心萌生禅位想法,而随着李治身体情况的不断恶化,也迫使他不得不对武则天放下戒心,为其打开了一丝权力之门,之后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了,那些大唐忠臣和李唐宗室就此迎来了最为黑暗的一段岁月。
太子李弘是不是武则天毒死的?光绪皇帝和慈安太后是慈禧毒死的吗?
想知道的历史,不得不说的真相。大家好!我是史道驿站x,感谢关注与点赞。
李弘是武则天和唐高宗李治的长子,656年被立为太子,他是唐高宗时期所立的第二位太子,第一位是废太子李忠,李忠被武则天废后赐死。史书记载李弘孝顺仁德,体恤民情,是个口碑不错的诸君,唐高宗对李弘也很宠爱。??675年,太子李弘跟父亲唐高宗和母后武则天出行,突然离世,年仅23岁,对于李弘的死因,版本很多,大多与武则天有关,说李弘是被武则天害死的。
那么太子李弘之死,是不是武则天干的呢?我认为不是,倒不是说武则天不敢下手,因为武则天本来就是个心狠手辣的强势女人,她为了皇后之位,可以亲手杀死自己尚在襁褓中的女儿,嫁祸王皇后,王皇后被废,她顺利登上皇后之位。我之所以说李弘不是武则天害死的,是因为武则天做什么事都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
李弘本来就性格柔顺,在母后武则天面前,他体现得很乖巧,是个非常听话的孩子,他与母亲武则天也没有矛盾和冲突,武则天也没有任何拿他当牺牲品的理由。根据相关史料的记述,李弘自幼身体不好,患有肺结核,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痨病,肺结核在现在算不上致命的病,可在那个年代,基本上算是不治之症,这种病不能劳累,体力跟不上就会咳血,因此我觉得李弘应该是由于旅途奔波,肺结核病发作,咳血而亡,如果把李弘之死的责任推到武则天身上,实在是冤枉了武则天。
李弘死后,武则天的第二个儿子李贤被立为太子,李贤非常有才,但他对母后武则天感觉不好,母子矛盾越来越大,最后被武则天废了太子之位,并以谋反的罪名赐死。也许正是因为武则天对李贤痛下毒手,让后人不禁联想到李弘的死,把责任归咎到武则天身上,其实真相不是人们想的那样。
历史上被人下毒致死的例子并不少见,下面我再来说说光绪帝和慈安太后。1908年11月14日,年仅37岁的光绪帝离世,走完了他苍凉悲戚的一生,光绪帝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皇帝,可是他始终活在慈禧老佛爷的阴影下,没有皇权,是个傀儡皇帝,他想利用康有为等人变革,可变革被慈禧太后阻止,变革人士谭嗣同等惨遭杀害,光绪帝自己被囚。
光绪帝去世的第二天(1908年11月15日),掌握清末权力近半个世纪的慈禧太后也撒手人寰,结束了她独断专权,丧权辱国的罪恶一生。光绪和慈禧的先后离去,预示着清朝的大厦即将倾覆。对于光绪的死亡,后人一直有许多疑团,怀疑光绪是被慈禧害死的。光绪帝到底是不是慈禧害死的吗?
我的答案:是!对于光绪帝的死因,已有定论,根据北京市公安局法医对光绪帝的头发检测结果分析,光绪是砷(砒霜)中毒,他的死亡原因就是因为长期食用含砒霜的食物。那么是谁如此用心的呢?有说是慈禧的,也有说是袁世凯的,还有说是太监李莲英的。不过我觉得除了慈禧不会有别人,袁世凯虽然三面两刀,不过他只是为了自己的地位,光绪对他没有直接的利益冲突,所以他不会做这种事。李莲英更不敢,唯一能说得过去的是慈禧指使李莲英干的。
对于慈安太后,我们的感觉她是个忠厚老实,生性懦弱的人,其实事实并非如此,就从她处理慈禧的心腹太监安德海来看,她是个有魄力的女人,可惜慈安太后没有子嗣,咸丰帝去世后,慈禧的儿子同治帝继位,慈安为东宫太后,慈禧为西宫太后,后来东西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可在1881年4月8日,慈安太后突然离世,对于她的死因也成了清历史之谜。
那么慈安的死是不是同慈禧有关呢?我认为不是有关,慈安太后就是被慈禧害死的。原因有二:其一,慈禧虽说是同治帝的母亲,母以子贵,成为西太后,可毕竟人家慈安是真正的东宫太后,慈禧太后想做些什么见不得人的事,还是会忌惮慈安的。其二,慈禧是个权力欲极强的人,在自己儿子同治死后,让自己妹妹的儿子光绪帝继位,为了更好的掌控权力,她必须除掉慈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