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雍正在位时间很短呢?
雍正仅当了十三年,比起父亲康熙在位六十一年,儿子乾隆在位六十年都要短很多,可却被人称为大清的“续命皇帝”,而且后世人都说如果没有雍正皇帝,那就没有所谓的“康乾盛世”,在位时间并不长的雍正皇帝,到底为什么那么“特殊”?
大清历代皇帝中,雍正在位时间并不算是长的,不过毫不夸张地讲,雍正属于是大清唯一一个被“培养到位”之后才登基的一个皇帝,所以雍正登基的时候,已经四十五岁了。
通常说的“康乾盛世”,期间历时130余年并跨越三个皇帝,这也是中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盛世。
其中,康熙皇帝总共在位近61年,乾隆虽然表面上在位60年,实际上近63年,而唯独承接康熙与乾隆的雍正皇帝,其在位时间却只有13年。
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原因也很简单:
一是雍正继位时已是中年,年逾四十(而康熙继位时仅8岁,乾隆也只有25岁);二是雍正过于勤奋,结果把自己的累垮了。
雍正继位晚就不多说了,但其终年58岁,在当时虽然不算早逝,但以其帝王的生活待遇及与其父其子的寿考相比,就未免寿短了些。
据记载,雍正在即位后的五六年里身体还算可以,但在雍正八年时,或许因怡亲王允祥去世的缘故,雍正也得了一场大病,这一病就是一年多,几乎一命呜呼。
之所以如此,恐怕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雍正不注重养生。康熙、乾隆等大多文治、武功并重,但雍正是个特例,其一生不爱运动,就连满人传统的骑射狩猎,他也很少参与。
继位后,雍正更是深居简出,一心勤政,几乎没有时间与兴趣去骑马射箭,就连例行的承德避暑行宫巡幸与围猎,雍正在位13年也不曾举行过一次。
因此,可以这样说,雍正不注意运动和锻炼,无意是影响其寿考的一大因素。
此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雍正太过勤政,把自己给累死了。
由于雍正过于勤于政务,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每天都是从早忙到晚,有时候深夜都在阅批奏折,而第二天很早就要去上朝。
随便翻开起居注或实录等资料就可以发现,雍正每天的工作安排都排得满满当当:
白天他忙着召集廷臣开会、接见外放官员、出席各种仪式等等;大臣们下班了,雍正还得灯下批阅奏折,“秉烛至丙夜、子夜未罢”;“每至二鼓三鼓,不党稍倦。”
其忙其累,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朕自朝至夕,凝坐殿室,披览各处章奏,目不停视,手不停批,训谕诸臣,日不下数千百言。”
类似记录,在雍正朱批上比比皆是,如“灯下所批,字画潦草”;“灯下批写,字迹可笑之极”;“日间刻无宁晷,时夜漏下二鼓,灯下随笔所书,莫哂字画之丑率也。”
长年如此,雍正的身体状况自是江河日下,如何能不早逝呢?
如何评价康熙、雍正和乾隆这三位皇帝?你认为谁的历史贡献更大?
人们常用“康乾盛世”来形容康熙、雍正与乾隆统治时期的社会。这一时期清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稳步发展。尤其到了乾隆统治前期,清代人口过亿,农业、手工业、工商业等发展更是达到顶峰。毋庸置疑这三位皇帝对于大清国来说功绩累累,抛却他们执政期间的负面,仅论功绩的话,到底谁的贡献更大呢?
康熙帝
顺治帝的第三子,全名爱新觉罗·玄烨。他是康乾盛世的奠基者,被尊称为“千古一帝”之一。 他年少有为,八岁登基,十四岁制服鳌拜夺回朝政大权。铲除鳌拜之后,他奖罚分明、趋利避害,先处置了与鳌拜勾结的党羽,接着为含冤而死的苏克萨哈等人昭雪,而后奖励百官上书言事,禁止圈地等弊政。康熙十二年(1673),吴三桂造反,其他地区相继起义。年仅二十的康熙处之泰然,一方面坚持围攻吴三桂,另一方面故意向其他地区叛军招安,如此一来便削弱了吴三桂的羽翼。没过多久吴三桂就忧郁成疾,离开人世。吴三桂死后,他的儿子吴世璠继位,退居云贵。于康熙二十一年(1681)冬,康熙命清军攻破昆明,最终吴世璠自杀,三藩平定。
他在军事上的功绩还有驱逐沙俄、西征漠北等等,使清代的领土面积达到1100万平方千米;在政治上他起初休养生息,实行仁政,后来着手整顿吏治,恢复了京察、大计等考核制度。为了体察民情,他还经常亲自出京巡视。南怀仁对他的巡视做了记载“亲切地接近老百姓,力图让所有人都能看见自己,就像在北京时的惯例一样,他谕令卫兵们不许阻止百姓靠近。他尽力撤去一切尊严的夸饰,让百姓们靠近,以此向臣民展示祖先传下来的朴质精神。”除此,他还引进西方的天文、地理、数学等学科,大大促进了我国文化发展。
但到了晚年,他开始倦勤,许多官吏乘机贪污。康熙四十九年(1710),御史参劾户部堂官希福纳等人侵贪户部内仓银六十四万余两,牵连的官吏有112人之多。康熙最后把希福纳革职,其余官吏只要求上交贪款。由于康熙年事已高,很多事都力不从心,所以九子夺嫡、结党营私等问题相继发生。
雍正帝
康熙皇帝第四子,全名爱新觉罗·胤禛。康乾盛世期间存在感最弱的皇帝,实际上起着承上启下的巨大作用。他在位时长虽短,却很有作为。他不仅解决了康熙后期吏治不清、党派勾结等问题,还在多个方面进行改革。政治上,他反对因循守旧、整顿吏治,在中央设立军机处、创立密折制度,废除议政王大臣会议、改善秘密立储制度,并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统治,实行改土归流。经济上,他先实行火耗归功,即向百姓征收因碎银重铸火耗损失的税。接着从这部分税收中抽出一部分用于养廉。官员俸禄高了,自然很少会贪污。不过这一制度发展到乾隆时期却成了贪污的由头。军事上,他平定了罗卜藏丹津叛乱,巩固了大清的国土。然而作为一个改革者,他态度决绝、手段强硬,要求严苛,损害众多大臣利益。而且他在位时间只有十四年,所以他的功绩经常被世人忽略。
乾隆帝
雍正皇帝第四子,全名爱新觉罗·弘历。他一登基就着手调整和纠正了他爹的某些不完善政策,例如上文讲到的“火耗归功”。不过对于他爹的大部分政策他还是直接继承的。他还效仿他爷爷,实行仁政:五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他在军事上的成就更是了得:平定新疆、稳定西藏、杨威西南等,实现疆域最大化和民族大一统。他十分重视文化发展,所以派纪晓岚等人修订《四库全书》。不过他过于傲慢,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致使中国后来落后于西方国家。而且他在晚年统治时期,精力衰退,醉心“十全盛世”且任用以和珅为首的贪腐集团,最终国库亏空、吏治败坏。
人无完人,三位皇帝均有功过。他们是一个整体,康熙即开拓者,雍正是改革者,乾隆为继承者,少了他们中的任何一个都达不到“康乾盛世”的局面。如果一定要分个高下,笔者更倾向于雍正。虽然他苛刻果决,但没有他的承上启下,清代可能会陷入腐败漩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