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天下父母心”最初的作者是谁?原诗是什么?
《三字经》里有一句话:“昔孟母,择邻居。”这是为什么呢?源于“可怜天下父母心”。
孟母三迁:
孟母即孟子的母亲,孟子年幼时丧父,他母亲为了祭祀方便,就住在附近的村子里。
有一天,丧葬队伍过来了,小孟子跟随其后,学起了叩首默拜。孟母发现后,觉得不妥,虽然说她是一位会织布的农家女,但她也是一个有主见的人。于是,为了孟子学好,就搬家到了集市旁。
集市里热闹非凡,特别是那些屠夫们整天左一刀、右一刀地挆切肉块,甚是精彩。孟子回家后,他找到瓦片和土块,也有学有样地操练起来。孟母见之心塞,实在不忍心这样下去,就又搬到一所私立小字校门口住下了。
早上太阳起,小孩子们结队跑到学校,小孟子也混了进去。三五天后,孩子们读书,他也附和着念岀声来。孟母大喜,随之将他送入了学堂。
想不到有一天,孟子逃学了。孟母知道了很伤心,等他玩够了回到家时并对他说:”你贪玩逃学不读书,就像剪断了的布一样织不成布,织不成布,就没有衣服穿;不好好读书,你就永远成不了人才。”话毕,立刻拿起剪刀,“哗”的一声,把刚织好的布全一都剪断了。
由此可见,孟母的苦心,感动了小孟子。他日后便认真学习,又师了孔子,终于成为儒家学派的大家人物。
这就是“可怜天下父母心”的真实事例,那“可怜天下父母心”又岀自谁人之口呢?
“可怜天下父母心”,人们常常挂在嘴边,因为它是名句,但是知道说这句话的人怕是谁也想不起吧?它也有一个历史上的故事。
据说慈禧太后的母亲,有一天过六十大寿,她忙于政务走不开,就托侍臣送去了很多礼品。同时,她为了表心意,斗胆书法一首祝寿诗,裱好后也一并带了去,其中就有一句“可怜天下父母心”。
那么慈禧的母亲肯定不简单,何许人也?
慈禧太后之母富察氏,归化城副都统惠显之女,安徽宇池太广道惠征之妻,生于嘉庆十二年(1807年),逝于同治九年(1870年)。
既然是“祝寿诗”,肯定是对母亲的赞誉颇多了,又少不了一些真情话的。到底原诗文如何呢?
大家都知道历史上的慈禧荒淫无道、骄横阴险毒辣,但她也有人性的一面。这道送给母亲的祝寿诗,就客观公平地展现了母爰形象。
原诗文如下:
世间爹妈情最真,泪血溶入儿女身。
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
慈禧之言,大家都明白,但是世道中人往往都不够完全理解父母的苦心,有时候甚至于误会了他们(她们)的苦心。无论子女们怎样对待,他们(她们)都义无反顾地加以照顾好,从无怨言。由此得来“可怜天下父母心”。
总之,“可怜天下父母心”,体现出了“父爱如山、母爱伟大”的高尚情怀。与其“可怜”,倒不如去如何理解它,有一首歌《常回家看看》吧,就是最好的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