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浙江大学发布了一份处分决定。处分决定中显示,2020年4月17日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法院判决该校学生努某某犯强奸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缓刑一年六个月。随后,学校决定给予努某某留校察看处分,期限12个月,到期后可以申请解除。
这个处分决定在网上引起热议。网友们质疑学校处分过轻,进而质疑学生努某某的背景身份,本刊记者就这些问题做了采访。
记者|吴淑斌
//
舆论风波中的涉案学生
//
在微博上看到自己的学校浙江大学上了热搜时,陈悠悠还不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点进热搜,才发现几乎所有的微博里,校名都与“强奸犯”三个字同时出现。
事情起源于7月17日浙江大学发布的一份处分决定。处分决定中显示,2020年4月17日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法院判决该校学生努某某犯强奸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缓刑一年六个月。随后,学校决定给予努某某留校察看处分,期限12个月,到期后可以申请解除。
被处分的学生努某某是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今年的本科应届毕业生,一位自称认识努某某强奸案中受害女生的知情人告诉本刊记者,此事发生在2019年2月份,努某某与受害女生相约在酒吧喝酒,在女生醉酒之后,努某某不顾女生提出回宿舍的要求,将其带走并企图性侵,但在当事人提出要报警之后“没有得逞”。在一份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的《浙江大学本科学生违纪处分呈报表》中,“违纪事实”部分显示,2019年2月23日,努某某因涉嫌强奸未遂,被警方控制。在努某某父亲以书信形式向女方受害人道歉后,女方受害人表示谅解,努某某被保释回校。由于努某某如实供述犯罪事实,自愿认罪认罚,西湖区人民法院酌情予以从宽处罚,做出了以上判决。
陈悠悠告诉本刊,仔细看了热搜的具体内容后,“自己惊呆了”。当网友们义愤填膺地讨论浙江大学“留校察看”是否是包庇之举时,她却发现自己认识风口浪尖上的努某某,还曾与他互相添加了微信。她赶紧点开努某某的朋友圈,发现4月17日,也就是判决当天,努某某还发了条朋友圈,自称返校来陪女朋友了。
因为校内活动的原因,陈悠悠与努某某打过两次交道,“感觉他挺外向开朗的。”努某某是新疆人,在陈悠悠的印象里,他挺健谈,就算是和陌生人聊天也不会冷场,自己与努某某第一次说话时,对方还给自己介绍了一些新疆的风俗特色。
记者查询公开资料发现,努某某曾在2016年浙江大学运动会中获得男子七项全能第八名。在2018年浙大学生会文体部举办的摄影大赛中,努某某拍摄的照片《久违的胜利》获得二等奖,照片中一群同学手捧金奖奖杯欢呼,共同撑起印有浙江大学校徽图案的旗帜。2019年暑期,努某某在某公司实习期间,拍摄的公司周年庆视频获三等奖。
学生唐恬在两年前的一次摄影活动中与努某某有过短暂交流,因为对方“拍照技术确实还不错,名字也很长”,给她留下了挺深的印象。她记得,当时努某某使用的摄影设备还是一台普通的入门级单反相机,并非网上传言的好几万甚至几十万,“但喜欢玩单反摄影的人一般不会是贫困生吧?这个爱好还是需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的,即使是入门级单反相机,对于没有经济收入的学生来说也要省吃俭用才能负担。”唐恬补充。
虽然与努某某已经很久没有往来,但陈悠悠也经常会刷到他发的朋友圈。“内容都挺积极活跃,看起来他在忙着论文、找工作,也有很多社交活动,总之完全看不出来犯罪,还被判刑了。”陈悠悠给本刊记者发来的努某某朋友圈截图上可以看到,自今年4月判决宣布以来,努某某在忙着做毕业设计。7月毕业季到来后,他的社交活动十分频繁,在朋友圈“有偿借一台无人机”,白天“和小博士女朋友拍完毕业照”后去吃火锅,7月下旬与许多同伴参加了一场郊游后,还在朋友圈写下一首小诗:“以超越·致青春。芳草地,篝火旁,古道边……载歌载舞,欢声笑语……”
《浙江大学本科学生违纪处分呈报表》中显示,建筑工程学院“于2020年5月25日召开党政联席会讨论该生违纪处分意见,考虑到努某某是初犯,且已强烈悔改,并恳请获得改正机会,以及其来自民族贫困地区、又是毕业生等情况,学院从教育挽救民族学生出发,提请学校酌情从轻对该生的违纪处分。”
但努某某在社交上的动态,让与他同一学院的同学曹默质疑上述呈报表中努某某“强烈悔改”的说法。“他一直很活跃,丝毫看不出来有在‘强烈悔改’”。曹默对本刊记者说。
//
努某某曾就读于深圳内高班
//
一名深圳市坪山高级中学的毕业生告诉本刊记者,自己与此次事件中的努某某是高中校友。努某某于2012年入学,是深圳坪山高级中学第一届新疆班(内地新疆高中班,也称内高班)学生。深圳特区报2013年关于古尔邦节汇演的报道中,深圳坪山高级中学新疆班有一名与努某某同名的哈萨克族学生。
2000年起,我国在内地部分经济发达的城市举办内地新疆高中班,简称内高班。内高班学制四年,其中含预科一年。预科一年重点补习汉语文、英语和数理化课程,由教育部统一组织编写教学计划和预科教材。高中三年的课程则统一教材,按当地高中教学计划要求执行。高考录取时,“本着培养好了再送回去的原则,根据新疆的人才需求建议,各省市单独制定内地新疆高中班普通高校招生计划,将内地新疆高中班纳入本省市总的招生规模之内。”
此次事件发生后,网上有舆论质疑努某某的家庭环境优渥,甚至可能通过某些运作才能到深圳就读内地新疆高中班。这种质疑让曾经在东北某省份就读内高班的哈萨克族女生古丽觉得难过,她对本刊记者说:“这个浙大的学生真是太过分了,直接给我们多少内高班的孩子抹黑了。”
在古丽看来,内地新疆班政策其实是给新疆贫困家庭孩子走出新疆的机会。“是一个能到大城市上学,接受好教育的机会。因为在新疆农村生活,农活很多,家里也很难创造一个安静良好的环境,而且农村的孩子要走出新疆到大城市上学会更加不容易。”
想要到内地就读内地新疆高中班的学生需要在新疆参加选拔考试。古丽说,考试成绩是被录取的最关键因素,同时还需要通过体检。考虑到能给家里减轻负担,又能在内地接受比较好的教育,古丽不到16岁就离开家人到东北上学了。她告诉本刊记者,自己身边上内地新疆班的同学,大约有三分之二以上是来自农村和贫困家庭,“如果家里条件好,谁愿意长途跋涉来受这种苦呀?”
在东北上内高班时,古丽不需要缴纳住宿费,生活费也会有相应的补助,但由于不属于义务教育阶段,也需要自己缴纳一定的课本费。按照学校的安排,内高班的学生一年只在暑假期间回一次家,学校可以报销硬座车票的钱,每年在家能待的时间只有一个多月。“从新疆来上内高班的同学,也都要有一定的毅力。”
目前,全国有93所开设有新疆内高班办班的高中,大多数分布在东部沿海省份。古丽说,大家也会讨论着想要到更发达的一线城市内高班上学,“但这是不受控制的,学生无法选择,随机分配到哪里就是哪里。”对努某某来说,曾经分到深圳的内高班上学,无疑是一个相对幸运的结果。
//
学校的处分轻了吗?
//
浙江大学“给予努某某留校察看处分”的做法在网上被质疑过于轻微。学校给出的处分依据是“《浙江大学学生违纪处理办法》(浙大发本〔2017〕119号)第十七条第一款第(三)项的规定”。
本刊记者查询发现,该款项的规定为“学生违反国家法律,被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受到治安处罚的,分别给予以下处分……(三)被司法机关判处管制,拘役或独立适用附加刑的,或被判处有期徒刑被宣告缓刑的,给予留校察看或者开除学籍处分;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也就是说,努某某虽然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缓刑一年六个月,但根据浙江大学的规定,学校可以“给予留校察看或者开除学籍处分”。而浙江大学采取了前者,是从轻处罚的结果。
本刊记者查询浙江大学官网上的公开信息发现,浙大在对学生的处分决定上也有过其他的争议。2014年有学生曾因盗窃罪被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六个月,被学校开除学籍;而2019年12月有学生被查出吸食毒品,被判处行政拘留,学校给予留校察看处分。
另外,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曾发生了2名考试作弊的大四学生被校方开除学籍事件近期也被频繁提起。许多网友感到愤慨,吸毒、强奸等行为的危害明显比作弊大得多,但受到的处罚却更轻。
曾在大学里担任管理工作的教师刘平告诉本刊记者,这是因为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有明确要求:高校对于作弊学生给予开除学籍处分。而各校的学生管理处罚条例是由学校自行制定执行的,学校在决定时拥有的自主权较大。而浙大对于刑事犯罪学生的处分规定本身较为模糊,可从轻也可从重处理。
“至于选择哪种处分,情况就比较复杂。以往同类型事件的处理办法、学生平时表现、对民族学生的管理经验、主管领导的态度,都是评价天平上的砝码。”刘平告诉本刊记者,从重处罚牵扯的事务多,不可控因素多,带来的麻烦也可能更多。一般而言,除非能够起决定作用的决策层中有人坚决要求从重处罚,否则大多数时候很有可能就是从轻处理。“不管在哪个高校,开除学生学籍都是一件大事。开除学籍后,还需要安抚家长,做各种善后工作,有的学生心理素质差,还可能发生坠楼一类的悲剧。这次正好又是少数民族学生,也需要注意社会影响。诸多因素下,学校做出从轻处罚的决定几乎成了必然。”
另一位大学行政人员认同刘平的说法。他告诉本刊记者,浙大的处罚一定程度是参考了法院的判决,“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可使用缓刑,至少可以说明事情没有恶劣到极其严重的地步,学校会认为这是一种‘宽大处理’。如果学生认错态度良好,有悔过的表现,也得到当事女生的谅解,就很有可能会选择从轻处理。”
但事情看起来并没有完全结束。据新京报报道,浙大的处分决定在网上引起争议后,有几名女生联系记者,声称自己与努某某通过网络相识,见面后也遭到猥亵。一名女生在今日头条上发帖,称今年7月上旬,自己去酒吧蹦迪时也遭到努某某的猥亵。
据此,浙江大学回应称,对于此事,学校已成立专项工作组调查,并启动后续调查。
(文中采访对象皆为化名)
B站解读??UP主:三联编辑部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转载请联系后台。
「20年后重返霍格沃茨:理想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