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洛阳市中心城区商业网点规划(2021-2030年)的通知
洛政办〔2022〕13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洛阳市中心城区商业网点规划(2021-2030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22年1月24日
洛阳市中心城区商业网点规划
(2021—2030年)
第一章 总 则
为进一步塑造人民宜居宜业幸福的商业网点体系,提升丰富消费型城市功能与品质,优化中心城区商业网点空间布局,为建强副中心,形成增长极提供新活力,特编制《洛阳市中心城区商业网点规划(2021-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
第一条 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以及中部地区崛起国家战略,规划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以新业态新模式为引领,加快推进新型消费扩容提质,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补齐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力短板,规范创新监管方式,持续激发消费活力,促进线上线下消费深度融合,推动形成以国内经济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做强现代商业网点城市功能,聚焦沉浸式体验、年轻化消费的新趋势,培育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消费新业态,加快形成多姿多彩的活力之城。
第二条 规划范围。西工区、涧西区、老城区、瀍河区、洛龙区、高新区、伊滨区、孟津区、偃师区。
第三条 规划期限。近期:2021年-2025年;远期:2026年-2030年。
第四条 规划对象。零售商业体系(商业中心、社区商业、农贸市场)、特色商业体系(特色商业街区、酒店住宿、特色餐饮)、交易市场体系(市场群、市场点)、商贸物流体系(物流园区、物流中心、末端物流配送网点)。
第五条 规划原则。
坚持创新驱动、融合发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技术、管理、商业模式等各类创新,加快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互联网和各类消费业态紧密融合,加快线上线下消费双向深度融合,促进新型消费蓬勃发展。
坚持问题导向、补齐短板。针对商业网点布局不完善、新型消费基础设施不足、服务能力偏弱等问题,充分调动政府和市场积极性,进一步加大软硬件设施建设力度,加强新装备新设备生产应用,优化新型消费网络节点布局,加快补齐发展短板。
坚持深化改革、优化环境。以深化“放管服效”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新型消费加快发展,打破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顺应新型消费发展规律创新经济治理模式,系统性优化制度体系和发展环境,最大限度激发市场活力。
坚持市场主导、政府促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顺应居民消费升级趋势,培育壮大各类新型消费市场主体,提升新型消费竞争力。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为新型消费发展提供全方位制度和政策支撑。
第六条 规划主要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19年);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令第146号,2006);
3.《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编制规范》(商建发[2004]180号);
4.《零售业态分类标准》(GB/T18106-2004);
5.《商业街管理技术规范》(SB/T10517-2009);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内贸易行业标准-特色商业街评价指南》(SB/T11011-2013);
7.《商业网点分类标准》(GB/T34401-2017);
8.《商业网点规划术语》(GB/T34433-2017);
9.《关于以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新型消费加快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0〕32号);
10.《关于支持洛阳以开放为引领加快建设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的若干意见》(豫发〔2020〕3号);
11.《关于以开放为引领加快建设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的行动方案》;
12.《洛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在编);
13.《洛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洛政〔2021〕38号);
14.《洛阳市促进物流业转型发展若干意见》;
15.《洛阳市冷链物流转型发展工作方案》;
16.《洛阳市快递物流转型发展工作方案》;
17.《洛阳市电商物流转型发展工作方案》;
18.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文件。
第二章 发展目标与总体策略
第一节 总体发展目标
第七条 总体定位。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国家文化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共享便利生活的宜居城市。
第八条 总体目标。
立足洛阳,辐射周边区域,聚焦“国际”,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广泛聚集全球优质市场主体和优质商品、服务,加快培育本土品牌,努力构建融合全球消费资源的集聚地。围绕“宜居、宜游、宜业”,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统筹全市商业发展的现实需求和未来趋势,发挥规划对市场机制的积极、有效调控,创新发展模式,繁荣商业业态,提升服务能级,增强商业集聚力和辐射力,构建布局合理、层次分明、配套完善、体系完备、功能齐全、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商业网点体系。
至2025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300亿元,年均增长9%;至2030 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850亿元,年均增长8%。
至2025年,人均零售营业面积1.54平方米,年均增长2%;至2030年,人均零售营业面积1.61平方米,年均增长1%。
第二节 总体规划策略
第九条 调控容量。根据商业网点类型、层级的差异,科学预测商业网点的合理容量,充分尊重本地居民的消费特征,充分考虑未来消费行为的变化趋势,通过“增量控制、存量优化”的方式,增强商业设施开发量的控制要求,统筹商业网点的开发量和时序。
第十条 优化布局。综合考虑城市国土空间结构、交通建设、自然人文环境等因素,统筹好新城开发和旧城更新,因地制宜地布局商业网点。采用“有机集聚”的总体思路,推动各级中心集聚化、差异化、智能化、品质化发展,构建“城中大零售、城郊大批发”格局。
第十一条 创新提质。以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新型消费,加大电子商务发展力度,推动线上线下融合。促进现代流通方式,增加有效供给,推动商业模式转型、品质提升。推动社区商业中心连锁化、品牌化、规范化运营,推进电子商务、配送服务进社区,提高社区宜居水平。以业态完备的社区商业中心模式,落实“十分钟美好生活圈”。
第十二条 凸显特色。将洛阳独特的文化资源、生态景观优势转换为商业发展综合优势,充分融入国际人文交往中心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之中,丰富文旅消费产品供给,建设国际文化旅游消费示范城市。持续深化丰富“古都夜八点”“古都新生活”的商业内涵、延展“乐道”生态价值、融入“公园 ”“绿道 ”消费场景,推进“会、商、文、旅、体”一体化融合发展,打造一批地标性商圈、体验式特色商业街区等。
第三章 现状综述
第十三条 商业网点发展特点。
消费内生动力持续增强。“十三五”期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605.1亿元增长到2105.6亿元、年均增速5.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全省前列,消费品市场已成为洛阳经济发展的主要市场之一。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1927.3亿元、年均增长9.4%。
转型发展持续推进。2020年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为4.9∶46.3∶48.8,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较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2020年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中,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营业收入较上年增长37.6%。全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网上商品零售额较上年增长37.9%。现状人均零售商业面积达到1.39平方米。
多元市场格局初具雏形。目前中心城区已初步形成“六大商业中心、九大商圈”、初步构建“商业中心—专业市场—特色商业街—社区商业网点”多元多层市场格局。
新业态、新模式亮点纷呈。目前,全市共有1个国家级、20个省级电商示范企业、8个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2个省级跨境电子商务园区。新型业态店(连锁)占60%以上,并且有增加趋势。全市连锁经营已覆盖百货、副食、粮食、餐饮、服务、医药、建材等10多个行业。叫响“古都夜八点”“古都新生活”等文旅消费品牌,让消费市场焕发新活力。直播带货线上线下同步营业,“电商 快递”模式成效显著,智慧系统、5G等新基建日益普及,正逐步形成新模式协同发展下的“洛阳样板”。
商文旅融合初见成效。大力促进文旅消费,成为第一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培育夜经济样板区,打造城区文旅消费集聚区,争创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形成洛邑古城、西工小街、广州市场、龙门古街等一批特色文化品牌和“网红打卡地”,突出以“文”化城,做好“创新”文章,坚持保护固态、传承活态、丰富业态,加快培育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打造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
商贸物流集聚迅速发展。近年来,洛阳市持续推动中心城区大型批发市场外迁和商贸物流培育工程,现代商贸物流业逐渐成为全市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大张配送中心、容威物联物流中心、华润医药物流园、宏进农产品物流中心、格力电器配送中心、青岛啤酒豫西配送中心、通河农产品物流中心等投入运营,整体实力不断壮大。冷链物流发展态势良好。宏进农副产品物流中心、通河农副产品物流园、大张物流园等20个冷链项目已建成;万邦农产品冷链物流园及进出口贸易中心、河南大张实业有限公司宜阳冷链物流园等14个冷链项目正在建设中。
第十四条 现状商业网点存在问题。
网点布局有待进一步优化完善。中心城区商业网点密集,交通拥堵等问题突出,城市边缘区商业网点缺乏,在全市层面急需商业网点统筹规划。目前,大中型商业网点主要集中在西工、涧西等城区,伊滨区居民区商业网点偏少、业态不全、商品品类单调,发展速度迟缓。各商圈现状大型购物中心过剩,业态雷同,竞争过于饱和,个别购物中心人流量稀少,经营成本高,商户入驻难。
新业态、新模式对新消费的带动不足。市场类型分布不均,生活资料市场偏多,生产资料市场偏少,科技市场、文化市场等数量极少。多数商业街为低端零售业态,以传统特色餐饮街为主,缺乏5G应用 新潮演出活动等,对年轻消费群体吸引力差。
民生商业设施短板依然存在。社区商业中心缺乏整体统筹协调,呈现“三多三少”态势,即传统业态多,现代业态少;购物类多,服务类少;集约经营多,现代流通少。农贸市场改造升级涉及面广,改造难度大任务繁重。养老、托幼、家政、文化、健康、房屋经纪、快递收发等领域缺乏与商业网点和社区服务的有效统筹衔接。
第四章 零售商业体系规划
第一节 目标与结构
第十五条 规划目标。
合理控制和引导商业中心发展,形成层次分明、高效集聚、全面覆盖的商业中心体系;打造“区域商业有中心、便民便利社区行”的优质生活体验。
“强两端与优中间”相结合。高标准打造区域级商业中心,形成国际化、高品质消费功能区;加强社区商业中心的建设和提升,营造普惠、均优的日常消费生活,实现“十分钟美好生活圈”,社区商业设施与商业业态的100%覆盖。以满足“一站式”消费为目标,逐步丰富市、区级商业中心业态,有序引导商业中心发展,提升服务水平。
第十六条 规划原则。
强化布局控制。结合规划的总体结构和市场发展规律,明确市级以上商业中心的控制单元边界,保证商业设施在单元边界范围内布局,保持商业设施适度集聚。
强化容量控制。根据各级商业中心的服务特征,判断服务人口规模,明确相应的商业设施配置标准。
重视业态引导。明确商业与其他功能的兼容性,提升中心的综合职能;明确各级中心的业态引导和管控方式,尤其关注商业中心的禁止项和社区商业中心的必配项。
第二节 商业中心体系规划
第十七条 空间结构。
洛阳市中心城区规划构建“区域级-市级-区级-社区级”四级商业中心体系,形成“一核、五心、多点”的总体空间布局。
“一核”即商贸核心区(区域级商业中心),由西工区-涧西区-洛龙区商业中心共同构成。
“五心”即五个市级商业中心,规划布局在老城区、瀍河区、伊滨区、孟津区、偃师区。
“多点”即多个区级商业中心,包含文化类商业中心、枢纽类商业中心、商贸类商业中心、百货类商业中心。
第十八条 设置标准。
区域级商业中心。区域级商业中心服务于洛阳市及周边地市,具备一定的区域影响力,呈现超广域辐射特征,各商业中心商业总营业面积100万平方米以上。
市级商业中心。市级商业中心主要服务于洛阳中心城区,辐射全市范围,各商业中心商业总营业面积不低于50万平方米。
区级商业中心。区级商业中心以就近服务和“小而精”的特色服务为主,服务于各行政区,服务半径3公里左右,各商业中心商业总营业面积控制在20万平方米左右。
(注:社区级商业内容详见本章第三节)
第十九条 业态引导。
区域级商业中心。鼓励设置购物中心、百货、高档专卖店、品牌连锁店、旗舰店或主题店、中高档特色酒店、专业会展中心、商务中心、金融服务、旅游服务概念店、体验店、文化娱乐网点;禁止设置商品交易市场、仓储式商店、低端且污染较严重的商业网点。
市级商业中心。鼓励设置购物中心、百货、商业综合体、专卖店、专业店、餐饮网点、文化娱乐网点;禁止设置商品交易市场、仓储式商店、低端且污染较严重的商业网点。
区级商业中心。鼓励设置购物中心、商业综合体、大型超市、专卖店、专业店、餐饮网点、生活服务网点、文化娱乐网点;禁止设置仓储式商店、低端且污染较严重的商业网点。
第二十条 区域级商业中心的布局与引导。
区域级商业中心(商贸核心区)由西工区商业中心、涧西区商业中心、洛龙区商业中心组成。
(一)西工区商业中心
区域范围:东起嘉豫门大街,西至涧河以东,南到滨河北路,北至唐宫路。
中心布局:两带(地铁沿线经济带、中轴线西工文旅产业示范带)、六圈(王府井新都汇商圈、建业百货楼商圈、升龙广场周边商圈、火车站商圈、洛神广场中央活力区商圈、居然之家商圈)
发展导向:以中州路地铁沿线经济带为轴线,以王府井新都汇商圈、建业百货楼商圈、升龙广场周边商圈、火车站商圈、洛神广场中央活力区商圈、居然之家商圈为支撑,坚持扩大增量和提升存量并重,积极促进三个商圈融合对接,打造全市规模最大、档次最高、业态最全、辐射能力最强的商业中心区。
规划面积:商业用建筑面积近期不少于60万平方米,远期不少于100万平方米。
规划建设:加大王府井新都汇商圈“首店经济”发展模式,加大首店品牌入驻率。大型购物中心2-3处,大中型综合超市4-5处,改造或新建商业街2条。
鼓励设置:百货店、专业店、专卖店、品牌连锁店、超市、快餐店、酒吧、银行、珠宝店、书店、中高档特色酒店、影视厅等。
限制设置:仓储式商店、量贩、专业市场等。
(二)涧西区商业中心
区域范围:东起珠江路,西至浅井南路,南到丽春路,北至延安路。
中心布局:一带(南昌路商业带)、三圈(丹尼斯商圈、万达商圈、广州市场步行街商圈)
发展导向:以南昌路商带为轴线,以丹尼斯商圈、万达商圈、升龙商圈为支撑,坚持扩大增量和提升存量并重,积极促进两个商圈融合对接,错位发展,功能补偿,打造辐射能力强的商业中心区。
规划面积:商业用建筑面积近期不少于50万平方米,远期不少于100万平方米。
规划建设:大型购物中心3-4处,大中型综合超市4-5处,改造商业街1条。
鼓励设置:特色百货店(现有百货店改造,体现中、高档化,强调差别化经营)、特色专业店、专卖店、特色酒店、餐饮网点、文化娱乐设施。
限制设置:仓储式商店、专业市场、集贸市场。
(三)洛龙区商业中心
区域范围:以展览路为轴线,西至通济街,东到关圣街,北至政和路,南到牡丹大道。
中心布局:一线(展览路为轴线)、六圈(关林商圈、宝龙商圈、正大国际、泉舜财富购物中心、康城迈凯龙、政和商圈)
功能定位:商业集聚度高,商业设施品位强,新型业态比重高,服务功能完善,商业形态与业态功能相结合。
发展导向:依托关林步行街、宝龙购物中心、泉舜购物中心、正大国际购物中心、康城迈凯龙、丹尼斯百货政和路店等网点,继续提高商业集聚度,统筹地上地下空间,推进网点布局战略调整,提升商业设施品位,提高新型业态比重,完善服务功能,突出商业形态与业态功能相结合。
规划面积:商业用建筑面积近期不少于70万平方米,远期不少于100万平方米。
规划建设:提升丰富泉舜购物中心,国内外知名商品或服务品牌比超过30%,成为洛阳商业的龙头和标杆。规划新建大中型超市2处,大型专业店1处,改造商业街1条,便利店、专卖店等若干。
鼓励设置:品牌连锁店、免税店、体验店、旗舰店、超市、快餐店、酒吧、银行、珠宝店、书店、高档特色酒店、影视厅、专业会展中心、高档专卖店、特色店和其它配套餐饮、娱乐设施。
限制设置:传统农贸市场、传统批发市场、杂货店。
第二十一条 市域级商业中心的布局与引导。
市域级商业中心由老城区商业中心、瀍河区商业中心、伊滨区商业中心、孟津区商业中心、偃师区商业中心组成。
(一)老城区商业中心
区域范围:中州东路与南北大街交叉口及瀍河周边地区。
中心布局:十字形立体构架,即在南大街、北大街和中州东路的十字交叉口为中心,以地上和地下商场、餐饮设施为依托,形成立体商业网络。
发展导向:重点以八角楼商业金街、丹尼斯百货老城店、洛阳历史文化街区为依托,加快祥瑞新城、安喜门文化广场、八角楼商业金街、南大街、洛邑古城二期、北大街、兴华街、东关大街、瀍河两岸、勒马听风的改造,凝聚人气,打造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形式相协调的商业中心区。
规划面积:商业用建筑面积近期不少于40万平方米,远期不少于60万平方米。
规划建设:大中型综合超市3处,大型专业店(专卖店)2处,改造商业步行街不少于3条。
鼓励设置:提升挖掘一批百年老店、老字号,植入创意集市、咖啡店、酒吧等,丰富生活服务型超市、便利店、专卖店、专业店以及餐饮店、理容店、金融店、修理店、洗浴店。
限制设置:仓储式商店、专业市场、集贸市场。
(二)瀍河区商业中心
区域范围:九都路与夹马营路交叉口东南角。
中心布局:回字形构架,以九都路与夹马营路交叉口东南角为中心,南向夹马营路、东向桂园路辐射,以地上商业和地下商超、餐饮、百货设施为依托,形成区域商业网络。
发展导向:重点以君河湾购物公园街区、大运河遗址公园为依托,加快原金海马片区、瀍河两岸、勒马听风的改造,凝聚人气,吸引文旅人群、青少儿研学,打造文旅集合地、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形式相协调的商业中心区。
规划面积:商业用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远期规划约45万平方米。
规划建设:大型综合超市 2 家,大型专业店(专卖店)12 家。
鼓励设置:提升挖掘一批非遗传承品牌、百年老店、老字号,植入创意市集、咖啡店、酒吧等,丰富生活服务型超市、便利店、专卖店、以及特色餐饮店、理发店、儿童游乐、新零售集合店。
限制设置:仓储式商店、专业市场、集贸市场。
(三)伊滨区商业中心
区域范围:北至开元大道、南至兰台路、西至孝文大道、东至光武大道。
中心布局:沿伊滨区中轴线两侧,以金融商业为依托,辐射周边形成商业网络。
发展导向:重点以休闲购物、金融商业、文化旅游和时尚轻奢消费为主旨。
规划面积:商业用建筑面积近期不少于40万平方米,远期不少于60万平方米。
规划建设:大型购物中心1-2处,大中型综合超市4-5处,新建商业街1条,打造星级酒店若干。
鼓励设置:国际品牌时尚店、主题百货店、珠宝首饰店、精品连锁店、咖啡馆、酒吧等。
限制设置:仓储式商店、量贩、专业市场等。
(四)孟津区商业中心
区域范围:位于小浪底大道以东、咸宁路以南、兴华路以北、翠薇路以西。
功能定位:突出现代化、生态化、时尚化的特色,形成满足购物、休闲娱乐、旅游服务等综合需求的高档次、多功能的现代综合商业中心。结合新城景观视线通廊,规划的绿地和商业用地,以高品质商业综合体、健康休闲产业为主导,打造新城商业、景观、休闲以及公共服务中心。
发展导向:布置各类大型商业中心,同时配套建设公园、广场、小游园等游憩设施以及各类市级公共服务设施,为居民和外来游客提供便捷的服务。
规划面积:商业用建筑面积近期不少于14万平方米,远期不少50万平方米。
规划建设:重点新建1处商业综合体、1处五星级酒店及若干社区便利店、餐饮店等,并规划新建商业步行街一处、特色小吃街一处。
鼓励设置:大型商业综合体、中型超市、连锁餐饮店,其他配套餐饮、娱乐设施。
适度设置:商务中心、星级宾馆(酒店)、金融服务、邮电业。
限制设置:传统农贸市场、传统批发市场、杂货店等。
(五)偃师区商业中心
区域范围:北至民主路、东至迎宾路、南至首阳路、西至洛神路-新星路-槐化路。
功能定位:洛阳东部的现代化综合商贸中心区。立足偃师区、辐射洛阳东部地区,将本区域打造成业态先进、环境休闲生态的一站式购物中心。
以服务于特色产品销售为目标,建设以专业零售市场和批发商贸城为主要业态的专业商贸发展区,打造产品特色鲜明、吸引省域甚至更大区域消费群体的现代化专业商贸发展区。围绕偃师商城博物馆,提升和拓展以夏商文化、唐文化等历史文化为主体,集河洛大鼓、豫西调等民俗文化为一体的特色文化商业,打造文化映像深刻的城市形象展示平台。
发展导向:以中成百货商圈为核心的中高端品质休闲消费商业区、以偃师商城博物馆、商城遗址为核心的旅游文化特色商业区和以西亳市场商圈为核心的专业商贸服务区。发展新型零售业态,提升商业综合品质。合理利用立体空间,完善消费服务设施。建设主题特色街区,引导品味生活消费。引入现代商贸模式,构建商业展示平台。
规划面积:商业用建筑面积近期不少于30万平方米,远期不少50万平方米。
规划建设:重点以大型零售、精品专卖、休闲娱乐、星级酒店等为主。规划购物中心1个,规模零售商场1个,大型超市1个,专业零售特色工业产品展销区1个,特色商业街4条(服装精品步行街、电子数码一条街、特色餐饮一条街、文化风情展示街),星级酒店1家。
鼓励设置:大型商业综合体、中型超市、连锁餐饮店,其他配套餐饮、娱乐设施。
适度设置:商务中心、星级宾馆(酒店)、金融服务、邮电业。
限制设置:传统农贸市场、传统批发市场、杂货店等。
第二十二条 区级商业中心的布局与引导。
(一)文化类商业中心
龙门商业中心。结合龙门石窟东北、西北服务区,打造龙门古街,体验旅游式吃住、行、游、娱、购一站式商业服务。商业用建筑面积近期不少于5万平方米,远期不少于10万平方米。大中型综合超市1-2处,专卖店4-5处,改造商业街1条。配置若干休闲、餐饮、娱乐等服务网点,形成商旅互动的商业中心区。
华耀城商业中心。依托华耀城打造具有洛阳文化特色的产业城综合体。文化旅游业与经济圈相辅相成,融为一体。商业用建筑面积近期不少于30万平方米,远期不少于50万平方米。购物中心1处、大中型综合超市1-2处,专卖店2-3处,新建商业街1条。打造国际化、现代化、超大规模、具有强劲辐射力的文旅商贸物流城。
偃师岳滩旅游中心。规划区北至滨河南路、南至工业大道、西至夏都大道、东至工业区,总用地约78公顷,打造以特产、美食、旅游服务、文创等业态为主的旅游商贸服务中心。该区域西侧临二里头遗址,作为偃师未来科教文创区,重点发展科研教育和文创产业功能。基于二里头国家遗址旅游开发、科教文创园,构建具有偃师文化特色的旅游商贸服务中心。
(二)枢纽类商业中心
谷水商业中心。结合谷水枢纽向周边辐射,商业用建筑面积近期不少于5万平方米,远期不少于10万平方米。大中型综合超市2处,大型专业店(专卖店)1-2处,特色店1处,并增加购物、星级酒店、商务办公、餐饮、文化娱乐、服务等各类商业网点,提升经营档次,形成满足周边居民消费为主的区级商业中心。
空港商业中心。结合机场向周边辐射,商业用建筑面积近期不少于10万平方米,远期不少于20万平方米。大中型综合超市1处,大型专业店(专卖店)1-2处,特色店1-2处。并增加购物、星级酒店、商务办公、餐饮、文化娱乐、服务等各类商业网点,提升经营档次,形成游客集散出行商业中心。
火车站商业中心。结合火车站北广场商圈向外辐射,商业用建筑面积近期不少于10万平方米,远期不少于20万平方米。大中型综合超市3处,大型专业店(专卖店)2-3处,特色店1-2处,提供旅客游购行吃住娱服务设施,打造以客运服务、商业办公、星级酒店、休闲娱乐为主要功能的综合服务中心。
龙门站商业中心。以吸引流动性大的外来人员为主,商业用建筑面积近期不少于20万平方米,远期不少于30万平方米。增加大型购物中心1处,以高铁为门户,大力发展商业、商务办公、酒店等业态,提升枢纽服务旅游的功能,同时兼具酒店商业和会务会展服务功能。
陆港商业中心。以服务洛阳生产服务型和商贸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创建、加快洛阳老工业基地的转型为目标,以工业原辅材料、大宗工业品等生产性物资和城市生活性物资为服务对象,通过整合盘活现有资源,开展以多式联运 商贸物流 保税物流为主体的综合物流业务,培育国际化产业园区,搭建国际化合作平台,打造国际多式联运枢纽 城市新型物流综合体。
项目整体规划用地约2738亩。主要建设多式联运场站、公路港、铁路口岸,保税物流、智能仓配、新零售物流、冷链物流、大笨重货物作业区等配套功能。
(三)商贸类商业中心
道北商业中心。结合新建建业商业综合体,打造休闲商业综合体,改善区域内居民生活条件,提高城市形象。商业建筑面积近期不少于25万平方米,远期不少于40万平方米。规划大中型综合超市3处,大型专业店(专卖店)2-3处,其它各类商贸服务网点若干。形成以商贸为主、功能完善、档次适中、满足周边居民消费的商业中心。
河洛路商业中心。集金融科技服务,信息交流服务,会展博览交易为一体的商务中心。商业用建筑面积近期不少于10万平方米,远期不少于20万平方米。规划综合性百货店1处、大中型综合超市1处,进一步提高商业聚合力,将其建成一个集商务办公、科技转化、高档居住于一体的区域商业中心。
孟津老城综合服务中心。孟津老城区会盟大道以北,小浪底大道周边区域。以零售、餐饮、酒店等产业为主,以休闲、旅游和文化等产业为辅,依托中心布局内西城量贩、大张量贩、河洛都汇商业综合体、致和时代广场、商业集贸市场、星级酒店等各大型商业网点,打造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形式相协调的商业中心区。商业用建筑面积近期不少于8万平方米,远期不少于10万平方米。
孟津城铁商务商业中心。位于朝阳大道东侧,城铁商务片区内。以商务、高端服务业为主要功能。依托城际铁路客运枢纽区位优势,积极构建以现代商贸和生产性服务业为主体,总部经济为特色,兼顾行政管理,集现代服务业、高端生活居住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产业发达、基础设施完备、生态环境优良的多功能集聚区。商业用建筑面积近期不少于4万平方米,远期不少于8万平方米。
偃师新区政务商业中心。规划区北至中州路、西至府佑路、东南至滨河路,总用地约84公顷。依托洛河的生态环境优势,大力引进各具特色、有序竞争、功能互补的商业网点,新建2处城市商业综合体或1处大型购物中心,内含1处大型超市,5处以上专业店、专卖店以等。其商业业态要求齐全,互补,建成集商务、文化娱乐、购物、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区级商贸业中心。
偃师老城乐享茂商业中心。规划区域西起迎宾大道、东至文化路、北至东明路、南至伊洛大道,总用地约26公顷,其中商业用地约6.51公顷,零售商业网点营业面积10-15万平方米。乐享茂商业综合体目前正在建设中。规划乐享茂商业总营业面积6.3万平方米,集文化旅游、商贸、购物、休闲功能于一体。该项目为推动偃师组团建设、提高城市品位的重要城建提升项目。
偃师上海商贸城商业中心。规划区北至商都大道、南至滨河路、西至规划路、东至杜甫大道,总用地约43公顷。重点依托现状已建成的上海国际商贸城,集建材、家具、汽配、小商品批发市场、休闲娱乐、酒店等业态于一体的大型城市商业综合体,打造业态规模最大、商品最全、服务最优、价格合理的商业中心,提供购物休闲、旅游娱乐、家居建材、汽配零售批发等多功能、全方位的服务。
(四)百货类商业中心
恒大商业中心。依托恒大商业综合体,五星级酒店、超高层公寓以及5万平方米综合商场为载体,主题以休闲、购物、娱乐、餐饮、酒店、商务消费为主要功能,商业用建筑面积近期不少于20万平方米、远期不少于40万平方米,打造购物中心1处、大中型综合超市1处、大型专业店(专卖店)1-2处、特色店1-2处。规划以大型的室内儿童游乐,恒大院线为特色,以洛阳独有餐饮及旅游文化为亮点的商业中心。
开元商业中心。结合万达商业综合体,打造集住宅、写字楼、公寓、商业、教育为一体的“一站式”生活服务中心。商业用建筑面积近期不少于10万平方米,远期不少于20万平方米。规划购物中心1处、大中型综合超市1处,商业街1条,发展餐饮文化娱乐,主要辐射周边居民。
学府街商业中心。以开元大道与学府街交叉口为核心,主要服务于周边高等院校及小区,商业用建筑面积近期不少于5万平方米,远期不少于10万平方米。规划大中型综合超市2处,改造商业街1条,发展餐饮文化娱乐,充分发挥大学的文化氛围,提高城市内在品质与形象来吸引商业服务、配套设施。
环球自贸港商业中心。以洛阳综合保税区建设为契机,以体验为核心,前店后厂,打造“一站式”、“全智能”、“国际化”的商业综合体。商业用建筑面积近期不少于10万平方米,远期不少于15万平方米。规划1处大型购物中心、1处专业市场、1-2处中型综合超市,培育形成以满足周边区域消费为主的区级商业中心。
玉溪街商业中心。主要范围北至兰台路、南至司马光路、西至孝文大道、东至光武大道,商业中心位于中央生态公共服务轴与双创轴线交汇处,商业用建筑面积近期不少于10万平方米,远期不少于20万平方米。规划大中型综合超市2处,新建商业街1条,以商务办公为主,主要辐射周边居民消费,打造生态商务区及高铁大道南部商业中心。
职教园区商业中心。依托伊滨区职教园区,规划在洛阳师范学院新校区西侧建设一处大型综合文化商业广场。商业用建筑面积近期不少于10万平方米,远期不少于20万平方米。规划大中型综合超市2处,主要发展餐饮文化娱乐购物为一体的“一站式”服务中心,辐射周边多所职业学校及住宅区。
吉利商业中心。主要区域为东起紫金路、西至泰安路、北到中原路、南至世纪大道,以望京汇城市广场为中心。商业用建筑面积近期不少于10万平方米,远期不少于20万平方米。规划建设1-2处大型综合超市(或百货店),适度配置便利店、专卖店、专业店以及餐饮店等,培育形成服务洛阳石化产业发展和满足区域消费需求的区级商业中心。
第三节 社区商业网点规划
第二十三条 设置标准。
社区商业中心是提供居民日常生活用品和服务、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综合性商业服务中心,具有统一运营或管理的经营特征。作为“十分钟美好生活圈”的重要组成,社区商业中心服务半径在500米以内,保证步行10分钟可达;服务人口规模1.5-2.5万人。人口规模1万以下的地区,采用街坊商业的配置形式,对社区商业中心未覆盖地区进行补充覆盖。
已建成社区,应以改善商业业态配比,弱化规模要求为主。引导业态和经营模式转型升级,充分利用现有商业设施,促进必选业态集聚发展,根据周边商业对重复业态商业规模进行面积折减。鼓励新建社区以邻里中心作为社区商业中心,新建社区商业和综合服务设施面积占社区总建筑面积比例不低于10%。
第二十四条 业态引导。
社区商业中心须配置生鲜超市、小超市、便利店、餐饮店、美容美发店、医药店、洗染店、银行网点等8种必备性业态;根据需求配置食杂店、维修店、书籍音像店、摄影店、浴池、物资回收、运动健身、茶室咖啡店、花店、家庭服务等10种选择性业态。其中农贸市场(或生鲜超市)、便利店、餐饮店3种业态需要优先配置。
生鲜超市:按照农贸市场规划进行配置,主要经营各类生鲜蔬菜、肉类、水产品、粮油、调味品、食品饮料、日用生活用品等。
小超市:原则上按照500米的服务半径设置1处,每个社区配置2-3处,在大、中型超市的服务半径内,原则上不再另行设置。营业面积一般200-500平方米,主要经营各类生鲜蔬菜、粮油、调味品、食品饮料、日用生活用品等,营业时间12小时以上。
便利店:按照200-300米的服务半径设置1处,每个社区配置5-10处,在中型超市、小超市的服务半径内,原则上不再另行设置。营业面积一般50-150平方米,主要经营食品饮料、调味品、日用生活用品等即时消费商品,商品品种一般在1500-3000种,营业时间16小时以上。
餐饮店:在社区中商业设施相对较为集中的区域设置,每个社区一般配置5-10处。营业面积80平方米以上,经营品种、价格和档次与所在社区消费水平相适应,能提供订餐、送餐以及早餐服务,营业时间10小时以上。
美容美发店:在社区中商业设施相对较为集中的区域设置,每个社区一般配置2-5处。营业面积30平方米以上,能提供美容美发及相关的服务,并能为老年人、儿童及病残人等提供上门服务,营业时间10小时以上。
医药店:原则上按照300-500米的服务半径设置1处,每个社区一般配置2-5处。营业面积50平米以上,经营品种包括70%以上的国家基本药物品种。
洗染店:原则上按照300-500米的服务半径设置1处,每个社区一般配置2-5处。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连锁分店20平方米以上),能提供洗衣、熨烫和皮革衣物的清洗、上光等服务,营业时间10小时以上。
金融服务网点:原则上按照500-800米的服务半径设置1处,每个社区一般配置1-3处。营业面积100平方米以上,能提供储蓄、汇款、代收费、兑换等基本的金融服务。
第二十五条 规划模式。
根据社区周边商业网点设施情况,采取独立配置模式、相对集中模式和互补错位模式3种模式。
距离市、区级商业中心较远的独立社区,规划群组式或会所式布局的社区商业中心,基本商业服务设施建筑面积不低于15000平方米,配置较为完善的独立配套社区商业网点。
距离市、区级商业中心2-3公里范围内的社区,规划相对集中的沿街式或群组式布局的社区商业,规划配置必备性业态和部分选择性业态。
位于市、区级商业中心或1公里范围内的社区,按照互补错位的原则,适当补充配置部分必备性业态和选择性业态。
第二十六条 设置规模。
社区商业按照居住人口规模和服务半径可分为社区商业中心、居住小区商业和街坊商业。各级社区商业的设置规模如下:
零售业态分类社区商业的空间布局要充分考虑社区居民消费的便利性,合理设置社区商业网点的服务半径和数量,步行5分钟之内可到达便利店、便民店、食杂店、早餐店等,非机动车10分钟之内可到达社区生鲜超市、菜市场、餐饮店、美容美发店、洗衣店、药店、维修店等,机动车15分钟之内可到达社区购物中心。
社区商业应具备居民日常生活所需的购物服务、生活服务两项基本功能,与居住区的人口结构和居民的消费习惯、消费水平、消费方式相适应,并随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断完善。
社区商业中心应设置在交通便利、人流相对集中的区域,可结合轨道交通枢纽、沿居住区的主要道路布局和设置。
社区商业鼓励采用无人电子便民设备,同时提供线上服务与上门配送服务。
第二十七条 机制保障。
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手段,激励专业性机构对存量商业设施进行统一经营、管理,促进改善类社区商业中心的实施。
引入专业机构,整合分散产权,鼓励相关机构以回购、回租等形式,收购部分产权分散的存量设施,进行统一招商,确保必配业态的集聚。
探索社区商业中心的评级认定与奖励制度,结合业态构成、消费者及经营户满意度调查表等方式,对服务优质的大型社区商业中心进行认定,并予以税收或专项资金奖励。
严控社区商业中心土地出让环节,实行长效监督,要求新建社区商业中心不得分割销售,且明确功能业态要求;落实“出让合同 监管合同”的双合同监督制度,要求社区商业中心的产权单位在经营期间,需接受商务局对经营业态的定期跟踪和监督。
第四节 农贸市场规划
第二十八条 发展目标。
构筑以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为龙头,以农贸市场为支柱、以菜市场为补充、以生鲜超市为发展方向的具有区域辐射能力的市场网络和健全的农副产品流通体系。城区新建生鲜超市经营农副产品比重不低于70%,实现业态新、环境好、服务优、功能全、价格廉,确保城区居民步行10分钟可基本满足净菜农产品采购要求。
至2030年规划中心农贸市场87个,其中新建58个,标准化改造21个、迁建3个、疏解外迁5个,总建筑面积322900平方米。菜市场和生鲜超市根据控规配建标准配置。
第二十九条 设置标准。
中心农贸市场:服务人口约3~5万人,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以上,为经营水果蔬菜、水产品、农副产品、食品、副食品的城市居住区级配套设施,市场内配套设施齐全、农副产品品种完善。
菜市场和生鲜超市:菜市场和生鲜超市按照“十分钟生活圈”进行配置,步行范围500米,每15000—25000人配置一处。
菜市场:为居民提供基础肉菜等食品的小区级公共服务配套市场。市场布局灵活,每处菜市场规模宜为750-1500平方米。
生鲜超市:建筑面积不低于2000-2500平方米,居住组团级社区菜店。
第三十条 建设形式。
中心农贸市场建设形式分为三种,即独立式室内菜市场(指在独立地块内建设的室内菜市场);连体式室内菜市场(指与其他建筑结合而建的室内菜市场);棚顶式菜市场(指在独立用地内建设的、以棚顶覆盖的、四周无围护设施的菜市场)。
规划方式分为以下三种:
新建——在规划的新址上进行建设,建成区以连体式为主,建筑面积在3000平方米左右;未建区以独立式为主,建筑面积在3000平方米以上。因城区内限制传统农贸市场审批,新建农贸市场建议与生鲜超市相结合。
提升改造——现状农贸市场与规划相符,但其内部设施及外部环境较差,对其采取提升改造的方式,根据各区实际情况达到星级标准。
疏解外迁——露天农贸市场。环境质量差、对周围环境影响大的露天市场,或与未来规划不一致的,规划中予以撤销。
第三十一条 规划布局。
西工区共规划农贸市场11个。其中提升改造6个,新建5个。
老城区共规划农贸市场5个。其中提升改造1个,新建4个。
瀍河区共规划农贸市场6个。其中提升改造3个,新建3个。
涧西区共规划农贸市场12个。其中提升改造5个,迁建1个,新建6个。
高新区共规划农贸市场6个。其中提升改造1个,迁建1个,新建4个。
洛龙区共规划农贸市场10个。其中提升改造4个,新建6个。
伊滨区共规划农贸市场9个。新建9个。
孟津区共规划农贸市场8个,迁建1个,新建5个,吉利提升改造农贸市场2个。
偃师区共规划农贸市场17处,其中提升改造1个,新建16个。
第五章 特色商业体系规划
第一节 目标与原则
第三十二条 规划目标。优化现有商业街区的空间布局和网点建设,配套商业服务和酒店住宿设施,改善街区购物环境并拓展其发展空间,依托历史文化街区、滨水魅力空间、风景度假区等空间,逐步丰富完善“古都夜八点,古都新生活”,培育一批具有“洛阳特色、中原风韵、华夏气派、国际水准”的商业街区,加快推进商文旅融合,提升洛阳文化旅游国际知名度和吸引力,凸显国际人文交往中心和文化旅消费示范,构建定位鲜明、品质卓越、亮点突出的特色商业体系。
第三十三条 规划原则。重点布局,整合核心资源。特色商业街区的布局紧密结合现有的特色商业集群、城市标志性景观、历史文化遗存、民俗和特产、滨水临山风景等稀缺资源,强调商品消费、空间消费、文化消费一体的丰富体验。
分类引导,彰显街区特色。根据商业街区的特色定位提出相应的引导策略,注重商业业态的引进、升级以及街区空间的营建、更新。
第二节 特色商业街区体系规划
第三十四条 规划目标。到2025年,培育省级示范步行街6条;到2030年,培育省级示范步行街12条。
第三十五条 分类体系与总体布局。规划特色商业街区56处。依托现状商业街区、综合性现代化的商业集群,培育综合服务型商业街区25处;依托洛阳市非物质特色遗产、地方特色美食和餐饮文化,规划特色餐饮型商业街区13处;依托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遗存,深入挖掘洛阳特色文化旅游资源,打造文化旅游型商业街区18处。
第三十六条 综合服务型商业街区的发展引导。
总体引导:优化现有商业街的空间布局和网点建设,配套商业服务设施,改善购物环境,提升特色商业街的品质并拓展其发展空间。重点打造广州市场步行街、关林步行街、勒马听风街等商业街区。
广州市场步行街。紧邻轨道交通一号线牡丹广场站,范围东起太原路、西至皖中路、北起景华路、南至安徽路。街区以国潮文创互动体验、精致慢生活、人气美食小吃为内核,重点引入品牌餐饮、功能体验、时尚百货、文创集市和酒吧商家,将该区域建成集传统人文观光、现代休闲购物于一体的智慧特色商业街。
关林步行街。位于洛龙区龙门大道开元大道至牡丹大道段,紧邻轨道三号线二郎庙站,充分利用地下与地上空间发展商业,鼓励发展高端业态,以“轻奢”为基调,打造购物环境优美、业态类型多样、休闲特色明显,与地铁站点建设相结合的关林步行街。强调业态创新,鼓励具有休闲体验价值的买手店、旗舰店、概念店和洛阳旅游文创产品特色店等入驻,引领消费新概念,力争建成省级特色商业街。
勒马听风街。位于瀍河区金家街。街区以古代主题为主,引入餐馆、茶馆、民宿等作为配套,设立古装体验馆等,配合沉浸式游览。定期举办演出,如模拟关羽勒马场景、《三国演义》中著名桥段等,营造古色古香的街道风格。
铜驼暮雨商业步行街。铜驼暮雨商业步行街位于洛阳市瀍河区中州东路与新街交叉口,总占地面积近4万平方米。北起中州路,南至九都路,长约880米。街区以传统建筑风格和现代轻时尚品牌相互融合,汇聚文化、社交、餐饮、娱乐、休闲的生活美学文化体验街区,打造丝路贸易文化、商贾文化展示地。
桂花大道商业街(孟津区)。位于孟津区桂花大道,中兴路与锦绣路段,集购物、休闲、娱乐、餐饮、健身、文化传播等多重功能。形成以商业综合体、购物中心、大型商场、品牌门店、星级酒店为支撑的老城区商业中心黄金商业主轴线。
小浪底大道商业街(孟津区)。位于孟津区小浪底大道,会盟大道至黄河大道段,规划以新型、时尚、商务、现代化为特色,建设品牌店、连锁店、精品餐饮店、大型商场等零售业态,通过统一的街区形象设计,塑造孟津“和谐商业”新形象。
孟津精品服饰街。位于孟津老城区商贸核心区,集各类服装品牌店、专卖店于一体。依托现有服装步行街,对该街区进行改造升级,规划建设精品服饰街。鼓励更多的国内外知名品牌在此设立专卖店,鼓励连锁店、加盟店进驻,满足时尚人群和高端消费群体,整治街区环境,凸显街区特色,打造孟津精品服饰专业街。
太和路现代商业步行街(孟津区)。位于孟津新城商业片区内部,重点引进服装配饰、鞋帽箱包、数码电子、奢侈品等高端品牌专卖店、连锁店,提升孟津区的消费档次和城市品位,增加时尚餐饮连锁店、主题美食店、酒吧、咖啡馆、茶艺社等休闲餐饮类商业业态,将其打造成为集休闲、餐饮、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商业步行街。
偃师精品服装步行街。位于偃师区洛神路,规划以环境提升为主,经营多种知名品牌,打造购物环境上乘的商业街。
偃师数码电子精品街。位于偃师区槐新路,规划以环境提升为主,为主要经营手机、电脑等数码电子产品的商业街区。
第三十七条 特色餐饮型商业街区的发展引导。
总体引导:保持和提升街区特色餐饮的同时,积极整合娱乐休闲、观光展览和文化体验等配套功能,结合商业街所在区域推广洛阳“非遗美食”。重点打造西工小街、十字街夜市、东关大街。
西工小街。位于人民东路,凯旋西路至中州中路,以洛阳特色餐饮为重点打造西工小街,通过做优洛阳美食IP,彰显小街文化特色,努力建设“线上 线下”相融合、“到店 到家”相融合、传统商业与现代服务业相融合的“互联网 实体经济”商业街。规划期内对街区进行二期提升改造工程,优化街区布局,提升街区空间品质。
十字街夜市。位于兴华街,北起中州路,南至十字街口,美食街应以地方特色餐饮、特色餐饮文化体验为重点,引导各类不同档次的餐饮网点规范经营,鼓励老字号小吃、特色餐饮、各地风味美食集中发展,定期举办洛阳特色美食文化节主题活动,借力互联网平台扩大十字街夜市的知名度。
东关大街。位于东关大街,华林路至瀍河滨河路,以古风古韵的明清建筑风貌为主,打造集历史文化、民族特色、餐饮、手工艺、民风民俗于一体的历史文化美食街区。
孟津特色小吃街。位于孟津区太和路西侧,与太和路现代商业步行街结合布置。引入一批规模适度、特色鲜明、生态环保、文化气息浓厚、经济效益明显的中西餐厅、时尚餐饮连锁店、主题美食店、酒吧、咖啡馆、茶艺社等休闲餐饮类商业门店。集中孟津当地的民间餐饮、厨艺、本土小吃,形成孟津区独具特色的小吃商业街。
孟津夜市街。位于孟津区会盟大道,八一路与河清路之间。主要提供餐饮、休闲、购物等日常服务,并与周边的商业设施、居住区、办公区、学校结合设置,为周边的居民提供便利的生活服务。
偃师老城滨河休闲餐饮街。位于偃师区滨河大道,规划新建商业街,以经营酒吧、咖啡、休闲餐饮店为主。
偃师美食步行街。位于偃师区民权巷,规划以业态提升为主,依托现状,打造以特色小吃为主的商业街。
顾县特色饮食商业街。位于偃师区顾县镇,规划新建商业街,培育以风味名吃、特色饮食为主的商业街。
第三十八条 文化旅游型商业街区的发展引导。
结合历史文化街区和老旧工业遗产街区改造,遵循保护性开发与艺术性修复的原则,适度改良建筑和使用方式,腾退升级同质、落后商业业态,融入5G等新技术,丰富新消费业态,持续推进文创产品进景区,提高消费者多维度体验。
重点打造洛邑古城步行街、龙门古街、一街游千年商业街、贴廓巷红色步行街。
洛邑古城步行街。位于老城区洛邑古城园区内,通过强化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加强“非遗 时尚”,改造提升洛邑古城步行街,作为“古都夜八点”和“古都新生活”的活动举办地,打造成集游、玩、吃、住、购于一体的综合性人文旅游街区。
龙门古街。位于龙门石窟景区西北服务区内,唐韵古街风貌与龙门石窟景区相融合,集文化展示、文化创意、旅游服务、艺术交流为一体,兼备餐饮、住宿、演艺、度假、休闲、娱乐、购物等特色文化旅游商业街,提供一站式消费体验,建设各具特色的12个“龙门坊市”,展示龙门历史文化,推进文旅融合,打造文化旅游繁荣兴盛的新地标。
一街游千年商业街。步行街北邻中州路,南临中州渠,西通应天门广场,东接丽景门,以隋唐风格为主,对周公路、万安街、豫通街(定鼎路至金业路)、贴廓巷的沿街建筑进行微改造,植入餐饮、民宿、娱乐体验等商业业态,打造成为宫城区特色历史文化体验街。
贴廓巷红色步行街。步行街南临九都东路,西临南门口街,东接洛邑古城,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洛八办为核心,贴廓巷、吕氏街为轴线,集餐饮、教育、住宿、研学、购物、文创等为一体,融入红色文化、河洛文化、运河文化、民俗文化,构建区域文化体验新标杆,打造红色文化宣传窗口、文创体验休闲聚集地与红色革命教育研学基地。
老工业基地文化街。文化街区位于建设路、中州西路沿线,建设路围绕洛铜、洛轴、一拖等老工业基地改造升级,形成工业文明长廊。中州西路围绕苏式街坊文化体验、名人旧居缅怀、红色教育及新型文旅产业,打造苏式建筑历史风貌街。
汉德九州城唐风步行街。汉德九洲城唐风步行街项目位于玻璃厂北路两侧,总建筑面积约7.5万㎡,主要建设商业步行街。内部打造武则天盛唐时期的皇家园林,是国家级文物保护项目隋唐洛阳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九洲池建成后将和“天堂”“明堂”连成一片,相互辉映,相得益彰。
慧林路文化步行街(孟津区)。位于孟津老城区商贸核心区内,街道两侧的店面改造为汉魏建筑风格,大力扶持老字号店铺,结合孟津区传统文化以及各类民间手工艺。鼓励孟津民间餐饮业在此开展特色餐饮的研究、挖掘传承等工作,引领孟津时尚新生活方式、展现孟津人文新风貌。
文化风情展示街(偃师区)。位于偃师区商都大道,规划新建商业街,以夏商文化等风情展示为主的商业街区。
首阳新区商业街(偃师区)。位于偃师区首阳山滨河路,规划新建商业街,以经营广告传媒、文化创意、工艺美术等产品为主的商业街区。
二里头历史文化商业街(偃师区)。位于偃师区商都大道南段,规划新建商业街,结合二里头遗址,建设以传统风貌为主的商业街区。
岳滩滨河风情商业街(偃师区)。位于偃师区岳滩滨河路,规划新建商业街,以现代商业街区形式服务于南部居住人群。
第三节 酒店住宿规划
第三十九条 发展策略。
围绕洛阳国际旅游名城和国家人文交往中心建设,预测旅游人数年均增长4%,到2030年接待旅游人数达2亿人次,加大高星级酒店引进培育工作力度,提升洛阳旅游住宿和高端会议接待水平和能力,引导低星级酒店提星改造和全市域特色精品民宿建设。
大力推进住宿业精品化和品牌化。适应洛阳旅游业发展需要,适度超前发展高档星级酒店,推动商务、会议、餐饮、度假休闲型宾馆(酒店)发展。推进实施精品化发展战略,由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的酒店企业经营,满足高档住宿、宴请、商务、会务需求。
大力推动住宿业与旅游、餐饮融合。发展特色旅游民宿业,提升旅游接待能力。结合伏牛山水、黄河文化等历史文化、山水资源,鼓励发展高品质特色民宿,对有条件的城中村、老旧宅和废弃厂房进行改造,建立、健全梯级合理的酒店体系。
第四十条 星级酒店规划布局。以满足商贸客群和旅游客群需求,提升城市商旅品质。至2030年,洛阳市中心城区规划形成69处星级酒店(其中四星级以上33家)。保留现状酒店29处、规划新建星级酒店25处、提档升星酒店2处,提升改造酒店13处。
第六章 商品交易市场体系规划
第一节 目标与原则
第四十一条 规划目标。推进商品交易市场集聚化发展,引导传统交易形式向信息化、智能化、展贸化升级,形成功能复合、高效集约、辐射广泛的商品交易市场体系。打造一批“线上与线下互动融合,交易与综合服务一体”的现代化交易市场集群。
第四十二条 规划原则。
调整集聚。调整中心城区零散布局的市场,逐步向市场群集聚,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市场集聚度;调整在工业用地中的非正规市场,逐步向市场群和靠近产地的市场点集聚,强化规范管理。
转型升级。引导有升级潜力的传统市场,鼓励发展专业化的批发分销互联网平台,增加设计研发、售后服务等商贸服务空间,推动商物分离,提高容积率和空间复合利用水平,建设综合性的服务平台;部分受冲击严重的市场可以引导向娱乐化、零售化、创业孵化等方向转型。
精明增长。利用存量低效(工业、市场)用地,控制同类市场的重复建设,提高新增市场的开发强度与业态要求。
第二节 市场布局与发展引导
第四十三条 总体空间格局。规划形成集聚的7个市场群:五洲国际建材城、营庄商贸城、国润汽车产业园、众德慧商贸城、伊滨商贸城、孟津区市场群、偃师区市场群。
第四十四条 市场群的发展引导。
五洲国际建材城。位于洛阳工业园区中心区域,是集“国际展览、产品交易、产品设计、电子商务、运营管理、总部基地、仓储物流、金融服务、行业交流、休闲购物”等10大功能于一体的大型工业品博览交易中心。作为未来市场外迁的主要聚集地,交通便利、物流发达,现状配备建材仓库和物流配套。
营庄商贸城。位于老城区北环路与洛吉快速交汇处,总投资50亿元,占地2200亩,结合营庄片区升级改造,建设商贸物流基地,将打造成集智慧物流、智能仓储、现代商贸为一体的国内一流现代物流园区。
国润汽车产业园。位于瀍河区焦柳铁路与洛白路交叉口东北角,是汽车市场转移和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承接地。设置汽车一站式服务中心,包括一站式办证中心、信息采集平台、检测中心、展示中心、汽车博物馆、汽车培训、零配件市场,等打造以“人·车·生活”为主题的体验型商业综合体。
众德慧商贸城。位于洛龙区西南环高速东侧。全部建成后,将成为洛阳唯一一家集购车、物流、展销、信息、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汽车市场。
伊滨商贸城。依托华耀城建设国内一流、服务中原城市群、辐射豫西北的区域现代服务业中心(区域性金融商务中心、会展中心、科技研发中心);中原城市群创新创业新高地。打造国际化、现代化、超大规模、具有强劲辐射力的文旅商贸物流城。
孟津区市场群。整合孟津城区五金工具、电子零配件、汽车装饰、农机配件等零售资源,在孟津城区西北部,布局黄河大道生产资料批发市场,满足中心城区居民采买需求排;结合洛阳新丝路建材城,布局建材家居、装饰材料和五金机电等专业市场;在送庄镇布局以农业生产资料为主,育种、配种、种子批发等服务于高效农业发展的生产资料市场;在白鹤镇布局建材化工、装备制造、能源电力等面向工业企业的生产资料批发市场。
洛阳旺鼎石文化产业园。位于洛阳市循环经济园区内,连霍高速洛阳东出口北800米送庄镇208国道西侧。主要是为市政基础建设、城市大型场所建设及居民家装消费者提供建筑、装修石材陶瓷一站式服务,打造国内外大理石精品陶瓷精品体验中心、仓储物流运转中心。
中原钢贸大世界。位于平乐镇,占地面积728.6亩。规划设计建设约35万平方米钢构厂房和配套用房,集有色金属、建材、五金、建筑机械、玻璃、不锈钢、门窗等与建设有关的所有材料一站式服务,打造中原地区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专业市场。在管理服务上提升融入“互联网 智能管理系统”,为商户提供更加安全、便捷、人性化的融资和经营服务平台。
偃师区市场群。重点培育和发展新能源汽车及三轮摩托车、新能源、新材料、针织、制鞋、轻纺等主导产业。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特色鲜明、现代化水平高的交易市场,建成覆盖城乡、辐射豫西、联通全国的重要商贸交易中心。
第四十五条 市场点的发展引导。
异地搬迁。对于在居民区或商务区中的市场(负外部性显著)以及工业用地中散布的非正规市场,引导异地迁入业态相似的市场群中。
就地转型。对实体市场萎靡、空置率高的市场,鼓励业态转型,发展主题游乐、会议会展等综合商务、休闲娱乐功能。
撤并新增。对新兴市场的增长态势,积极引导零散商户集聚发展、规范发展。
保留升级。对现状已形成一定规模、经营状况良好的市场,可进一步引导功能形态升级。同时应对市场发展不确定性,引导专业市场向生产资料综合市场、农产品综合市场、工业消费品综合市场、汽车交易综合市场及再生资源综合市场五类转型。
第三节 市场交易体系规划
第四十六条 农产品批发市场。
洛阳宏进农副产品国际物流中心。位于北环路与洛吉快速通道交叉口北1公里路西,占地面积600亩,为综合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可辐射洛北中心城区以及城郊地区、孟津区。规划以提升改造为主。
洛阳通河农副产品物流产业园。位于邙岭大道与启明北路交叉口西100米,占地面积566亩,为综合性农产品批发市场,以经营蔬菜、干货、粮油等农副产品为主。规划以发展冷链物流、提升改造现有基础设施为主。
孙村蔬菜批发市场。位于洛白路孙村,规划占地100亩,在现有市场基础上改造提升,重点是基础设施和冷链系统改造,辐射瀍河区、白马寺镇以及城郊地区。
李楼蔬菜批发市场。规划占地150亩,在现有市场基础上进行扩建,增加冷藏、分拣、配送等功能,发展成为多功能的农产品批发市场,辐射洛龙区、老城区、瀍河区以及城郊地区。
万邦物流农贸市场。规划位于高新技术开发区丰华路与新华路交叉口东北角建设。定位为综合性农产品批发市场,主要是农副产品集散、交易,辐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洛龙科技园区以及城郊地区。
洛龙东农产品批发市场。位于开元大道与焦柳铁路交叉口东边,开元大道北侧。规划占地200亩,定位为综合性农产品批发市场,主要是农副产品集散、交易,辐射洛龙区核心区、伊滨区以及城郊地区。
城南农产品批发市场。位于绕城高速伊川北出口北部,郭寨汽车站南部,规划占地200亩。定位为综合性农产品批发市场,主要是农副产品集散、交易,辐射龙门园区、洛龙区核心区以及城郊地区。
偃师农产品批发市场。位于偃师区新汽车站北,占地约300亩。同时兼具农产品集散、价格形成、信息服务等多种功能。
在规划许可的前提下,鼓励各县在临近洛阳市 区域,新建农产品批发市场。
第四十七条 商品交易市场。
西工区规划新建市场1处、外迁或撤销1处。整合区域通讯器材、电子产品资源,通过旧城改造,在原洛阳博物馆西地块,规划建设专业商品交易中心1处。规划对纱西不锈钢市场逐步外迁或撤销。
涧西区规划新建1处、外迁或撤销1处。在西出口,规划建设商品交易市场1处,重点发展农副产品批发或工业品批发等。规划对同乐寨建材市场逐步外迁或撤销。
老城区规划新建2处、撤销或外迁1处、集群化整合1处。在定鼎北路310国道交叉口规划建设商品交易市场1处,主要经营农副产品;在定鼎北路、道北二路规划建设商品交易市场1处,主要经营建材及装饰材料。规划对唐宫路批发市场市场,定鼎北路聚客隆市场逐步外迁或撤销。
瀍河区规划外迁2处。对百年家居建材城和九都东路启明南路汽车市场进行市场外迁至洛常路国润汽车产业园,形成全市最大的汽车专营市场群。
洛龙区(含龙门石窟世界文化遗产园区)规划改造1处。在定鼎门街与牡丹大道交叉口附近,现状保留1处商品交易市场。对关林商贸城进行改造提升,对沿路市场进行资源整合,逐步向专业园区或大型市场群集聚。
偃师区规划商品交易市场5处。扩建陇海铁路机动车市场,改造提升顾县镇市场园区,新建岳滩工业品综合市场,汉魏旅游商品市场,二里头旅游商品市场。
第四十八条 工业品市场。
五洲国际工业博览城。规划博览城入驻各类型工业品商户,完善市场的展览、金融、物流等配套功能,打造区域范围内领先的综合性工业品市场。
保税区工业品市场。与高新区综合保税区内规划保税区工业品市场一处,完善相关配套功能,主要服务于保税区保税加工、先进装备制造等产业。
高新区工业品市场。规划于高新区洛河以南区域新建工业品批发市场,主要承担高新区、洛龙工业园内的各类工业品批发交易。
伊滨区工业品市场。规划于伊滨区东南部工业园区内新建工业品批发市场一处,主要承担伊滨工业园区内的工业品批发,同时承担一部分洛龙区工业品批发市场疏解外迁任务。
宝龙国际批发市场。完善批发市场的交易功能,设立展销厅,完善仓储、停车等配套,借助洛阳电商物流园的优势,打造网上工业品交易平台。
工业品贸易展示会展市场。依托东方红(洛阳)国际陆港项目,重点向制造业的智能化、高端化、精细化发展,以展示产品和品牌形象为主,打造全方位对外开放平台。
第七章 商贸物流体系规划
第一节 目标与原则
第四十九条 规划目标。
依托陆港、空港等优势,构建全国性的物流节点,建设国家级装备制造业物流服务平台、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物流商贸与物流协同发展试点城市、中西部地区集散和转运中心,打造辐射周边、连接全国、通达世界的区域性物流枢纽。
到2030年,建成与洛阳商贸流通业发展相适应的高效通畅、协调配套、绿色环保的现代商贸物流服务体系,形成城市配送、城际配送、农村配送有效衔接,国内外市场相互贯通的商贸物流网络,引导和培育一批能够适应洛阳商贸流通业发展需要、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商贸物流服务主体,较好地满足城市供应、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进出口贸易等物流需求。物流企业机械化、自动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商品库存周转速度明显加快,流通环节物流费用占商品流通费用的比率显著下降。
第五十条 发展策略。
建设国家级装备制造业物流服务平台。打造洛阳装备制造业物流园区、制定装备制造业中间件及产成品物流标准、建设装备制造业物流信息中心、推广联合库存、联合采购等供应链管理模式、组建装备制造业咨询和公共服务中心。
以《中国(洛阳)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2021-2025)为发展纲领,大力推进中国(洛阳)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
培育中西部地区集散和转运中心建设公路港、内陆港等场站发展公铁、海陆等多式联运、搭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试点甩挂运输。
推动重点专业物流发展包括冷链物流、航空物流、保税物流、快递物流、集装箱物流。
第二节 总体布局
第五十一条 总体空间格局。全市形成“物流园区、物流中心、末端物流配送网点”三个层次的物流节点,各级节点有机衔接、合理分工。到规划期末,洛阳市中心城区需规划建设和完善一批综合物流园及区域物流中心,末端配送网点需结合交通区域位置设置。
第五十二条 物流园规划。
物流园区作为集中建设的物流设施群与物流业者在地域上的物理集结地,以实现物流设施集约化、物流运作共同化和城市物流设施空间布局合理化为目的,布局在城市周边。分为货运枢纽型、商贸服务型、生产服务型、口岸服务型和综合服务型。物流园区的总用地规模不小于1平方公里。
洛阳商贸服务型区域物流枢纽(省级)。位于洛阳市西工区,西至西环路、南至洛阳铁路物流基地用地界-陇海铁路、东至衡山路、北至邙岭大道-秦岭西路-红山路,总占地面积2387亩。为满足洛阳商贸服务区域、枢纽高效服务区域生产生活需求,支撑各产业发展,枢纽以商贸物流集成服务、干线物流组织、区域分拨配送组织、多式联运转运组织、冷链物流服务和电商快递物流服务为基本功能,延伸发展航空物流、枢纽信息综合服务、区域供应链集成服务、应急物流服务、军用物资物流等专业物流服务、物流资源交易、供应链金融服务等。由北向南依次布局冷链物流区、保税物流区、区域分拨配送中心、供应链服务区、电商物流区、多式联运区、铁路物流区、城市物流服务区、铁路口岸区等九大功能区。
洛阳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国家级)。项目以涧西区东方红(洛阳)国际陆港物流园为主体,总占地面积2738亩。以服务洛阳生产服务型和商贸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创建、加快洛阳老工业基地的转型为目标,以工业原辅材料、大宗工业品等生产性物资和城市生活性物资为服务对象,通过整合盘活现有资源,开展以多式联运 商贸物流 保税物流为主体的综合物流业务,培育国际化产业园区,搭建国际化合作平台,打造国际多式联运枢纽 城市新型物流综合体。业态形式以多式联运、铁路口岸、仓储式商贸、标准仓库、智慧公路港、供应链金融、跨境电商、物流信息平台为主。
中储洛阳综合物流产业园。位于洛阳北站东侧、洛常路西侧、北至刘坡村东南侧(规划外环路南侧)、南至东吕庙村南侧地块内,规划用地面积803亩。以现货交易、期货交割、保税物流、中转联运、仓储保管、物流加工、运输配载、商业配套、物流金融等为主要服务功能,打造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的多功能、多层次现代物流基地。
国润汽车产业园。位于焦柳铁路以东,洛常路以西,兴安路以南、邙岭大道以北。规划用地面积241亩。以商品交易服务、综合配套服务、创新体验服务为三大核心业态板块,培育汽车新零售综合体、中部汽车文化创意产业园,打造洛阳汽车市场转型升级标杆、新能源汽车重点示范项目,逐步形成汽车商贸集群、智慧物流集群、生活配套片区。
洛阳电子商务物流园区。位于孟津区朝阳镇后李村,洛吉快速通道东侧,规划用地面积400亩。重点依托机场货运优势,整合扩大电商资源,对接快递物流、保税区建设,探索跨境电商试点,构建全国电子商务与物流协同发展示范区。
洛阳装备制造业物流园区。位于洛阳西站以北,规划用地面积1500亩。着力强化铁路集装箱物流、保税物流功能,大力发展铁海联运,借力航空物流服务,打造豫西工业品物流集散中心。
朝阳商贸物流园区。位于孟津区朝阳组团, 洛阳新丝路万国商汇集聚发展区内。重点推进现代物流产业园建设,打造一站式物流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仓储、物流、配送等配套服务。
平乐物流园区。位于孟津区平乐组团,平乐镇洛常路东侧洛阳陆港产业园内。重点推进中储洛阳综合物流产业园建设和陆港物流园区建设,拉动汽车运输、配送加工等相关产业发展。
华阳物流园区。位于孟津区白鹤组团华阳产业集聚区。以汽车及零部件制造、智能机器人等为行业主攻方向,利用区内产业集聚、水陆交通便利的优势,重点开展工业材料、电动车制造、配送加工、仓储运输等业务。
智慧仓储物流园区。位于孟津区送庄组团开发区,在集散、仓储、运输、配送等基础服务之上,借助物联网、电子商务等新技术,与电子商务、网络平台建设相结合,实现园区信息化。依托物流信息化平台和物流业务系统,优化运输、仓储、配送、管理等环节,实现物流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有效整合供应链上下游资源,推动孟津区物流业高效集约化发展。
洛阳安驰现代综合物流园项目(已建成)。该项目旨在建设功能齐全配套、智慧智能、环境优美的国际物流园区,主要建设供应链物流信息平台、总部办公基地、智能云仓等,实现公路物流的全产业链整合,建设以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为依托的现代综合物流园。通过融合大数据应用驱动发展理念,大幅提高网络货运发展效能和行业信息化、数字化监管效率,创造良好经营环境,吸引大量优质网络货运企业入驻,打造以洛阳为核心、带动辐射全国的中西部网络货运产业集群。
洛阳保税物流中心(B型)。规划占地面积96.9亩,建筑面积约6.4万平方米,其中仓储面积约3万平方米。旨在打造以保税仓储、流通加工、国际分拨配送为主,以跨境电商、保税商品直销体验等为辅的现代综合物流园区和城市功能区,重点发展保税物流配送功能,依托洛阳机场、客运西站、多式联运建设等优势,弥补我市进口业务不足的短板。建设区域分为联检办公区、查验区、保税仓储区、散货集装箱区等。
洛阳顺丰创新产业园项目(新建)。位于洛阳工业园区内,紧邻保税物流中心(B型),计划总投资10亿元,占地面积约177亩,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通过整合顺丰陆运枢纽中心、顺丰中原冷链中心、顺丰跨境运营中心、顺丰优选中原总部等资源,建设顺丰在中原区域的陆运中心、冷链配送中心、互联网创新服务区、智能物流分拣中心、智能高端储区,打造中原地区领先的大型现代物流服务基地、大型冷链物流服务基地、国际互联网电商综合运营服务中心、国际智慧物流技术中心。建设区域分为互联网创新服务区、“快递 ”智能物流服务区、产业服务区与智能物流研发测试区。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发挥顺丰在智慧物流服务、智慧物流技术、互联网服务等方面的优势,以互联网、人工智能、信息产业、大数据、现代物流等创新元素为载体,为洛阳及中原区域的贸易、医药、轻工设备、消费电子、现代物流等行业企业提供“互联网 ”创新产业服务、“快递 ”高端服务业和智慧物流科技研发服务,培育构建完善的现代服务业生态圈和互联网、物流服务产业链条,有力推动区域互联网、现代智慧物流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助力传统产业实现技术提升、品牌优化,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洛阳正大食品有限公司冷链物流项目。规划建设一座5000吨自动化冷库及供水、供电、制冷等配套辅助设施。组建物流公司,购置100台冷藏车辆,负责正大公司产品及洛阳周边生鲜品、冷冻运输工作。规划建设一批“正大食品”生鲜肉自营专卖店,打破传统渠道经营模式,工厂自建终端系统,直面消费者。
洛阳市大件物流园。位于洛龙区文仲大道东50米,园区占地面积约2500亩。
通河农副产品物流园。位于洛阳市瀍河回族区启明北路,占地566亩。
跨境电商产业园仓储区。项目位于涧西区,东方红(洛阳)国际陆港物流园内,以工业贸易品为主。
格力广场物流园。位于洛阳市老城区,占地面积165亩。
金燕物流园。位于洛阳市老城区,占地面积750亩。
舜通物流园。位于高新区,高新区瀛洲科技园内,占地面积138亩。
丹尼斯物流园。位于高新区,河洛路与新华东路交叉口北200米,占地面积150亩。
第五十三条 物流中心规划。
物流中心是从事物流活动且具有完善信息网络的场所或组织。物流中心应基本符合下列要求:主要面向社会服务;物流功能健全;完善的信息网络;辐射范围大;少品种、大批量;存储吞吐能力强;物流业务统一经营管理。物流中心的总用地规模不小于100亩。
豫西邮件处理中心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5亿元,总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分拣中心、仓储中心及配套设施,邮件日处理能力100万件,建成后将成为中国邮政豫西邮件处理中心。该项目占地约110亩(实际用地面积以国土部门实测为准)。已取得西侧60亩土地使用权,四址为东至用地界,西至用地界,南至道北六路,北至红山路;东侧50亩土地使用权,四址为东至小浪底专用线,西至土地界,南至道北六路,北至红山路。
洛龙高铁物流中心。位于郑西高铁洛阳龙门站南侧,规划占地面积200亩。设立快速货运接驳、发运、分拣功能区,打造豫西高铁快速物流枢纽。
洛阳林安物流中心。位于林安商贸城区域内,规划占地约240亩。重点依托林安商贸物流城“一站式集群产业中心”优势,着力吸引洛阳车辆资源,增强货运集散功能,服务周边地区商贸业发展。
洛阳航空港物流中心。位于空港产业集聚区西北,占地面积500亩,发展承接工业磨具、样品、样件、花卉以及紧急发运货物等快递物流服务。
伊滨物流中心。位于伊滨新区东南片区,汉魏大道西侧,占地面积600亩,主要功能为服务伊滨新区、洛龙区、伊滨产业集聚区及周边产业园区发展,打造市域东南区域重要物流功能区。
大张物流中心。位于丝路大道与陇海铁路交叉口,以冷藏冷冻仓库、生鲜分拣配送中心、常温配送中心、仓储超市和食品农产品集散配送中心等功能为主。充分发挥商贸集散和共同配送功能,着力提高区域商贸物流配送带动力和辐射力。
洛阳顺丰创新产业园物流中心。项目位于西工区,规划占地约100亩,主要建设互联网创新服务区、“快递 ”智能物流服务区、产业服务区与智能物流研发测试区等功能区,打造中原区域陆运中心、冷链配送中心。
万邦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项目位于高新区,规划占地约700亩,主要建设低温冷库、高温保鲜库、恒温仓储区、常温仓储区、分拣加工、冷藏配送仓库、电商中心及配套设施。
营庄商贸物流中心。该项目通过搭建物流、电商、贸易服务等共享平台,着力推动现代农贸市场与日用品贸易市场两大产业园发展,打造集商贸、物流配套商业于一体的商贸物流基地。
中浩德电子商务物流中心。项目位于洛龙区,项目占地288亩,规划建设展览展示中心、新零售体验中心、电商孵化中心、研发中心、产业大数据中心、综合服务中心、商务办公楼、人才公寓等。
孟津物流配送中心。位于孟津城区西北,黄河大道与瀍源大道交叉口东南,规划建设孟津物流配送中心。重点承接工业产品以及各类农副产品的储藏、配送、运输等业务,助推孟津区工业、农业生产发展。
小浪底物流配送中心。依托济洛高速过境优势,在洛济高速和省道312沿黄线交汇处相留村,规划布置小浪底物流配送中心,重点带动横水镇、常袋镇、小浪底镇等区域的农产品转运外销。
偃师鞋业商贸物流中心。位于偃师区鞋业产业园,规划用地规模150亩,主要功能以批发零售市场、鞋业制作展销、物流配送中心、电子商务为主。
第五十四条 末端物流配送网点规划。末端物流配套网点:连接最终用户的末端配送网点,主要服务城市配送及快递最后一公里。
第八章 实施保障措施
强化政策法规体系支撑。实行多规合一,将本规划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并明确商业网点规划对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上位引领作用,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与修改应当符合本规划要求,纳入规委会制度。
共建商业网点信息监管平台。加强相关部门间信息沟通,共同建设商业网点信息数据库和监管平台。健全完善商业运行与网点建设的“年检-年报”制度,强化经营信息、建设情况的动态统计与分析,建立动态预警机制,打造商业发展的“信号灯”工程,融入智慧城市建设。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合理把握商业开发节奏,科学配置商业资源,避免盲目开发,推动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建构科学评估-动态调整机制。规划执行过程中若需要对网点规模和布局范围进行调整,需要完成相应的评估报告,并通过大型商业项目联席会议联合会审。
建构商业网点联合促进机制。由商务局牵头建立常态化“商业企业(或组织)申述—政府回访”制度,及时了解商业网点的经营问题和企业诉求。建构跨部门(市自然资源与规划局、市税务局、市安监局等)的“商业网点促进联席会”制度,有选择地对需要转型升级的重大商业项目、经营困难的社区商业项目予以政策支持。
建构多元化、专业化的现代治理模式。适时设立特色商业街区、重点商圈的管理委员会,统筹关键性商业地区的建设和发展。积极组建商业联合会、青年企业家联合会等专业性协会,加强行业自治,实现行业信息共享、行业行为共同监督,提升行业自律性和规范化水平。鼓励有条件的物业服务企业向养老、托幼、家政、文化、健康、房屋经纪、快递收发等领域延伸,探索“物业服务 生活服务”模式,满足居民多样化多层次居住生活需求。
强化设施配套和市容秩序管理。加大商业网点市政公用设施配套建设和改造力度,科学布局道路断面、管线综合、停车、环卫等基础设施,紧盯商业网点周边人、车、物、能源、信息流等特点,多方参与共同治理,保障网点商业功能的同时,加强重点区域市容、交通、治安秩序管理。
编辑:昊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