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的《兰亭序》真迹在哪里?
1.应是不在了,根据资料显示如下:
王羲之将《兰亭序》视为传家宝,并代代相传,一直到王家的七世孙智永手中。可是,智永不知何故出家为僧,身后自然没有子嗣,就将祖传真本传给了弟子——辨才和尚。 到了唐朝初年,李世民大量搜集王羲之书法珍宝,经常临习,对《兰亭序》这一真迹更是仰慕,多次重金悬赏索求,但一直没有结果。
后察出《兰亭序》真迹在会稽一个名叫辨才的和尚手中,从此引出一段,唐太宗骗取《兰亭序》,原迹随唐太宗陪葬昭陵的故事。这一段故事,更增添了《兰亭序》的传奇色彩和神秘气氛。 唐人记载兰亭故事有两种版本。刘悚《隋唐嘉话》记:“王右军《兰亭序》,梁乱,出在外。
陈天嘉中,为僧众所得。……果师死后,弟子僧辩才得之。太宗为秦王后,见拓本惊喜,乃贵价市大王书,《兰亭》终不至焉。及知在辩才处,使萧翼就越州求得之,以武德四年入秦府。贞观十年,乃拓十本以赐近臣。帝崩,中书令褚遂良奏:“《兰亭》,先帝所重,不可留。
’遂秘于昭陵。” 《太平广记》收何延之《兰亭记》记载大有不同。何文称,至贞观中,太宗锐意学二王书,仿摹真迹备尽,唯《兰亭》未获。后访知在辩才处,三次召见,辩才诡称经乱散失不知所在。房玄龄荐监察御史萧翼以智取之。萧翼隐匿身份,乔装潦倒书生,投其所好,弈棋吟咏,论书作画成忘年交,后辨才夸耀所藏,出示其悬于屋梁之《兰亭》真迹,《兰亭》,遂为萧翼乘隙私取此帖长安复命。
太宗命拓数本赐太子诸王近臣,临终,语李治:“吾欲从汝求一物,汝诚孝也,岂能违吾心也?汝意如何?”于是,《兰亭》真迹葬入昭陵。何延之自云,以上故事系闻辩才弟子元素于永兴寺智永禅师故房亲口述说。刘、何二说,情节悬异。一般以为,何说漂浮失实,刘说翔实可信,骗取与耳语没有了。
两者情节虽异,但《兰亭序》真迹埋入昭陵,说法却一致。 此事又有余波。据《新五代史·温韬传》,后梁耀州节度使温韬曾盗昭陵:“韬从埏道下,见宫室制度,宏丽不异人间,中为正寝,东西厢列石床,床上石函中为铁匣,悉藏前世图书,钟王笔迹,纸墨如新,韬悉取之,遂传人间。
”依此记载,则《兰亭》真迹经“劫陵贼”温韬之手又复见天日。另外宋代蔡挺在跋文中说,《兰亭序》偕葬时,为李世民的姐妹用伪本掉换,真迹留存人间。然此后《兰亭》真迹消息便杳如黄鹤,其下落如何,更是谜中之谜了。 唐太宗得到《兰亭》后,曾命弘文馆拓书名手冯承素以及虞世南、褚遂良诸人钩摹数本副本,分赐亲贵近臣。
太宗死,以真迹殉葬。现传世的《兰亭序》已非王羲之真迹。传世本种类很多,或木石刻本,或为摹本,或为临本。著名者如《定武兰亭》,传为欧阳询临摹上石,因北宋时发现于河北定武(今河北正定)而得名。 唐太宗命冯承素钩摹本,称《神龙本兰亭》,由于他的摹本上有唐代“神龙”小印,所以将其定名为神龙本《兰亭序》,以区别于其他的唐摹本。
此本墨色最活,跃然纸上,摹写精细,牵丝映带,纤毫毕现,数百字之文,无字不用牵丝、俯仰袅娜,多而不觉其佻,其笔法、墨气、行款、神韵,都得以体现,基本上可窥见羲之原作风貌。公认为是最好的摹本,被视为珍品。冯承素摹的《兰亭序》纸本,现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高24。
5厘米,宽69。9厘米,此本曾入宋高宗御府,元初为郭天锡所获,后归大藏家项元汴,乾隆复入御府。
所以真迹是没有了才对。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到底有没有真迹流传下来?如果没有会在哪里呢?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简称《兰亭序》。其真迹去向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是《兰亭序》真迹葬在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另外一种说法是《兰亭序》真迹葬在唐高宗李治的乾陵。
据后人分析,唐太宗驾崩时,并没有提出让《兰亭序》随葬,因他知道儿子李治(唐高宗)也酷爱笔墨丹青,尤其是《兰亭序》,就忍痛割爱把这一稀世真迹交给了李治。可李治自幼体弱多病,病世前立下遗诏,驾崩后所有字画全部随葬。就这样,《兰亭序》失传之后,便有人怀疑《兰亭序》真迹不在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很可能在唐高宗李治的乾陵。唐朝皇陵有十八座,被五代耀州刺史温韬挖了十七座,偏逢挖到乾陵时,狂风呼啸,雷雨大作,温韬长叹而归。自唐代之后,再没有人见过《兰亭序》真迹,这就更让许多人相信《兰亭序》真迹随葬乾陵的说法。
王羲之《兰亭序》被喻为天下第一行书。自古至今,被多少人奉为学书至宝。更有“书法若不入晋人格,聊徒成下品”之言,就是说法若不学习王羲之的字法、笔法、章法,想要出成就是不可能的,出来了也只是下等书法也!当然米芾此言,未免有些过于偏激。但也不难看出,其大师米芾对王羲之书法的无比崇拜!所以,后世之学书之人莫不以能目睹一眼王羲之真迹为快。然《兰亭序》又是王羲之书法作品当中的精品、极品。谁又不想一睹为快呢?于是乎,到了唐朝酷爱书法的太宗李世民却把《兰亭序》真迹揽入囊中,奉为瑰宝。每日一睹兰亭面目方可入睡。其一生都将《兰亭序》伴随左右,耳濡目染,其子李治自然也酷爱书画收藏,同样深爱着天下第一的《兰亭序》。可是,人终究是要走的,到了太宗皇帝临命终时,也不忘其挚爱《兰亭》半其左右长眠于地下。于是,在其子李治即位期间,把李治叫到身旁道;“吾儿诚孝,定能不负吾所愿!”说的就是希望自己死后儿子李治能把《兰亭》为他陪葬,长眠地下。要知道,自古以来,孝是中华民族第一大美德。李治听后自然只能照做,于是,在李世民驾崩之后,李治让真迹《兰亭序》随父亲入土为安!但是,在此之前,李世民可能早走此打算,或者说是为了让当朝大臣与王羲之一较高低,各类说法,众说纷纭,但总归一条,李世民让当朝大臣们仿写了多个版本的兰亭,其中冯承素利用双勾填彩法摹的《兰亭序》最为接近王羲之真迹。我们一直沿用至今,为多少学书者指引着光明的道路!
然,有说法唐太宗把《兰亭》带入地下后,太宗陵被一个叫温韬的人盗挖,并盗走了《兰亭集序》真迹,从此《兰亭集序》就真的失传了。至今毫无下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