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让你推荐最好看的三部小说,你会推荐哪三部?
《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
日本作家吉田兼好的《徙然草》。这是一本日本僧人所著的禅意十足的书,会让人举得灵魂重新洗濯了一遍。
贾平凹的《自在独行》。在这本书里,贾平凹造诉了我们,人生其实就是一场自在独行的修行。
蔡崇达的《皮囊》。这部书是为之不多令我感动的一部书。
好不好看,众说纷纭,就提三部本人印象最深刻的作品,无论时间过去多久,自己都渴望回头翻一翻,并且能获得新的感受。
1、《人性的枷锁》威廉·萨摩赛特·毛姆 英国作家
许多人认识毛姆是通过其成名作《月亮与六便士》,如果称它是一部天才的简史,那么《人性的枷锁》就是一部普通人的生活奋斗史,它跟符合大多数人的生活,更值得去拜读。
《月亮与六便士》这本小说讲述的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主人公斯特克利兰拥有无数人羡慕的高薪职位、和谐美满的家庭,他的生活成分就是梦想和死命工作,但是他宁可穷困潦倒也不愿委屈自己的志向,最终选择艺术作为余生的追求。
遍地的六便士,他唯独看到了月亮!
看到另一种生活方式更有意义,略加思索就抛弃事业和前途,很需要个性,断然走出这一步而永不后悔,更需要个性!也需要勇气。
天才的成功不可复制,也许就因为缺少那百分之一的才华,你最终会一败涂地。
世上没有完美的人,菲利普(人性的枷锁主人公)的丑陋的跛脚代表我们每个人生来就有的短板,夹在两个世界的边缘,是平步青云、扶摇直上,还是大祸临头、死不足惜,就要看你如何看待自己的短板,这也是卸下枷锁的关键。
菲利普在人生道路上处处碰壁,在追求梦想的途中,那些路人给予他的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与我们的生活别无二致,我们总能在菲利普的身上发现自己的影子。
好不容易发现了自己的平庸,但却为时已晚,这才是最残忍的事啊!
原来的你目中无人、不可一世,觉得世上没有什么事不可能,后来当那最后的希冀被现实碾地粉碎,发现自己也不过是nobody。
总有一些东西会触及你的灵魂深处。
这是毛姆的自传体成长小说,他的所有作品,都有一种强烈的代入感,完全没有因文化差异而造成的阅读障碍,本人含泪推荐毛姆的作品。
2、《悲惨世界》维克多·雨果 法国作家
这部作品在整个文学史上的地位就不必多说了,本人完全把它当做法国历史上的一部百科全书在读,深深被作者的才华所折服。
恐怕当代的作家再难写出像《悲惨世界》这样的纯文学作品,其中涉及到社会、哲学、历史、宗教、战争、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作者依次在每个领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读者展现法国社会的全貌。
全书有多处用意识流的写法,这也是与当代作品不同的地方。当代的通俗文学只注重故事情节,放眼望去全是大篇幅的人物对话,小编信奉舌头超出大脑的部分都是废物。而忽视了那些需要仔细回味咀嚼的诸多细节,使得作品失去了灵魂,作品就失去了可读性。
马尔克斯说:在人类文明史上仅存的艺术就是宗教跟小说。
而小说这类包含了所有文学艺术表现形式的体裁,它是文学这顶桂冠上面最闪耀的明珠,它的宗旨就是探讨人性。
小说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冉阿让得知自己的替罪羊将被判刑,当下决定去自首挽救那个倒霉犯人。临行前的夜晚冉阿让有一段内心独白,作者不惜用整章的篇幅来写主人公的内心活动,这也是该部作品的成功之处。
有位英国教授说,中国当代的小说还停留在讲故事的阶段,对人性的探索不够深刻。以往我一直困惑,世界文学之都为什么西方国家,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的泱泱大国颜面何在,这样想来也无可厚非。
作者用小说去探索人性,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在进行文学洗礼的同时不停地反省,这样才不会远离初衷,才能走的更远!
3、《杀死一只知更鸟》哈珀·李 美国作家
这本书在教育方面是非常典型的一部教科书,父母和子女能够和气的参与到彼此的生活当中,无关乎年龄、地位、身份,没有敷衍、隐瞒、欺骗,能将彼此看成一个独立的个体,保留其人格的完整性,我想这也许就是最完美的家庭教育。
读过这本书的朋友应该还记得那句对勇敢的经典诠释:
勇敢是:当你还未开始就已知道自己会输,可你依然要去做,而且无论如何都要把它坚持到底。
喜欢阅读的朋友,欢迎关注@八角漫读
我们一起品读文学。
文/八角漫读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