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照常升起什么意思(太阳照常升起豆瓣)

姜文的《太阳照常升起》讲的是什么故事?

不管你变成了什么样的人,太阳都照常升起。这实在令人悲伤。影片讲述了一个人从出生(美好)到变坏的过程。从姜文设计陷害黄秋生,到最后姜文开枪打死了自己的儿子房祖名,其实暗示着自己杀死了年轻时纯真的自己。影片用离奇的手法寓意真实,现实就是这么操蛋,每个活着的人在真正正常的世界都应该是疯子。而在疯子当道的社会里,正常人要么只能选择自杀(黄秋生),要么活成疯子(姜文)。遥想姜文年轻时风华正茂,浪漫多情,到最后变成一个疯狂世界里的正常人,何等悲哀。在影片里那个时代,活着的人都是疯子,然而在今天这个金钱至上的时代,你能像个人一样活着吗?是否正打算杀死纯真的自己?

鬼才导演姜文的电影总是高深莫测,给人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懂了又好像没懂,故事情节又引人深思……仿佛要告诉观众一些什么,可是观众又捉摸不到……

太阳照常升起什么意思(太阳照常升起豆瓣)

同样《太阳照常升起》也是一样!非常复杂,根本不属于大众电影。在一部两小时的电影里,姜文讲了四个故事,而且没有用到大家熟悉的叙事手法,更像是一种梦游和幻想的混合体。当过程序员的人就能明白这种痛苦,没有当过程序员但是曾经认真负责抄过作业的人也能明白这种痛苦,程序员的痛苦在于要看别人写的程序,强制自己理解别人的思路。抄作业的人痛苦也在于这里,一旦你试图从解题步骤中看出别人的想法,巨大的痛苦就从天而降。姜文用他的私人手法讲了一个私人故事,把所有的路标和指示都抹掉,然后放在院线里让大家猜谜,作为观众当然痛苦。

如果不是那些超级优质胶片,云南美丽到心碎的风景,以及优美流畅又始终骚动不安的音乐,没有多少人能耐着性子从头看到尾,尤其是在两小时里让大脑保持高度紧张,进行高强度的比较和计算,试图找出姜文密码的密匙。我怀疑姜文是为了尽量让电影获得剪刀总局的批准,所以故意选择了这种叙述方式。侃晕了剪刀狂的同时,也侃晕了电影节的评委和现在的观众。说这部片子好懂,那是绝对的谎言。但是,许多人可能对姜文心存宠爱或者惮忌,因此所有的评论到目前看都小心翼翼,倾向于认为这是一部优美而极有内涵的影片。人们说懂或者不懂,真心或者假意。问题是,姜文既然拍得那么晦涩那么寓言,那么大家都可以随意解读啊!如果真的按照姜文所说,内容极为丰富,那么随便找个方向指一下都没有任何问题。影片中既然出现了“路之尽头”,那么可能性就应该是无限的。

在我看来,影片的时间点选择是一种暗示。1958年至1976年,从大跃进开始到十年折腾结束。为什么是1976年,而非1978年,我觉得可以从这里开始解读姜文的《太阳照常升起》。1976年有很多人出生,也有很多人去世。在死去的人中,1976年有三个人必然会被载入史册,他们一个姓周,一个姓朱,一个姓毛。如果片中第一段里的疯妈是在1965年不让儿子念书出门,那么我们完全能够理解。而在1976年不让儿子念书出门做工,而且烧掉了父亲的遗物,说明她对现存的世界已经完全失望了,最后的寄望已经打破了。那会是什么?导演如此描写他本人又是持有什么态度?

死掉的是个人,但是结束的是大时代,这就是为什么母亲会在1976年发疯的原因。在1958年,母亲也有一次发作,两次所呼喊的台词是完全一致的:阿廖沙,不要怕。火车在上面停下了,天一亮他就笑了。1958年的时候,母亲失去了父亲,又在火车上丢失了婴儿,陷于绝对的崩溃状态。因此,从台词上可以看出来,母亲第二次变疯也是因为极度绝望后的崩溃。可以大胆地讲,因为她觉得父亲所在的那个时代终结了,一切已经分崩离析。尽管《太阳照常升起》里面没有出现任何政治符号,甚至没有一条标语,没有一台高音喇叭,但是,姜文要说什么是非常清晰的。

说到故事结构,我个人觉得是一个二元平行世界。有两个父亲,两个母亲。1958年的时候,两个女人骑着骆驼前往大漠深处,她们应该是一个人。或者说,一个是真实的母亲,一个是母亲幻想中的自己。她们有两种不同的命运,一个是去迎接自己的亡夫,然后带着遗腹子去亡父的云南老家。而令一个则是南洋的华侨,找到了姜文,和姜文结婚,最后发生背叛并离婚(这就是为什么反复出现双鱼的鞋子的原因)。如果这么理解姜文的故事,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疯妈和黄秋生会死。因为当姜文带着老婆下放的时候,会出现两个老婆相遇的离奇局面。而黄秋生是大漠婚礼的见证人,他如果继续活下来,两个平行发展的世界就会相遇。所以,在他们都死去以后,姜文的故事才讲得下去—另一个世界里的父亲回来,射杀了自己的儿子。

当然,存在各种各样的解读方式。也许到了最后,姜文自己的方式都变得无足轻重。大家的态度在类似的问题上都很相似:找个什么人来,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然后大家说一声“哦,原来如此”,于是散去。而这并非是重点,没有答案也是一种答案。这个故事是否符合逻辑,是否自恰,我看并不重要。对于我来说,这部片子的核心是姜文的忆旧。他怎么看1958年到1976年这二十年时间?

前文说过,影片刻意抹去了一切政治符号,但是并没有抹去时代记忆。苏联歌曲、军装、部队、戈壁、抓流氓、红色娘子军、最可爱的人以及陈冲白大褂下硕大无朋的屁股和内裤痕迹。关于这二十年,姜文的电影重温了其中代表性细节。需要非常注意的是姜文本人塑造的这个形象,他穿紧身的类军装,吹号,持猎枪。这也就是姜文整个青春期里对于最酷的男人形象的理解,军队背景,强悍的身体,神乎其技的枪法,风流的男女关系。对于这二十年,姜文并没有任何批判,而是发掘了其中的美感,并且加以歌颂和吟咏。觉得那是一个铁血的时代,是一个男性的时代。

所以说,这部片子让我看了觉得森然。从大跃进开始,二十年时间发生的各种事情,姜文的回答是:你不懂。他用耳光提醒观众:不是你没看见。这里的态度非常明确,这是一段传奇的历史,超越了凡人的理解能力。你可以看不懂它是什么,但是你必须承认它的伟大存在,你也是见证者。那些脉脉温情的小细节,那些明朗雄浑的景象,都是姜文的缅怀和歌颂。革命作为符号,内化为姜文塑造脚色的男性美,并让姜文对此沉迷不已!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