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到知行合一论文(有关知行合一的议论文)

知行合一到底该如何理解?

谢谢小编邀请

知行合一,是指客体顺应主体,知是指良知,行是指实践,知和行的合体,既不是以知来吞并行,认为知便是行,也不是以行来吞并知。

这是明朝思想家王守仁提出的,即谓认识事物的道理与现实运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一回事,这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主要是关于修德修养、道德实践方面的。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不仅要认识(知),尤其要实践(行),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和良知。知行合一。是明和阳的文化核心。

所以说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光有良知,没有实践的现象。那只是口头禅,比如说,一个人说他很有良知道德。光说不去实践行动。那就等于闭门造车,纸上谈兵。如果(知)和(行)并驱践行,才是现实生活中起码完美的一部分。从唯物辩证法来说,实践出真知,在知识中去实践,既有知识又有实践经验,才能丰富牢固,德善行孝敬浑融一体。这就是(知行合一)的解释。

这是本人的浅析,承蒙朋友们留言并发表更透切的见解。谢谢!

如何做到知行合一论文(有关知行合一的议论文)

谢邀! 作为我国明代著名大思想家,王阳明的“心学”的核心内涵,“知行合一”是指客体顺应主体,“知”是指良知,“行”是指实践,“知行合一”即不是以“知”来吞并“行”,认为“知”便是“行”,也不是以“行“来吞并“知”,认为“行”便是“知”。“知行合一”主要有以下三层含义。 首先,“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知行一体两面,“知”和“行”互为表里,能够深入实相的“知”就是“行”,能够明觉精察的“行”就是“知”,知行必须兼顾,不能偏费。其次,真知必行,不行假知,注重躬行实践,王阳明指出,“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就是说真正的“知”必须付诺实践,没有“行”的“知”就不是真知。再次,以“知”促“行”,为善去恶。强调自律自觉,王阳明认为“一念发动处便是行”,所以强调应对善恶有高度自觉,希望在道德规范上防微杜渐。因为道德上的知行问题和思想上的知行问题是分不开的。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