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咖啡是哪里的品牌(带你全面认识瑞幸咖啡)

2018年,如果说咖啡行业有什么大事,那就是“小蓝杯”瑞幸咖啡的华丽出道。瑞幸咖啡创造了一个开店奇迹。不可否认,成立已有一年的瑞幸咖啡,凭借着电梯间的广告、朋友圈的裂变、以及其他宣传措施,“小蓝杯”形象深入人心。

瑞幸咖啡是哪里的品牌(带你全面认识瑞幸咖啡)

瑞幸咖啡创始人钱治亚创业之初,她公开说准备了10个亿,开店用不了这么多钱,她已准备好用资金教育市场,拼出luckin coffee的知名度。瑞幸咖啡如春雷惊破百虫般,以闪电突袭的姿态,迅速攻占一二线城市白领的视野。众所周知,瑞幸咖啡的扩张,频繁的促销活动是其手中的王牌,广告宣传则是辅助。在瑞幸咖啡的心中,没有什么市场是补贴烧不出来的,如果有,那就多烧一会儿。

没错,这就是luckin coffee(瑞幸咖啡)。

瑞幸咖啡由原神州优车集团COO钱治亚创建,从2018年1月1日开始在北京、上海两地试营业,5月8日宣布正式开业,截至10月,瑞幸在中国21个城市拥有超过1300家咖啡店,且预计年底这个数字将提升到2000。根据高盛发布的报告,仅成立一年的瑞幸咖啡依然跻身为为中国咖啡连锁品牌中线下店铺数量第二的品牌。截止2018年上半年,星巴克在中国大陆的门店数量为3362家,Costa的大陆门店数量为449家。

瑞幸成立以来的几次融资都集中在了今年——

2018年4月15日,瑞幸宣布完成了数千万元的天使轮融资,由愉悦资本和陆正耀参与投资。

2018年7月11日,瑞幸宣布完成了2亿美元的A轮融资,投后估值10亿美元,成为国内咖啡行业唯一的独角兽,这使其成为中国达到“独角兽”地位最快的公司。投资方包括:愉悦资本、GIC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君联资本、大钲资本。

7月12日,A轮融资官宣之后的第二天,钱治亚告诉媒体:瑞幸咖啡通过股权融资、股东贷款、银行授信、融资租赁等多种方式融资。目前“烧掉”10个亿,开了600多家店,覆盖13个城市,账面现金超过20亿人民币。成功融资2亿美元后,资金更加充足。这也让瑞幸咖啡有了继续扩张的底气。

与其他企业相比,年幼的瑞幸咖啡因创始人钱治亚神州优车“运营一姐”的身份,而受到神州优车董事长兼CEO陆正耀的支持。陆正耀还曾公开表示,自己以个人身份投资了钱治亚的咖啡项目,并称,“还借给治亚一笔钱”。

最近陆续有媒体援引外媒报道称,瑞幸咖啡正计划进行新一轮2亿至3亿美元融资,将公司估值提升至15亿到20亿美元。另有知情人士称,瑞幸咖啡已开始与投行就海外首次公开募股(IPO)进行早期讨论,最有可能在香港或纽约上市。

短短一年之内,瑞幸融资三次。融资速度之快基本“无人”能及。外界普遍认为,从开店扩张,到人力投入、用户补贴等等,瑞幸十分烧钱,也十分缺钱。

与此同时,瑞幸一直坚持的促销活动如首杯免费、买二赠一、买五赠五还将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并且不排除会加大补贴力度。瑞幸还说自己没有设定盈利的时间表,也做好了长期亏损的准备。瑞幸咖啡创始人兼CEO钱治亚称,瑞幸咖啡的促销和补贴还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瑞幸咖啡的基因是神州优车。它的创始人钱治亚是原神州优车COO,而神州优车董事长兼CEO陆正耀也是瑞幸咖啡的非执行董事长。

瑞幸咖啡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郭谨一是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博士,原来在交通部工作,因为工作关系与钱治亚认识。郭谨一在国外时也对咖啡生意产生了兴趣。他认为中国的咖啡市场竞争是不够充分的,这个市场对准备充分的进入者而言有很大的机会。郭谨一与钱治亚一拍即合,“就开始一起来筹备做这个事。”

另据数据,现在在我国大陆,人均每年只喝3杯咖啡,而英国是363杯,美国则为250杯。清楚明晰,我国咖啡消费商场在未来还具有非常大的增加潜力。根据伦敦国际咖啡组织报告,2015年中国咖啡消费约为700亿人民币,2025年之前中国的咖啡市场有望达到万亿元规模。

这正是瑞幸咖啡雄心勃勃地与星巴克比赛的底气。

相较于传统咖啡品牌的“社交空间”,瑞幸更强调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满足客户不同场景的需求。为此,瑞幸咖啡开设了旗舰店(Elite)、悠享店(Relax)、快取店(Pickup)、外卖厨房店(Kitchen)四种店型。

不同店型在门店面积、店员配置、功能均有所区别,四种门店大定位大致如下:

旗舰店:丰富场景 堂食 外送;

悠享店:丰富场景 堂食 外送;

快取店:简配场景 自提 外送;

外卖厨房店:只做外送,不支持自提。

前期,瑞幸线下门店主要有四种类型,旗舰店(ELITE),悠享店(RELAX)、快取店(PICKUP)、快闪店(FLASH),这些门店均为直营门店,大的有一百多平方,小的只有十几平方,切入的主要场景是办公场景。未来,瑞幸会融入到出行、娱乐、休闲等场景中。机场、火车站、医院、学校等场所都会出现瑞幸咖啡的身影。

那时,才真正是瑞幸的“Any Moment”咖啡时代。

现在瑞幸咖啡主要是通过补贴的方式加强性价比,和就近原则赚取咖啡入门级的消费人群,现在打出“对标星巴克”的口号,属于典型的借势营销。

从目前信息来看,瑞幸咖啡采取的对星巴克的差异化努力,有:价格、咖啡产品、店面分布、送达时间等。其中,价格差异是第一位的,从价格带来看,星巴克咖啡30~50的区间也为10~30元的咖啡留下空间,于是,瑞幸抓住这一机会,主打年轻,独立的标签,价格最贵的为27元一杯。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瑞幸的单杯均价在市场份额排名前5的咖啡品牌里是最低的,所以很多人对瑞幸咖啡的第一印象就是性价比!

为什么要做在外界看来“疯狂”的开店?因为这恰恰是瑞幸咖啡验证基础商业逻辑的必备前提。因为只有开到500家店,才能在一线城市建立最基本的网点密度,有了足够的网点密度,才能对“便宜 便利能够引爆咖啡消费”这一假设进行验证。

因为瑞幸咖啡的目标顾客,与其说是咖啡爱好者和真正懂咖啡的人,不如说是解决“价格和便利”之后,能够启动的新消费群体。这些顾客没有那么懂咖啡,也不太喝得出来不同烘焙度、不同豆子的细微差异。

目前外界对瑞幸咖啡的最大质疑,是其盈利能力。但根据瑞幸方面放出来的消息,是“做好了长期亏损的准备。”先圈占用户或顾客到一定规模,然后在海量用户基础上,用规模优势或商业模式创新来实现盈利,这是瑞幸咖啡的潜在商业逻辑。

从目前瑞幸咖啡130万的客户规模来看,瑞幸以咖啡为入口,获得了一批相当批量的顾客。这是瑞幸“烧钱”烧出来的资产。

如果每个获客成本仅仅是20块的一杯咖啡,那么相对于互联网企业动辄上百的获客成本来说,瑞幸咖啡具备了结构性获客成本优势。而滚雪球滚大用户量,从而快速进行一轮轮融资,能够反哺资本优势。

瑞幸咖啡与雪莱、弗兰卡、法布芮、恒天然等全球20余家顶级咖啡配套供应商在咖啡设备和产品原料等方面深度战略合作。

除了咖啡豆,瑞幸把其他食材和材料全部外包给顶尖供应商。它的奶由恒天然安佳提供;轻食由百麦、百卡弗、中粮丰通提供;纸杯也是由第三方供应商提供。目前,为瑞幸提供高品质的咖啡豆的是台湾地区一家最大的咖啡豆烘焙厂。在找到咖啡豆供应商后,瑞幸还找来了三位WBC;‘WBC相当于咖啡界的“奥林匹克”世界咖啡大赛的冠军,一位意大利冠军、一位日本冠军和一位中国冠军,与供应商团队同步研制配方。

作为一家有深厚技术背景的强运营公司,瑞幸咖啡与传统咖啡品牌在运营层面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强大的技术和数据能力。

依靠后台大数据系统,瑞幸咖啡所有订货系统全是自动的,系统自动会算,全是机器学习的,会预测第二天卖多少,不断调整订货的量。

瑞幸咖啡向瑞士咖啡机供应商采购了顶尖的咖啡机。“机器其实是整个操作环节里非常重要的,因为意式咖啡的原理是机器磨豆,高压蒸汽把水穿过咖啡粉饼萃出咖啡液来,萃取的强度、抗压的均匀程度都与咖啡是否稳定有直接的关系。”所以瑞幸咖啡采购了世界上最顶级的咖啡机。”

为了便于远程监控机器的运行状态,瑞幸要求咖啡机供应商开放接口,通过物联网的方式来管理未来全国几千家咖啡店里的咖啡机。

由于瑞幸咖啡日益上升的采购量,在自有专业咖啡机维修团队的基础上,瑞士咖啡机供应商已经派出工程师常驻中国,负责调试机器、培训。

未来,瑞幸咖啡考虑在店内引入更多时尚、有趣的东西,包括机械手、人工智能、人脸识别等。瑞幸会在保证整个网络覆盖、服务品质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运营模式,给顾客更新、更好的体验。

在店面运营中,瑞幸还开发出了自动排班系统。什么时候是高峰,什么时候是低谷,由系统来配备人力、自动预测对接外卖系统,每个店的店长根据这个后台系统可以有序地进行店面管理,他们只要集中精力做好服务就可以,保证服务品质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套自动运营系统,未来的几千家门店,“靠人的话基本疯掉了。”

这套自动系统通过不断的优化、升级、迭代,包括跟合作伙伴密切的配合,服务表现获得了数据上和体验上的成功。比如,配送时间能够控制在18分钟左右,瑞幸对顾客承诺,只要超过30分钟,系统会自动进行赔偿,现在瑞幸的慢必赔比例已经降到0.4%。

机器、数据和物联网构成的这套后台自动化系统,能够保证瑞幸咖啡店在数量快速拓展过程中的产品口味、服务品质的一致性以及运营效率。但是,瑞幸并不准备成为外卖咖啡,未来它还会开出更多咖啡门店。没有线下门店,这个行业便没有壁垒,对消费者服务来说也没有一个很好的黏性,体验也很差。

瑞幸咖啡目前占据的市场份额,皆为烧钱铸就,一味强调扩张的瑞幸咖啡不应忽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以及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在烧钱扩张的道路上,已有不少前车之鉴,ofo小黄车便是其中之一,盲目扩张带来的后果是生死未卜,破产清算倒闭传闻已久。

年少成名本是褒义,但愿瑞幸咖啡打好基本功,走的长远。

-End-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