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攻于心,精于细节;耐心读完,收获自明
本期客座主编:类类
插坐学院的同学们,大家好:
我是类类,一个做了十年运营工作的互联网人,如今是手机圈里一位年轻的学习者。
运营攻于心,精于细节,少花钱做大事为准则,不花钱是不可能的,时代在变,用户在变,趋势亦在变。
这么多文字,感谢那些能耐着性子读完的朋友!感恩有你们!
新媒体运营实操干货(万字心得)
文 / 类类(360奇酷粉丝运营总监)
一、新媒体需要具备的条件
1. 基本条件
2. 个人知识面:社交网站,APP
有没有玩社交网站或当下流行APP的?我觉得这体现个人的知识面。玩社交网站,需要注册账号,不能只是简单地看,在里面要发帖子、回帖子,和很多用户接触,甚至加入用户圈子,才能慢慢了解整个社交网站发展的脉络、趋势。
比如APP,当前最火的是什么?国外哪些APP比较流行?这属于知识面,当你达到一定程度之后,不光是做新媒体,包括做用户运营、活动运营,都会比别人更顺手一些。
3. 你和用户聊过天吗?
你有没有和用户真正聊过天?你有多少KOL?这是比较基本的。
(KOL:Key Opinion Leader,关键意见领袖,在社交媒体上有话语权的那些人。)
交心就是以诚相待,跟用户以心交心地聊,这是基本诉求。做新媒体,不是每天发完文章,你就什么都不管了。要考虑用户感受,考虑他们为什么会参与到你的文章。
如果没有很多KOL,你会发现自己做的很多工作特别困难。实际上,无论你是做新媒体还是社区,KOL都是平时必须做的工作。
多认识网上的知名大V,也许他只是小众圈的知名人士,但你也一定要积累比较好的用户跟人脉。
二、对新媒体运营的理解
1. 注重实操:勿迷信理论
我在2009年接触新媒体,到目前为止玩了5、6年,可能比很多人时间都稍微长一些。我的很多办法属于土办法、野路子,跟大家听到所谓新媒体运营大师、营销大师的思路比较不一样。他们思路偏营销、市场,我偏运营,跟他们的用户角度比较不一样。
运营确实讲实操,不要过多迷信理论,多实践、学习,补充自己某一方面不足。
2. 形神合一:招对运营人
比如搞笑类,冷兔为什么火起来?它们确实有自己独到之处。需要适当把自己个性发掘出来,去找能用心体会、懂得和帐号融为一体的人,通过文章与用户交流,体现特殊性格。
因此,招人一般比较困难。比如做搞笑类或美食内容,结果招到平时性格木讷、很呆的,就不太合适。因此,要把自己个性体现出来,同时还需要跟自己的兴趣爱好等好多东西结合。
3. 花钱,但不是堆钱
4. 质量比数量更重要
这不是靠粉丝数量撑起来的,要看可读性和用户是否活跃。我们做一个帐号,并不是完全充粉丝数,有时候不能转换成价值的粉丝。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不太需要积累的。做一个汽车号、美食号,受众可能没那么多,但粉丝能经营好,实际上效果也会比较好。不是数量越多越好,质量比较重要。
5. 宣传阵地,非用户
新媒体只是品牌的宣传阵地。什么是你的用户?自有平台才是你的用户,这是可控的。自己做APP、社区、网站,可以对用户数据、资料、用户行为做分析。
6. 玩法比你想的多
新媒体打法比大家想象的丰富,而不是像很多人做的,每天发发文章,做做用户反馈、服务。
7. 用户最有价值,转化难度大
新媒体运营也好、传统社区运营、用户运营也好,用户粘度是基础。用户运营中,用户永远最有价值,新媒体用户怎么转化到自有平台,比如APP、社区?这确实是个难点。
转化率没有大家想得高,粉丝数1000万,可能转到到社区的比例,连1%都不到。
三、新媒体的特性
1. 个性
2. 做口碑
不是什么内容都可以做,比如优衣库事件,比如低俗、色情、暴力,特别是偏政治的,很多时候做了,对品牌是有损伤的。不是所有热点都一定要跟,要考虑品牌正向性,一定要做一些正面、正能量的内容。
3. 传播性
做新媒体,传播性比较关键,做任何东西都要考虑用户为什么会帮你传播,不是简单地Push(推送)给用户,否则就是强奸方式,不管用户爱不爱听,都有发出来。好多时候,运营者都只是自己本身认为好,其实很多用户根本不会看。
4. 运营工作特殊性
运营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做新媒体也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运营前期靠积累,找一些比较好的自媒体,比如做微博,需要关联一些大号,大家合作互转,积累到一定程度,自然而然爆发。
但是当你一开始粉丝数不是特别多、文章不太好的时候,可能就比较困难,没办法像做市场一样,花很多钱就可以投放。运营需要积累很多东西。
5. 平台选择
6. 灵活性
不光是做新媒体,做用户运营、社区、活动或者运营的任何一个分支也好,都要注意灵活性,大家不要过于遵守教条,不是按1234步骤、按方式来做就一定对。有可能时代变了,某种思维方式一年之后就不一定奏效了,很多都是在不断试错和摸索地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不是按步骤执行就能有效的原则。
四、比较好的新媒体运营平台
1. 四大平台
微博是传统新媒体巅峰期的代表作
2. 其它
今日头条、百度百家,大家可以尝试一下,知乎、虎嗅、36氪、兴趣部落、京东粉丝圈、天猫粉丝圈、支付宝服务窗等。
五、如何做新媒体账号
当我们拿到帐号,考虑三点:
1. 定位是什么?
帐号是做什么的?为哪些用户服务?出于什么目的而建立?
比如我的帐号“类类有话说”,我是为互联网从业者或感兴趣的人提供经验分享的平台,更多把自己以往的心得体会、实操进行分享,让大家能少走一些弯路。
做这个帐号之前,要把定位考虑清楚,比如冷兔、教授、天天小熊猫等帐号,大家发现他们的定位,只要一想就能想清楚。我们要做到提到某个帐号,就能用关键词概括。比如,微博上“回忆小马甲”,无非一猫一狗,也能做到1000万粉丝。
2. 用户需求
服务哪些用户?不同用户,需求不一样。像我们奇虎手机帐号,发的内容肯定很多跟手机相关的,不能发很多特别娱乐八卦的内容,发的应该是手机技巧、行业动态、活动,都是为用户服务的。
一定要考虑服务哪些人群,知道他们有什么需求,然后围绕需求做内容。
3. 内容
内容要具备可读性、唯一性、接地气的特点。少发PIA稿,很多东西你觉得喜欢,用户不喜欢。
(PIA,拟声词,是一种加了特效后的声音,多指一瞬间的特效,比如瘦子摔倒的声音是“pia”)
接地气,就是用户得到帮助、好处,最起码可以得到心灵上的东西,比如说很好玩,笑一笑,看你的内容很开心;比如深夜八卦,扒的都是特别奇葩的事情,有时候我会特别喜欢看,有时候就是喜欢看明星绯闻,所以要考虑内容独特性。
六、内容运营规划
1. 内容分类
确定定位之后,起码从2个方向出发:内容、用户。内容就是确定定位后,你大概清楚可以发哪些内容。比如帐号属于美女类用户,发什么内容,你就比较清楚。
2. 优先等级
“情绪ABC”理论比较实用,就是考虑内容分类和互相关系,看因果关系,分类列出来,以此对比,算出排序,就是你内容的先后顺序。
确认优先级,确定条数、频次,把这些固定出来。新媒体不是固定的,只是发的时候尽量固定频次,让用户形成良好阅读习惯。比如,9点发内容,用户会习惯每天9点阅读,让用户养成比较好的习惯。
3. 单点突破就是特色
不是所有点都要做,可能想到几十个点,把其中两到三点内容做得很不错,很有特点,就做起来了。互联网时代讲究极致、精简,不是求大而全,单点突破比较重要。很多人知道京东,我最早会在京东买东西,是因为它确实快,只是因为一个点。
七、内容运营的注意事项
1. 熟悉产品,结合产品特性
互联网运营,产品和运营是不分家的。做运营的要了解产品,做产品的能做运营更好。因为运营跟用户结合更紧密,了解用户后,抓点更准确。
2. 细节决定成败
让用户方便并且能够一看就能看明白,这是更重要的。字数也不是越多越好,很多不错的内容只有几百上千字,把话说清楚,说人话,不要显得自己很牛逼,以让大家听懂为原则。
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做手机不要写得过于专业。要能用通俗语言,让所有用户能听懂,这是基本原则。
3. 考虑用户为什么分享你的内容
用户分享前提是看你发的东西有冲动,比如发励志、振奋的东西,让人看了比较感动,想起原来一些往事,比如《老男孩》,所以我有分享的欲望;比如好玩搞笑,我就开心一下。引起用户的共鸣,让用户主动分享你的内容。
4. 考虑品牌正向性
有损品牌正面形象的内容,能避免就避免一些。做活动创意,创意是成功的一半,活动平庸,没有太多亮点,为了做而做,可能花了很多人力物力,最终效果不是特别有效。
5. 内容聚焦
不要杂、多、乱,一定要做精品,做优质粉丝,真爱粉。真爱粉是什么意思?比如小米,在微博或空间有几千万粉丝。真爱粉就是有一天你被欺负、跟人家打架了,他会出来帮你打架,说公道话,他是真的帮你。
人家可能说你手机有问题,粉丝会为你反驳,义无反顾地向着你。真爱粉有多少才是关键的?不要单纯追求数字。其实我讲很多内容,是属于不花钱或少花钱能做的事情,很多人用“粉丝通”,花很多钱,比如花50万做粉丝,效果其实很差,50万可以做很多更好的效果。
6. 其它
图片质量、设计风格,个人觉得也得考虑。我参与活动,第一次得了几个奖品,下次还是那几个,我就不会再参与,种类数量尽量丰富。活动引导,也不是发完文章就万事大吉了,活动需要很多引导,比如前期积累人脉、积累KOL,留在平时当评委。在你做之前就要找好人,就像很多酒吧有托。运营规则跟现实逻辑,其实很多类似。
八、用户运营:金字塔模型
1. 基础层:所有粉丝
用户运营里面有一个用户金塔模型,这对新媒体运营、用户、内容、活动运营,都是比较有效的模型。80%得用户可能是潜水用户,平时不发内容的用户,都在这一类。
2. 中间层:群管
几倍管理能力,对社区起较大作用。
3. 最上端:运营、产品人员
谁跟用户走得最近,就是金塔顶端,主要发挥从上到下引导的作用。在用户心目中,能把你当知心人,这是比较关键的。
九、如何得到靠谱的帮手
1. 种子用户
2. 社群管理(活跃、规则、奖惩、任务等)
然后就是规则,群也需要规则。我觉得社群只是管理工具,但一定要把群管理到位,群是工具不是平台,尤其社区社群只是基础工具。规则奖惩要做清晰文字,起码让用户有奔头、有激励、颁任务,在和用户磨合过程中,用户帮你做一些比较有意义的事情。
3. 各平台打通
尝试跟各平台打通,不要自己玩自己的。尝试和别人跨界合作,比如各有10万粉丝,可以做一些联络活动。如果你的粉丝数比较多,大家可以找我们奇虎手机帐号,尝试互动合作,我们是非常欢迎的。
4. 塔尖客户
积累塔尖用户,不一定是KOL,做社群管理,某种程度上其实群主也是塔尖。积累不错的塔尖用户,这些用户可以帮你分担很多细致工作,帮你管理其它用户。
5. 用户荣誉感
在运营过程中,一定要把荣誉感交给用户。比如,我们做一个活动,适当和用户讨论,借用户的嘴说出来,让用户帮你想想办法,让用户有参与感。做新媒体时,可以考虑在某些文字和颁奖里面,让用户有归属感。比如做一些活动,让用户做评委,体现荣誉感。
6. 放权
一定要相信用户能做比较好的东西。用户群体能否交给比较好的用户去管?放权是一种能力,就像公司里,放权给自己的下属,团队去做一些比较有意义的事情。相信用户能做比较好的东西,这是学问。
十、四大平台的基本运营手段
1. 微博
大家可以尝试做微博活动,跟原来不一样,现在收费了,但是效果还是不错的。比如原来我做的微博活动,互动量达到几万,比较靠谱,而且主动给你加粉丝。微博上比较热门的东西,看看能不能融合自己的帐号。
平时找一些比较不错的大号互转,不一定粉丝很多,一定要判断大号的真实性,有些可能看上去粉丝很多,但是效果没有大家想象的好。一定要判断真实粉丝数,一般50-60万粉丝数,内容基本每天应该在100以上的。
你的内容是否具备传播性?人家为什么要分享?这个问题一定要考虑。做活动,用户怎么留存?可以做简单地有奖活动,但更多是发挥创意,让用户觉得做了还挺有意思的,为了发奖品而奖品的活动没有太大意义。
3. 贴吧
第一,需要接触官方,某种程度就是要花钱,花钱后有很多功能开放,涨粉丝更快。贴吧的平台粉丝数比较大,可以用很多功能,涨粉丝等很多功能比较好。
但是纯粹运营,比较难一些。贴吧的吧主管理,是贴吧运营工作中比较大的一部分,跟社区版主一样,发挥比较大的作用。最起码要有比较靠谱的吧主,帮你做活动、任务收集,做一些比较有意义的事情。
日志发布需要保持比较好的频次,不是一天发很多。一天最多6条,正常一天3、4条就行。说说跟微博差不多。
原来我们很多运营人员,平时发很多微博、说说,连140字都凑不齐,这是有问题的。用户读完都不知道怎么一回事,不要给人这种感觉,一定要讲清楚,不要讲得很拗口,显得自己很专业似的,要让用户觉得有意思,用户可以真正跟你产生互动。
十一、运营小技巧
1. 打造个性标签
比较不错的账号,可以用关键词概括。比如冷兔,发一些冷段子、冷幽默、好玩图片,看完特别开心,有意思。
考虑下,当人家问你做的帐号,有哪几个标签可以概括?如果你的账号没有特殊性,甚至自己都不知道做什么内容,特别杂,东做西做,基本上一定做不好的。
2. 人神合一
一定不要选跟帐号气质不搭配的人,美食类的帐号要找美食达人、吃货,发的内容能体现吃货精神。
3. 提升转发数(大V,热点)
最基本的方法是找大V互转,平时多积累人脉人品,好东西慢慢都用得上。平时跟热点结合,结合后转发量可能比较大,所以有时候该跟必须跟。
4. 跟热点的注意事项(合法,品牌)
平时跟网络热点结合,一定要合法,注意品牌调性,不要转负面内容。跟热点结合一块,对曝光量会起到良好作用。
5. 熟悉平台功能
6. 坚持不懈,有原则
很多做新媒体帐号的,都是72小时在滚动,晚上时间也尽量不错过。2010年,我当时做猫扑,50万粉丝在网络媒体领域排第一。那时我的工作不止这些,微博只是平时兴趣,但觉得挺有用的,那时候基本上从早上9点发到晚上1点,没有停过。而且,那时候没有时光机,每一条都是逐条发的。
原则什么意思?就是我刚才说的,不要为了粉丝而粉丝,为了一些东西不折手段。比如咱们做垂直帐号,哪怕只有几万粉丝,只要做到位了,挖掘了价值,其实也能起到变现作用。
7. 关于新媒体人员招聘
一定要找符合帐号气质的,尽量找有耐心、有韧性、做事细心、有责任感、对某一方面专注的伙伴。不是说要有很多经验,或者有小米、BAT新媒体的经验,大公司的新媒体人员不一定做得比较好。如果把平台光环剥离掉,你还剩的东西,就是你的能力。
8. 跨界合作
尝试跟自己相关的,或者别的平台联动,也可以跟我手上的资源做互动合作。我的新媒体覆盖了比较多的粉丝数,平台差不多30多个,粉丝小1000万,大家可以找我们做比较好的联动合作。
十二、互动回答
Q1: 金字塔模型如何从最底层建立?
A1:金字塔模型不是说从底层开始建立,其实就像玩游戏,小组活动总有人挑头。运营过程中,大家适当做活动,自然而然形成塔的结构,不是说怎么建立,讨论底层建立意义不大。
Q3: 在新媒体运营中,如何做到以用户为中心,但又不是刻意迎合用户的兴趣,并保持自己的核心呢?
A3:在你的工作摸索中思考,没有确切的办法,靠的是经验、经历、感觉。这需要长时间的磨练、实践。
Q4: 新媒体营销方面的资金投入相对于线下媒体广告,占比大吗?
A4:新媒体投入没有线下投入高,户外、地铁都很贵,新媒体这块投入不是特别大。很多人不知道怎么省钱做粉丝,所以刻意花钱做粉丝。
我从没做过“粉丝通”,没在这方面花钱,不是不想花,确实是没那么多费用。还是想一些办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粉丝不是靠钱堆起来的。
Q5: 当没有热点的时候,能不能自己去制造网络热点?怎么做?
A5:制造热点不是不可以,只是过去有媒体属性的会好一点。比如我过去在猫扑比较方便,但在互联网时代,分流严重,不是依靠某一个平台就能做火。你自己制造可以,但要考虑在哪几个平台制造,而且现在的成本越来越高。
你会发现热点没以往多,也不是那么容易制造的。因为现在很多热点在朋友圈,但朋友圈又比较封闭,所以热点没出现苗头,就被淹没掉了。网络热点也是需要发挥创意的,确实是比较辛苦的事情。
A6:地推方式肯定也适合,主要看帐号的性质。比如智联招聘,可以做校园招聘,线下活动考虑推广自己的二维码。我们原来也做过,效果不错。
Q7: 除了地推,有没有更好的方式?
A7:方式很多,需要找一个适合你自己的方式。做运营,最起码要有研究竞品的思维,我们做奇虎,研究小米。当你不知道怎么做,看竞争对手怎么做,在竞品基础上去学习改进,同时探索思路,慢慢就会找到自己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