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哈喽哈喽各位俺又来了。
熟悉俺的朋友都知道,我喜欢捣鼓一些电子硬件产品,家里白嫖或白菜价购入的设备可以堆一个房间了(包装盒),自从固态普及之后家里除了NAS基本全部换了固态了,耗电低噪音低的优点完全在俺心里替代了身娇体弱的机械盘,看看现在固态的价格再想想当初购买的第一块固态硬盘的价格完全想哭,那会120GB的东芝固态俺是用1000多块钱购入的,SLC颗粒,2D堆叠,质量还不错,现在也能正常使用,速度也没掉多少,这几年写入大概七十多TB,也不算多(其实已经超过了官方宣传的使用寿命了)介于亲身用过超长通电超多写入超多的固态硬盘,我想我或许可以解释一下固态硬盘寿命的问题。
正文:
有幸中了次大妈的众测,早已在另外一个平台发布过测评,但是后来由于某国企的问题,一度很多网站下架该企业的测频和产品。很不辛我的文章也被强制删除,要不然现在这篇文章我就可以直接复制粘贴过来水啦。
本文不讲海康的黑历史,只来讲产品(怂)
作为视频行业的龙头企业,海康威视也曾经推出过几款SSD产品但都不温不火,直到C2000系列这批黑马的问世。C2000系列以性能不错的群联E12公版方案为基底,加之行业巨头企业作为后盾的十年质保,而售价又堪比山寨品牌,种种因素加在一起让海康威视C2000系列固态硬盘一炮走红。
之前的海康威视C2000系列分为普通版和PRO版。两者基底一样,都是群联ps5012-e12&东芝3D TLC的公版方案。最主要区别在于PRO版是东芝原厂NAND,而普通版是群联自封NAND。但是那一批东芝原厂NAND的C2000 PRO只有512G版本,难以满足全部用户的需求。于是海康威视在近期推出了新版的C2000 PRO,这次的新版拥有256G,512G,1T,2T四种容量。NAND更换为紫光原厂3D TLC,主控方案更是换成了SMI 2262EN,可以说产品完全换了一个样。C2000 PRO的新版和旧版可谓是天差地别,国产NAND的实力究竟如何,新版的C2000 PRO究竟是升级还是缩水,这就来看一下
Notice
区分新旧版本的C2000 PRO非常容易,旧版是与C2000相同的深红色包装,而新版换成了黑色包装,显得更高档了一些
包装的配色和印字也都变成C2000 PRO专用的了,不再是靠贴纸来区分是不是PRO版
包装外面还留了两个拉绳,方便用户打开盒子,不过这稍微有点破坏整个包装盒的美感
随盘赠送了一个散热片,螺丝以及螺丝刀,还有一个用来下载固件升级工具的二维码
新版的C2000 PRO的PCB变成了黑色,相比旧版的蓝色看着更舒服一些。正面为了方便粘贴散热片,所以没有任何贴纸
和保修相关的序列号贴纸则是贴在背面,十年质保是业界最长
背面有两颗NAND和一颗DRAM
主控已经更换为SMI 2262EN,这是慧荣目前比较高端的SSD主控,支持8通道,每通道4CE的NAND,总计32CE
闪存是重点,紫光原厂NAND编号为UNN1TTE1B1JEB1。这是紫光存储出品的消费级3D TLC NAND,单片256GB 8CE。全盘使用四片总计32CE,正好喂饱主控的32CE。NAND本身支持1500PE,在TLC中寿命算是不错的了
DRAM则是常见的南亚DDR3颗粒,单颗512MB,正反面各一颗总计1GB
扫描包装盒子里那个二维码,可以进入海康存储官网的下载区,可以下载新版C2000 PRO专业工具箱
这个工具箱主要作用是更新固件,至于查看SMART什么的,这个工具箱的显示并不怎么友好,并不太适合普通用户
新版C2000 PRO的固件分为两种,其中FT后缀的是高速固件,ST后缀的是稳定固件。出厂默认是前者,可以在工具箱内随意替换。刷固件的过程也就一分多钟,无需重启,体验很好。
SM2262EN是一款很成熟的主控,Crystal Disk Info可以正确识别它的各项SMART参数
与旧版的群联方案搭配大容量DRAM可以在AS SSD Benchmark的1GB测试中爆出相当耀眼的成绩,而慧荣主控在这方面没有那么强势
而与此同时带来的优势是在10GB的测试中几乎没有任何性能下滑
而ST版固件在这个项目中没有看到和FT版有多大区别
要说ST固件和FT固件最明显的差异,那就是SLC Cache的策略上了
在空盘情况下,FT固件有大约150GB的Cache,而ST固件只有10GB左右的Cache
更大的Cache有助于提升日常使用体验,但同时带来的是相对较差的稳定性,这方面就是ST固件的长处了
同型号产品的版本更替,原本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是有些别有用心的厂商利用更替的机会进行成本压缩产品缩水,甚至同一时间存在多种外观完全一致但内在根本不同的产品,消费者往往需要靠摸奖来决定自己买到的究竟是什么。
海康威视在这方面体现出了巨头气质,明明白白的把更新后的产品构成告诉消费者,无论从盘体还是包装盒上都做出了明显的区分。让用户远离抽奖,明明白白消费,这点值得称赞。
慧荣主控的新版C2000 PRO在风格上与群联主控的旧版有着天壤之别。群联主控追求1GB跨度内的测试工具跑分,而慧荣更追求相对稳定的性能体验。两种方案很难讲孰优孰劣,只可说是各有千秋。而紫光NAND的表现也是不错,让人们对国产有了新的期待。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目前国产厂商在芯片等高科技领域举步维艰。此时我们更要为国产SSD加油助威了!
!
拆完箱 跑完分 该算算SSD寿命了
其实除了闪存类型,MLC/TLC/QLC影响SSD的寿命以外,SSD的容量以及日常使用都会影响到SSD的使用寿命。要知道一块SSD能用多少时间首先得会计算它的寿命,固态硬盘的P/E数就是我们常说的擦写寿命,闪存完全擦写一次就是使用了一次P/E。什么是完全擦写呢?
我们用SN750 1TB来打个比方,假设我向其写满1TB的数据以后再将这个数据擦除,这就是使用了SSD的1次P/E。
目前主流的TLC SSD的P/E数为1000次左右,我们用SSD总容量乘以P/E数,再除以每日写入量与365(天)的乘积,最后就得到了SSD的理论使用寿命。
就拿我这块海康C2000 Pro NVMe SSD 1TB版本为例来说,假设我每天向里面写入100GB的数据,将其带入SSD寿命计算公式,C2000 Pro 1TB寿命=(1024*1000)/(100*365),通过计算我们可以得知C2000 Pro1TB版本的理论寿命约为28.05年,所以我们并不需要担心SSD的使用寿命。(请那些说TLC SSD用几年就坏的人站出来)。
Notice
学会这几招 你的SSD更快、更持久
写入放大就是目标盘预计写入值和实际写入值之间的倍数关系,这个数值一般越小越好。
给大家举个例子,在向SSD写入数据时,假设我要写入一个8KB的数据,此时读取的区块大小为1024KB,假设其127个page已经写满,只有一个空余page,那么此时SSD不是直接将我要写的8KB写入,而是先将127个page的数据转移出来再和8KB一起写入,所以我本来要写8KB的数据,结果一共写了128个page,1024KB的数据,生生放大了1024/8=128倍。
解决方法也比较简单,我们在使用SSD的过程中,尽量给SSD留出一部分空间,这样使得数据写在空白的块,就不会出现写入放大的情况。当然SSD主控芯片中的磨损均衡等机制也十分重要,我购买的这款WD_BLACK SN750 NVMe SSD带散热片版本主控芯片就支持磨损均衡、Trim等机制,这对解决写入放大是很有帮助的。
对SSD寿命影响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磁盘的碎片整理了,微软的磁盘碎片整理原理上是通过系统软件或磁盘碎片整理软件对电脑磁盘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碎片文件进行重新整理,来提高电脑的整体性能,此处借用知乎(青蓝)的一个形象比喻,机械硬盘相当于统一用一辆校车(磁头)接送(读写)全市(整个硬盘)的孩子(数据),如果能让孩子们都搬家挨在一起住(碎片整理),则校车的接送会很有效率。
固态硬盘相当于每家都是家长开车接送孩子,这样孩子们的家是否挨在一起丝毫不影响接送效率,你非要让大家都搬家到一起住(碎片整理),只会是劳民伤财(增加擦写次数),没有任何意义;反而是大家分散住更有效率,可以缓解局部交通压力(均衡存储单元的擦写次数,避免局部过早达到擦写寿命的极限)。
所以我们可以理解,磁盘碎片整理是针对于机械硬盘的技术,但其完全不适用于固态硬盘,切记不要对固态硬盘进行碎片整理,切记!
总结
固态硬盘的寿命并非坊间传闻的那般不可靠,我们需要正确认识它;
固态硬盘的速度虽然要远远快于机械硬盘,但在使用过程中还是要注意避免写入放大和磁盘碎片整理等错误的使用方法;
对于固态硬盘的购买,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记住选择大容量、大品牌。
码字不易,排版不易,测试不易,点个赞吧。
扫描二维码
新浪微博:并不用并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