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打造品牌的方法(87%人不知这3种方法)

今天是单仁行陪伴您的第2048天

01

在上个月的14号,我给中国陶瓷网做了一场《数字时代,品牌如何布局》的演讲。

在今天,不光是C端的企业在注重品牌的打造,加强对用户的感知,过去一些没有注重品牌,或者是单纯把产品作为品牌全部内涵的B端企业,也都在重视思考起品牌的意义。

是什么在促进他们对于品牌的重新定义?怎么样布局品牌,特别是打造品牌的差异化?

今天我把一部分的内容整理分享给大家。

02

在数字时代,企业对于品牌的呼唤不光是来自于构建竞争力的需要,或者是业绩的提升,本质上是随着传播工具和效率提高的社会发展趋势。

企业打造品牌的方法(87%人不知这3种方法)

在疫情来临,国产潮流兴起,共同富裕变革的当下,大部分企业都对现在正在发生的经济环节和商业模式的变化始料未及。

我们说的未来已来,彷佛还是昨天。

但在今天的背景之下,我们看到了不光是出口企业,包括科技、高端制造业等一系列企业能够顺势而起。

他们乘上了危机当中的快车,而诸如餐饮、旅游,以及依然遵循着传统商业模式的企业遭受了不小的损失。

在同样的环境之下,有的企业逆势腾飞,有的企业被倒逼离开了舒适圈,立马变得一蹶不振。

从产品到人,从生产到数据,从线下生意到平台经济,进化论其实一直伴随着所有企业的生命周期。

而这个进化论的最终目的,一定跟用户需求离不开关系。

从算法变革到千店千面,从单次交易到订阅经济,从图文广告到短视频、直播营销。

在此之前,没有哪个时代的企业会像今天这样迫切的想与用户产生直接的联系,希望在深度挖掘用户的需求当中,找到产生交易的机会。

这是一个被选择的买方市场,而对于新用户和老客户之间,品牌是一个直接的对话窗口。

众多企业是在搭建品牌的基础上,再去深度发掘用户需求。

但是,就品牌而言,它存活的根本逻辑是什么?

一个品牌在市场存活的核心逻辑就是品牌必须跟品类结合,更重要的是跟用户的需求结合。

这样品牌才有机会与用户产生连接,最终才能让用户一旦产生需求之后,能够回到品牌身边。

人的大脑其实特别懒惰,与自身无关的信息根本无法通过脑细胞形成大脑记忆。

品牌存在着同质化,也需要差异化的内涵。

我们的企业发展品牌,用品牌做营销的时候,不是先唱戏,后搭台,先搞个品牌,再去找用户在哪,需求是什么。

品牌不只是为了现在的业务而服务,它包含的不仅是产品价值,还有文化内涵。

一个好品牌可以存活下来,一定要跟用户的未来需求产生关系,品牌再跟品类结合,产生跟用户的接触,才有可能形成对用户记忆的机会,这是品牌本身存活的根基。

让用户对品牌形成大脑记忆只是一个小小的开始,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大力发掘用户需求场景。

今天市场上的每个用户,都有自己独特的即时需求和周期性需求。

他们会因为年龄、性别、生活区域、生活习惯、收入水平各种因素的影响,对产品或者服务产生不同的需求。

互联网的发展,让用户有了更多选择,这也导致企业层面的竞争强度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激烈。

我们必须精准满足用户需求才能获得他的选择和认可。

在后疫情时代的品牌要想数字化涅槃,就必须要像空气一般在用户身边存在。

怎么做到像空气一般在用户身边存在呢?

建立品牌的存在感非常重要。

03

建立品牌存在感的方法很多,不管是社交、搜索、社区还是信息流或者是各种平台,保证能够让你的用户随时感知到品牌的存在。

过去我们线上品牌是跟线下的销售渠道相结合,那么今天在网络上除了结合之外,还要快速响应用户的需求。

品牌的核心是服务于特定受众,满足特定对象的品类需求,用特定的价值作为沟通管道,最终形成高粘度的链接。

这里面有几个关键元素:

第一、数字时代的品牌一定要做市场细分,细分特定的领域,特定的受众,或者特定的场景。

品牌除了品类功能性的需求必须得到满足之外,今天,精神层面的需求成分越来越大。

当市场上的所有产品的物质元素越来越趋同,品牌的差别那就是剩下精神层面的区隔了。

花西子在短时间之内能够崛起,不是在功能上给年轻的女生们多少的价值,而是在品牌元素上,给了Z世代强大的中国自信的力量,有了中国品牌的认同感。

对Z世代来说,品牌是一种认知和文化,必须有独特的调性。

“我喜欢,因为它是中国人的品牌”。

Z世代是在中国品质开始跟世界并驾齐驱的年代,进入了消费市场。

他们对中国的自信,对中国文化的认同,使得他们也会对有中国文化元素的品牌有了更多的认同。

数字时代,中国元素的品牌更能受到年轻一代的认可。

所以,崛起的新品牌,关键要素中,中国传统文化跟现代技术相结合,跟价值观相结合,一定有机会在市场上得到认同。

为什么品牌构建当中必须加上价值观元素?

人以类聚,物以群分,品牌本质上就是一个拟人化的对象。

而价值观就是人和人之间互相认同的重要管道。

价值观本质上是一种对人生的看法,是一个人关键决定取舍的重要基础,是一个人判断对方并且愿意持续交往的重要底色。

哲学家以赛亚·伯林在《观念的力量》中说“思想有致命的力量”。

不同的观念,决定了你对世界的认知,决定你的处事方式,决定了你在关键时候的选择,甚至影响一个人的命运。

伯林说:“观念的力量,是由意义和情感构成的矢量”。

在人和人的交往当中,第一次的形象,特别是外表,确实可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真正能让人与人之间深度交往的是性格的认同,是价值观的认同,是为人。

最近五年,华为之所以得到大家的高度认同,是因为华为面对打压,威武不屈的精神,是华为勇于创新的精神。

同样,一个品牌,能够得到他人的好感、认同和追随,不是因为品牌外观的设计,不是因为品牌视觉的形象和口号。

一两句传神经典的slogan确实可以刺激营销,但想做到持续性的交易,一定需要品牌所表达的不同价值观。

在信息充分对称的数字化时代,价值观的力量将会成为品牌的基因,成为品牌之间区隔的重要元素。

第二,一个有价值观的品牌必须有要自己的形象代表。

今天的品牌需要有一个有血有肉的代表,作为品牌IP的符号。

为什么创始人作为公司的品牌的IP,在今天显得越来越重要。

公司的创始人,会把自己的对事物的看法,自己对事物的选择元素,判断事物的标准,选人的标准,自己的人生态度,这些都会在经营当中逐步凝炼成一家公司的气质。

乔布斯对产品完美甚至变态的苛求、易怒的性格、强大的影响力,改变世界的梦想,这些独特的人格特征,让人印象深刻,也给了苹果产品让人迷恋的品牌气息。

小米的品牌,本质上就是雷军的形象的显性代表。

雷军本人勤奋、憨厚,做事情认认真真,这份气质会把它投射到小米的产品系列和味道当中。

品牌不光是企业的符号,也是企业创始人,甚至是文化精神的载体。

04

当然,最后我也必须要强调一下,只有企业本身能够健康生存,品牌才能延续下去。

品牌不仅需要产品作载体,需要企业作为载体,它是企业综合实力的表现,不是说做好品牌,就能如愿以偿的立马获得业绩回报。

实际上,那些综合能力不强,思维模式还没有转变过来的企业也难以让品牌健康、持续的成长。

我在研究当中发现,那些优秀的新品牌都有这么几个特点:

一是销售渠道多样化。

品牌只是一个符号,是信用的背书,背后的产品和企业经营都要多样化,在渠道多元化当中,线上渠道一定不可或缺。

二是区域市场平衡化。

要去兼顾内外市场,企业一定要有这样的意识,只有这样的平衡意识,才能让品牌有更强的生命力。

就像十四五计划当中提到的,未来中国的企业一定要做双循环,再去打造领域里的国际品牌。

三是应用领域多元化。

不仅是经营多元化,而要产生对不同应用场景的深度挖掘,让企业经营和品牌能够稳定下来。

企业的品牌建设不能自说自话,而必须要深入理解用户的需求场景。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够帮助到各位,品牌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这篇文章也值得你反复再多听几遍。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