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手机微博黑暗模式(2021年三星最值得入手的手机)

三星手机微博黑暗模式(2021年三星最值得入手的手机)近年来,国内消费者庞大且惊人的消费力让不少国外科技企业开始重视在中国市场的发展。从去年美智库发表的对中国消费市场的预测,再到如今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参加 CES、MWC 大会;从宏观到微观,从元件供应商再到终端制造企业,各家厂商在商场“PK”的同时,似乎都有着一个默认的“共识”——中国市场变得越来越重要。

3 月 6 日晚,三星在广州海心沙正式在国内发布今年的首款旗舰 Galaxy S9 / S9 (下文简称:三星 S9 / S9 )。尽管早在 2 月的 MWC 大会开幕前,三星就已经在巴塞罗那的发布会上“首发” S9 系列的海外版本,但面对中国用户市场的使用需求,此次三星依然在 S9 系列上加入一系列的本土化服务。

中国是我们相当重视的市场。这是三星电子移动通信业务总裁高东真(DJ Koh)在广州发布会上说的第一句话。如何解读 DJ Koh 所谓的“重视中国市场”,其实从我跟踪巴塞罗那和广州两场发布会,大概能够理解到其中的意义。在巴塞罗那首发 Galaxy S9 系列的同时,三星在国内官方商城也上线了“先行者计划”的预售页;而在国内发布会上,三星公布了朱亚文、井柏然、华晨宇三位明星为新品代言;在产品上,三星宣布将于腾讯、京东、银联等企业合作,继续完善系统的本地化服务功能。显然,在经过 Galaxy S8 系列国行版在国内销售不佳的尴尬后,三星需要通过 S9 系列来重新“激活”中国市场。

那么,这款新旗舰的体验到底如何?这款手机值得买吗?在定论之前,今天我们不妨来对这两台新机做个详细评测。

细节有着不少变化,但外观并无太大惊喜

的确,相比于历届 Galaxy S 系列手机,Galaxy S9 / S9 应该是与前辈对比变化最少的一款 S 系列手机。虽然从命名上,Galaxy S9 系列是 S8 系列的迭代款,按往常的升级节奏,无论是外观还是硬件都理应会做一次升级。但比较遗憾,这一次三星并没有“按常理出牌”,尤其是外观部分,只是在手机细节上进行了一些微调,并没有给我们带来太大惊喜。因此,也有人说,单从外观上看,Galaxy S9 更像是一台“Galaxy S8s”。

不过这也并非是件坏事。尽管 Galaxy S9 在外观上的变化对比前辈 Galaxy S8 并不明显,即便是两台手机被拿在手上粗略体验也没有太强烈的体感区别,在“保守”和“激进”两个选项中,三星选择了前者。但不可否认的是,Galaxy S8 的这种“全视曲面屏 双曲面玻璃 金属中框”的搭配时至今天都拥有着不少好评。尤其是在今年“异形全面屏”当道的手机市场里,S8 / S9 上的这块“全视全面屏”可算是 2018 年手机圈里一股清流了。

屏幕参数方面,三星 Galaxy S9 系列沿用了 S8 系列的两块 Super AMOLED“全视全面屏”,屏幕规格分别是 5.8 英寸(直角)和 6.2 英寸(直角),均为 18.5:9 比例、2960 x 1440 显示分辨率。虽然同为采用 OLED 屏幕的 iPhone X 在去年的 DisplayMate 评测中拿下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评价,但在今年 3 月的测试中,DisplayMate 却给 S9 / S9 的屏幕给出了“有史以来最高”的 A 级评价。

而从 DisplayMate 的评测结果看,能让他们给出“最佳”的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是高达 1130 nits(尼特)的屏幕最高亮度,在阳光直射屏幕的环境下能够更清晰地显示画面;其次是在标准 sRGB / Rec.709 色域测试中的 141%、标准 DCI-P3 色域测试中的 113% 结果,屏幕色准色域两方面都有着相当优异的表现。

所以,尽管 Galaxy S9 / S9 是有着和前辈一样的正面设计和硬件规格,但屏幕的整体显示素质是有了更好的提升。换句话说,在 S9 系列上所用的这块 OLED 屏,应该是目前智能手机里显示素质最好的一块 OLED 屏幕了。其实屏幕部分有一个细节可能大家都没有留意到,实际上对比 Galaxy S8 和 S8 ,Galaxy S9 的“额头”和“下巴”均缩减了约 1.2mm。而 Galaxy S9 则缩减了约 1.3mm。这个“变化”可谓是真的能用“毫米”来计算了,不对比根本看不出来。

另一个比较细微的变化还有电源键的长度。虽然三星官方并没有给出 S9 的电源键比 S8 长多少(目测大约为 1mm),但对于我这种拇指并不算长的用户而言已经算是相当“友好”了,因为我能够更方便地唤醒手机。有别于 Galaxy S8 系列上的金属抛光加工,本次 S9 采用了更加扎实磨砂质感中框,依官方解释,选用磨砂是为了“防止刮痕产生”。但其实我个人更喜欢 S8 上的抛光加工,毕竟双面玻璃和抛光中框能带来“相映成趣”的视觉效果。

先抛开“谁更好看”这个主观问题不说,在金属中框这部分里三星还是做了不少改变。除了更换中框表层的处理方式,金属中框的厚度也有所加厚。因此整机厚度要比 S8 更高几毫米,而机身中重量也比 S8 更重 8g 左右(三星 S9 163g ;三星 S9 189g)。拿在手上还是有着相当明显的分量感。

如果说前面这些变化都不足以体现出 Galaxy S9 与 S8 在体验上的区别,那么由 AKG 调校的双扬声器应该是一个最直观能感受到改进的地方。我们很高兴看到三星终于为旗舰手机配备双扬声器,而且还是由 AKG 调校、杜比 360° 全景声加持,其配置阵容带来了“更响”还有“更立体”的音效表现。不过,通过图文我们未能展示出双扬声器的播放效果,具体我们会在视频评测中进行演示。另外,我们也很高兴能在 Galaxy S9 上依然见到 3.5mm 耳机孔。

指纹识别方便了不少,但人脸识别仍有进步空间要说 Galaxy S9 与 S8 对比最明显的地方,莫过于后置指纹识别区位置的变动。为了避免在新机上再次出现 S8 那饱受诟病的指纹识别区“误触”问题,本次三星将后置指纹识别区移到了后置摄像头的下方,从而避免像我这种右撇子用户经常在解锁时摸到镜头的尴尬。

不过实际上,即便三星这次将指纹识别区进行了移位,我们依然会在快速解锁时摸到后置摄像头。这个情况尤其是出现在我们使用 Galaxy S9 时,由于指纹识别区并不大,常常会在解锁、滑动打开通知栏时一个不小心就直接摸到垂直双摄的下半部分,最后还是会出现误触的情况。因此,虽然三星在 S9 系列上微调了指纹识别区的位置,镜头被误触的概率大大减少,但问题依然存在。我们的建议是扩大指纹识别区的触摸面积或形状,比如扩大成正方形,这样识别体验或许会更完美一点。

除了普通的电容式指纹识别、往年推出的虹膜识别外,今年 S9 同样也提供了人脸识别功能。顾名思义,人脸识别就是通过用户的脸部特征进行系统解锁验证,其原理和操作步骤和我们之前体验过的 Android 手机所搭载的人脸识别相似。不过在系统设置中,人脸识别并不能和虹膜识别同时手动开启,只能通过“智能扫描”让系统对使用环境进行判断使用。

这种设置的做法,在实测体验中我们大概能找到原因。由于缺少像 iPhone X 那样的扫描硬件支持,Galaxy S9 / S9 主要靠前置摄像头和传感器,Galaxy S9 / S9 上的人脸识别需要较好的环境光线支持,否则识别效率将会被大打折扣。而虹膜识别则刚好相反,它能够在黑暗的环境下正常识别,但识别的效率相对有限,需要一定的响应时间。在实测体验中,人脸识别的速度并不算快,与其等手机对准自己,还不如用指纹点按来得方便。

因此,“智能扫描”就是根据传感器对环境光进行检测,从而让人脸识别和虹膜识别两者达到“互补”的作用。在光线较好时首选人脸识别,反之则是虹膜识别。当然,你也可以同时开启“图案、智能扫描、指纹”三种方式进行验证,以达到最快的识别效率。

“首发”高通骁龙 845,硬件表现无可置疑和往年一样,根据销售地区的不同,三星依然给 Galaxy S9 系列配备了高通骁龙处理器和三星自家的 Exynos 两款不同的处理器。也和往年一样,今年国行版 Galaxy S9 系列采用了高通最新的骁龙处理器,同时也在国内“首发”了骁龙 845,而并非是自家的 Exynos 处理器。不过比较遗憾的是,今年三星依然仅在相对小屏的 S9 上配备 4GB 的运存,想要更大运存配置的用户只有选择标配 6GB 的 S9 了。

此外,除了运存配置不同,三星 Galaxy S9 和 S9 在电池方面也有 500mAh 的容量差距。其中 Galaxy S9 配备的是一块 3000mAh 电池,更大的 S9 则为 3500mAh。实际上,智能手机的电池容量在近年都并没有获得太大提升,部分厂商不是通过做大手机提升电池容量就是暗中减配将功耗降低。

高通骁龙 845 6GB 运存的组合(三星 S9 ),在目前看来应该是 Android 阵营里的最强配置了。虽然这个“顶级”可能会在不久后被某款国产手机赢走。但就目前而言,Galaxy S9 应该是目前市面上能买到的最高配置 Android 智能手机,自然它的性能也是毋庸置疑了。下面我们通过几款跑分软件对 Galaxy S8、S9、S9 三款手机做一个跑分对比:

GeekBench:三星 Galaxy S8、三星 Galaxy S9、三星 Galaxy S9

安兔兔:三星 Galaxy S8、三星 Galaxy S9、三星 Galaxy S9

3D Mark:三星 Galaxy S8、三星 Galaxy S9、三星 Galaxy S9

当然,硬件配置永远都不会有“性能饱和”的时候,真正需要高强度使用手机的用户,我建议还是直接选择 6GB 的配置。毕竟在应付多任务切换、处理时,大运存的优势还是能够被很容易地被体现出来。

第一是摄像头方面的升级。在 Galaxy Note 8 之后,三星再次将双摄像头用在了 Galaxy S9 这款新机上,这也让三星 S9 的辨识度比单摄像头的 S9 更高了。此外本次国行版 Galaxy S9 系列在后置主摄像头上,采用了一枚 1200 万像素的索尼 IMX 345 CMOS,部分地区版本则是采用了三星自家的 ISOCELL Fast 2L3。前置则依然是一枚 800 万像素的摄像头,提供广角自拍、美颜等功能,其硬件规格与 S8 一致。

早在今年初,有关 S9 系列将会采用两种不同传感器的消息就已经在网络上被传出。和过去的 S8 系列一样,尽管两款传感器的制造商不同,但在理论参数上这两款传感器都大致相同。与 Galaxy Note 8 一样,Galaxy S9 所配备的双摄像头(广角 长焦)主要作用是为相机提供“2 倍光学变焦”和“实时虚化”(在 S9 上“实时虚化”被替换为“选择性对焦”)。值得一提的是,在光线并不是十分理想的环境下,实时虚化和长焦镜头的成像效果只能说中规中矩,能应付日常使用需求,但其效果也只能说是差强人意而已。

另一方面是“可变式光圈”。除了主摄像头升级外,Galaxy S9 系列新加入的“可变式光圈”也是一项可圈可点的功能。当然,这也不算是一个“黑科技”,毕竟在此之前三星就已经将这项技术应用在了去年的 W2018 上。顾名思义,“可变式光圈”指的是可自动或手动调节摄像头的物理光圈大小,以调节镜头的进光量、锐度以及景深效果。在 Galaxy S9 系列上“可变式光圈”的工作原理和功能与 W2018 上所采用的原理、功能相似,同样也提供了 F/1.5 和 F/2.4 两个光圈大小可选。在光线较弱的环境下,F/1.5 大光圈可获得更高的进光量;而在光线较为良好的场景中,F/2.4 光圈可以让画面得到更高的锐度表现。

F1.5

F2.4

F/1.5

F/1.5、F/2.4 样张对比,注意画面锐度和背景景深的不同“可变式光圈”提供了手动和自动两种模式切换,但我大部分时间都会调到“自动”模式让系统来帮我选择。毕竟我通常都是用手机来拍拍食物和风景,之后就是用后期软件来微调,在光线较暗的室内环境下,系统也会自动切换至 F/1.5 光圈以获得更高的进光量。同样地,在光线充足的情况下,系统会采用 F/2.4 光圈以获得更锋利的锐度。因此,在非特殊情况下(如:对光线识别的灵敏问题),我并不需要刻意去手动调节相机光圈的大小,就能得到相当不错的照片成像。

最后是 Galaxy S9 系列加入的两项新功能——AR Emoji 和 960fps 超慢动作拍摄。AR Emoji 在国内被译为“动态萌拍”,之所以说是“萌拍”,我猜是因为官方觉得它能够给用户塑造出一个卡通形象,这也会让人不禁想起了 iPhone X 上的 Animoji 。通过前置摄像头,相机会对根据用户面部的 2D、100 个特征点生成 3D 动画人物,用户也可以对动画人物进行换装、录制 GIF 表情包分享给朋友等等,可玩性较高。

不过,也正是因为“动态萌拍”仅仅只是通过前置或后置摄像头对面部特征进行捕捉,缺少了专业传感器对用户的面部进行测绘,因此实际体验下来,“萌拍”所追踪和生成的效果都不是十分理想,尤其是在光线较弱的室内环境下。当我把 Galaxy S9 给我的几位同事体验后,他们给出了两个评价——“不像自己”和“尚有进步空间”。

相机部分的另一个亮点功能是 960 fps 超慢动作拍摄。其实在之前的三星 Galaxy 手机里,我们也能找到相似的慢动作拍摄功能,不过这一次三星从之前的 240fps 一下提升到了 960fps,似乎更符合“超级慢动作”这个名字。

在该能中,相机提供了 720P 分辨率、0.2 秒长度的慢动作拍摄,用户可以通过“手动”捕捉或框内“自动”捕捉对慢动作进行视频拍摄,并可以直接进行配乐和剪辑。这让我想起了 Thug Life 类的视频拍摄软件,我可以用他来“恶搞”我的同事或者记录一些酷帅的瞬间。但是,这个功能也和前面的动态萌拍一样,对拍摄场所的光线也有着较高的要求。

功能更加“本地化”了,Bixby 也更新了几项新功能针对国内用户的使用环境和需求,在去年的国行版 Galaxy S8 和 Note 8 上,三星在国行版机型的系统上加入了不少本地化功能。而在今年的 Galaxy S9 广州发布会上,三星宣布与腾讯游戏、京东、银联等知名企业合作,为手机本地化功能进行了更进一步的完善。当然,三星此次的“本地化”战略也不止于此,他们也在自家的 Bixby 上带来了一点小升级。

系统流畅度是给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地方。自去年的 Galaxy S8 开始,三星在系统优化方面做了不少努力,终于算是摆脱了“负优化”这个名号。此次 Galaxy S9 搭载了以 Android 8.0 Oreo 为底层的 TouchWiz 定制操作系统,系统流畅度相比以往版本有着可见的提升,而 Android 8.0 在体验上也已经没有了早期 Android 系统的臃肿感。即使是在 4GB 运存的 Galaxy S9 里进行应用间的频繁打开和切换,其体验表现也不差。去年 11 月,Bixby 中文版在国内正式登场,终于是让 S8 和 Note 8 上的那一枚专属按钮有了“用武之地”。根据三星在此前的 Bixby 中文版发布会上介绍,中文版的 Bixby 语音主要由三星中国团队优化,其中包括了中文的语音系统、中文语句理解等关键技术环节,并加入了对用户说话习惯的 AI 学习功能。

但是,在面对一些排版比较复杂的词语时,Bixby 会出现尴尬的识别错误或者是 AR 图像显示错误的情况。因此,我个人虽然对“外文翻译”这一创意和功能有着相当大的好感,但是它确实仍然有待打磨。另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功能是“美妆”。和前面的“翻译”功能一样,Bixby 视觉的“美妆”同样也是通过 AR 技术来给用户呈现出虚拟化妆的效果,并可以自拍且分享到朋友圈。该功能提供了唇膏、眼影、睫毛、眉毛、眼线笔等虚拟美妆工具以供选择,但目前系统内所配置的化妆品牌仅为“Innisfree”、“EtudeHouse”两家可选。

不过我们留意到在拍摄后系统会自动弹出所选化妆品的价格和购买渠道,所以我们也不排除三星未来将会与更多化妆品牌合作,从而促成“用 AR 试装,然后选购”的线上营销方式。

相比 Galaxy S8 ,Galaxy S9 值得升级吗?作为三星在 2018 年的首款旗舰手机,Galaxy S9 / S9 无论是在设计、性能以及主打的相机功能都符合了“旗舰”这个名字,它并没有让我们失望,甚至在某些体验环节中它还能够给我们带来让人十分满意的表现。不过同时也相当矛盾,因为当我们把这次新加入的动态萌拍、960fps 超慢动作拍摄、Bixby 新功能忽略后,实际上它的体验和前辈 Galaxy S8 是非常相似的。而且,这些新加入的功能在目前仍然需要三星继续去优化。尤其是 Bixby,它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对于手持 Galaxy S8 / S8 的用户有没有必要去升级到 Galaxy S9 / S9 这个问题。无可否认,Galaxy S9 和 S9 都十分出色。但是,若不是有必要的话,我们建议还是先别升级。因为 S8 和 S9 虽说是跨代,但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体验都没有太大差别,而硬件上的提升若非是将两机仔细对比,也并不会有很明显的差异。因此,除非是真的很喜欢这款手机,否则 Galaxy S8 系列的用户升级新机的意义并不是很大。不过,若你是非三星手机用户,或手持两三年前的旧机并还在持币观望的消费者,那么 Galaxy S9 / S9 的表现足以让它成为你的升级首选。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