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有朋友问我啥叫运营管理。
(1)中国人对于运营这个词的滥用
一、来自互联网公司的运营
中国人听到运营这个词的时候,主要是来自中国互联网公司的营销部门:
1、拉新:用户运营
2、黏住:内容运营
3、活跃:社区运营
但这其实根本不叫运营。
二、在电子商务公司也有一套所谓运营的说法:
1、BD:供应商合作
2、营销活动:大促活动的策划、整合资源、执行
三、在传统企业也有一套所谓的运营说法:
1、渠道管理:全国分销网络的发展、总经理(选择/培训培养/考核激励)、销售目标下达/销售业绩管理,销售推进(甚至包含给渠道压货)
其实运营这个词已经有100多年了,在工业革命的时候已经有了,在泰勒开启现代企业管理的时候已经有了。
工业革命大工业,按价值链条来分有主要三个环节段:
1、原材料采购
2、生产制造
3、仓储物流运输(含铁路运输)
运营一词首先来自铁路。因为铁路要全国连在一起,火车很多,但火车道很少。所以谁进站谁出站谁在什么时间使用那条铁道,这需要有计划编排、资源调度的专业人。这是运营人员和运营管理的最初起源。在没有自动化、计算机、互联网的一百年前,想高效地安全地保证铁路日常运转,是非常高难度的事情,许多数学家当时出了很多运筹算法来保证。
在工厂里,运营也被引入。一切都是因为大生产、托拉斯大并购引起的。当年沃顿这个人多牛,一手雇佣了现代企业科学管理之父泰勒当总工程师,进行最佳工序制定与最佳工艺制定、工人训练、工人排班调度、质量管理来完成炼钢任务的达成;一手又创办了美国第一个商学院沃顿商学院,培养职业经理人,做好财务目标的制定、财务核算、财务利润成本费用管控。
所以,现在很多人还把生产工厂、生产制造、仓储物流运输的负责人叫做运营管理负责人,把运营管理就认为生产制造管理/供应链管理仓储物流运输就是运营管理。
(3)现代企业运营和首席运营官COO
现代企业职能早就不限于生产制造、仓储物流运输了。
企业管理,经过百年的发展,也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1、通用管理:战略规划、战略执行管理
2、通用管理:预算管理、计划管理、质量管理、风险管理、合规审计监察管理
3、通用管理:组织管理、流程管理
4、通用管理:考核管理、激励管理
5、职能管理:财务管理、人力管理、法务管理、IT管理…
6、业务管理:研发管理、生产制造管理、采购管理、仓储物流管理、营销管理、销售管理、服务管理…
一个企业也从CEO,逐步因为太专业而细拆出来CFO(财务)、CHO(人力),后来又拆出来CMO(营销)(西方是产品至上和品牌至上思维,中国是销售思维,所以中国对于营销地位不高,不设真正的CMO)。
在这些首席CXO之下,是研发(研发总负责人、产品设计、技术总监/总工)、生产制造负责人、采购负责人、仓储物流负责人、全国销售渠道管理负责人….。
中国人嘛,不太注重企业架构设计,只是因为有一个商机所以创办了一家企业,因为商机这个事要交付完成,所以招聘了一些人来落地。这样,事多了加人,人多了加事,企业就这样每天每年地跑下去。
所以,大部分中国人只了解业务管理和职能管理,不太了解通用管理。
尤其是,大部分中国企业,既不做战略严谨地成方法成体系的规划,也不做真正的强有力的战略执行落地。很多事情是是而非,口头说说而已。开完会,继续回到各部门干自己日拱一卒的事情,为销售业绩达成而努力。
但真正注重企业架构、注重战略执行的企业,往往会设置首席运营官COO这个岗位。
这个岗位设置的目的就是:保证战略执行落地。
那怎么保证战略执行落地呢?这就需要有组织、有流程制度、有工具地护航保证了。
所以,首席运营官会负责以下部门和职责:
1、战略执行运营部:雇佣不少PMO项目总监,搞公司级战略专项的项目计划编排、立项与评审、整合推进、Review、复盘、考核的PDCA
2、战略执行运营侧翼保证:战略执行运营部还有一些侧翼部门来辅助保障战略专项的执行,如战略专项预算管理部(主要偏资金预算和人力编制预算)、质量与风险管理部
3、流程制度与IT部:西方人一般是通过流程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来达成战略专项的落地。而中国人是不看重流程制度,主要靠人来强力推动战略专项的落地。西方人制定好流程制度后,会通过IT来保证流程的固化、透明、风控、变更、量化。
中国人完全没有以上这套完整的勾稽关联逻辑。
有些首席运营官会管理战略规划部,这样规划和执行就贯通了。战略规划部一般负责:
1、战略情报
2、战略规划
3、战略研讨
4、战略宣讲
战略规划,走对路;
战略领导,选对领军人物;
战略落地,战略专项管理。
这就是核心三要素。
有些首席运营官还会负责合规审计监察管理部,来保证大家日常落地的合规性。但这样搞是双刃剑,容易出现战略执行和合规审计一手抓监守自盗,所以合规审计监察管理一般会直接汇报给董事会。我过去专门写过一篇文章《中国式企业治理》来说中国式企业治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