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 ,苹果手机一年一测的时间又到了。2017年iPhone产品线的第十年,苹果在今年的iPhone上也放出了两个大招,第一招是iPhone 8/plus,第二招则是iPhone X。作为TechTock的第一个project,我们也给各位看客带来苹果第一招iPhone 8 Plus由外及内的详细测评。不多说,现在就开始。
1st. ID 设计
当笔者看到iPhone 8的ID设计时,总会因视觉疲劳而感到失望。没错,从iPhone 6开始连续三四年不换ID这种事情,现今确实只有苹果做得出来。其实,当我们把与iPhone 5同期发布的iPod touch5拿出来时,我们又发现iPhone 6的外观设计就是基于iPod touch的ID打造出来的。按照这么一算,同种ID设计——圆润的机身、铝金属包围的凸起摄像头和底部圆点平置的扬声器,一用就用了5年之久,颇具一种“传承感”。不过,同一个设计方案随着硬件技术的升级,经过多年的应用和用户反馈之后,其产品的可靠性也会相应加强,从往期iPhone 6和Phone 6s的故障率即可看出。所以,从多面角度来看,四年不变的ID有弊也有利。
维持多年不变的ID设计
ID设计的延续
故障率统计图
Part 1. 正面面板
一拿起iPhone 8,用户们总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因为在正面面板的设计上,苹果工业设计团队没有作出任何的变动,依旧是上下厚边框,上方安置与iPhone 7排列方式完全相同的前置摄像头、扬声器、光线感应器和距离感应器,下方依旧是带有Touch ID(现苹果官方命名为触控ID)的Home按键,与iPhone7的Home按键一样采用不可按压式结构,整体上依旧是2.5D玻璃设计,与带弧度的铝合金边框相契合以营造出出色的握持感。但这些特点都在以往的iPhone机型上有所体现,所以总结性来讲,“平淡”一词就是笔者对iPhone 8正面面板设计的直观感受。
iPhone 8正面面板上部图(深空灰色)
Part 2. 玻璃后盖与对整体设计感的影响 未来设计方向预测
(在这一部分的正文前,笔者打算先放上两幅图……)
不过,相比于iPhone 7,iPhone 8的ID设计也有些许不同之处。iPhone 8的设计中需要加入Qi无线充电功能,而金属后壳无法实现该功能,所以该机型的ID设计从包裹式铝合金机身转为铝合金中框加玻璃组合的三明治机身。无线充电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实现,即电磁感应、无线电波以及共振作用,而Qi无线充电协议则是采用了最为主流的电磁感应技术。因为金属材料具有的物理特性是屏蔽电磁波,所以设计一部同时具备无线充电技术和全金属设计在现今是不可能的事情。玻璃等非金属材料则能用于支持手持设备的特性。这一次在iPhone 8的玻璃材料上,苹果也下了巨大的功夫。首先从颜色的处理上,苹果采用七层染色工艺,细节的材料处理方式苹果官方并未给出。在完整度上,苹果工业设计团队终于将单词”iPhone“下方的大堆序列号及标识去掉了。其次则是对玻璃材料进行加强硬度的处理,苹果官方也并未公布新一代iPhone玻璃后壳硬度加强所采用的工艺,而是将其称为“iPhone上迄今最坚固耐用的玻璃面板”。据笔者估计,以往所有硬度强化玻璃,其硬度也难以达到氧化锆陶瓷的莫氏8级,所以对2017年新一代iPhone的用户,笔者建议使用手机时一定套上保护壳,苹果官方更换玻璃后盖的价格……你懂的。
iPhone 8 Plus 后玻璃面板图(白色)
iPhone 8 Plus 与 AirPower无线充电枕
电磁感应无线充电原理示意图
材料和结构的变化并不能算是美感的妥协,因为两种外型方案从美感上所达到的效果本身就是不同的。包裹式机身的效果是增强一体感从而达到更加简练的效果,而三明治机身则是突出层次感而使机身整体更具多元化。如今iPhone全系列已开始支持无线充电的机型,所以很确定在未来十年,iPhone全系列将不再有全金属机身的设计方案,取而代之的将是三明治机身和包裹式塑料机身。
Part 3. 铝合金中框
阳极氧化铝合金处理技术或许对苹果来讲是最重要也是最拿手的材料技术。纵观iPhone 和 iPad的发展史,iPhone从第一代开始就定下了苹果对这种材料运用在移动设备上的依赖性,iPad对于该材料技术的需要也是从第一代延续至今毫无变动。在新一代iPhone上,苹果工业设计团队对铝合金边框颜色进行了大幅调整,用两个词总结就是“减法”和“收敛”。“减法”意为颜色选择大幅减少,从iPhone 7的六种颜色削减为三种颜色,分别为“银色”、“深空灰色”和“金色”。“收敛”意为颜色的微调,iPhone 8的深空灰色版本与iPhone 7深空黑色版本颜色略微变淡;金色版本则是iPhone7的玫瑰金色和金色的混合体,配色张扬的感觉明显收敛,多了一丝淡雅。
iPhone 8 Plus 配色
对于铝合金中框的介绍,笔者并不就此结束。对这项十分重要的材料技术制造工艺,笔者觉得多说一点很有意义。在iPhone 6上,苹果采用了6000系列铝合金,该系列铝合金虽然轻,但是在硬度方面表现较差,徒手可以掰弯。从iPhone 6s开始,苹果着重对铝合金材料进行升级,加成本将铝合金升级至7000系列,在重量不改变的情况下,硬度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通过曾经的“弯曲门”时间,我们不难发现在材料方面苹果还是很走心的。
iPhone 6 弯曲门
在材料的选择过后,第一道加工工序就是CNC。CNC很常见,就是所谓的数控机床。利用CNC,iPhone 8的铝合金边框可以得到更细致的制造,从音量键、扬声器、电源键和充电接口的开口到边框的弧度处理,处处体现CNC技术对iPhone制造无法替代的重要性。第二道工序就是我们熟悉的阳极氧化工艺。所谓的铝合金阳极氧化工艺,其实是以铝或铝合金制品为阳极,置于电解质溶液中进行通电处理,利用电解作用使其表面形成氧化铝薄膜。为什么阳极氧化工艺可以顺带利用于铝合金表面着色,是因为在该工艺之后,铝合金表面会生成几百微米的孔,这些孔隙充分吸收单一颜料,再被形成的氧化膜覆盖以保证单部分的颜料封锁。与铝合金的传统天然氧化膜相比,其耐腐蚀性、耐磨性和装饰性都有明显的改善和提高。着色和抗磨蚀处理工艺讲完以后,在金属材料方面苹果又做了怎样的选择?在iPhone 6上,苹果采用了6000系列铝合金,该系列铝合金虽然轻,但是在硬度方面表现较差,徒手可以掰弯。从iPhone 6s开始,苹果着重对铝合金材料进行升级,加成本将铝合金升级至7000系列,在重量不改变的情况下,硬度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通过曾经的“弯曲门”时间,我们不难发现在材料方面苹果还是很走心的。最后一道重要工序就是纳米注塑,这是一项已使用许久的工艺,从iPhone 4开始运用至今。在苹果甚至到整个手机制造业,这是一项具有革命性的技术,因为该工艺促进了手机的一体化,同时也解决了智能手机的通讯天线、蓝牙、Wi-Fi等连接问题。因为这一项技术太过常见,在这里不一一解释。
总结性来讲,虽然在整体ID设计上iPhone 8 与iPhone 7并没有明显的差异,但在工艺和细节上也体现了苹果扎实的设计制造能力。作为苹果工业设计的爱好者,笔者真心希望iPhone 能勤于更换ID设计,这样才能与硬件双边促进。
2nd.主板
我们以某江浙造车厂老板的话说,做手机就是屏幕加“一堆零件”加中框加后盖的三明治结构。
那么中间的“一堆零件”是什么呢?答案是主板,电池,加另外一堆“东西”
现在,我们先谈主板。(图片自水印)
手机主板是模拟电脑电脑主板做的。基本上包括SOC和另外一堆东西(双面)
那么SOC又是什么呢?SOC基本上就是CPU GPU( a11或麒麟970中的NPU)加上另外一堆东西。而cpu包揽了手机的复杂运算,gpu包揽了手机的简单运算(图像),他们之间的关系大概就是cpu是一个博士,主要负责任务管理分配,解答难题,而gpu是上百个小学生,共同接受博士给到的题目,呈现出图像。
因为现在行业内没有完整的解析,苹果官方也不肯透露任何信息,我们只能通过各类的跑分,实测,来得到一个大概的数据分析。
总体来看,A11使用台积电的10纳米工艺,芯片面积相对a10减少了30%。
其次,A11的GPU是苹果自行研发,也是苹果在挖空老供应商imagination technology??的产物。有些测评说A11暴强,实际上也确实是的,拿geekbench做比较,最新的845可能还是会落后其15~20%。但是我们要纠正的一点是,GPU成绩方面,A11=A9X,但是分数是A10X(imagination technology??的“遗作”)的一半,如果拿10.5寸的分辨率比较,跑相同的画面,还是10.5寸的iPad pro占优一些(以iPhone 8 plus对比)。在日常使用中,不论是A10X还是A11,崩坏3都可以跑半小时以上的60帧,王者荣耀等游戏就是开着省电模式也永远60帧了。当然,像笔者这样好事的人,可能会拿A11和switch上的那颗X1做比较,但是switch上有主动散热,所以可以一直跑满血,加上3小时花4000mah的耗电,两个仿佛没有比较的意义。就仿佛是一个扎实练功的人和一个通过魔道提升功力的人去比较一样,虽然功力的量是可以比较的,但是这没有太多的意义,反应到现实就是,switch耗电很快,但是它没电了,也不过是玩不了游戏,但是手机没了电,就要回归原始时代了。
作为另外一个比较火的概念就是NPU,意思是专门用于深度学习的芯片。在iPhone上,NPU还是主要用于AR应用,animoji,和Face id。他就相当于在很久年代以前里,村里的万事通,见多识广,问啥他都知道,认人那可不是杀鸡用牛刀了嘛。在理论上来说,NPU的应用可以更广,但是我们无法通过任何渠道获知苹果有没有那么想过。并且有数据表明,这块NPU比麒麟970上搭载的国产NPU要弱一些。
对于熟悉科技圈的朋友肯定知道最近的内存暴涨事件,内存对手机,电脑来说就是 “瞬时记忆”,假如非常小,那就如传说中的金鱼一样,必须得忘掉东西才能记得新的东西,反应到科技上,就是开启过的应用要重新开启。IPhone 8 plus用的是3GB的LPDDR4X的内存,LP代表低压,X则是改进版,代表了相同的效率,更低的功耗。因为整个行业的发展都掌握在少数厂家手里,在硬件上,苹果不会有特别大的优势。但是,因为国内的推送 唤醒机制非常不完善,我们经常说苹果的3G顶隔壁安卓家的8G,实际上用下来,安卓和苹果都很少会出现应用要重新开启的情况。在这里我们要多扯一点,许多人总有一些迷信,就是后台清空省电,但是这个结果是半对半错的。对于苹果,清空后台反而更费电,对对岸的安卓,有时候省电(如果关的是淘宝京东),有时费电(诚实的软件)。这是因为软件重新打开需要的耗电量要大于维持运存存储的耗电量,就好比“如果只走一小会,灯不关更省电”(which is 证明过的真理)一样。
(困难内容)缓存Cache(图中的SRAM,静态随机储存)。在说缓存时,我们得先知道缓存是什么,如果是CPU是人的话,缓存就相当于是桌子的大小。脑子很厉害,但是无奈书桌太小了,那虽然读的书也可以很多,但是明显比有一个大桌子的人满了不少。缓存分成三类,L123,即一级,二级,和三级。在A11 上,苹果做了一个很奇怪的事情,一级缓存,也是最重要的缓存砍到了以前的二分之一(也有小道消息说实际上没变,之后有小道消息的分析),而二级缓存从3mb增加到了8mb,三级从4mb变到了没有。我们研究了很久,最后,我们找到了这样一张图
它的意思是,L1缓存的增加实际上不如L2的增加重要。增加了缓存的结果是更好的多核协调,这也是A11多核爆到1万分的次要原因。
其次,SOC中可能还有协处理器之类小零件,但是都不是影响性能的大因素了。
那么,现在来介绍主板的其他成分
看到图正下方黑色方块的左边,都为传感器/天线的处理器,而黑色方块的右边,为intel的基带,顺便一提,苹果这一次是intel和阉割版高通X16(835同款)基带混用,保证了性能一致。A11的右上方是苹果自研的电源控制系统,右下角为NFC,主要支持Apple Pay,在特殊地区也提供特殊服务(例如日本的西瓜卡)。最右上方的ALPS的e-compass就是触控的检测器(iPhone X仿佛用的不是同款,而是有120hz检测帧率的其他某检测)。
本图左上角的Avago和Skywords的芯片,我们在其官网上寻找,发现都和频率以及天线有关,我们没有相关专业人士,就不误导大家了。最下角的分别是Wi-Fi的收发器,音频放大器(AMP),和另外两个电源管理系统。Audio Codec方面,我们浏览了一篇论文,简单陈述了Audio Codec的作用是消除收音时的回声。IMU则是测量手机运动的传感器(曾经有个游戏就是比谁手机丢的高hhh)。海力士的ROM我们之后详细聊。Display port multiplexer则是用于显示数据的串流。更右边是无线充电管理,更右边就是包括了充电管理的一堆传感器的芯片了。
(重点,敲黑板)储存/闪存:UFS和NVMe的决战紫荆之巅。如果说内存决定了同时运行程序的数量,那么闪存,或者说储存就决定了手机可以安装应用的总数量。最近华为家爆出来emmc5.1和UFS2.0/1混用的闪存门许久,许多厂家都会特别标注自己使用了UFS2.1的闪存,但是,最神奇的一点是,没有任何安卓厂跳出来说自己比苹果要强。这背后的原因是,其实安卓在ROM上,落后了苹果数年。NVMe是一种高速协议的简称,本来是用于许多电脑上,也就是我们常说的m.2 接口ssd上。结果,不知道苹果哪天抽风,想,如果把电脑的东西用在手机上,那岂不是决战天下无敌手?于是,从iPhone 6s上开始,苹果就使用了NVM express的ROM作为闪存。因为没有该方面跑分软件,我们得从PC的NMVe上大概估测一下速度。拿最新的三星961来说,读取约为3500mb/s,但是这放到手机上不现实,因为存在着发热等因素,那保守估计,1/3性能,1200mb/s可能差不多(这个完全没有根据,但是考虑到功耗,发热,1/3是非常保守的估计),对比与UFS2.1的800mb/s,还是快了很多的。(2018即将出UFS3.0,速度是2.1的两倍,值得期待)。那么现在,会不会觉得很奇怪,难道苹果就在山顶吃炸鸡喝啤酒看着一众安卓厂商爬山吗?答案当然不是,iPhone 8 系列上使用了3D NAND,使得最高容量达到了256GB,并且可能会有raid 0排列的速度双倍加成,没有测试难以验证,也就不吹了。
那么主板上许多东西都为大家介绍完了,当然,还有一些不在主板上的内容,例如Taptic engine和双摄,我们会在下一个环节为大家介绍。
3rd. Taptic Engine
作为iPhone 6s以后的iPhone手机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Taptic Engine是iPhone中争议最多的,也是和其他手机区别化特别大的一点。
那么在了解内部和工作原理之前,我们得知道taptic engine的作用是什么。
那么这一切的产生,都归功与苹果的taptic engine。
在正式介绍前,我们必须强调的是,Taptic Engine是除了SOC外,最能表现“技术壁垒”的一个部件。就像苹果是老师傅换了个功法练到了满级,小米一加等厂商才开始读这本宝典。
正式介绍:
Taptic engine从原理上来说是一种线性振动马达。
为了了解什么是线性马达,我们就得把整个行业都给讲清楚。
现在手机上实现了的三种振动方法,从价格低到高分别为:偏转子马达,线性马达,和压电马达。
旧时代主流功法叫做“偏转子马达”,也叫做EMR,下文都用EMR表示。EMR的原理其实特别简单:当你把电风扇的扇叶掰掉一块,那电风扇就会疯狂晃晃晃,甚至是扇叶飞出去。放到手机上,那就是故意装一个中心不在旋转轴上的转子,通过加电压,慢慢到达最高速度,过程中振动幅度慢慢加大。由于练功练的比较早,也有所谓的“EMR系统化研究”,“EMR速成学院”,所以大家打来打去也没什么意思。强势之处是他们价廉物美,不需要基础,1刀999级速成;但是缺点是共享的:发功需要时间,发功消耗太大了,发出去招式的变换也很少。(换成人话说,就是振动功耗巨大,频率无法变化。)
在闪存和SOC和屏幕和扬声器上早就开外挂飞到山顶,躺着吃炸鸡喝啤酒看流星雨的苹果一想:“md,不对啊,老子那么多东西都用的是‘院士’级配置,怎么这个振动还刚‘毕业’呢”,于是设计了个线性马达,那叫什么好呢?终于,库克坐在一棵苹果树下,被路人扔过去的菩提果敲中了脑子,想出了名字:Taptic Engine!
哈哈上面的当然是虚构的了,苹果版的线性马达叫做Taptic Engine的主要原因是:在苹果的设备上,他的主要作用是替代按键,减少机械结构。我们一般“轻点”的英文即为tap,tic是所谓的后缀,干脆就放一块了。
首先我们看看这门功法的内部
(是gif)
如果拿练功比喻的话,Taptic Engine可以瞬间发功,发功的损耗也小了大约一半,同时还能决定“吹飞一只蚂蚁”的功力还是“屠龙”的功力。唯一的两点不好,就是这个功法没有副本,没有学堂,只能自己慢慢摸索练着,和巨高的“装备钱”(10美刀)。
如果说EMR和Taptic Engine都是正规功法的话,压电振动就有点魔道的思想了。压电振动在小米mix身上昙花一现,其主要特征是“没有频率或振幅的限制”,“对电源稳定有极高的要求”,和“价格极其昂贵”。由于少于软件对小米mix专门优化,算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不讲。
所以说,苹果的Taptic Engine就是其中一种马达的定制版,而且迄今为止少有对手能够超过。
题外话:
但是和硬件一样重要的是软件的环境,安卓和android现在给人的感觉是“没救了”。谷歌在安卓4.4时就放出了沉寂状态栏,大概到了安卓7.0时代,才达到主流软件全部支持。谷歌设计的虚拟按键也一直和软件自带的bar搞双下巴。淘宝京东的链式反应更是让手机卡的让人绝望。在三星s7的时候,还有测评吹续航20小时,实际上在国内使用亮屏8小时都很有问题(虽然是个例,但是反映了整个行业的浮夸)。指纹识别还是厂商求着腾讯给配才有。平板的HD应用是不存在的
而反观苹果,推出过Taptic Engine,Face ID,Touch ID,iPhone X,iPad,他们各自代表了振动,识别,异形屏幕,和hd版应用,软件厂商都迅速的适配了。实在是无法不体现出一种欣欣向荣的态势。
(我们绝对不做社团版威锋网,但是我们只是通过自己的体验说了实话)
所以说Taptic Engine的成功和OV之流的浪费资源也并非偶然性能解释的。
那一天,在研究火箭的一众安卓厂,拿着天文望远镜,看见了在月球上喝啤酒吃炸鸡,带着一群小弟的苹果……
4th. 双摄像头
在各类智能手机逐渐趋同的今天,相机部分成为了更加聚焦的热点。在这一次iPhone的例行更新中,相机的升级也占据了其中的大部分。在相机部分,笔者将整体分为若干部分进行详细分析。
双摄基本解决方案:
当今最热门的智能手机相机则是双摄,而双摄又包含了多种解决方案。现在比较流行的一种双摄方案就是一颗彩色摄像头搭配一颗黑白摄像头,当进行拍摄工作时,彩色镜头和黑白镜头会同时拍摄出图像。由于黑白摄像头取消了分色滤镜,所以会拥有更高的进光量,图像细节相比于彩色镜头就会更加清晰。两张图像通过软件进行融合,就能得到一张比直接用普通彩色镜头拍出的更加清晰的照片。这种清晰度的增强效果在夜景拍摄时作用尤为明显。另外流行的方案则是苹果在去年的iPhone 7 Plus上采用的解决方案——利用不同焦段的摄像头。
iPhone双摄相头:
iPhone 8 Plus继承了上一代的非对称双摄像头设计,由一枚广角镜头和一枚长焦副镜头构成。其中,广角镜头焦段为28毫米,光圈为F1.8,1200万像素,支持光学防抖;长焦镜头焦段为56毫米,光圈为F2.8,与广角镜头同为1200万像素,但因为体积限制而不支持光学防抖。那么,苹果怎样利用两颗镜头而优化拍照体验的?首先,iPhone 8Plus上用的都是定焦镜头,因为采用“广角 长焦”的双摄方案,所以通过切换28mm广角和56mm长焦摄像头恰好实现了2倍无损变焦的效果。所谓的光学变焦,在严格意义上是通过改变相机镜头的光学结构,来实现取景范围的拉近拉远。因此在这里,苹果只是借用了光学变焦的概念而已,用软件的优化将两个不同焦段的镜头进行无缝衔接,在用户使用过程中达到类似于光学变焦的效果。本质来讲,iPhone 8 Plus双摄的基础依旧是数码变焦。接下来,就由笔者对iPhone 8 Plus的广角镜头和长焦镜头进行细节分析。
广角镜头:
在iPhone 8 Plus上,广角镜头为主要镜头。在提及成像质量上,进光亮是完全不可绕开的重点。然而这一次的相机更新,iPhone 8 Plus光圈大小依旧为与前代相同的F1.8。但是并不能因光圈大小的不变而强行判定这一次的相机未更新。十周年的更新,广角镜头的升级要在于“采用面积更大、速度更快的感光元件”。为何感光元件面积更大?首先,与前一代相同,iPhone 8 Plus的感光元器件依旧为1200万像素。当元器件面积增大时,元器件单个像素的面积也会得到相应的增加。单个像素面积的增加代表其进光量的提升。当进光量提升之后,夜景拍摄质量自然而然也会有所提高,噪点数量也会相应减少。这也就是为什么光圈的大小不变无法代表进光量和成像质量的不变。“速度更快”则代表感光元器件对光线的敏感度更高,曝光时间更短。
长焦镜头:
提及iPhone的长焦镜头,出现在笔者脑海里的词是“挑剔”。为何iPhone 8 Plus的长焦镜头会很挑剔?其实,问题并不能直接怪苹果。若要做到百分之一百的长焦镜头,iPhone相机的厚度将会因镜头本身的成像原理而导致成倍的增长,这对于苹果工业设计团队来讲自然是不想看到的。所以,不得不做的妥协导致iPhone 8 Plus长焦镜头不得不做得更小,而体积更小的结果就是进光量较低。由此一来,启用iPhone 8 Plus的长焦镜头就需要一定的条件,第一个条件为光线条件,一定要在光线充足方可拍摄,第二为距离条件,拍摄物体离长焦镜头过近会导致无法对焦。若拍摄远处物体时前二者条件都得到满足,长焦镜头的成像将优于广角镜头。由此不难看出,长焦镜头与广角镜头相比使用范围更小,仅局限于特定环境。因此,苹果针对该问题对iPhone 8 Plus的双摄进行了优化: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iPhone 8 Plus会根据进光量大小来选择使用广角的数码变焦还是切换到中焦段镜头拍摄。那么,iPhone 8 Plus长焦镜头与前代相比又有哪些进步呢?进步自然则是对使用条件限制的减少:与前代相比,长焦镜头可以在更低进光量时启用,与拍摄物体距离更近时也可以启用。
ISP:
ISP为图像信号处理(Image Signal Processing),主要用来对前端图像传感器输出信号处理的单元,以匹配不同厂商的图象传感器。ISP的优化是提升成像质量的方式之一,比如提高成像纯净度、在暗光环境下可减少噪点影响等。在iPhone 8 Plus上,苹果也不遗余力,开始使用自研的ISP。
以下夜景由笔者用iPhone 8 Plus拍摄
在以上的图片中,黑色的夜空尤为纯粹,在放大照片的情况下也看不出明显的噪点。在发光处和阴影交汇处,噪点量也得到了明显的抑制。为做到减少噪点这一点,最主要的方式则是对噪点及其周围环境进行模糊化处理。但是从图片中不难看出,在保证噪点数量得到有效控制下,楼梯、栏杆和墙角的线条锐化也足够锐利,植物的绿色也得到较为准确的还原。但是,模糊化还是模糊化:叶片的锐化在图片中并不充分。可见这一次iPhone 8 Plus的ISP更新效果显著,但也有待改进之处。
样张:
(照片大小不可超过2MB,原效果无法100%呈现)
整体总结:
总结性来讲,本次iPhone 8 Plus的相机成像部分相比于前代更新显著,夜景成像更加优秀,颜色还原更加准确更加讨好眼球。但愿相机的更新可以弥补ID设计部分的遗憾吧。
5th. 系统与硬件(吐槽版本)
iOS系统的流畅,相信大家是有目共睹。反观安卓系统,即使到了8.1的时代,情况依然喜忧参半,可能极客们会自行使用软件优化一下,但是对于稍微上了年纪的长辈,或是不懂手机的小白,手机情况就不堪入目了。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造成这样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首先,我们来说一下安卓和苹果的底层吧。打个比方,ios和安卓俩人,本来是邻居,不过很可惜
一家是高富帅,
另外一家则家境一般般。
高富帅家不随便让别人进,里面人不多,但基本都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同时,在那打点小工,或者当个管家,工资比隔壁高多了,所以人人挤破头也要进去,有啥好东西也都给高富帅家上供了。
隔壁平常百姓家就随便多了,干脆在富帅家对面,开了个小广场,大家想来就来,我除了稍微管理一下基础服务之外,其他东西都不管。不像高富帅家,这广场上的人,素质和双商参差不齐,有盖世太保,
也有流氓地痞,
甚至还出来了一批平♂家保安队,虽然每个人消费不是很多,但是胜在林子大,整个广场加起来勉勉强强和隔壁高富帅的天空之城持平。
本来两边玩的好好的,突然,平地上立起了一道墙。
建墙的不敢闯高富帅家,就硬生生把广场的一大块隔了出来,美其名曰,金龟。有了这道不知背后势力有多大底蕴的墙,广场主人,也就是平♂家保安队,和基础服务全都用不了了。
那咋办呢,墙的这边云集了许多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他们各自想了个办法:底子厚的,自己提供服务;实力强的,再搞个平家保安队;实力弱的,就利用谁都管不着这个特点,强行做个痞子,浪费其他人的资源,争取当丐帮老大。
结果呢,久而久之,墙的这边,广场被涂鸦分成了好多不同的部分;
一个商品,出现了十几个商家卖;同时,地痞流氓骗子众多,打砸抢资源不止;再来,为了治这些流氓,保安队又有好几家,有实力的用户请,没实力的就放任流氓地痞骗子自流。
隔壁高富帅家的天空之城,因为墙没拦住,依然保有着极高的审美和素质,不论是隔壁广场上的地痞流氓骗子,保安队还是商家,一来到这,一下子素质都
高了起来,
人民安居乐业。但是好景不长,突然出现了一批人,他们叫做“人间使者”,他们收钱,刷评论,于是就算在富帅家里的“人才们”,也耍起了花样,雇佣他们,让“富帅府”给他们高评价。搞得他们之间的排名一直不正确。
好了,我们打比方就打到这里,里面说的是什么,大家看懂也不难。平台就是
安卓,管的东西很少,百家争鸣,但由于我国特殊环境,导致应用占后台几率极大,所以会卡。苹果就是富帅家,应用素质普遍很高,但是商店里刷评论的现象屡见不鲜。
以笔者的角度来看,“一粒老鼠屎毁了一锅汤”是特别明显的,如果用到任何一个应用,或者某些瞬间,觉得有卡顿,就会心情不好。所以,可能有些应用在安卓上做的不错,但是由于存在大量流氓应用,综合竞争力有些许差距。
在这个因素之外,另外一个因素不得不提,那就是安卓的窗口机制。大体含义就是,安卓需要耗费2.5倍的工作来做到一个相对很简单的工作。这个机制在苹果ios中大体不存在,所以说我们只能说安卓的效率不高,而不能说明为什么苹果的高。
不过对于科技迷,我们想辟谣一个谣言。很久以前,有不少人说,苹果流畅是因为苹果先反应视觉,安卓卡是因为安卓最后反映视觉。很不幸,这个是错的。苹果和安卓都是最先反应视觉。
还有另外两个特征现在绝大多数人都没有讨论了,笔者只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不太记得术语了。我们现在可以找一台安卓手机,和一台苹果手机;同时打开设置,一直“向上拉(=向下滑)”,会发现安卓手机一般拉不上去,而苹果手机会慢慢的减速,直到拉不了。这个有些类似于AE里面按F9的某个曲线(这个真的有名字不过笔者也忘记了),意思是动作由快变慢,知道静止,其作用是给人一种很顺滑的“错觉/感觉”(若是以主观角度说,人感觉流畅那就是流畅,没有客观的流畅,所以笔者更喜欢用“感觉”这个词)。
另外一个特征也很明显,我们再拿一台安卓手机和苹果手机,打开任何一个可以向下滑动的界面,我们用完全一模一样的手势向下滑,会发现ios系统会莫名的舒服一点。这个也是一种动画,给人一种更流畅的“错觉/感觉”。
问题又来了,那么好的东西,为什么安卓不用?答案很简单,苹果注册了专利,安卓当然不敢冒着背信弃义的风险去做啦。
从这个角度上说,流畅性和系统硬件软件都没有什么关系,只是因为苹果有一个“让设备感觉更流畅”的专利。
最后,肯定有人,包括笔者,经常像一个毕竟深刻的问题:“现在的中端机性能早超过了前几年的旗舰,为什么还是不流畅呢?”
其实这个问题涉及到三个定律,一条很为人熟知,另外二条则一般。他们分别是摩尔定律/反摩尔定律和安迪比尔定律。他们之间唯一的相同点是他们都是由人名命名的。
我们先说摩尔定律吧,再次打个比方。在火星上有一家烤面包店,他们做面包特别喜欢加糖,而奇怪蠢萌的火星人认为糖就是越多越好,实际上,他们也以糖为生。
反正,过18个月,他们面包上的糖肯定就会翻一番(两倍)。反应到科技界,就是“过18个月,板子上晶体管的数量就会翻一倍,晶体管决定了绝对性能,所以性能也有很大几率翻一倍”
再说反摩尔定律。这条是接摩尔定律的:如果没过18个月性能翻一倍,那么我买18个月前的性能的设备,就只要一半的钱了。
最后一个是安迪比尔定律。这个命名其实非常有意思,为什么呢?安迪是intel的前CEO,比尔就是比尔盖茨啦,Microsoft的老祖宗。这条定律的意思就是,面包店出多少糖,火星人就会吃多少糖。在科技界,他的意思是“性能永远不够用”论:只要intel那里出了新的处理器,性能又提高,微软(泛指软件商)就肯定能用的了。
这样看,这个问题解释起来就简单多了。每当出来新旗舰,厂商都会按照那个标准优化(安迪比尔定律),同时,中低端机因为只有一年半前旗舰的性能,所以当然会卡了。
不过作为一个专业的科技测评,我们不能在这里止步。我们要说说硬件!
在安卓和苹果的对决中,一直有个误解,在现在已经好了许多,那就是“苹果性能不强”。
只要任何稍微懂一点科技的人,就会对此言论不屑一顾,其本质原因是,至少以现在发展来看,苹果的性能领先安卓阵营至少1年。造成这样的原因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
我们先来看看现在SOC的厂商:苹果,三星,高通,华为,小米,英伟达,因特尔,联发科。整个蓝星就此八家(有传闻Sony和LG在研发)。其中英伟达和因特尔这俩因为soc不用于手机,不管他们俩开挂的,我们只看剩下五个。苹果三星高通,老牌强者。华为,新晋强者,小米,新生势力,实力一般,联发科则没人搭理。
我们继续打个比方吧,在一个叫做“纽敦港京”(new dong kyo音为“扭档Q”)市的地方,寸土寸金,啪啪啪啪啪,走来五个穿西装打领带的小伙,
他们每个人拿着一个牌子,上面大大写着平方米数量和价格:三星,高通,华为,联发科四个小伙子都差不多。小米呢?小米不卖房,只给自家中端员工住,听说也不大。苹果虽然也只给自己人住,但是都是给高管住,所以不免被人家拿出了比较比较。
那个年代,人们只看面积有多大,不看户型,不看装修,于是这三个卖房的小伙子都用了一个计策:把毛坯小房间合起来卖,强行凑面积。
人们住进去,才发现没有,也不给装修,隔间的地方全是承重墙,打也打不了。
唯独高通为了吸引客户,特意把装修技能点点的很高,装修的特别好,
虽然小隔间的舒适程度还是不怎么好,但是至少能看。
小米哭唧唧没人理,人们把目光看向了在各个维度都把他们吊打的苹果,想看看苹果高管住的都是啥房价。这一群人带上一大帮子媒体记者一去看,差点没吓死:苹果高管们房子装修的富丽堂皇。
虽然总面积差不多,但是一共只有俩房间,睡起来翻十个滚都掉不下床,舒服的不行。这是,人们才恍然大悟,总面积不等于用户体验;四个小伙子面赤耳红,赶紧继续吹总面积。
这说的是什么呢?总面积代表跑分,房间数代表核数,装修代表GPU(图形)。
曾经有一个年代,也不是多久以前,人们存在着“只看跑分,和核心数,不看实际使用”的愚蠢行为。
更加重要的是,完全不知道“单核决定使用体验”这一个(在90%的手机应用上的)铁杆规律(因为CPU不是并行运算,就像解题,必须先解出前面的才能算后面的)。苹果坚持双核还被笑话过,但是后来苹果用双倍于安卓最新单核跑分的结果,狠狠的打了全世界人一巴掌。现在单核性能像追上苹果,有希望,但是任重而道远。最新的资料,联发科已经凉了,高通最新的845提升不大,华为的970单核还是羸弱,唯独三星的猎户座9810一枝独秀,单核性能提升了100%,虽然散热和功耗有待观察,但是世界可能会回到苹果和三星的手里了。
因为安卓soc和苹果a系列差距非常大,所以说就算用的同一个系统,苹果也会比安卓流畅很多,更不要说各种底层机制了。
根据网友反应说,在运行《崩坏3》时,
安卓机型能够一直非常流畅,这一点我只能说,首先,我很怀疑这个“流畅”指的是什么(比如一直60pfs?),根据b站av15320941(《三星note8!机皇挑战《崩坏3》开放世界!到底卡不卡?》)里面的视频来看,还是有卡顿的。还有关于温度高降低频率有没有被考量进去(因为在许多测评里根本没有出现)。其次,最重要的是,就算同一款游戏,在ios上有极大几率画质比安卓上好,因为苹果metal/2的存在。并且,实测就是8 Plus开启省电模式,也不会掉帧(除非用掉帧炮之类强行大幅度增加渲染量)。在优化相对不是很好的《王者荣耀》里,差距就非常明显了,安卓手机达不到一直60帧是非常正常的(根据b站av15682818,《用三星S8的3K屏打王者荣耀 画质会高到什么程度?》的测评里,帧数在40~50之间浮动),不过苹果的6s plus(两年前的手机)都可以一直跑60帧,所以说安卓某些游戏流畅性不及iOS是客观存在的。
关于开启速度的比较,我们不予置评,因为这在“过渡动画和广告远超过真正开启时间”的情况下,开启时间的对比毫无意义,或者说远没有流畅性有意义。毕竟就算一个软件一点就能开,还是没有有流畅过度来的舒服,我们最终要考量的是舒适度,单纯比开启速度其实是很无脑的。不过让笔者欣慰的是,这么比较的一般是外媒。但是让笔者心寒的是许多国内媒体对软件流畅方面只字不提,不知是为什么的,永远用“旗舰机这方面没什么好说的”一笔带过。
总体来说,虽然客观上安卓是不如苹果的,但是反映到实际生活中,除非特别喜欢玩游戏,(苹果流畅的优势主要在于很多动画),和大部分安卓机体验的差距(苹果比安卓好这个界定)只能说达到一个刚刚好能感知到一二的范围内。
6th. 容量
在容量方面,本次iPhone 8仅有64GB和256GB两种选择。在现今离不开app的时代,64GB的容量用起来似乎也要时常做恼人的加减法;所以在容量方面,我们强烈建议选择256GB。
7th. 用户建议
如果你是iPhone 7的普通用户,我们并不建议将手机更新至iPhone 8,因为在使用体验上iPhone 8和前一代基本毫无差别。如果你很在意手机的拍照表现,我们建议更新至iPhone 8。
8th. 总结
作为iPhone产品线第十年的作品之一,iPhone 8 Plus所着重的不是ID设计,而是延续iPhone 6遗留下的思路将每一个细节部分不断优化。与iPhone X相比,iPhone 8 Plus仅为常规更新,只可作为产品线前十年的总结之作;而革新颠覆的任务,则是交给了iPhone X。所以,从某种角度来看,iPhone 8 Plus作为新一代的iPhone,带有优秀的相机、处理器和使用体验,却被自身许久未变的ID设计所埋没,着实有些遗憾。
OK,TechTock 的 iPhone 8 Plus 文字版测评到这里就结束了,一万多字,可谓酣畅淋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