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沧海难为水是哪个朝代谁的作品(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什么意思)

元稹写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句诗,优美而多情,有何深意?

该诗句,是出自唐朝诗人元稹(zhen)的悼念亡妻韦蕙丛的诗《离思五首. 四》中之诗句。

元稹,字微之,河南人。唐.元和初对策第一,官左拾遺。曾因得罪宦官仇士良被贬为江陵士曹參军。唐穆宗读其歌辞,称为才子,迁祠部郎中知制诰,进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相职)。唐文宗时,出为武昌节度使,卒于职。所著有《元氏长庆集》。其人文采风流,才华出众,诗文与白居易齐名。其微时被朝中重臣韦夏卿所赏识看重,将最小爱女韦蕙丛嫁于他。夫妻间情意笃厚,甚是恩爱绸缪。她安于穷困,在元稹未发迹之前从未有过怨言,竭尽妇道。只可惜在与元稹同甘共苦七年后因病亡故。直令元稹痛苦悲怆不已,前后写下多首对爱妻的悼念诗。特别是他所写之《遣悲怀.三首》中,写得凄美感人,令人读之澘然!诗中对于爱妻在他穷困时“顾我无衣搜荩箧(jinqie ,草制小箱),泥她(软求)沽酒拔金钗。野蔬充膳甘长藿(野菜甚至豆叶当饭),落叶添薪仰古槐(仰看树落槐叶拾起做饭用)。‘’思想起来柔肠寸断!仰天长叹“貧贱夫妻百事哀”!甚至字字悲泪:“唯将終夜长开眼(为深深思念和内疚而辗转反侧,长夜难眠),报答平生未展眉(未欢乐)!”……这是对亡妻多么令人感动的深厚情感啊!

后来,元稹又为此写下《离思五首》,在第四首里,有一句流传百世、脍炙人口但又发人深思的一诗句:“曾经滄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前面一句的“水”字,应释为江、河、湖、海等的“总称”(如字典中:‘’某某江——水名;某某河——水名‘’)。意为经历过壮阔磅礴,汹涌澎湃的大海之后,无论一切江、河等皆不能与之相比,不能与之相提并论了(以此隐喻发妻之贤惠、情爱无人可及)。后面一句的“云”,应先讲明一个典故“巫山云雨”,即可释然。巫山,山名。在今重庆市巫山县东南,即巫峡。先秦时著名辞赋文学家宋玉在《高唐赋》写道:“昔先王尝(曾经)遊高唐,怠而昼寝(慵倦后白天睡觉),梦见一妇女(神女)……”,与秦王钟情相见,情甚绸缪。临别,她说:“妾(古时女子自称)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阴。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后人便以“巫山云雨”喻男女欢合。当然,元稹提到巫山之云,并无心指上述成语之意。既然神女“旦为(巫山)朝云”——那么巫山之‘’云‘’指为神女亦可(毛主席诗词:“神女应无恙”)。神女虽与秦(先)王情笃缠绵一时,“情缘”还是美丽难遇的嘛!——所以元稹诗中的“云”是指神女——神女与楚王一段暂短相悦的情缘在元稹诗中暗寓之意不言自明。——如果元稹将巫山之云意为“云雾云彩”,那么五岳的云海之壮丽还比不得小小的巫山之云吗?

所以元稹是在隐喻自己与亡妻韦蕙丛的凄美爱情虽然暂短,但是与爱妻两情相悦,绸缪恩爱和钟情不渝的情缘是刻骨铭心的,感叹今后是不会再有了!也再无如发妻这样的女子可相比了……

诚然,元稹在与结发之妻婚前姻后的花边传闻曾被人垢病,但是他与发妻韦氏的坚定凄美的爱情是被世人肯定和赞叹的!特别是读了他的悼念爱妻的诗,总会觉得悲悯和同情不已。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真正的含义是什么?

离思 唐·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作品背景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基本上是个中国人都会吟这两句诗。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写给谁的,为什么写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去看看这首诗背后的故事!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的诗人元稹。元稹,河南洛阳人,唐代中期的大诗人,他和白居易一起被合成为“元白”,中国文学史上非常著名的“新乐府运动”就是由他和白居易共同倡导的。所谓“新乐府运动”,听起来高大上,简单点说就是反对无病呻吟,少写大家看不懂的诗。主张写通俗诗、时事诗,争取让诗能被我们这些老百姓看懂。

而这首诗是悼亡诗,是元稹写给他早逝的妻子的。

唐德宗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二十四岁的元稹科举落榜,失魂落魄地走在长安的大街上,被欣赏他才华的太子少保韦夏卿收入门下。不仅如此,这位享有崇高地位的太子老师不顾家人反对,还进而将自己年方二十的小女儿韦丛下嫁给了元稹。

虽然这桩婚姻在当初带有相互利用的性质:韦夏卿坚信才华横溢的元稹会有大好前程,元稹则认为可以借助这桩婚姻出人头地。但歪打正着的是,这对年轻夫妻在婚后却是恩爱百般,同甘共苦。后人记载说,天仙下凡一样的韦丛不仅贤惠端庄、通晓诗文,还不好富贵,不慕虚荣,在元稹不得志的时候,无怨无悔地伴着他过着清贫的生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关心和体贴丈夫。

不幸的是,七年后,年仅二十七岁的韦丛就因病去世。此时三十一岁的元稹已升任监察御史——最高检察院的检察官,美好生活刚刚开始就痛失爱妻,令诗人悲痛无比。在妻子下葬那天,元稹情不能已,写下了这首著名的悼亡诗。

作品赏析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从《孟子·尽心》篇“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变化而来的。沧海无比深广,因而使别处的水相形见绌。而巫山有朝云峰,下临长江,云蒸霞蔚。据宋玉《高唐赋序》说,其云为神女所化,上属于天,下入于渊,茂如松榯,美若娇姬。因而,相形之下,别处的云就黯然失色了。

“沧海”、“巫山”,是世间至大至美的形象,元稹引以为喻,从字面上看是说经历过“沧海”、“巫山”,对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实则是用来隐喻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的,因而除爱妻之外,再没有能使自己动情的女子了。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取次”是仓促、随意的意思。仓促的走过花丛,我却懒得回头看。这里的“花丛”当然不仅仅指自然界的花丛,更是暗指其它的众多的美丽女子。她们纵使再美,我也无心打量她们,所谓“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就是这个意思。

“缘”是因为的意思。既然对亡妻如此情深,这里为什么却说“半缘修道半缘君”,而不是“全缘君”呢?元稹生平“身委《逍遥篇》,心付《头陀经》”,是尊佛奉道的。另外,这里的“修道”,也可以理解为专心于品德学问的修养。

然而,尊佛奉道也好,修身治学也好,对元稹来说,都不过是心失所爱、悲伤无法解脱的一种感情上的寄托。“半缘修道”和“半缘君”所表达的忧思之情是一致的,而且,说“半缘修道”更觉含意深沉。

结 语

我们知道了这首诗是写给妻子的悼亡诗。感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其实在感叹这世间再也遇不到这样美丽、善良的姑娘了。所以干脆“取次花丛懒回顾”,宁愿把最初的美好深深地埋藏在心底,也不愿意滥竽充数,草草地选择一个人——这也就是当代大龄剩男剩女们为什么那么多的原因。

时至今日,这首诗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变化,它也不仅仅用来形容男女之间的感情。凡是感觉如今的人、事、物比不上曾经的、最初的美好,都可以用这首诗来表达。

比如你曾经感受过大城市的繁华,就再难忍受小城镇的闭塞;吃过最正宗的火锅,就对其它火锅失去了兴趣;看过了好的电影,就难以接受烂片。曾经的美好,和现在的无奈,都尽在这一句“曾经沧海难为水”之中了。

曾经沧海难为水是哪个朝代谁的作品(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什么意思)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