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市委书记(河南省副省长任郑州市委书记)

关于《中共三门峡市委关于制定三门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说明
(2021年1月11日)
刘南昌
受市委常委会委托,我就《中共三门峡市委关于制定三门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起草的有关情况,向全会作说明。
一、建议稿的总体考虑和基本框架
“十四五”时期,是我市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建强省际区域中心城市,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三门峡新征程的关键时期。制定和实施好“十四五”规划,对我市未来五年乃至十五年发展意义重大。
建议稿起草的总体考虑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届十二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把握新发展阶段的新要求、面临机遇挑战的新变化,站位全国看崤函,立足当前看五年,着眼现实看未来,对“十四五”时期我市发展作出系统谋划和全面部署。
建议稿起草过程中,我们按照中央、省委要求,认真处理好继承和创新、政府和市场、开放和自主、发展和安全、战略和战术等五个关系,着力对标对表、站位全局、厚植优势、补齐短板,遵循以下五个原则:一是坚持把准方向,坚持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和指示批示精神作为根本遵循,认真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对建强省际区域中心城市,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三门峡新征程作出系统谋划、战略部署。二是坚持战略引领,把三门峡放在全国全省战略大局中谋划推动,牢牢把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重大战略机遇,积极抢抓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洛阳都市圈建设等政策红利,加快形成区域竞争新优势。三是坚持突出重点,既全面落实上级决策部署,牢牢把握“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又结合三门峡实际和省际区域中心城市建设要求,抓住科技创新、产业培育、生态保护、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进行突出强调。四是坚持承前启后,突出规划连续性和创新性,延续“十三五”时期行之有效的理论成果、实践成果、制度成果,结合新形势新任务提出新思路新举措,确保现代化三门峡建设开好局、起好步。五是坚持以人为本,顺应全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着力在增进民生福祉上下功夫,努力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在深入研究、科学谋划的基础上,形成了建议稿3大板块、12个部分、49个条目的基本框架。第一板块属于总论,包括导语和第一、第二部分,主要是总结“十三五”时期主要发展成就,分析面临的机遇挑战,明确“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第二板块属于分论,包括第三至十一部分,分领域阐述“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明确了坚持创新引领、建成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重要支撑区、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市、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主动服务新发展格局、深化改革开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增进民生福祉、统筹发展和安全等重点工作、重要举措。第三板块为结语,包括第十二部分和结束语,主要阐述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健全规划落实机制等内容。
二、建议稿起草过程
市委对编制“十四五”规划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谋划。早在去年年初就布置开展前期工作,安排重大课题研究。市委及时成立“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由我任组长、安伟同志任第一副组长,范付中、郭鸿勋同志担任副组长,37个市直部门负责同志参加,全面启动规划编制及建议稿起草任务。
第一,注重学习研讨,统一思想认识。把学深悟透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根本前提,自觉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省委十届十二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为建议稿起草做好充分的政治准备、思想准备、组织准备。2020年11月11日至13日,市委集中3天时间,组织副市级以上领导干部和各县(市、区)主要负责同志在市委党校,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对我市“十四五”发展进行了认真研讨,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思路举措,达到了增进共识、加深理解、明确重点、振奋精神的目的。市委先后召开7次常委会会议、2次领导小组会议,对“十四五”发展问题进行研究部署,提出指导意见和明确要求,进一步推动建议稿深化细化。
第二,注重调查研究,确保切合实际。市委坚持把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贯穿始终,2020年6月组织市级领导分头到各县(市、区)开展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分别就“十四五”重大问题组织开展调研,积极推动规划编制工作,为建议稿起草提供了有力支撑。市委办公室、市委政研室、市发改委等部门先后组织骨干力量,分领域分专题开展深入调研,全面系统分析评估五大平台建设、开发区(产业集聚区)体制机制改革、县域经济发展等方面情况,并提出了有价值的意见建议。同时,建议稿起草小组还到上海、苏州等地学习考察,实地感受先进地区创新发展之劲、协调发展之实、绿色发展之美、开放发展之活、共享发展之好,学习了特色产业培育、营商环境优化等方面成熟做法,并在建议稿中有所体现。
第三,注重完善提升,力争精益求精。建议稿起草工作启动以来,历时数月,反复修改、数易其稿,经市委常委会讨论后再次修改完善,形成了提交本次全会审议的讨论稿。在这个过程中,领导小组既着眼宏观、又聚焦微观,对一些重大问题进行了认真推敲,力求表述更加准确、要求更加具体、措施更加有力。比如,对省际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的目标进行深入研究,明确了主动对接洛阳都市圈,持续提升在黄河金三角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在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建设上发挥重要支撑作用,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做示范等四大实施路径。比如,对关键产业链构建、交通设施建设、水资源高效利用等重大问题,市委成立3个工作专班,由市级领导同志牵头进行研究,拿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
第四,注重开门问策,汇聚各方智慧。坚持集思广益,把发扬党内民主和发扬人民民主结合起来,把顶层设计和问计于民结合起来,通过调研座谈、网上征求等方式,收集了1600多条意见建议。2020年12月30日,建议稿下发党内一定范围征求意见,包括征求部分市级老同志的意见;12月31日,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代表的意见。从征求意见情况看,大家对建议稿给予充分肯定,一致认为建议稿对标对表精准、思路方向清晰、目标任务明确、推进举措得力,符合三门峡实际。对各方面提出的意见建议,文件起草组逐条梳理、认真研究,调整修改235处,涵盖创新驱动、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民生保障等方面内容,做到了能吸收的尽量吸收。其他具体意见将在规划纲要中予以吸收和体现。可以说,建议稿的形成过程,是一个解放思想、凝聚共识、发扬民主、群策群力的过程。
三、需要重点说明的几个问题
对标对表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要求,建议稿提出了一系列贯彻落实的新思路新举措。这里就其中七个方面作简要说明。
第一,关于“十三五”发展成就。过去的五年,在三门峡发展历程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机遇,突出以政治生态修复带动经济生态、自然生态、社会生态、文化生态全面优化,“五彩三门峡”“三地五中心”建设有力推进,高质量建设省际区域中心城市取得重大进展。建议稿从五个方面系统简明地总结了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成就,涵盖了我市“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必将激励全市上下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开启新征程、迎接新挑战、夺取新胜利。
第二,关于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和“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目标引领的是方向,激发的是斗志,汇聚的是合力。在与中央、省委规划建议相衔接的基础上,建议稿围绕建强省际区域中心城市、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出二〇三五年基本建成“五个强市、五个崤函”的远景目标,用“六个更大”描绘了“十四五”时期发展目标。这些目标,以定性表述为主、蕴含定量的方式,深化了对“六市”建设规律性的认识,体现了以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要求,凸显了争先出彩的鲜明特点,顺应了全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强烈期盼。量化指标方面,提出“两个高于、三个同步”,即“十四五”时期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居民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生态环境质量与经济质量效益同步改善、社会事业进步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提高,这是一个积极进取的目标。综合分析我市“十四五”期间重大项目布局和建设情况,三次产业增速均有较好支撑条件,经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定性目标方面,提出传统支柱产业脱胎换骨式改造提升基本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大幅提高、发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显著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等,体现了高质量发展要求,也充分考虑了实际情况,有利于支持引导各方面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路子。对这些定性目标,要在编制规划《纲要》时认真测算提出相应的量化目标。
第三,关于强化创新核心地位。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发展大势作出的战略部署;省委规划建议把实施科教兴豫战略、人才强省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摆上突出位置,提出打造中西部创新高地,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我市经过“十三五”时期的努力,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实现倍增,但与先进地区相比,科技创新发挥的支撑引领作用还不够,全市研发投入强度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特别是科技与产业、教育结合不紧密,高层次创新人才缺乏等问题依然突出。步入新发展阶段,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我们必须补齐创新这个短板,继续实施研发投入总量和高科技企业数量“两个倍增计划”,毫不动摇地走好创新引领之路。建议稿着眼推动产教科深度融合,提出集聚高端创新资源、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营造良好创新生态等系列举措,努力以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将三门峡打造成区域创新高地。
第四,关于构筑现代产业体系。当前,全球产业变革正在兴起,产业竞争不断加剧,要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必须把产业高质量发展摆在首要位置,推动智能、数字、金融等现代元素在产业高效集聚。我市产业基础较好、资源能源丰富、工业门类齐全,在未来发展中具有一定比较优势。但是,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我市产业层次还较低、产业链条还不长、产业竞争力还需持续提升,未来一个时期必须紧紧围绕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产业生态协同化,加快构建以实体经济为主体、以科技和金融为两翼的现代产业体系,不断提升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政策链、金融链、信息链同构水平。建议稿提出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建设全国重要的新材料产业基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数字创新发展经济试验区等目标,加力培育现代黄金产业、新材料、新能源和装备制造等千亿元级产业集群,符合我市实际,也符合产业发展趋势。
特别是新材料方面,我们提出实施做强做大新材料产业战略,在铝基材料、铜基材料、光电材料、化工材料、高纯材料、碳基材料、生物材料等领域抢占技术、市场制高点,培育一批头部企业和产业集群,建设一批研发中心和成果转化平台,聚集一批专业人才和领军人才,组建一批产业基金。随着宝武铝业、灵宝铜箔等重大项目的建成投产,我市新材料产业迈出重要步伐,全国最完整的铝工业链、规模最大的铜箔产业链初步形成,有望成为带动全市发展新的增长极。
第五,关于深入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重大战略。黄河流经我市206公里、形成流域面积9376平方公里、湿地面积2.85万公顷,分别占全省的28.9%、25.9%、42%,全市几乎全域属于黄河流域。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印发实施,一系列政策红利将逐步释放。建议稿提出主动融入国家重大战略,建设三门峡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试验示范区,推动重大节水供水工程建设,深化矿山转型发展和绿色低碳发展,建设黄河文化传承创新区。这些思路和提法既是推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拓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建设黄河流域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具体实践路径。
第六,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前不久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再次强调,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我市“三农”工作特点鲜明、基础较好,脱贫攻坚的巨大成就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一个时期,全市“三农”工作将聚焦提质增效、补齐短板、做靓品牌,走品质化、绿色化、集约化发展道路。建议稿从三门峡实际出发,提出建设特色农业强市,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任务,努力构建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谱写新时代“三农”工作新局面。
第七,关于保障改善民生。高质量发展,成效由人民评判,成果由人民共享。当前,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总体上已经从“有没有”转向“优不优”,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我们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健全完善覆盖每个人全生命周期的民生保障体系,让全市人民生活得更幸福。建议稿把“民生福祉实现更大增进”作为“十四五”的六大目标之一,从提高人民收入水平、提高基础教育发展水平、建设职业教育大市、实施健康三门峡行动、持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五个方面,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进行了重点安排。比如,针对升学难、学生外流等问题,提出打造高中名师“梦之队”,探索引进外地优质教育资源开展“飞地教学”等措施;针对怡情防控中暴露出的薄弱环节,提出完善监测预警处置机制,健全疾病预防、医疗救治、科技支撑、物资保障体系,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等有效举措;针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愈加突出的现实,提出发展实施社区和居家养老工程,健全分层分类、城乡统筹的社会救助体系等政策措施。这些要求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凸显了我们党不变的初心和使命。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更加注重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件接着一件办,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持续改善群众生活品质,有效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同志们,讨论、修改、通过“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是这次全会的主要任务。希望大家认真思考、深入交流、充分讨论,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建议,使建议稿更加完善,共同把这次全会开好!
责编:陶纪燕 | 审核:李震 | 总监:万军伟
三门峡市委书记(河南省副省长任郑州市委书记)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