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大咖都来投资华为,未来结果会怎么样?
国内大咖都来投资华为,从长期来看,有助于华为和国产替代的发展,但是,从中短期来看,则无助于华为和芯片产业对外部的依赖和被动。
从今日市场舆论来看,马云投资华为2000亿和董明珠投资华为20亿。这个事是否是真实的姑且不论,但是,这些信息体现出国内企业家的“同仇敌忾”的民族情绪,也侧面说明了国内产业的危机共识和对华为和产业链受制于人的不满。
从华为角度来看,对比中兴“一击就死”的状况,有了巨大的飞跃——18年开始的孟晚舟事件,以及美国持续针对华为的制裁和打击,不仅仅没有击垮华为,反而让华为获得了两三年的巨大增长——当然,欧美市场的增长还是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而华为在中兴事件之后就开始未雨绸缪,积极备战,不仅从芯片等核心物料上积极储备,也在“备胎”——海思上加快研发和产品应用。目前,海思在一季度全球市场份额已经排名第二,国内市场份额排名第一。这个成就不是“毫无准备”可以通过“口号”和“精神”或者“自信”就可以做到的。
而从美国针对华为,凡是含有美国技术就不允许输出给华为的限令。直接导致了华为海思即将面临无路可走的地步——台积电,中芯国际,都绕不开美国技术禁令。而传闻中的联发科,显然也不敢冒险为华为提供“后门”。
正是看到华为的困境,国内很多民族企业家诸如马云,董明珠,他们非常清楚中美科技较量中,我们需要的是支持——时间和资金。而对于“时间”,谁也无法改变——芯片产业的技术路径,光刻机,以及芯片5-7纳米技术,不是“口号”就可以实现的,是设备和国内产业化大数据积累以及不断地实验,才可以积累出来的。但是,投资华为,最少可以让华为获得支持——资金的支持,而资金的支持可以让华为放手囤积未来两年以上的芯片等美国零件的储备水平而不影响华为日常的经营资金占用。
应该说,美国技术制裁的升级,已经让国内的产业界彻底看清了美国的嘴脸,包括小米,OPPO在内,都为将来是否收到美国芯片风险而准备,包括了在芯片研发投入等的准备中。
总结起来,华为和我们的产业,在历史欠账面前,需要的是时间——历史上我国对科技的“拿来主义”如今到了兑现教训的时间,而真正要摆脱美国技术制裁,需要的是“产业化”和“研发周期”的时间,不论是中芯国际的光刻机,还是国内芯片产业的设备,光刻胶以及公版芯片架构,都存在严重的短板,包括了芯片设计软件eda,这些“短板”并不是“中短期”可以克服和实现的,需要更多的产业化应用和市场支持,更多的时间支持。但是,马云和董明珠,不愧为国内民族企业家的灵魂人物,他们站出来为华为力挺,会带动更多的社会力量和社会关注——挺华为,就是挺国产产业,挺中芯国际,就是挺国产芯片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