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先秦时期好像是分餐制,什么时候变成现在这样一起吃饭?
古代的分餐制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物质条件匮乏,二是长幼尊卑秩序。
那合餐制是什么时候形成的呢?
尚秉合的考证是,“中国人坐椅子围着桌边进餐的情形出现时间不早于北宋。”还记得高中历史是怎么讲的么?宋朝的商业经济高度繁荣,涌现了许多商业化市镇。合餐制出现于北宋最关键的原因是饮食文化的商业化。食材多元了、烹饪样式的也增多了,极大地丰富了宋代餐桌的菜色,教坊酒楼、勾栏瓦舍等公共饮食空间的出现,是中国民众饮食文化的一次重要改革。
我一直觉得,宋朝这个朝代是市井味儿的,因为从北宋起,饮食开始接地气了。美食从豪门贵族走向街头百姓,从琳琅满目的飨宴到贴近民众的茶楼酒肆,饮食逐渐成为具有人间烟火味道的市民活动。
从中国传统的家族观念来看,以“户”为家庭单位的开伙方式也决定了共食的进餐方式,即使是一家兄弟另起炉灶,也不过是从大“户”分为小“户”,仍然是共食进餐。
不管是何种饮食情景,只要客人登门,好客的中国人必然以丰盛的菜肴款待,自宋以来形成的婚丧嫁娶“办桌文化”“酒席文化”使得饮食成为一种社交手段,再没有什么比一起合桌吃饭聊天更利于促进感情和活跃氛围的场合了。同饮同食是一种情感连带的象征,吃饭从果腹演变成了一种人情交际。进入明清后,这种人情连带的合餐制延续下来并完全成熟了。
其实,中国的合餐制在后来经历西餐冲击,包括健康理念的影响,还出现了很多小插曲,比如民国时期“转动餐台”发明,“公筷”的呼吁(太长就不赘述了)。但总的来说,现代的中国饮食文化发展至今形成一种以“合餐制”为主流,兼容“分食制”的包容文化。千百年来这个民族对食物和共食者的热爱与尊重全都写在了合餐制里,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一点——合餐制带有一种“平等”“分享”的传统人情特色。
毕竟,一个人吃冒菜就算再卫生美味,我们也还是很喜欢一群人一起涮的火锅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