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制作的基本流程是怎样的(动画制作的主要流程)

动漫的制作流程你知道有哪些吗?

我知道2D动漫基本制作流程:

1.剧本

2.故事板

3.摄制表

4.设计

5.音响

6.原画制作

7.中间插画制作

8.描线

9.着色

10.检查

11.拍摄

12.编辑

最后

录音

1.原稿·原案、脚本会议(本読み,原意为阅读原案)

无论是改编动画还是原创动画,拿到原案后第一步就是要聚集监督,脚本家(ライター),制作人等人来一同推敲故事的整体构成,世界观的设定,需要出现的元素等等内容。在脚本会议中所决定的内容会直接影响到作品的走向发展。其中参与的基本人员有监督,脚本家,广告代理店代表以及制作人。上图主要介绍动画制作流程,所以并没有提到企划阶段以及制作委员会,这部分的相关内容可以阅读anitama之前的内容。

2.撰写脚本(シナリオ)

根据之前的脚本会议,脚本家开始撰写作为作品基石的脚本。脚本由故事所发生的时间、地点、角色、事件,以及角色的台词动作等要素构成。另外图片中没有提到设计部分,在此补充,一般在脚本工作完成后就可以开始各类设计工作,比如角色设计、机械设计等等。

3.分镜会议(コンテ打ち),分镜绘制(コンテ)

分镜会议中需要由演出,当集分镜师与监督一同,根据所完成的脚本来讨论分镜内容。之后就由当集分镜师来绘制分镜,分镜中包含构图,角色演技,镜头指示,时间等等内容。

4.演出会议(演出打ち)

由监督与演出一同讨论作品的演出方针。所谓演出可以理解为是当集监督,需要参与流程中大部分的会议,协调各个流程之间的工作。

5.作画会议(作打ち),作监会议(作监打ち)

在作画会议中,演出和原画师们会根据分镜来分配镜头。因为一些分镜中不一定会给出细致的指示,因此在会议中需要讨论角色的具体演技,也就是“怎么动”的问题。作画监督是为了保证每集整体质量的工作人员,统一原画师之间不同的风格。

6.Layout(レイアウト,构图,简称L/O)、演出检查(演出チェック)、作监检查(作監チェック)

layout是指根据分镜来细致描绘画面中人物与背景的位置关系。早期layout由美术负责,现在都由原画师来完成。等到演出,作画监督等人检查完毕后,会将layout传给美术与原画师进行后续作业。(如果有3D部分还需要交给3D部门)由美术来完成背景,原画师则完成画面上动的部分。在右图实际流程中,除了layout外,草原(ラフ原)也会在这一步完成。所谓草原就是只有描绘简单的动作的原画,没有过多的细节。如果日程紧张,会将草原进行摄影做成线摄,用于声优配音所需要的画面。layout决定完后流程就会变为多线,许多工作会同时进行。

7.3D会议(3D),演出检查,3D

3D部分需要演出与3D监督进行讨论。图中3D框内未展示出复杂的3D流程,而流程以手绘部分为主,故3D部分就不加以详述。

8.背景色彩会议(背景打ち·色打ち),背景

接到layout后演出与美术监督、色彩设计以及色指定就要开会讨论背景与色彩的选取。因为要使得角色的颜色与背景颜色相统一,不产生违和感,所以往往美术与色彩两部分会一起进行会议。背景不仅需要描绘出角色所在场景,周边的景物,还要通过背景来表现当时的氛围,对于角色心情的表现也有很大影响。如今动画背景的绘制也逐渐转向数码制作。而色彩设计则是决定整部作品中角色身体各部分的颜色,即使角色在不同时间、不同场景下颜色都要重新考虑颜色。

9.原画、演出检查、作监检查

原画就是作画中的关键张(动作起始,动作过程中的关键张,动作结束,中间的间隔需要动画来补全),担当这部分工作的就是原画师。现在大部分动画中存在第一原画与第二原画,一原就是之前所提到的草原,二原就是将一原细化至可让动画中割参考的原画。负责这两部分的原画师也可以简称为一原,二原。

10.动画(動画)

a)我们所看到的动画作品的总称。

b)负责动画工作的人称为动画师,staff表记为动画。

c)动画师需要绘制的画面。动画师负责加入动作关键张之间的画面(中割),使得动作更为流畅。另外动画师还要负责将原画变为能上色的线。(相比原画,动画会显得干净,没有文字轨目之类的指示)

11.动画检查(動画チェック)

检查动画工作中有无失误的工作,负责人员简称为动检。一般动检的工作就是反复翻阅相邻的两张动画,检查是否存在类似色线是否描全等等的错误,是一项非常考验眼力的工作。

12.色指定

之前所提到的色彩设计是决定整部作品中角色的颜色,色指定是根据色彩设计给出的前提资料下来决定单集中的颜色,两者可能是一个人。另外在流程图中的“セル檢查”是赛璐璐时代的叫法,数码化后的现在一般写为“仕上げ检查”,也就是检查上色是否准确的工作。一般负责色指定与上色检查工作的都是一个人。

13.上色(仕上げ)

将动画检查完后的动画扫描至电脑,根据色指定的颜色对人物以及小物件进行上色。

14.特效会议(特效打ち)、特殊效果(特效)

此处特效为特殊效果的简称。特殊效果的工作指增加画面物件的质感,比如让金属物体更有光泽感。和后期“特效”不同,特殊效果的常用工具是Photoshop。

16.摄影会议(撮打ち)、摄影

摄影工作开始前依旧要演出和摄影监督进行会议,讨论后期效果的使用。以前摄影是通过摄影机将画面拍摄下来,而如今都是在软件中进行合成。摄影就是将上色完成的作画层与背景层,以镜头为单位进行合成的工作,并且按照指示加入一定摄影效果。

17.编集

编集的英文为cutting,故简称为CT。编集就是将摄影导出的镜头按照分镜顺序排列,根据演出意图改变镜头的时间和前后顺序。另外还需要根据电视制式以及时间长度来进行调整。理想流程图中只出现一次编集,但在现实的流程图中却出现三次。因为作画方面工期紧张,同时为了不耽误录音,所以只能将草原摄,甚至是分镜摄拿去录音现场,从而导致编集次数增多。

18.RUSH(ラッシュ)、RETAKE(リテイク)

RUSH,赛璐璐时代流传下来的用语,可以理解为样片。在这个步骤中所有制作人员都可以参与,观看成片效果同时也要再做一遍检查(ラッシュチェック)。RUSH检查分为bara check(バラチェック) 与 all rush(オールラッシュ),前者按镜头逐次检查,后者是全部镜头连在一起检查。如果检查出有问题的地方,这时候就需要进行返修再修正,这个过程就成为retake。

19.AR(アフレコ)

After Recording的简称。声优为画面进行配音的步骤,会在专用的录音室内录制。声优需要按照台本内容,以及音响监督的指示来完成录音工作。在录制时监督、演出、音响监督以及制作人都会来到现场。正如之前所说,声优录音时所看到的画面不一定是成片,也可能是潦草的分镜摄。此外,还有先录音再制作画面的方法,称为提前录音(プレスコ)。

20.Dubbing(ダビング)

将AR中的声音,背景音乐(BGM)以及效果音(SE)与画面进行合成的步骤。通常也需要监督、演出、音响效果以及制作人一同参与。

21.原版組み、V编

原版組み指将retake后的镜头重新再进行编集,作为播放前的最终版本。V编则是Video编集的简称,是在动画片尾加上制作人员表的步骤,变为能够播放的完整视频。

第二部分则对动画制作中一些术语名词进行解释说明。

1.A.C

Action cut(アクション カット )的简称,指动作场景或者动作镜头。在分镜中出现的A.C符号代表两个镜头之间的动作剪辑。

2.A.B part(Aパート·Bパート)

日本动画在电视上播出时往往会在动画播到一半的时候切进广告,由此动画被分为两部分。将前半部分正片内容称为A part,后半部分正片称为B part。对于动画电影而言就有更多的部分可以分割。另外在OP前的部分称之为avant(アバン),ED后的部分称为C part,结尾的单张静帧为EDcard。

3.Bank(バンク)

在不同集数间使用相同的部分。变身场景或者单个角色放招式的场景等等都会在不同集数出现,就能称之为bank。bank和兼用卡的差异具体可以阅读:http://t.cn/RK9fSdg

4.BG(Background)

即背景素材,根据layout的要求绘制背景。最后交给摄影将作画层和背景层合成在一起。有时在分镜中能看到的BG only就指只有背景的镜头。

5.BL

黑色,BL(ビーエル)是black的缩写,在分镜中指代全黑的背景。全黑的影子也被称为BL影。

6.BOOK(ブック)

除了背景外,放置在前景或需要摄影处理,也是由背景负责的部分。赛璐璐时期背景夹人物导致外形像书,之后就叫成book。

7.Cast(キャスト)

动画中的声优表。

8.dermato touch(デルマタッチ )

经过动画摄影处理后,使得线条与阴影有类似铅笔的粗糙质感,产生独特的画面效果。当然,实现这种质感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在动画《斩服少女》以及《鲁邦三世~名为峰不二子的女人~》中都有出现类似的效果。而担任《峰不二子》摄影监督的山田丰德先生也在《小魔女学园OVA》中担任相同职位,在速度线上加上特殊处理,使得画面更有临场感,让动作场景更加有气势。

9.DF(diffusion filter,ディフィージョン·フィルター)

摄影将画面处理成略微泛白模糊的效果。在某些特殊场合,过去时光或者回想等等场景都会用到的效果。

10.FIX(フィックス)

静止镜头。镜头静止,但画面中的元素依然可以动。

11.F.I/F.O

fade in与fade out的简称,前者指淡入,画面透明度从无到有的过程;后者指淡出,画面透明度从有到无的过程。

12.Follow(フォロー)

跟镜头,镜头跟随画面中移动的对象。动画中常常通过移动背景,人物保持不变的做法来实现这样的效果。

13.FPS(フレーム??レート)

帧速率,每秒画面中出现的帧数。除非字幕组或视频网站出现压制问题,一般情况下日本动画都是24帧/秒,没有高低之分。

14.O.L(overlap,オーエル)

叠化,从A画面逐渐变到B画面,可以理解为A画面逐渐淡出的同时B画面逐渐淡入。

15.PAN(panorama的缩写,パン)

摇镜,不是平底锅。从实拍角度而言,摄影机位置不动,改变镜头方向;动画中通过平移画面来模拟摇镜效果。画面向上向下平移也可以用pan up/pan down(简写为P.U/P.D)进行代替。实际上分镜中pan的指示可以朝任意方向,并不固定。

16.S.L(slide,スライド)

滑动,背景层或者作画层的定向移动。比如航行的飞机,天空中缓慢飘动的云等等。

17.T.U/T.B

track up/track back的缩写,即推拉镜头,画面中的人物越来越大/小。实拍中推拉镜头会发生透视变化,但动画中往往只是模拟出zoom up/back的效果。还有Q.T.B/Q.T.U的形式,表示快速推拉,在搞笑动画中经常会看到的手法。

18.W.I/W.O

white in/out 的缩写,前者指从白色画面淡入至后续画面,后者指画面淡出至白色画面。

19.双重曝光(ダブラシ)

Double exposure(ダブルエクスポージャー)的简称,也可简写为WXP。双重曝光即其字面意义,在摄影中采用两次曝光,能够产生奇异又时尚的视觉

20.UP(アップ)

a)指部分特写镜头,如眼睛特写,脸部特写等。

b)某部分工作结束时的简称,比如动画UP,上色UP。

21.印象稿(イメージボード)

制作前期准备阶段,作品整体印象具体展示的画。

22.情感背景(イメージBG)

表示角色心情,由几何图形或抽象元素组成的背景。比如角色心情低落时背景就是阴郁暗淡的,角色幻想时就是朦胧梦幻的背景。作为背景的一种,也是由美术负责。

23.特效(エフェクト,effect)

与之前提到的特殊效果不同,这里指大家常识中的特效。比如动画中表现的火,水,风,爆炸等场景,以往特效是通过作画来实现,如今也有使用3D的情况。其他特效指摄影后期处理,比如碰撞擦出的火星,冬天飘落的雪花,樱花花瓣等等的效果。

24.ED

片尾,ending,日语为エンディング。作品临近结束时播放的部分,通常会在ED中展示出声优以及制作人员名单。

25.将若干张标准原画纸贴在一起,拼出所需长度。有时横纵向的长pan镜头也需要运用这种方法。

26.OP

片头,opening,日语为オープニング。在OP中会出现主要制作人员的名字,而在ED中也会出现“オープニングスタッフ”字样,指OP制作人员。

27.音响监督

负责AR录音,效果音,背景音乐等所有声音的监督。

28.音响效果

台词和背景音乐外的声音。比如走路时鞋子的声音,门开关时的声音。还指负责音效的人

29.CUT(カット )

a)从实拍角度而言,是指摄影机开机到关机所拍摄下来的一段连续画面,或者指两个剪辑点之间的片段,成为一个镜头(卡)。在动画中一系列镜头组成一段场景,而多个场景组合为一部作品。反过来说作品就是由许多镜头组成的。动画制作中的基本单位也是镜头。原画摄影等都是按卡进行负责。

b)画面剪辑。

30.画面晃动(画面動)

或者称为镜头晃动(カメラシェイク,camera shake)。画面略微晃动的摄影处理,在爆炸地震时都有运用。

31.人设表(キャラ表)

登场角色基本的设计图,主要由角色设计来负责绘制。为了将漫画原作中的角色与动画相统一,改为更适合动画制作的人设,是必要的过程。人设表也是原画师画人时的基本参考对象。

有一部叫白箱的动画,简单的描述了一下过程,推荐看一下

动画制作的基本流程是怎样的(动画制作的主要流程)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