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女性议题只是在悬疑剧里充当恐怖和悲剧的呈现手段,剧中被放大的个人悲欢则成为了现实缩影的另一种悲哀。」
>>>
氛围到位的“剧本杀”,
开播之初,便有人评价《江照黎明》有些像一部剧本杀改编剧:人人都有动机、人人都有隐藏的情感线,根据人物的语言行为,好像都能总结出他们每个人的人物卡片。但不同于《大侦探》这样的剧本杀综艺,电视剧没有固定环节的自由搜证、也没有偶尔插科打诨的集中讨论,同时,没有规则限制的“嫌疑人”们随时都可能撒谎。尽管情感线的丰富程度相似,但电视剧的处理更像是一种沉浸式的体验,在镜头处理和剪辑配乐上也更注重氛围和悬疑感的打磨。那些以特写镜头和偷窥视角强调的细节既传达着暗藏玄机的线索,也给了观众解读剧情的空间和个人独立破案的快感。
(《江照黎明》官方抖音评论)也因此,李晓楠在剧中所表现出的艰难忍耐和对生的渴望更令人心疼、也更能让观众在颓丧与压抑的剧集中,感受到微弱却坚韧的女性力量。
高开低走的分数背后,
不能自洽的悬疑逻辑线
然而,作为一部悬疑剧,《江照黎明》的推理线显得有些拖沓。面对观众的催促和质疑,编剧再次出现在豆瓣小组作出了回应,指出解谜即将开始。
(编剧回应截图)而解谜的开始带来了更多关于悬疑逻辑线的问题,甚至给人前后极其割裂的观感。首先是最重要的破案环节,剧中警方的查案效率被诟病是一方面,但事实上更难以让观众接受的是所有证据的出现几乎都靠巧合,当破案到了一定的阶段,就会有适当的线索出现来加速“进度条”,甚至女警官的女儿整部剧就是作为“灵光一现”的工具人存在。其次是人物行为的不合理和流程化。警方审问的情节基本上都会将问话重点偏向案件背后的故事,还加入了大量对于案情的猜测与空想,即使是非专业的普通观众也会感受到其中的违和。前段时间大热的悬疑剧《开端》中同样有大量审问与出警的情节,但其中张警官的谨慎与整个警局的配合就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相比之下也不会让人觉得行为逻辑过于突兀。
(《开端》剧情截图)而剧情与人物行为的前后矛盾,更是让观众质疑编剧是否梳理清楚了前后逻辑。即使女主人公清醒、勇敢,还是要给杀人未遂的前夫还债、卖房给还有两个儿子的自私婆婆治病。为梁贺禹清理杀人现场的助理一切收拾妥当,却将关键证物胸针掉在了床边明显的位置。
(总结剧情不合理的帖子)总结而言,《江照黎明》前期营造的悬疑感够充足、铺垫的细节够丰富,但后期的解释却不够有说服力,甚至出现了很多无法自圆其说的桥段,导致整部剧集就给人一种头重脚轻之感。简单易懂的情节要通过警察点破、接近真相时又不断制造与案情无关的紧张氛围,这样的处理也让处于上帝视角的观众更难以收获推理的快感,认为剧集故弄玄虚。同类型的国产悬疑犯罪片《谁是凶手》也面临这样的争议,有观众指出,过多的无用细节对于剧集来说并不加分,反而会让后期的“填坑”变得复杂,也更容易让悬疑变成“玄虚”。
聚焦现实的“她题材”:
更需要严肃与细致地打磨
大结局后,除了悬疑线的逻辑,关于《江照黎明》宣传的女性成长与女性自救同样是争议热点。纵观整部剧,李晓楠的高中同学王诚无疑是为数不多的好人之一。高中时期的他与现在的李晓楠之间的互相救赎是剧集情感线展开的重要线索。但令人感到困惑的点在于,被家暴、活在被谋杀的阴影一年之久的女主角,竟然能够在短时间内再次对一个并不熟悉的高中同学交付信任,并与其步入婚姻。作为苏睿情人的于红从小缺爱,错将甜言蜜语当成真情承诺,原生家庭中爱的缺失让她可怜又偏执。但令人不解的是,知道真相的于红最痛恨、最怪罪的居然是同为女性的李晓楠,甚至做出了一系列疯狂的举动。而后面的和解更显得轻描淡写,在弟弟的恳求下,于红父亲将众多房产中一套轻轨穿过的房子过户给了于红,她拒绝的同时还坦然承认了父亲是“爱”她的,只是没有爱弟弟那么多。
(《江照黎明》剧情截图)
(《摩天大楼》剧情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