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多品牌架构
海底捞在餐饮行业进军快餐领域,建立了多个相互独立但又有联系的品牌,有利于有效地抢占不同的细分市场,扩大消费人群,创造企业更多的利润点。
海底捞创建了几个快餐项目子品牌,分别是新秦派面馆、U鼎冒菜、十八汆、麦麸私房面等,海底捞因地制宜,打造了不同风味和口感的食品系列,下面进行几个比较典型的子品牌的介绍。
新秦派面馆一家西北面食,位于西安而且2019年就已经开店了,但是貌似网传现在经营不善倒闭了 。
U鼎冒菜是海底捞旗下的第一副牌,成立于2011年,是以冒菜为主打产品,川味小吃为特色产品的连锁餐饮品牌。目前在全国已有40余家门店。品牌秉承健康、营养、丰富、可持续消费的理念,对冒菜进行创新和改良,创造出了一个口味丰富多样,风格年轻时尚的快餐品牌。
捞派有面儿的菜系符合当地成都人的口味,这一点与首家在北京开设的海底捞快餐品牌“十八汆”有异曲同工之处。开在成都的捞派有面儿包括一些重口味的川香鸡杂面、红烧肥肠面、泡椒鸭血面等,很符合成都本地人的饮食习惯。
十八汆是海底捞旗下首家快餐厅面馆品牌,以经营实业餐饮项目为主,力主打造经典的人气面食项目,同时推出各类原材料的制作与营销。
“麦麸私房面”品牌成立于2017年,隶属于郑州麦麸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有新派(上海)餐饮管理有限公司100%持股,属于海底捞旗下的全资子公司,主打平价餐饮。经过数年的发展,已经成为郑州地区颇具名气的面食品牌。
除此之外,网传海底捞正在秘密筹备10个新快餐项目。这种“试错”的办法也容易让海底捞分担风险,尝试不同的细分市场。
海底捞多品牌架构也存在一些劣势。快餐品牌价格低是最大记忆点,其次出餐速度快,但消费者普遍反映味道一般。在品牌打造以及食品推出上下功夫不够、没有细活,难以集中优势资源,不出效果。并且这几个快餐品牌的相似之处都是平价,没有使用差异化定价策略,在价格战略上自身品牌之间容易互相抢占市场,容易混淆消费者。
海底捞品牌延伸与误区
海底捞品牌自1994年创立于四川简阳后,在近20多年的发展与开拓,逐渐成为受众耳熟能详的品牌。那么,其品牌延伸又是如何一步步达到的呢?是否存在一定的误区呢?下面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以安索夫矩阵作为我们的考量依据,我们将从市场渗透、市场开发、产品延伸、差异化层层展开。
在市场渗透方面,海底捞向大学生消费群体提供6.9和8.8折的折扣,并贴心附上相应用餐时间,让大学生群体能够选择自己较为适宜的时间段,前往用餐。此人性化的举措,让海底捞在大学生中占有不可替代之席位,从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消费。除此之外,海底捞的热情服务让消费者在用餐时切实体会到何为宾至如归,且海底捞有专门的“暗号”,说出暗号,即可获得小福利,此般举措会使消费者不自觉地再次消费。
在市场开发方面,海底捞的消费者大多为20~40岁的学生及工薪阶层,海底捞的价格属于中档消费,海底捞试着以其特色服务、特色菜品,吸引更多的消费群。
在产品延伸方面,海底捞推出文创周边,通过周边衍生品吸引相当一部分的消费者。当然,根据时令,时下网红单品,海底捞也会适时推出新品,跟上消费者的步伐,维护与消费者的纽带。
在差异化方面,海底捞推出自煮火锅系列,方便酸辣粉、冲泡米饭两款速食产品,让用户能够随时品尝到“海底捞”风味,并在其官方线上旗舰店,部分便利店,综合大卖场等进行线上线下的多渠道销售,以此增加产品,甚至是品牌曝光度,吸引新的潜在消费者。
就目前来看,海底捞的品牌延伸增加了产品的广度与深度,也并未脱离其产品特征及有温度的服务的代名词。但是,作为一家餐饮企业,除了服务之外,海底捞也应当在食材品质,种类的延伸上,更下功夫,而不是本末倒置。
海底捞的危机公关
一个品牌从诞生到发展壮大,可能需要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不懈努力,但却可能因为一个小小的危机事件,就让它瞬间崩溃。品牌在遭遇危机公关时要怎么做,怎么回应问题,怎么安抚公众,是需要方法以及迅速诚恳的态度。
海底捞在近年来最知名的危机公关事件就是2017年对于被曝出老鼠爬进食品柜等卫生问题事件的公关了。
2017年8月25日,法制晚报看法新闻爆出海底捞背景劲松店、太阳宫店后厨存在老鼠乱窜、打扫卫生的簸箕和餐具同池混洗、用顾客使用的火锅漏勺掏下水道等卫生安全隐患问题,引发舆论一片哗然。问题曝光后,海底捞的及时回应迎来史上最快的民意反转,其危机公关再次引发舆论的广泛讨论。相关舆情量在8月25日达到顶峰。
14时,海底捞官方微博就“老鼠事件”发表致歉信, 承认问题属实,致歉并整改。
组员|邱莉晶 沈宇晴 曾也芝 杨佳悦(第10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