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红杏出墙来的上一句什么(一枝红杏出墙来的上一句是啥)

叶绍翁的名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你是怎样理解的?

叶绍翁的这首诗的词意并非用来比喻已婚的青年女子有外喻。都是世人运用他的后两句来比喻有外遇的不守妇道妇女红杏出墙,不过这个比喻也太帖切不过了!

当时正是春天。红杏绽放时节。叶绍翁是去走亲访友的。来到友人家而见门己关上。去击打门环。不见有人开门。寻故人而不遇时。从外面向院里观望时。只见红杏长的高过墙头。帖墙面的枝己伸到墙头外面。故作诗一首,应怜屐齿应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并不存在对友人妻有不恭不敬之意!

“红杏出墙”,是当今很常用的一个汉语词汇,通常用作喻指已婚女子有外遇。尽管此意象不能算是由叶绍翁原创,但确是由他这首七言绝句发扬光大:

一枝红杏出墙来的上一句什么(一枝红杏出墙来的上一句是啥)

诗句比较清丽,并没有难懂之处。唯一要说说的是“柴门”两字,其并不是如某专家在电视节目上所说,解为柴木做的门。而是指杜门,闭门,如“柴门谢客”。《后汉书·杨震传》:“夜遣使者策收震太尉印绶,于是柴门绝宾客。” 王安石的《即事》诗:“渐老逢春能几回,柴门今始为君开。”也同解。

“红杏出墙”此一意象在唐诗中便有使用,如吴融所写的两首七律:

我们从上诗中也可看到:“粉薄红轻掩敛羞,花中占断得风流。”的起联,说明杏花此一意象本身是带有轻浮、风流的含义的。我们也读过陆游的名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不知大家对这句子,有没有产生过疑惑?为什么卖杏花不去闹市卖,而去深巷卖?

原来,唐宋时的青楼女子有在房间插杏花的习俗,唐代诗人薛能便写过一首很出名的《咏杏花》:

所以叶绍翁写这两句子时,是单纯说春意盎然,还是另有所指,这还真难说。毕竟有“杏花”此意象作垫,再说天知道为什么会“十叩柴门九不开”。

还有一点,就是在当时,《西山一窟鬼》这个话本便已开始流行,里面就有借此写女子之语:“如捻青梅窥少俊,似骑红杏出墙头。”

所以,用“红杏出墙”比喻已婚女子出轨也并非空穴来风。如单纯写春意,叶绍翁用“红梅出墙”或“红桃出墙”就不会给人带来其他联想。

因为这几种花虽然形象相似,但投影到人们心智中的意象则有很大区别,即使是艳,也是各有各的艳法,这也是我们写诗时要注意的:

梅花:报春,冷艳,高洁,傲骨…… 。

杏花:二月,俗艳,风流,轻浮…… 。

桃花:三月,妖艳,迷惑,烂漫……。

“一枝红杏出墙来”的上句是什么?

1.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南宋文人叶绍翁写过一首诗叫《游园不值》,诗中名句“一枝红杏出墙来”流传甚广,简直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

叶绍翁从一枝探出墙外的红杏,猜想到花园中的烂漫春光。纵然没有亲眼看到花园全貌,也算不虚此行。叶绍翁通过脑补,欣赏完大好春色,诗兴大发就写了这首诗。宋代诗人在创作中有个习惯,为了强调诗的意境,喜欢在诗中隐藏一些哲理。表面上看是写景叙事,实则有感而发。这首《游园不值》也有这个特点,叶绍翁内心深处想要通过这首诗歌颂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2.一支红杏出墙来”的上一句是“满园出色关不住”,此句出自叶绍翁的《游园不值》.

这句诗的意思是:园里的花开得正好,这些花所代表的春色是关不住的,一枝开得正旺的红杏伸出了墙外。

《游园不值》全文如下:

应怜屐齿印苍苔 ,

小扣柴扉久不开 。

春色满园关不住 ,

一枝红杏出墙来 。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