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黄院长)

广东省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黄院长)
2020“中国医师奖”得主、廉江市安铺镇中心卫生院院长叶其兴

2020“中国医师奖”得主、广东省人民医院院长余学清

2020“中国医师奖”得主、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张忠德

2020“中国医师奖”得主、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张挪富

2020“中国医师奖”得主、深圳市三院肝病学科带头人、肝病四科主任陈军
8月19日由国务院审批的医师行业最高奖——“中国医师奖”正式揭晓并颁发第12届大奖,80位得主中有5人来自广东,他们分别是广东省廉江市安铺镇中心卫生院院长叶其兴,广东省人民医院院长余学清,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张忠德,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张挪富,深圳三院肝病学科带头人、肝病四科主任陈军。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特此寻访这五位“中国医师奖”得主的身边人,听他们讲述大奖得主们如何实至名归。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雪华、张青梅、周洁莹、翁淑贤、鲍文娟、关家玉 通讯员郝黎、韩文青、王军飞
图/由受访者提供
2020“中国医师奖”得主、廉江市安铺镇中心卫生院院长叶其兴
工作毫厘细究
个人不计得失
长期扎根基层的医师叶其兴对工作有着近乎执着地较真,视纾解群众的“疾苦”为己任。从2007年起至今,叶其兴在担任廉江市安铺镇中心卫生院院长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着。
近乎严苛的较真“一事不误”
今年54岁的叶其兴,在接受电话采访中,仍能把全长100多字的医者誓言一字不漏地背诵出来。他表示,作为一名根植最基层医院的医生,求医群众渴望的眼神,病人痊愈后家人的开颜,给他留下难忘的记忆。这些记忆,也时时敦促自己对工作永远要保持百分之百的专注度。
“作为医师,手上的手术刀,出不得半分差池!”长年从事极度严谨的工作,令这位医院肛肠专科学科带头人,养成了时时较真的工作作风,事无大小,一事不误。叶其兴从医多年,从未发生过一起医疗差错事故,这让和他共事过的同事,记忆尤深。
作为基层卫生院院长,他从严治院,只要对医院发展有利的改革措施,毫不犹豫全力落实,敢为人先,勇于担当。在他的管理下,医院面貌焕然一新。全院职工,对他近乎严苛的较真精神,从不理解变为钦佩。
怡情防控“一个不漏”
名列广东四大古镇的廉江市安铺镇,户籍人口超20万人。作为一名长期扎根基层医院的院长,叶其兴深知,自己的职责远不止于治病救人,群众的卫生保健、疾病防控和药品监管等公共卫生服务担子,都得挑好。
在今年新冠肺炎怡情防控中,叶其兴坚守在怡情防控的主战场,坚守在下乡排查的最前沿,坚守在宣教培训的第一线,取得了全镇无新冠病毒感染肺炎确诊案例的成效。
在很多年前曾受多次鼠疫重创的安铺村民,一谈起抗疫中的“叶院长”,沿街群众无不竖起大拇指。他们目睹了走上街巷巡查发动,凌晨一点还在工作的叶其兴;也目睹了带领医务人员进村入户进行健康宣讲的叶其兴。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怡情防控期间,中心卫生院站点监测车辆305003台次,排查发热人员60人;居家监测密接331人,安排隔离医学观察6人。组织核酸检测798人,其中住院706人,门诊10人、疫区返乡及密切接触者82人。在人口规模不亚于一个小县城的安铺镇,叶其兴率领中心卫生院的全体员工,做到了从监测排查到健康宣讲、核酸检测,一个不漏。
舍家为众一心奉献
面对怡情防控的“海量”工作,叶其兴一心沉在基层。工作最忙时,半只蒸糕一口开水将就一顿,常常顾不上家里。
在众多同事的眼中,叶其兴既较真又“接地气”。该院的医务科的李主任表示,叶院长能吃苦吃亏,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绝不含糊。公卫科陈主任称他“工作毫厘细究,个人不计得失”。许多员工谈及他时都提到“没架子,有威信,个人带头奉献,带动集体上进”。
“与其说是奉献,不如说是责任,义不容辞。家人常说,我退休了才能好好享受乐聚天伦的日子,在我看来,退休只是终结医院管理者责任,作为医生,医者誓言永记,即便退休,对身边群众突发的危病情况,我还是要尽一位卫生系统‘老兵’的责任!”叶其兴说。
2020“中国医师奖”得主、广东省人民医院院长余学清
国际肾病学权威
医院最坚强后盾
余学清教授获颁“中国医师奖”的消息一出,迅速传遍广州医疗圈,尽管他十分低调、单枪匹马上京领奖,但“实至名归”“治病救人的天使,无私奉献的功臣”等赞誉之声在社交圈里不断响起。而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医护们则这样评价“掌门人”余学清:“他是我们最坚强的后盾!”
患者:请余教授继续开诊吧
“我还想跟着余教授治肾病,可惜他不开门诊了!”广州居民廖先生说。之前他查出慢性肾脏病,尿蛋白2个“ ”、尿潜血3个“ ”,听病友推荐找到余学清,“治了3个月尿蛋白检查、尿潜血都不再阳性”,“能不能帮忙转告我们患者心声——希望余教授继续开诊?”他说。
5年前由女儿带着从四川赶到广州来找余学清看病的宋先生,他被肾盂肾炎折磨几十年,吃药像吃饭,还是发展成肾衰,很是灰心。没想到看诊下来,余教授态度认真、表情和蔼、诊治专业、说话幽默,一下子让宋先生情绪从低落到希望满满,“第一次吃了2周的药,效果明显”,从此“跟定”了余教授。在患者眼里,余学清富有医学智慧,兼有爱心、友善心、同情心,为慢性肾病患者群体竭尽所能。
不过或许很多患者并不知道,在他们面前的余教授,是国际知名的肾病学专家,担任着亚洲肾脏病联盟主席、国际腹膜透析学会主席等职,对慢性肾脏病的早期预警和综合防治有非常深入的研究,甚至被国际著名期刊《柳叶刀》称之为“中国肾脏学发展的引擎”。
余学清首次提出了“高原肾脏病综合征”的概念,明确中国南方地区普通人群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和主要危险因素;他率先报道了中国人IgAN相关的2个新的易感基因位点;建设了国际领先水平的腹膜透析中心,病人及技术存活率均居世界先进水平,被国际腹膜透析协会主席Joanne Bargaman誉为“广州模式”。
如今,在他的带领下,省医与来自澳大利亚、新加坡、美国、中国香港及本省的肾脏病、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专家签约,正式成立广东省人民医院国际肾脏病研究中心。
同事:院长太暖心了
很多余学清的“身边人”对记者说,很多科室的专家都曾被院长那句“有什么困难吗?需要我解决什么”温暖过。
今年新冠肺炎怡情期间,省医战“疫”院长余学清也成为全院最坚强的后盾。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省医在避免“白衣战士”赤膊战病毒上下足功夫,靠的是以余学清带领的班子展现出超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按照广东整体安排部署而驰援湖北的省医医护人员,带着足够10天的全套防护品出发,一到武汉,余学清已协调好为当地提供充足的生活物资供应。
而留守在省医战“疫”的医护人员,也全无后顾之忧——他们的院长什么都想到了:决定空出一层楼作为医护人员休息和观察的地方,叮嘱后勤部门必须配备“健康、营养和可口”的饭菜。向上级申请,要给一线和重点科室医务人员加班酬劳翻倍,万一因公伤害,医院负责其终身医疗及相关费用。
战“疫”期间,省医黑科技、新装备不断配装上马,为医患筑起一道道“安全墙”,背后正是余学清协调各路资源,全力促进。作为广东全省30家定点救治名单上的首家医院,省医漂亮地完成定点收治患者任务,医务人员、患者与家属零感染。
2020“中国医师奖”得主、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张忠德
奋战武汉72日夜
头发变白“瘦脱形”
街坊信赖喜爱的中医“德叔”,用非典亲身经历鼓舞患者信心、奋斗72日夜“瘦脱形”的战疫英雄……“中国医师奖”得主张忠德是怎样一名医生?昨日,记者采访了德叔的同事和患者,听他们描述自己心目中的“德叔”。
儿子:他是我的骄傲我的“标杆”
德叔的儿子张瞳也是一名医生。作为省中医院二沙岛医院心内科一名年轻的主治医生,张瞳说,父亲对自己来说就是一个“标杆性”的存在。从小见惯了父亲常不在家,回家后又被电话喊走,又或者在亲友聚会餐桌上,坐下来往往都是“先把脉再吃饭”,但父亲对待患者从不表现出丝毫不耐烦。
“作为儿子,我为父亲感到骄傲;作为一名医生,他是我的楷模,是我在医学道路上追赶的目标。”张瞳说,虽然父亲从不“言传”,但他的“身教”让自己耳濡目染,自觉对标,时刻提醒自己要做一名像父亲一样医术医德兼备,受患者喜爱尊重的医生。
患者:他给了我们第二次生命
武汉新冠肺炎治愈患者柳女士说,德叔获得中国医师奖是绝对的当之无愧。今年1月21日,柳女士在湖北中西医结合医院确诊新冠肺炎住进病房。柳女士回忆说,住院几天后,本地医生前来查房,向大家介绍了来自广东的张忠德医生。张主任在病房里跟病友们讲述最终战胜病魔的亲身经历,鼓励我们要有信心和医生配合,战胜病魔。“张主任的出现给我们带来了希望,是他给了我们第二次生命。”
柳女士说,整个查房的过程中,德叔从吃饭排便睡眠到用什么药,弄清楚每一个细节之后才指导医生对症下药。在德叔的指导下,柳女士和其他病友都慢慢恢复了健康。
如今,回到工作岗位的柳女士,依然记得德叔的交代,积极乐观地生活工作、劳逸结合,有空做做八段锦。“我们接触时间不长,但都能感受到张主任发自内心地为我们病人着想,而不是冲着获得什么奖而来的。他获得这个奖绝对当之无愧。”
战友:他是医生也是英雄
王军飞是广东省中医院援助湖北医疗队的一员,在德叔带领下,他在武汉奋战70天。对于德叔荣获第十二届“中国医师奖”,王军飞深有感触地表示,“他获得这项医师行业最高奖实至名归,他不仅代表自己,还代表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省中医院,代表广东援鄂中医医疗队,代表把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放在第一位的中医人,甚至更多。”
作为陪伴德叔在武汉一线战疫时间最长的战友,他对德叔的事迹如数家珍。他见证了平时在德叔身上少有的严厉:他号召第一批进入隔离病区的是党员,他训斥纠正防护服穿脱不到位的队员;他见证德叔身上少有的“狼狈”:长时间在病房查诊患者后防护服等在他脸上留下长时间深深不退的压痕,不到半月瘦到脸部变形、取得阶段性成果时头发变白近40%的反差;当然,他还看到了德叔身上常有的担当和责任:他白天深入临床,晚上和中央指导组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家组成员商讨制定国家诊疗新冠肺炎方案,积极开辟科技抗疫第二战场科学精准施治,他积极创建“空中战疫堡垒”,分享中国方案指导国际运用中医药抗击怡情达20多场。
2020“中国医师奖”得主、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张挪富
对工作极其苛刻
对病人极其赤诚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呼吸内科教授、广东支援武汉协和西院ICU医疗队领队张挪富荣获“中国医师奖”后,记者采访了他的同事和患者,从他们眼里,读到了一个对工作极其“苛刻”、对病人极其赤诚、对同事极其仗义的人。大家一致表示“他得这个奖实至名归”。
患者:这个奖颁对了人
广医一院医生王欣妮来医院已经16年了,她说刚来医院时,张挪富还是呼吸病区的主任,那时看到他对病人的“赤诚”觉得很不可思议——一个大区主任对病人的事情事无巨细都要管,病人不管问他什么,不管多忙他都停下手头的事不厌其烦地回答,非常有耐心。每天早上查房他一定亲自问病史、看检查资料给诊断方案。后来才得知,原来17年前,张挪富曾跟在钟南山老师身边参与“抗非”,为患者插管时受到感染,从鬼门关前走了一回的他为此对病人感同身受,特别照顾病人的情绪。凡是找他的病人,他从不推辞,总是尽心尽力地医治。
61岁的患者马阿姨已经在广医一院住了13天。她说,得知张挪富院长荣获“中国医师奖”,“我觉得这个奖颁对了人!”
马阿姨告诉记者:“我本来有严重的肾病和哮喘,这次因为肺部感染引发急性哮喘紧急入院,来之前我也不认识张院长,住院后张院长来查房,给我制定了治疗方案,我本来喘得连话都说不出来,但来了一天病情就好转了,可以看出他的医术非常高明。但因为我基础疾病比较多,他特意跟我解释,让我多住几天,等病情稳定再出院。这几天他虽然在北京出差,还特地打电话回来问我的病情,叮嘱这边的医生调整治疗方案,让我非常感动。”
同事:对工作勇挑重担
今年新冠肺炎来袭,作为广东支援武汉协和西院ICU医疗队的队长,2月1日一接到“战令”,张挪富便带领广医一院7人“先锋队”直奔武汉,驰援三家危重症定点收治医院之一的武汉协和西院。
“把最危重的病人交给我们!”刚到协和西院,张挪富主动提出承当救治危重病人的重任。作为统领几十号医护人员的ICU团队的“主帅”,他提出明确的目标:降低死亡率,提升治愈率!截至3月9日,在张挪富和他的战友们的共同努力下,武汉协和西院ICU病区累计收治危重患症者62名,50人使用了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1例患者用上了ECMO(“人工肺”)治疗,13人成功拔除气管插管,15人从ICU转入普通病房。
广医一院护士李雯静说,“刚到武汉的时候,情况很严重,张院长的压力也非常大,我们偶尔有些泄气,他就鼓励我们,说我们是国家高水平医疗队,所以才有机会兜底重症病人,我们听后士气大增,最后他带领着我们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完完整整地把所有的队友们都带回来了。”
王欣妮说,别看张院长表面看起来很粗犷,但其实有一颗温暖的心,对同事很关心很爱护,“平常我们日常有什么困难都会找他帮忙,他从不推辞。”哪怕他当了副院长后,工作更忙了,但还是对同事很仗义,基本有求必应。
嗅觉敏锐学院派
临床科研都拿手
近日荣获“中国医师奖”陈军成了今年深圳市唯一一名获奖医师。
妻子:灾难面前他走在前面
陈军从事肝脏疾病的诊疗已经有31年,在湘雅大学附属医院工作20余年期间,培养了良好的临床工作能力和科研素养,是临床和科研都很擅长的学术研究型医生,最近1年多,被作为深圳市地方级领军人才和1类临床实用人才引进至深圳三院工作。 陈军称自己是不折不扣的“学院派”,无论何时都能对学术研究保持着敏锐的“嗅觉”是基本功。为了做研究,他长时间地住在医院里。 “作为感染科医生在许多大的灾难面前必须身先士卒,走在前面。”陈军的妻子说“他这么多年,一直都很忙,我也习惯了。”从1998年洪水、到2008年汶川地震,再到今年的新冠怡情,陈军一直都在一线。 陈军的妻子说,能够感受到丈夫对工作的热爱和投入,尤其是对于科研的重视。她告诉记者,“他常常说,如果将新的发现写成文字,能让更多的群体受益。”
同事:科研上有一双锐眼
在深圳市三院肝病四科黄德良医生眼里,陈军主任很有人格魅力。“为人随和,能随意开玩笑。”不过在临床科研上,陈军要求又极为严谨。“作为临床医生,治病救人是我们的信仰,好的临床技能是我们信仰的支撑力量,而科研是提升临床技能水平的好工具。”黄德良几乎能完整背出陈军主任对于年轻医生常强调的理念。“在科研方面,他几乎是手把手地带我们。”
早在深圳新冠病毒怡情的初期,陈军就敏锐地注意到有些确诊患者的肝脏受到一定程度损伤,他决心要收集数据,研究新冠病毒对肝脏究竟有什么样的影响。陈军带领医生们一个个翻看患者病历,将那些能够反映肝功能的指标手动记录下来。“我们白天看病,晚上分析整理临床数据,改论文有时候到天亮。”黄德良回忆说。
此外,新冠怡情以来,陈军的科研成果也十分显著:以主要通讯作者发表高质量论文4篇,刊登的期刊包括Journal of Hepatology、Diabetes Care和Allergy等,累计影响因子突破70分,还被WHO新冠数据库、美国CDC/NIH抗新冠指南和亚太肝病学会合并肝病的新冠患者诊疗指南引用和收录,为抗疫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患者:他随和又耐心
“随和、耐心”是不少患者对于陈军的评价。一位男患者告诉记者,陈医生能真心为患者着想,“有些检查他说可以不做,帮我省了些看病的费用,让我觉得很温暖。”
而在怡情期间,陈军担任肝病病区的新冠患者收治组长。“新冠肺炎发生初期,大家对这个病也认知甚少。陈主任要求我们做好防护措施,还带头去病房,为病人讲解药物治疗和诊断方案。”黄德良说,这消除了我们年轻医生对新冠肺炎的顾虑,全身心投入到对病人的救治中去。这期间他收到了很多来自患者的感谢:有的写信,有的送锦旗,还有患者买手机寄给他,他收下了感谢,把手机退了回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