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春莹背景(张春华的老公是谁)

华春莹,是一个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备受关注的名字。2012年以来,作为我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始终活跃在外交部记者会的讲台上,给世界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面对许多对中国的偏见和攻击,华春莹总能给予“霸气”、“犀利”的回击,而在平等友好的交流中,她又能释放出,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真诚与善意。
2017年12月,中国大熊猫“香香”,做客日本上野动物园,在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一名日本记者用英语询问华春莹,如何评价“香香”在日本亮相,没想到,华春莹却神情严肃地回答:“我们希望日方与中方能够相向而行,按照中日之间的四点原则共识和四个联合的文件,来妥善处理好有关的问题。”
华春莹的这个回答答非所问,听上去很奇怪。原来,由于日本记者的英文发音很不标准,华春莹误将“香香”听成了日本外务省事务次官“杉山”,这才中规中矩严肃地进行了回答。在其他记者的提醒下,华春莹很快意识到了这个乌龙,她于是爽朗大笑,解释说自己听错了,紧张的气氛一下子被她轻松化解。华春莹的笑容甚至还在日本圈粉了一大批网友,说“华春莹桑超可爱”、“连我都不知道外务省的杉山,而这个人却知道,很伟大”,类似这样赞美华春莹的留言纷纷出现在了日本网络论坛上。
华春莹背景(张春华的老公是谁)
华春莹
2021年1月,在美国华盛顿,示威人群占领了国会,企图暴力干预总统大选的结果,造成4死多伤,而当时的美国国务卿蓬佩奥不管自家后院起火,仍旧自说自话,只顾对中国指手画脚。对此,华春莹在记者会上引用了网络上流行的“贯口”,她犀利地指出:“如果美国看到美国正在对美国做的事,美国肯定会谴责美国,并鼓动从美国的手中解放美国。我想蓬佩奥先生是不是应该考虑一下,怎么样去宣布一下对自己的制裁呢?”华春莹这一段辛辣的讽刺,揭穿了“美国价值观”的虚伪和双重标准。
诸如此类的名场面,在华春莹担任外交部发言人的几年里,简直数不胜数。华春莹以她刚柔相济的气场,在外交舞台上大放异彩,传递出中国与邻为善,又凛然不可侵犯的外交信号。
很难想象,这样一位让外媒直呼“不好惹”的女性,小时候却是一个再安静腼腆不过的小姑娘。华春莹出生在江苏淮州的一个干部家庭,父亲是原淮阴县纪委书记,母亲是原淮安市清河区政协副主席,华春莹随母亲姓华,而她的妹妹则跟父亲姓钱。据华春莹中学时的班主任高从平介绍说:过去华春莹家,住县委家属大院,与淮阴县中仅一墙之隔,当时淮阴县中的学生,都是从全县选拔出来的尖子生,其中有许多学生来自农村。华春莹虽然出身干部家庭,但穿着打扮朴素得体,留着一头短发,言谈举止平易大方,丝毫没有干部子弟的“优越感”。虽然华春莹平时十分朴素,但从她的身上,往往能看到一种普通小姑娘少有的大气。华春莹从小做事沉着,考虑问题也很周到,是个非常阳光的女孩。
高中时,华春莹在学校担任,班级团支部书记和学校学生会主席,而且她还有策划、主持大型活动的能力,在校期间,她组织了许多演讲会、朗诵比赛等校园活动。而让老师和同学印象最深的是,在高考前的冲刺阶段,喜欢踢足球的华春莹,主张办一场男女生足球对抗赛,来缓解考前紧张的氛围,但却遭到了老师的反对。最终,华春莹瞒着老师悄悄组织了比赛。

高中时期华春莹(右2)
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爱好体育运动和担任学生干部,并没有影响华春莹的学习成绩。1988年高考,华春莹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南京大学外语系。进入大学之后,华春莹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南京大学学霸云集,华春莹的精读课老师,金筑云回忆说:“我印象中,当时华春莹的学习并不是数一数二的,也就是中上等吧,但她很有主见,独立性很强,学习也比较用功”,金老师谈到这里也非常感慨,“很多成功人士,当时在学校其实并不是最优秀的那一个,但有潜力,有毅力。像华春莹,那么安静的一个小女孩,现在却成为机智、敏捷而又沉着的外交部发言人。”对刚进入南大的华春莹来说,她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英语口语欠佳,虽然她一直刻苦努力学习,但上世纪80年代的苏北县城,教育资源毕竟有限。在南大,不服输的华春莹刻苦练习,猛补自己的短板,最终,她的口语水平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大幅提升。大二时,她已经能讲一口流利标准的英语。
因为与人为善,华春莹还在大学里,收获了“迎春花”的绰号。“华春莹”三个字倒过来读,就是“莹春华”,谐音“迎春花”,同学们都觉得与她的形象气质很相配。而且,华春莹的生日在4月,正是迎春花开放的季节。华春莹的老师回忆说:“华春莹给我印象很深,她性格安静,很斯文,对人很有礼貌。任何时候看到华春莹,她总是安安静静的,穿戴很朴素,笑起来也很恬静。”与华春莹做了4年室友的周丹丹也回忆说:“外语系漂亮女生很多,华春莹不属于耀眼闪亮的那种,但气质很好,很文静、成熟,待人处事落落大方。”20年过去,周丹丹觉得华春莹变化不大,只是不戴眼镜了,眼睛显得更美,更有神。
周丹丹还透露了一点女生寝室里的“秘闻”:大学女生正是青春的年纪,熄灯后经常要召开卧谈会,互相交流一些感情问题、生活烦恼等等,华春莹总是帮着分析,出点子,讲得头头是道,室友们听了都说好。但是,在感情方面,华春莹是一个“纯理论派”,她是宿舍8个人里,唯一一个大学四年没谈过恋爱的人。同学们都说她志向远大,“她把时间都用在学习上了,学习特别认真,笔记记得很细。”而华春莹也的确没有让同学们失望,大学毕业时,华春莹在志愿书上填写了“外交部”,这意味着等待她的将是非常激烈的竞争。当时,在上一届南大毕业生中,只有四名学生被招进了外交部,并且,他们都是男生,而到了华春莹这一届,外交部只招了她一个。

华春莹被招入外交部
从1993年进入外交部开始,华春莹从西欧司的科员做起,历任西欧司三秘、副处长、欧洲司参赞,期间两次外派,驻新加坡5年,驻欧盟8年。2012年起,华春莹开始担任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并成为中国外交部第五位女性发言人。外交部的工作繁忙,责任重大。华春莹的老师说:“自从到外交部上班后,她很少再回家乡、回母校。”2003年春节,华春莹回淮阴过年,她的同学曾搞过一次聚会,一共来了20几个老师同学,华春莹带来两瓶酒,是外交部发的好酒,大家都舍不得多喝。每当有同学说起,哪个同学或老师家庭有困难时,华春莹听着听着就会情不自禁地流下泪水。2008年,华春莹那一届学生毕业20周年,同学们在淮安搞了20周年聚会,当时远在欧洲的华春莹没法参加,只能发来传真向老师、同学祝贺。华春莹的母亲也说过,女儿这些年回家的次数不多,她也是通过新闻报道,才知道女儿成为新任外交部新闻发言人的。
2019年,华春莹在情人节后“失踪”了,这件事一时间引起了国内外媒体和广大网友的广泛关注。2月14日,华春莹主持了外交部例行记者会,在那之后小半年的时间里,华春莹消失在了公众的视野当中,原本由三位外交官组成的“外交天团”,只剩下陆凯、耿爽两个人“辛苦加班”。那么,华春莹究竟去哪儿了呢?7月时,眼尖的记者在《学习时报》上,发现了一篇署名为华春莹的文章——《占据道义制高点,提升国际话语权》。文末标注了作者信息:“中央党校中青一班学员”。原来,华春莹从2019年3月起,就参加了青年干部培训班的学习,7月完成学业后,华春莹升任外交部新闻司司长,成为了“外交天团”的领衔人物。

华春莹的文章
翻开华春莹的文章,我们可以读到,她在多年外交工作过程中的领悟,和在党校学习的成果。文章聚焦于中国在国际上话语权的结构性弱势问题,西方一直在制造国际舆论打压和抹黑中国,而我们自己的声音还远远不够响亮。在国外的一些网络论坛上,经常会有外国人提问说,中国有没有汽车、有没有高铁、电脑、互联网?这显然是受到了西方话语的片面影响,对中国的真实情况认识不足。华春莹提出,我国话语权的弱势不可能一朝一夕就得到改变,“经济实力增强是话语权提升的必要条件,但并不能即时和自然转换”,所以,我们还要继续努力缩小和西方话语权的差距,这也是华春莹和中国外交官们一直在奋斗的目标。
面对一些国家,习惯性地污蔑中国,却不容许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声的霸道逻辑,华春莹等一批中国外交官凌厉、痛快地对他们的双重标准进行了回击。2020年11月,澳大利亚军队在阿富汗屠杀和虐待平民的传闻实在捂不住了,澳大利亚国防部发布了调查报告,承认屠杀和虐待平民的暴行确实存在。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发表了一条推特,引用中国青年画师乌合麒麟的讽刺作品《和平之师》,表达了对澳大利亚士兵暴行的震惊和谴责。《和平之师》描绘了一名澳大利亚士兵,用带血的尖刀抵住儿童咽喉的画面,澳军士兵脸上露出狞笑,地上铺开的澳大利亚国旗,掩盖着被害者的尸体,图上还写着:“别害怕,我们给你们带来和平”。赵立坚的这一推文,立刻引发了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的攻击,他说赵立坚发布的内容是“伪造照片”,并且是“离谱的”,要求推特公司删除相关内容,甚至扬言“中国政府应该为这一帖子的发布感到羞愧,这贬低了他们在世人眼中的形象”,而且还要求中国道歉。

《和平之师》
在华春莹主持例行记者会时,记者向她提问对这件事有何评论,华春莹表示:“这件事情的事实与是非是如此清楚,居然还有人声称是“伪造照片”并感到震惊,我对他们的这种言行感到震惊。澳大利亚一些军人在阿富汗,犯下严重罪行,这是澳大利亚国防部报告已经确认的。”在用事实粉碎澳大利亚政客自相矛盾的谎言之后,华春莹又进一步揭穿了西方国家长期标榜“人权”、“公平”和“正义”的虚伪面貌。华春莹强调说:“任何残害无辜生命、践踏人类良知的罪行,不管是谁干的,哪个国家干的,都应该遭到国际社会有良知的人的坚决反对和谴责,这才是人权,这才是公平,这才是正义。”
记者会上,英国广播公司BBC的一位澳大利亚籍记者,多次就中国发声谴责澳军暴行的事件提问,并且在提问中暗设圈套。BBC记者先问:据澳大利亚媒体报道,涉事军人已被解除职务、进行调查,还有些人将会入狱,中方希望看到澳政府采取什么措施呢?表面上看,这位记者是在询问中国的态度,实际上这一问题却用心险恶,希望借中方的回答来指责中国“干涉他国内政”。但华春莹并没有上当,她回答说:“澳大利亚政府应该是一个成熟的政府,他们应该知道该如何妥善处理这一可怕的事件。”眼见华春莹没有落入事先设计好的陷阱,该记者却并不死心。果然,在接下来的提问中,BBC记者接着问道:“中方过去一直表示不干涉别国内政,也希望别国不要干涉中国内政。此次澳大利亚军人事件并不涉及中国,涉及的是澳大利亚和阿富汗,中方的反应是否代表中国政府态度的转变?我们可否认为,中方今后也会在其他不直接涉及中国的问题上发表看法?”

华春莹回答记者问题
面对该记者的步步紧逼,华春莹巧妙地借力打力,她回答说:“你这个提问可不像BBC的一贯风格,你如此关心这个问题是因为你是澳大利亚籍的吗?此前对于很多杜撰出来的、并不存在的所谓中国人权个案、莫须有的’罪名’,澳大利亚以及BBC总部所在地英国等,都毫不迟疑地站出来对中方进行各种指责。此次澳大利亚一些军人在阿富汗犯下凶残罪行,铁证如山,连澳大利亚国防部调查报告都已明确承认。这个问题已经不是哪个国家的内政问题了,应该遭到全世界所有有良知的人的强烈谴责。你难道没有这种感受吗?你难道觉得澳大利亚这些军人的罪行不应该受到谴责吗?你难道不觉得,莫里森总理及澳政府在这一问题上,没有是非观念应该遭到质疑吗?你觉得中方谴责澳大利亚有些军人,在阿富汗犯下残暴罪行有任何问题吗?这个问题跟人权有关,但它跟内政有任何关系吗?”华春莹这一系列连珠炮似的反问,讲事实、摆证据,使BBC记者也不得不改变口风,反复强调“每个人都憎恶”澳军的暴行,自己不为这件事辩护。正如华春莹的文章题目所写,“占据道义制高点”,华春莹的发言站在人类文明大是大非的立场上,就事论事,不容别有用心的人以“国际关系”、“国家内政”等借口来转移视线。
在接下来的回答里,华春莹表示:“希望包括BBC在内的媒体,以后说到人权问题时,不应只把摄像头对准中国,“鸡蛋里挑骨头”,而对西方国家侵犯人权的行为熟视无睹、视而不见、保持沉默或者选择性地失声。华春莹的话揭露了西方国家不顾事实,攻击中国的真实目的:他们想将国际舆论的注意力引向中国,好尽可能地掩盖自己犯下的罪行。

华春莹回答记者问题
在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攻击乌合麒麟的画作是“伪造照片”之后,这位年轻的画家一下子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作为回应,他创作了新作《致莫里森》。画面中,瘦弱的红帽青年站在画布前,孤独地面对着各种媒体的长枪短炮。右侧,一位酷似莫里森的男子对着画师拼命指责,图画下方的配文写着:“道歉!”。可是,除了红帽画师之外,无论是大喊“道歉”的男子,还是手持长短摄像机的记者,都没有人关注自己身后是硝烟弥漫的战场。有的网友说:是“华春莹那句”,不应只把摄像头对准中国’这句话给了乌合麒麟创作灵感。”其实,无论是华春莹的发言,还是乌合麒麟的画作,他们都是在大声疾呼,让摄像头对准他们应该关注的地方。

《致莫里森》
去年12月,美国扬言,要针对我国公职人员宣誓忠于国家的制度进行制裁,一位来自路透社的记者,向华春莹询问她对这件事的评论。不管是BBC也好,路透社也罢,对这类西方国家的喉舌媒体,华春莹最了解不过。在严正声明中国的原则和立场之后,她说:“我也想借这一机会多说几句,希望路透社也可以充分报道。公职人员宣誓效忠国家制度是国际惯例。据统计,在联合国193个成员国中,有177个国家在宪法中都明确规定了,国家公职人员宣誓制度。在美国,国会议员必须效忠美国宪法;在英国,任何人拒绝效忠女王,将无法就任议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会对包括议员在内的公职人员违背誓言、背叛国家的行径视而不见。事实上,据我了解,美国国会和英国下议院,历史上分别有20多名和50多名议员,因为违反议会规则、持双重国籍或者叛国而被取消资格。美国等个别国家在这一问题上,对中国的无端指责,充分暴露了他们的双重标准。”记者会过后,路透社对中方的回应进行了报道,但却只提及了中国将会采取坚决反制措施。而无论是路透社新闻的英文版还是中文版,都没有对华春莹列举的国际惯例进行任何报道。这一切,都正如华春莹所料。华春莹的发言,让国际上有是非观念的人们,看到了一些国家和媒体滥用话语权,霸道推行双重标准的嘴脸,同时也让西方媒体任意剪裁新闻、选择性报道、选择性失声的手段变得无处可藏。

正如曾任中国外交部部长的李肇星所说:“外交部发言人,既是人,也不是人。这是因为发言人代表一种机制。发言人就是一个代言人,他所说的话不代表他自己,而是代表政府。从这个意义上说,发言人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人’。”一个好的发言人需要有敏捷的思维、雄辩的口才、丰富的知识、良好的亲和力,也需要充分领悟国家的外交政策,把握国际关系的动向,以及有足够的勇气和智慧,化解迎面而来的中伤和圈套。华春莹,她曾经是校园里彬彬有礼、安静的小姑娘,是在南京大学勤奋读书的学霸少女,是干练而坚持主见的班干部,是善于倾听、为朋友排忧解难的“迎春花”。而今天,她是代表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折冲樽(zūn)俎(zǔ)的外交官。面对善意,她柔和爽朗,令人如沐春风;面对恶意,她的话掷地有声,彰显着堂堂中华不可侵犯的威严。这就是中国外交官,他们为中国发声,是人民的传声筒,他们用信仰和智慧捍卫着祖国的尊严。
好啦,那么今天就到这里,喜欢的朋友恳请您点赞并关注,更多有趣有料的内容会源源不断地奉上,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我们下期见,祝福大家。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