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搏击俱乐部》这部电影怎么样?
在《搏击俱乐部》的片尾,杰克终于意识到,自己朝夕相处的泰勒根本不存在,所有的事都是自己所为,一切的疯狂的做法,不过是严重的精神疾病带来的幻觉。
此时,他终于意识到,是这个冷漠、病态的世界,把曾经循规蹈矩、谨小慎微的自己逼疯了。不管是在搏击中寻求释放的快感,还是对待事物随性为人念头,不过是自己寻求心理保护的应激反应。
举枪自尽,这是杰克能想到的唯一办法,离开这个病态的世界,让自己在疯狂中走向毁灭。
作为大卫·芬奇久负盛名的代表作,1999年上映的《搏击俱乐部》,以独特的黑色幽默风格、悬疑叙事手法而被观众记住,然而,很多人却忽略了披着悬疑、动作影片外壳的本片,强烈的现实意义。
在残忍的打斗、血腥的场面背后,《搏击俱乐部》实际上描述了一个逼近真实的病态世界。在拨开了层层迷雾、见识到搏击的血腥残酷之后,观众似乎突然萌生了“大家都有病”的疯狂念头。
没错,这就是大卫·芬奇想要表达的:建立在钢铁水泥中的现代社会,人们不顾一切的追逐与放纵,逐渐丧失了最本真的人性和感情。
在巨大而无情的社会机器面前,在弱肉强食的的黑暗法则面前,很多人不得不回归到最原始、最暴力的可怕存在,成为那个“为了本能不顾一切”的精神病人。
现实的重压
在《搏击俱乐部》中,男主杰克(爱德华·诺顿饰)是一个典型的都市人,老实巴交、循规蹈矩的社会螺丝钉,面临着繁重的工作压力和严重的中年危机,即便患上了严重的忧郁症、在精神崩溃的边缘不断试探,却依然谨小慎微的把自己包裹起来,以便看起来一如正常人。
片中,他不断寻找着更文明的解压方式,但不管在带着宗教性质的监督小组,还是颇具社会学意味的互助组织,他都很难得到身心的放松与愉悦。对他来说,那种久违的如释重负感,真的好难。
杰克,一个被工作压力和危机意识压垮的现代人,但对社会规则的尊重和法律权威的畏惧,让他似乎没法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身心平衡。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人们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资讯与知识,承担起越来越复杂的工作,对工作、生活的焦虑慢慢累积,最终形成了对生存的困惑甚至质疑。
臆想的释放
当一切文明的方式,都无法说服或释放这种困惑和质疑,迫切需要保护自己的忧郁症患者杰克,选择了最原始也是最有效的“自我保护方式”——肉体的释放。
对于杰克来说,泰勒(布莱德·皮特饰)是自己“最互补”的朋友,更是迈开一步、放松身心的心灵解药。在泰勒那玩世不恭、桀骜不驯的随性风格面前,杰克终于懂得了,是胆小怯懦、循规蹈矩,害得自己“病得越来越重”。
如野兽般搏击的快感,瞬间释放了杰克的压力,面对着依然冷漠的现实,他由衷的因为与泰勒的“患难见真情”、因为搏击立竿见影的释放作用、因为挑战法律权威的疯狂刺激,而爱上地下搏击俱乐部,成为一名暴力的成瘾者。
逼迫一个由基本社会观念、整体素质不低的人,在释放原始兽性的搏击场中找到了那个“真正的自我”,与其说,这是严重的忧郁症进一步恶化为精神分裂症,而产生了不可逆转的幻听、幻视、幻觉等症状,不如说,是杰克为了适应这个疯狂的世界,而自觉自愿的变疯。
生命的价值
沟壑难平的欲望,是杰克萌生双重人格“泰勒”的本因,但植入这种欲望和观念的,却是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
看起来,机会面前人人平等,谁都有成功的可能性,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要么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要么成为“不疯魔、不成活”的社会引领者,才能在这样的病态社会中有尊严的存活。
杰克是饱受精神疾病的受害者,同时也是被社会灌输了理想,面临欲望难平窘境的平凡人。
就像朱德庸先生的《大家都有病》,看起来是对生活的吐槽,实际上,是对病态社会的鞭笞与讽刺。
杰克面临着一个选择,要么理性的“装着孙子受着苦”,成为无处发泄的社会牺牲品,要么疯狂的挑战社会底线,成为人们不理解的那个“社会病人”。无论如何,杰克做到了,他找到了自己生命的价值。
如何看待《搏击俱乐部》得到了豆瓣的9.0分?
电影的男主Jack(糯顿的角色)就是masculinity退化的一个典型形象。电影里面对于这种现象的解释是feminine(女性特征)的入侵和consumer culture(消费文化)的兴起。在Jack与Tyler洗澡的那一场戏里面,曾经提到Jack是被女性抚养长大的一代人(the whole generation raise by women),这句话很好的点明了传统白人男性势力对于女权主义者兴起的恐惧。类似于现在国内被妈妈外婆从小带大的那些男人,小时候都被妈妈领进女厕所,你还怎么指望人家当真汉子?
消费文化(consumer culture)的兴起则要归结于工业革命所带来的manufacture(量产)。机器造出来了,东西便宜了,人工负担减少了,看起来好像你好我好大家好了,但是你不要忘了做是人类的天性。所谓有困难要解决困难,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解决困难。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我们会拼了老命去追求物质上的提升,等到物质充裕的年代,买买买(消费)也似乎无法满足人类内心的空虚。于是就会出现电影开头的时候,男主Jack买来那么多高档的家具却连看都懒得看一眼,因为消费对他而言只是用来填补空虚的一种手段,他其实并不真正需要这些东西,他需要的只是精神上的一个寄托。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买买买”也不能再让自己爽到了那该怎么办呢?对于Jack,不爽的表现就是失眠,而医生跟他说你这不算真正的痛苦,那些蛋蛋长癌的(testicular cancer)才是真正的痛苦,这就好像是我们平时对于那些物质充裕,而又精神空虚的人的嘲讽。睾丸癌在这里是电影对于masculinity(男子气概)流失的另一种体现。尤其是那个大胸男人Bob,他其实是个很有意思的角色(好像确实蛮有意思的……你懂得)。睾丸癌,大胸和哭哭啼啼其实都是男子气概缺失的一种体现,但是在电影后半段,Bob却是这些人里面死的最爷们儿的,这个安排其实细看很讽刺。
(图源围脖)
回到男主参加的那些癌症互助会,本来参加这些活动哭一哭,Jack也就释放了,晚上能睡得比死猪还熟了(喂,人家电影里明明是baby),偏偏这时候出现了个女的,也是本片唯一的女性角色(路人甲不算),Marla(海姨演的那个有点神经质的女人)(说得好像这片子里还有人不神经质一样,咳咳)。Anyway,Marla的出现让Jack很不知所措,他感觉自己的秘密暴露了,尽管后来他跟Marla达成了协议分开参加癌症互助会,Jack心里肯定还是很膈应的。
于是这时候Tyler(皮特演的肥皂君)出现在Jack面前,带着他追求新的感官刺激:打架。Tyler这个角色可以说是Jack的对立面,男子气概的象征(不过我还是更喜我家欢软萌的诺顿):肌肉发达,玩世不恭,却又早已看透一切,从另一方面来讲,Tyler也是Jack幻想中的自己。对于曾经的Jack来说,物质就是一切,而对于Tyler连个P都不算。Tyler的职业也很有意思:卖肥皂的和小电影放映员。
我们现在来分析一下这个肥皂,其实是很有象征♂意义的(你想哪儿去了)。前面我们讲到了消费文化是由工业革命产生的,而肥皂又可以说是最早进行批量生产的那批东西之一(具体年份记不大清了不过差不多就是这么个意思)。Tyler偏偏要打破批量生产的那套东西:他偷来有钱女人抽脂手术后的脂肪在家自制肥皂。这些肥皂摇身一变成为了手工生产的
(图原微博)
有基肥皂
不,有机肥皂
连Jack都吐槽商场里卖有机肥皂不知道要卖到几钱,足以说明这里对消费文化的讽刺。
而小电影里面插两帧JB除了体现出Tyler身上那种叛逆的赶脚,可能也是电影对于好莱坞主流电影越来越接近消费文化的一种抵制。从70、80年代开始,好莱坞大片的制作已经越来越程序化。基本上就是明星、BGM加特技,而且大部分电影都是适合下到三岁小P孩,上至80岁老父老母一起看的家庭电影。Tyler非要在这种”绿色电影“里插个屌,无非就是体现出对于“家庭电影”的鄙视。
就这样,Tyler和Jack手拉着手过上了每周玩儿自由搏击的xing♂福生活。
之前电影强调了Jack的睡眠问题,后来Jack遇到Tyler了以后,看似他的睡眠问题是通过打架解决了,但其实这是一个伏笔。真的是他能睡好了还是他只是变成了另一个人?
Fight Club (搏基俱乐部) 这样一个全部由男人组成的组织,算是传统意义上对男性masculinity的一种认知。光着膀子打架,多爷们儿,多血性啊(小时候看居然完全没觉得基,那时候真是太纯洁了)。Jack,Bob和更多对于自己有着认知危机的白人男性(我看的时候没发现黑人,如果有错误欢迎指出)都加入了 搏击俱乐部。渐渐地,在Tyler的带领下,搏击俱乐部的规模越来越大,干的事儿也从打架爽自己变成了搞公共破坏。
(俗话说得好,粉不如黑)
于是Jack觉得越来越不对了,直到有一天发现,原来Tyler就是自己分裂出的第二个人格。
很多影评里面说Fight Club这部电影的主题是释放人类原始的野性啥的,我对这样的解释其实是持怀疑态度的。尽管电影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描写一个男人如何把自己从机械麻木的现代社会生活中解放出来,但是故事的结尾却对这样的价值观做了全面的否定。
证据就是:Tyler死了
我个人的理解是,Jack终于意识到就算炸了信用卡公司,也不可能把人们从精神负担里永远的解放出来,炸了一家信用卡,还可以开另一家,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Jack是怎么悟出来的呢,因为他感觉Fight Club这个组织就算再怎么反社会再怎么嘲讽消费文化,最终还是没能逃脱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Angel Face,(莱托少爷演的美貌小金毛)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物。
(图源时光网)
既然名字就叫Angel Face 而且一开始被人说:你特么的头发太金了(you’re too fucking blonde)说明美貌就是他的资本(传说中的靠脸吃饭吗)。直到后来他被Jack胖揍一顿掉了牙毁了容进了急诊室,他才成为搏击俱乐部里面的一个小领导,这里也是 Tyler的“要想生存必先毁灭”哲学的体现之一。小金毛当上了小领导跟Jack吵架的那场戏里面,Jack看到了小金毛手上的那个用碱灼伤的疤,知道这时候,他才发现,这些所谓的与消费文化作斗争的人何尝不是消费文化的产物呢?
有点绕是吧
简单来说就是:我那个疤本来很酷很男人的,但是突然间变成了淘宝爆款了,你有我有全都有了,那还怎么酷得起来嘛!(明明更绕了)
所以电影最后Jack选择了杀死Tyler,也是杀死了他曾经梦想中的男人。(敢不敢别让人想歪)
最后Jack牵起了Marla的手也可以说是对于社会现实(少数族裔,LGBT,女权主义兴起)的重新接受。
很喜欢的一篇评价,可以看看
来源于知乎用户孙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