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事变的时间(皖南事变名词解释)

皖南事变的时间(皖南事变名词解释)

皖南事变的时间?

1941年1月6日,在叶挺和项英率领下,向长江以北转移的新四军军部及所属皖南部队9000余人,途经安徽泾县茂林地区,突然遭到国民党军第三战区7个师约8万人的围攻。被迫自卫的新四军经过七个昼夜的激战,终于因为敌众我寡,弹尽粮绝,归于失败,只有2000余人分散突围。军长叶挺落入国民党军之手,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周子昆突围后被叛徒杀害,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牺牲。1月17日,蒋氏当局污蔑新四军“叛变”,宣布取消番号,声称要把叶挺交付“军法审判”。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1941年1月6日1941年1月4日新四军军部所属部队9000余人奉命北移,从云岭驻地出发绕道前进。1月6日,行至皖南泾县茂林地区,突遭国民党第三战区顾祝同、上官云相指挥的7个师8万多人的拦击。8日,陷入重围。众指战员在叶挺军长指挥下进行抗击,血战七昼夜,终因众寡悬殊、弹尽粮绝,除约2000人分散突围外,大部壮烈牺牲。
1941年1月4日,驻皖南的新四军军部、教导团和三支队共9000多人,在叶挺、项英率领下,由泾县云岭启程北上。1月6日,当部队到达茂林地区时,突然遭到国民党7个师8万多人的包围袭击。在叶挺军长指挥下,新四军指战员奋起自卫,英勇抗击,激战7昼夜,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除约两千人突围外,大部分壮烈牺牲。副军长项英临危不动摇,遭反革命分子杀害,军长叶挺被敌人扣押。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也是国民党掀起的第二次反共高潮。“皖南事变”发生以后,周恩来怀着非常悲愤的心情,写下了“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诗句,发表在《新华日报》上,向国内外揭露蒋介石制造“皖南事变”的真相。1月20日,中央军委发布重建新四军军部的命令,任命陈毅为代理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张云逸为副军长,赖传珠为参谋长,邓子恢为政治部主任,并将陇海路以南的八路军、新四军共计9万多人,统一整编为7个师和一个独立旅。国民党发动的第二次反共高潮,从1940年10月20日前后开始,到“皖南事变”达到最高峰,经过中国共产党在军事上和政治上的坚决斗争,到1941年3月上旬被击退。

皖南事变名词解释?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蓄意制造的破坏抗战的重大反共事件。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加紧了反共活动。1940年10月19日,蒋介石指使何应钦、白崇禧致电朱德、彭德怀、叶挺、项英,强令八路军、新四军在一个月内撤至黄河以北。11月9日我军复电,驳斥了国民党对八路军、新四军的诬蔑,为顾全大局,同意将皖南的新四军部队移至长江以北。1941年1月7日,北移新四军九千余人行至皖南泾县茂林地区时,遭到国民党军队八万多人的伏击。新四军奋战七昼夜,除两千余人突围外,大部失散、被俘或牺牲。副军长兼政委项英突围后遇害,军长叶挺被无理扣押。史称皖南事变。

1941年1月7日,国民党反动派在皖南泾县茂林地区以8万多军队的优势兵力,袭击和围歼新四军9000余人, 广大指战员经7昼夜浴血奋战,但终因众寡悬殊,措施失当,弹尽粮绝,除2000余人突出重围外,一部被俘,大部壮烈牺牲,军长叶挺与对方谈判被扣,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牺牲,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周子昆在突围中被叛徒杀害,这一事件被称为“皖南事变”,也就是国民党发动的第一次反共高潮。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